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毒舌研报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久又必合,合久又必分,分久又必合,合久又必分,分久又必合,...

本栏旨在链接海量券商研报释放的信息。

态度明确,不会罗列观点让你自己选。

关注宏观、策略和行业三类研报中的,热点问题。

析出好研报,预警烂研报。

助益投资,丰沛谈资。

不新鲜,毋宁死。

不毒舌,毋宁吃屎。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久又必合,合久又必分

又到年度策略季。齐齐鲁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2018年度策略研报(不是宏观研报),看完以后很震惊——如果你们能找到哪个年度的年度策略如此趋同,请告诉我。

 

2017年度策略准确度高

我有一个备选答案,那就是2017年年度策略(参见毒舌研报丨九大券商描绘明年股市:熊样?牛心?是大象!)。印象中,过往年度,媒体和普通投资者都热衷于在年底把年度策略拉出来鞭尸。但是站在目前时点回看2017年的年度策略,你会发现非常准确。

 

要点赞以下几位分析师:时任华泰证券(现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华恩,时任东北证券(现华泰证券)分析师陈亚龙,上海证券分析师屠骏,他们都准确预期了“盈利修复”、“盈利改善”的年度投资主线。

我也很庆幸当时把盈利改善(图中紫色字)作为了一个关键线索,搬运观点的过程表现得还算精明。

 

要点赞中信证券分析师秦培景,他基本准确预期了大类资产预期收益排序,从高到低:周期品股票黄金美元房地产债券。

当时我针对2017年度策略总结了这样四句话:企业盈利改善,全球大搞基建,资金远离房产,超配权益解难。现在看,除了“全球大搞基建”这句,其它几句都是准确预测。当时分析师高估了特朗普的财政扩张力度,但是2017年外需复苏的确也是不争事实。

 

基本面:业绩依然为王

好,2017年是史上最准策略季。不夸张地说,由于A股市场众所周知的变化,主流券商策略越来越准,请大家摆脱固有印象,如今我们要给券商主流分析师加权重。

 

那么接下来就是2018年度策略了。其实我还想说一句话,2018年度策略,我看下来的感受就是逻辑继承了2017年度策略,说不好听点就是线性外推,而此时,要给策略加权重……

 

你懂的,就像每次你轻仓的股票咔咔涨,然后你就动了老婆本全仓杀入,然后……

 

——我什么都没说啊。我只是研报的搬运工。

 

观点总汇1:业绩仍然为王。这是基本面。东兴证券郑闵钢认为,核心资产仍是明年配置主线,特别是一季度基建产业链仍有超配必要,涉及钢铁水泥有色等。西南证券朱斌认为,核心资产、龙头标的将持续表现,一季度和下半年,周期股仍有脉冲机会。信达证券谷永涛认为,2018年立足于业绩,稳健者上行,周期行业仍有较高配置价值。东方证券薛俊认为,2018年市场运行中,盈利是核心,上半年仍是蓝筹的天下。华泰证券曾岩认为,A股将延续“可持续的盈利修复周期”。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2016年开始,A股涨的就不是估值而是盈利”,2018年龙头领涨A股,淡化风格,优选跑道。方正证券郭艳红认为,2018年还是业绩主导的新世代,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给龙头股更大的业绩弹性。

相对来说,持保守观点的分析师有以下几位:招商证券张夏和上海证券屠骏都认为,由于基数较高,2018年企业盈利增速存在回落的压力。屠骏给的模型是,2018年市场面临“盈利回升与流动性约束的对抗”。再多说一句,据张夏自述,“核心资产”一词本是他“煞有介事”提出的,之后被一位著名分析师采纳,遂成热词。11月底他专门发了一篇报告,逼着当初他逼着爱上“核心资产”这一表述的投资者,再离开“核心资产”这个表述。

 

也就是说,张夏在11月底真诚地扬弃了自己5月份的观点。不相信我这个说法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张夏的《核心资产幻觉:一场司空见惯的均值回归》。

 

另外华创证券王君也认为,实体经济的压力明年会开始显现。他有一个大逆不道的观点:A股盈利扩张的主线正被通胀结构演变和新旧动能转换替代。

 

资金面:总体乐观

观点汇总2:流动性不是问题。这是资金面。为了读着节奏不乱,就不提各分析师的名字了,只说观点。关于增量资金,分析师总体乐观。其中,多位提到明年A股纳入MSCI,外资配置需求增加的因素。另外,资管新规之下,居民端和银行端像以往寻找刚兑预期型产品的压力大了,房地产投资下滑,都有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需求。其他提到的因素还包括:居民储蓄的活化,以及2017年财富效应角度上非常明显的投基好于投股,基民收益好于股民的效应,导致居民资金入市很可能借道机构投资者,而机构入市则倾向于强化现有风格。另外,还有全球宏观大缓和,G2市场出现溢价可能,“重估中国”从非主流意见到主流思潮的国际市场心理因素。

 

2018中小创会好吗?

观点汇总3:中小创会好吗?这里存在着年度策略中不多的分歧。其实广大群众是希望中小创好起来的,为什么呢?因为那里似乎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就是普涨。

 

你说群众心里就没点数么?这时候还想着普涨。

 

没办法,谷永涛有幅图说出了这种苦。2017年是近8年来——除了2011年之外——上涨个股占比最低的一年。

但是还是有分歧。一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小创里面的业绩股、真成长可以涨。华泰证券孔凌飞认为,中小创估值仍然偏高,哪怕估值腰斩、砍到腿还是高(这不是原话),所以不可能普涨,2018年将出现明显的结构分化,此时,“要拥抱真成长”。东方证券何婧雯认为,2018中小创不看“大”、“小”,要看业绩,聚焦新经济优质龙头。谷永涛认为,2018年还是要警惕创业板商誉减值的风险(因为历史上外延并购干多了,业绩承诺做冒了)。屠骏也认为,中小创仍然受到高估值、高商誉的压制。

 

相比之下,只有招商证券董瑞斌乐观一些,他提到,中小创2018年估值将进入合适区间,再调整一下,“高增长优质企业优质品种”将处在长期历史底部。从估值角度说,优质中小市值企业风险已低于白马龙头。

 

多么微弱的声音。

 

总之,主流意见仍然是不看好中小创。但是我个人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应该把“中小”和“创”分开看。中小板盈利增速甩创业板几条街,中小板指走势其实是跑赢深指的各位。

 

我说了不算哈,你们谁听搬运工发表意见。

 

分析师最看好哪些年度行业?

最后我们来到分析师最看好的行业,照例上个表,用不同颜色标记一下行业,有主题推荐的直接略过了。大家自己看:

我不能瞎说,但是我觉得看好5G和新能源汽车的蛮多的。

 

最后说一句,分析师观点越来越趋同,所谓“合”。但现在算“合久”吗?个人感觉还没到时候。等到“合久”的时候,就该“分”了,那时对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人来说,就有意思啦。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业板配置机会难觅 机构纷纷撤离
科创板投资门槛较高 投资者首先应主板“毕业”
证券研究报告是如何撰写并发布的
国君喊反弹将演变为一次中级吃饭行情 黄燕铭灌鸡汤
要变天?深挖A股12年数据,有2个大发现:中小票见底、最安全的抄底策略
段子横飞的时候,就是出手的时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