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馆
汉代木人
出土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2号汉墓
出土时间:1993年
质地:木质
大小:人高28.1厘米
收藏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
简介:木人为裸体直立(左手及右脚残)人,高28.1厘米。造型写实,比例协调,胎髹黑漆。人体正面从头项、经胸腹、至脚两条线;背面则有三根线条,两根从头顶经背部至脚,一根从头顶至股缝;两臂各有三根线条,从指尖,经手臂至颈,与头部线条联接,形成网络。头部和手部线条最为复杂,头部正面纵线条就有五根,横线条三根,与躯干和手臂的线条联接;背纵向分布和交汇的线条也有五根,形成彼此相通的风格。线条俱为红漆描绘,宽0.1至0.15厘米。
专家考证后普遍认为所绘线条为人体经脉。认为它的出土把世界人体经脉模型历史推前了1100多年,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但近来也有学者考证后认为此木人属于禁咒性质的偶桐人。
汉代漆木人正面
汉代漆木人背面
针灸陶人
出土地点:河南南阳医圣祠
质地:陶质
大小:人高24厘米,胸宽7厘米
收藏单位:原物藏河南南阳医圣祠;复制品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简介:东汉针灸陶人是国家一级文物,陶人为女体,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艺术价值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针灸陶人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1965-1983年
形质:石质。
大小:六块残碑尺寸分别为:200×53cm、174×48cm、112×47cm、116×45cm、98×45cm、42×50cm;仿制品尺寸:202×42×26cm
收藏单位:原品藏首都博物馆、北京石刻博物馆;仿制品藏于中国中医研究原针灸研究所针灸博物馆
简介: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1042年改称“仁济殿”)。
元代至元(公元1277-1294年)或元贞(公元1295-1296年)年间,石刻从河南汴梁(今开封)移来大都(今北京),放置于皇城以东明照坊太医院三皇庙的神机堂内。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上距王惟一刻石时间已四百多年,石刻已漫灭不清。英宗令工匠砻石,仿前重刻。重刻上石,将“新铸”二字删去,定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增入明英宗序言,记石刻之沿革。到英宗正统十、十一年(1445-1446),修筑城垣和东城时,宋天圣刻石被劈毁,充当修筑城墙的砖石,被埋于明代城墙之下。明正统石刻今已不存。1965年至1983年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拆除明代北京旧城墙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出6块天圣石刻残碑。至此,我们才得以重见这一历史文物。198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成功仿制了天圣石刻。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惟一和针灸图经的传奇故事
悬壶济世:王惟一(北宋)
宋天圣针灸铜人与明正统针灸铜人
人体穴位图谱
针灸常用腧穴:天宗穴
针灸铜人的创制者王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