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斗米道教的起源,孙恩起兵 ,斩杀王羲之儿子和谢安的儿子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氏。父亲曾为晋朝武官。刘牢之出身于将门,骁勇善战。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刘牢之应募投奔兖州刺史谢玄,参加了“北府兵”,奉谢玄之命,领一支精锐为先锋,屡立战功。淝水之战,率五千精兵夜袭驻洛涧的五万前秦军,杀敌万余人,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溃败,对整个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因功晋升为龙骧将军,镇守于江北,号称“北府”。

淝水之战后,东晋外部威胁暂时消除,孝武帝满足于偏安局面,摄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政刑谬乱,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朝政腐败,朝廷内争激烈。兖青州刺史王恭、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荆州刺史桓玄等为争夺朝权,都想拉拢手握强兵的刘牢之。王恭更是视刘牢之为心腹。

刘牢之乘机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北府兵的声势远远大于其他各镇。故王谧推荐刘裕投奔北府兵。刘裕听从王谧之言,告别继母萧氏,带上王谧的推荐信,前往江北投奔北府兵。

刘裕来到江北北府兵辕门,见北府兵营盘坚固,兵容整齐,肃然起敬。他手持王谧的推荐信,在军营前徘徊。

这时,两个少年带着数十名随从,前呼后拥地乘马迎面而来,在营门前下马,其中一少年见刘裕手持书帖,便上前问道:“请问尊姓大名,到此 何干?”

刘裕道:“小子姓刘,名裕,有王司徒的推荐信,欲投帅府效力。”

少年惊问:“莫非你就是刘寄奴?

“正是在下。”

“我叫刘敬宣。”问话少年指着另一位少年说,“这位是我的表弟何无忌。”何无忌上前一揖:“见过刘兄!

“久仰!久仰!”刘裕客套地回答。

“久闻刘兄大名,无缘结识,你把书信给我,我代你通报,稍候片刻,便会有人来请你。”刘敬宣接过刘裕的推荐信,径直进了帅府。

少顷,一名小兵前来传进。

刘裕整了整衣服,昂首走向帅府,刚走到台阶前,刘敬宣便迎出来,上前一揖道:“家父正在忙,明天才能接见刘兄,请刘兄到书斋小坐。”

刘裕与刘敬宣携手入内,见过礼后,才知道刘敬宣是主帅刘牢之的儿子,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不由得暗中欢喜。

一会儿到了吃饭时间,刘敬宣请刘裕入席,刘裕也不推辞。

酒过三巡,彼此交谈,情投意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刘敬宣高兴地说:“以刘兄的才干,他日功名定在我二人之上。今幸相遇,愿结为异姓兄弟,不 知意下如何?”

刘裕大喜,论年龄,刘裕最长,无忌次之,敬宣再次之。三人对天下拜,盟誓生死不相背负,然后再入席,开怀畅饮,至深夜方休。

当天晚上,刘裕便宿于府内。第二天,刘敬宣向父亲引见刘裕。一席交谈之后,刘牢之站起来说:“贤侄志在高远,将来的成就定不在我之下,请暂屈居参军之职,共商军务。”刘裕再拜受命。刘裕便迎请母亲和弟弟,共居江左。

当时东莞有一个叫臧俊的郡功曹,很会看相,生有一女,名爱亲,其母亲叔孙氏梦中吞月而孕。此女容貌端严,举动修整。臧俊非常爱自己的女儿,说他日必母仪天下,故不轻易许人,年二十岁,尚待字闺中。

这一天,臧俊到北府办事,偶见刘裕,观其是大富大贵之相,有心结纳。事后臧俊亲自到刘裕家登门拜访,对刘裕说:“听说刘君尚未娶妻,不才家有小女,容颜不弱,愿奉箕帚。”

刘裕本来不想答应,原因是自己功未成,名未就,暂时不想考虑成家之事,后经母亲劝说,答应娶臧俊的女儿为妻,此即武敬臧皇后,在此一笔带过。

刘裕性情豪放,广结朋友,当是北府也人才济济,刘毅、孟昶、高雅之、诸葛长民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家久慕刘寄奴大名,乐于与之交往。

在历史上,宗教信仰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实现他们的野心。东晋末年,一个名叫孙恩的人,打着五斗米道的旗号,点燃了江南起义的烽烟,时间是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五斗米道的教主、大天师。

五斗米道也叫天师道,日后的武当派、华山派、全真教等道教派别都是其子孙辈。五斗米道的开山鼻祖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张道陵对人讲:我是太上老君亲封的天师,想拜在我的门下,必须拿出五斗米。“五斗米道”因之 而得名。

三国时期,汉中王张鲁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曹操破汉中,收服张鲁,汉中政权覆灭,但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仍然存在,随张鲁的残部北迁,五斗米道传播到中国北方。

历经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期,五斗米道得到很大发展。江东的五斗米道除了信奉教义外,还信鬼神,坚信有长生不老之术。不仅平民百姓信仰五斗米道,皇室和豪门士族中也有不少信徒,并出现许多著名的天师道世家,如琅邪王氏、孙氏,陈郡谢氏,会稽孔氏等。

在众多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为江南重要首领。人们对杜子恭敬之如神,其门下弟子遍及江南,很多人都出身于江南世家大族。

《晋书》记载的一则故事,表明了杜子恭的神奇之处。

有一次,杜子恭在码头上向人借一把瓜刀,刀的主人是船上的行旅,船要开了,向杜子恭索刀。杜子恭回答说:“你放心地走吧!刀一定会送给你的。”刀主人无奈,乘船离开了码头,船行走到嘉兴,突然一条大鱼跃入船中,船主破开鱼腹,得到一把刀,正是借给杜子恭的那把刀。此事告诉世人,杜子恭已是半个神仙。

杜子恭有个徒弟名叫孙泰。孙泰的侄子就是孙恩。孙恩出自孙秀一族,乃五斗米道世家。

孙秀是西晋“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曾利用五斗米道的势力协助赵王登上帝位,事败后被齐王司马冏处死。中原战乱,孙氏家族过江移居三吴,他们既非司马越一系,也非第一批过江的中原人,在江东不为士人所看重,求官自然无门。孙泰利用自身家族的优势,拜杜子恭为师,大力宣传五斗米道。

创立和宣传宗教,如果以普度众生、解救世人脱离苦难为目的,无疑是高尚的,会有极大发展。如果教义有哲理深度,则会经久不衰,比如基督教、佛教、道教。如果仅仅为了敛财,那就极端可耻,因为它利用人的脆弱,违背人的良知。

孙泰推广五斗米道,并非要普度众生,而是极具个人野心,就是要使五斗米道成为干预国家政治的宗教,并以此进入国家权力中心。五斗米道在他的传播下取得飞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引起高门士族的猜疑。孙泰曾一度被流放到岭南蛮荒之地。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认为孙泰是个人才,重新召回孙泰,封为辅国将军,让其做了一任太守。兖州刺史王恭叛乱,孙泰站在朝廷一边,带领数千人马攻打王恭,获得尚书司马元显的欣赏,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孙泰因之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五斗米道的势力,江南几乎成了孙泰的天下。

孙泰势力的发展,引起高门士族的极大恐慌,特别是浙江绍兴一带的谢氏家族。

谢氏家族是三吴地区的门阀显贵,其代表人物是谢玄。谢玄在淝水之战后卸掉兵权,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封山占水,广造田园,以求永世基业。谢玄之孙、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曾勾勒出谢氏庄园的庞大: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孙泰势力在会稽的发展,吓坏了谢氏家族,会稽内史谢鞧上表称孙泰谋反。谢鞧是谢安重用的人,在谢氏家族和孙泰之间,朝廷很快做出选择,司马元显用计诱杀了孙泰。

孙泰死后,侄子孙恩逃往舟山群岛。

孙恩为什么逃到岛上去呢?传说中的神仙,不都是住在岛上吗?孙泰死了,他的教众并不认为孙泰死了,都以为他成仙了,继续给予孙恩大力支持,运送粮草,提供情报。

孙恩在海岛中纠集一百多名亡命之徒,随时准备复仇。如果东晋政局平安无事,仅凭孙恩那百十来号人,很难掀起什么浪,可偏偏东晋各阶层的矛盾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且还不是小爆发,而是总爆发。年轻鲁莽的司马元显缺乏政治经验,一脚踩上了地雷,而这个地雷,足以让大晋王朝灰飞烟灭。

东晋自建国以来,面对北方的威胁,屡次出兵北伐,常由荆州担纲。桓温死后,谢安当政,北伐重任落在江淮地区。支持江淮战场的物资供应全部来自三吴地区。谢安动用三吴的财富打赢了淝水之战,谢玄又用三吴的财富从事北伐,有鉴于此,司马元显也想用三吴的财富推动他的战车前进。

如此一来,三吴地区成为东晋政权赋税徭役的重负区。在朝廷和门阀世族的双重索取下,百姓生活十分悲惨,沉重的徭役赋税压得他们抬不起头,免不了心生怨愤。五斗米道在三吴地区飞速发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魏晋以来实行世兵制,兵、民分籍,凡是入了兵籍的士兵及其家属,皆为兵户,兵户世代为兵。男子年满16岁后,朝廷可随时征调为兵。士兵行军作战居无定所,生死未卜,人们视为畏途。兵户同样承担朝廷各种赋税徭役,士兵临阵脱逃,将会罪及家属,兵户的处境十分艰难。故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好男不当兵。

南北朝是一个乱世,战祸连年,士兵伤亡惨重,兵户越打越少。东晋是庄园经济,豪强地主拥有大批附属农民,国家控制的编户农民有限。再说,自由民根本不愿当兵,这是东晋正规军兵力严重不足的原因。

会稽王子司马元显发现了一批适合当兵的人,什么人呢?“免奴为客者”,即以官奴婢免为客户,使之奴役性有所减轻。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司马元显以朝廷的名义强征“乐属”(即征调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而成为佃农的广大民众)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补充兵员。命令下达之后,“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

为何产生如此巨大反响呢?

一是这个诏令只适用于浙东地区,明显存在地方歧视;二是免官奴为佃农的人,原本是地主们的私产,壮丁,朝廷一纸诏令说弄走就弄走了,庶族地主们不答应;三是“免奴为客”的佃农本已从奴隶上升到半自耕农,却要被征调去充当地位更为低下的士兵,本身不情愿

一时间,浙东地区民心骚动。

孙恩一看机会来了,便率百十来号人从舟山群岛登陆。

孙恩起兵,既得到三吴地区庶族地主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当地客佃和奴隶的热烈拥护,浙东农民也纷纷响应。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参加起义军的人达数十万之众,一路势如破竹,几乎兵不血刃,攻占上虞(今浙江上虞),杀死上虞县令,随后进军会稽(今浙江绍兴)。

会稽内史、左将军王凝之得知孙恩起义的消息,采取不抵抗政策,既不出兵,也不设防。

王凝之为何有如此态度呢?因为他是五斗米道的忠实信徒,当有人向他请求出兵讨伐孙恩时,他却在道堂磕头念咒:“我已请来得道大仙,借来天兵天将守住各个险要隘口,每道隘口都有数万天兵天将,贼不足忧。

王凝之的法术想必练得很熟,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孙氏是五斗米道世家,孙恩也是天师,你的天兵天将,阻挡得住“孙天师”吗?

当孙恩突破各道隘口,即将兵临城下时,王凝之这才出兵抵抗,可为时已晚,孙恩的大军已攻克山阴城,王凝之的几个儿子都成了刀下冤魂。

可惜一代名士王羲之,居然生了王凝之这样一个迂腐的儿子。

王凝之的妻子,那位曾经作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名句的才女谢道韫品评丈夫时说:“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谢道韫婚后不久,回到娘家后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问道:“王郎,逸少之子,相貌、人品也不坏,你为何对他不满意呢?”

谢道韫说:“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何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材啊!

这里之所以要提到谢道韫,并不是因为她轻薄夫婿的举动,而是她此后的行动,足显她巾帼须眉的气概。

谢道韫曾劝谏过丈夫,不要迷信鬼神,要练兵拒敌。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

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刘柳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这是后话。

孙恩虽然出师大捷,但他并没有建立政权,因为他所代表的是浙东庶族地主的利益,不可能与东晋朝廷彻底决裂。一时的胜利,让孙恩有些飘飘然,认为大功告成,自称“征东将军”,上表晋安帝,将起兵的罪责全部推到司马元显和他的父亲司马道子身上。

可惜孙恩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未能乘机扩大战果,乘胜直取建康,给东晋王朝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晋廷急调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分别从建康和京口南下,前往镇压。此时刘裕在刘牢之手下任参府军事,也随军参战。刘牢之的北府兵迅速向钱塘江一线推进。

孙恩起初寄希望于钱塘江天险,企图效仿越王勾践,保有会稽,割据江东,并大言不惭地对部下说:“我割浙东,不失做勾践也。”

所料不及的是,北府军很快渡过钱塘江,向会稽猛扑过来。

孙恩所率的起义军,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当然不敢和精锐的北府军正面交锋,只得放弃浙东,率一二十万义军撤回舟山群岛,临走时撂下一句话:“孤不羞走!”意思是说,我逃跑不丢人,潜台词是:我还会回来。

孙恩撤回舟山群岛,悄悄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东晋王朝担心孙恩再次登陆,于是任命谢琰为会稽太守,率一支军队镇守浙东沿海地区。谢琰参加过淝水大战,是一员经历过大战洗礼的将领。但朝廷用谢琰还是用错了人。

孙恩并不是真败,而是主动撤出浙东地区,退驻舟山群岛。但却给谢琰留下了一个假象:孙恩不过尔尔,一击即溃,不足为虑,产生了麻痹心理,对孙恩没有加强防范。

将领们劝告谢琰,说强贼近在海浦,伺机而动,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谢琰与孙恩仇深似海,谢家的庄园被孙恩的义军捣毁,人也被杀了不少,对孙恩的义军不肯善罢甘休,在辖区内大肆报复,并狂妄地说:“苻坚百万之众,尚送死淮南。孙恩小贼,败退入海,何敢复出?如真敢上岸,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谢琰太轻敌了,由于轻敌,一只脚已踏进了鬼门关尚不自知。

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再次率军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河口)登陆,攻克余姚、上虞,进而进攻到距山阴县以北仅三十五里的邢浦。这一天,谢琰正在吃饭,得知前线晋军溃败,大怒,丢下碗,发誓说:“先收拾孙恩再吃饭。”在谢琰的眼里,干掉孙恩似乎只要一顿饭的工夫就够了。

孙恩并非谢琰认为的那么不堪一击,他利用谢琰骄傲自恃、急于求胜的心理,将官军诱入狭隘的沼泽地,使官军的骑兵优势难以发挥。义军则充分发挥水战优势,在船上、芦苇丛中放箭,切断官军退路,然后各个击破,晋军大败。

卫将军谢琰被部下张猛杀死,两个儿子也死在混战之中。谢琰的失败,意味着东晋士族已无力控制局面。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都督会稽五郡军事,调动各路兵马,围剿孙恩的起义军。从此,北府兵权尽入刘牢之的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69)妖风借力(附音频)
王羲之的宝贝儿子,儿媳为何看不起?一首唐诗道尽曲折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名人传-孙 恩,卢循
中国古代才女之四——谢道韫:才情秀极冲青天
紫洪山:千年犹存林下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