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达到“无我”的境界,就能看清真实的世界
有句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人讲,往往不可信,亲眼所见,才真实可靠。这是古人的告诫之言,他教我们如何分辨事物的真假。
不过,实践证明,即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真实可靠。如果你不相信,咱们现在来看一幅画(见下图),请回答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这幅作品,主要用于儿童心理学测试,将图片同时展示给多位小朋友观看,有的说看到了望远镜,有的说看到了大猩猩,还有的说看到了小汽车。同样的画面,每个小朋友看到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孩子天真无邪,不会撒谎,他们只是如实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画面,但,无论是汽车还是望远镜,都并非这幅画真实的面目。
测试图
其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坚信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样。有一个小区的物业,对居住在这里的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居住满意度,有人表示,这个小区太糟了,小孩子吵吵闹闹,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素质非常差。
有人却说,这个小区很和谐,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玩耍,老年人也很幸福。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自己的心,如果你心中有美好,看见的世界就美好,反之亦然。
人们习惯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感知世界,但每个人的人生遭遇、思维学识、道德境界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客观真实的世界,而是根据自己主观意识评判后的世界,因此,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有了争论和矛盾。如何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 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达到“无我”的境界,就能看清真实的世界!
庄子
古人讲:相由心生。心是什么,心是:人的意识、人的思维、人的修养、人的良心、人的善恶、还有格局境界……心的样子,既可以影响到人的外貌,也可以影响他所看到的世界。
一个内心阴暗凶险的人,看上去凶狠可怕,同时,在他眼里世上都是坏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看上去和蔼可亲,同时,在他眼里世上都是好人,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其实,大家看到的人和事都一样,但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和本质,而是经过我们的心加工处理以后的虚相。
庄子,讲过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叫庖丁解牛,虽然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和体会,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但是,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普通人眼中的牛,和庖丁眼中的牛,有着本质的区别。
普通人看到的牛,是一只动物,而庖丁看到的是牛这种动物的详细构造。普通人用眼睛看,而庖丁,是用心去感受,所以庖丁告诉梁惠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所说的“道”,就是追求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如果只是用眼睛去看,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庄子
佛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你能看到的表象,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是真正的“实相”,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怎么看,他都令人讨厌,而看到你喜欢的人,他的愚蠢、你也会觉可爱。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美丑,无论是讨厌还是欢喜,都是由心来决定,一旦心有了主观判断,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就不再真实,不再客观,因为,看到的永远只是由心而生的“虚相”。
争论与对立,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一条新闻事件,电视节目主持人会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一场辩论由此展开。再比如,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任何一条视频的评论区都会有大量观点对立的争吵。当某一个议题成为网络热点,全社会都参与到激烈争论的时候,社会有可能因此产生撕裂和对抗。
人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对方是错的,似乎所有的争论,都在为了善恶、对错、是非公理而进行,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事物本身都没有对错,更多时候,人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立场和尊严而参与。
庄子
每个人的学识不同、境界不同,自然立场和角度也不尽相同,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自然千差万别,所有人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屈服于相反立场的人,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和尊严,于是就有了争论和对立。人们的喜怒哀乐,也因此而起,因为人的心会对所看到的事物加上对错、善恶,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矛盾,都源于人们永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只活在自己所看到的那个世界。
庄子,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条小船渡河,发现迎面驶来一条大船,他急忙大喊大叫提醒对面的船不要撞到自己,但那条船还是撞了上来,这个人非常生气,于是跳到那条大船上,想要找驾船的人争一个对错,结果发现,这是一艘空船,船上空无一人。很快,这个人冷静下来不再生气,对于撞船的结果,也能包容地接受。
人只有看到事物的真相,丢掉自己的情绪,才能放弃那些无谓的对立与争论,才能包容身边的人和事。那么,要怎样做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呢?
庄子
在《庄子·齐物论》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南郭子綦。南郭子綦在静坐的时候,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像灵魂出窍一样。醒来后弟子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他听到了“天籁之音”。弟子不懂,问什么是“天籁”。南郭子綦解释道:人籁,就是人造的声音,比如说话奏乐;地籁,就是大自然发出的响动,比如风吹过的声音,而所谓的天籁,就是人籁和地籁加起来的所有声响,没有好坏,没有善恶,是声音最自然最本来的样子。
为什么普通人听不到天籁之音?是因为他们的心给听到的一切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好听或者不好听,有用或者没用。虽然所有的声音都进到了你的耳朵,但你的心却只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听了一部分而已。
我们看待世界也是如此,人往往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却忽略了客观存在的另一部分,因为我们的心对所见所闻都加上一个带着颜色的滤镜,就像那个被空船撞到的人,他在登上空船之前,坚信撞船是对方的错误所致,所以他带着生气的情绪想要找对方的麻烦,当他看到完整的真相时,一切情绪和想要争论对错的执念,随即自动消灭。被空船撞到,本身没有对错可言,对错好坏,都在于看待事物之人的“心”。
如何看透事物的本质,如何看清世界的真相,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也就是说,如果放下我的主观意识判断,就会接近事物的真相。
庄子
换句话说,只要不带有个人偏见,放下主观好恶等个人成见,就能洞悉事物的本质,看清真实的世界。
庄子还说过一句话: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一个人忘记是非,内心就会从容舒适;面对任何事物,内心不起波澜,不受外物影响,无论是好是坏,都能怡然自得;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适应,无论和谁,都能随遇而安,当你能够忘掉舒不舒服,甚至忘掉本我,就达到了可以看破一切虚妄的境界。
因此,我们想要看清真实的世界,就要放空心里的成见,忘掉自己的立场,抛弃片面的是非对错,才能看到客观的真实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做无“明”之人,心明则世界明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庄子》心解(齐物论)上篇
品味人生
南怀瑾: 庄子骂尽古今天下人!
庄子: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