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社会父母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坐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这寒冬之时,把我们从舒适、温暖的家中驱使到了这百里、千里之外的天台山?我想是因为今天我们无论来自哪里,所操何业,而这一刻我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长”,我们寻寻觅觅,我们上下求索,最初的愿望无非就是想把孩子教好,或者说更原始一点是想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这个“发心”似乎不大,但是我认为却很重要,因为它最真实、最纯粹。今天咱们这个教育界,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很多的乱象、怪相,无不是偏离了这个“初心”所造成的。本来我们是为了教好孩子而做推广,慢慢的推广变成了一个专业活,一些没养过孩子没带过娃的宣导师到处推销高明的教育心法;本来我们是为了教好孩子而办学堂,渐渐的办学堂成了一个事业,堂主成为了一种职业,许许多多的“职业堂主”自家孩子都没有教好,却口口声声的要培养“大才”;本来我们的理想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结果的我们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而把孩子给忘了。回归初心吧!无论是家长、老师、堂主首先我们都应该是“家长”。今天我们就都以“家长”的身份来聊一聊现在这个时代如何做好我们的家庭教育吧。中国社会历来都是非常重视“家教”的,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你“没家教”那简直是莫大的羞辱,现在好像大家都不说这个话了,这说明“家教”真的失落了,真的是“没有家教”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家庭教育既是教育的起始也是教育的基础,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好的开始是失败的一半,家教的失位可以说让教育一开始就是偏向失败的,过程中又缺少结实的基础,你都没地方着力,他下面是虚的,就像打铁,没下面那个铁墩子,在泥地上,你上面大锤再使劲也没用,你砸一下他就陷泥里面去了。任你力气再大,技术在高,累死都不会有功的,办学堂的老师、堂主我想是不是都深有同感!所以,再一次的强调家教很重要,家教甚至比学堂教育更重要,我前年在梧桐山和张中和老师聊天,他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学校培养不出大才,学堂培养不出大才,书院也培养不出大才,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人才都是家庭培养出来的”,虽然不会有这么绝对,但是仔细琢磨琢磨,大致上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在六七年前也曾在QQ上写下过这么一句话:“父母决定不了孩子成才,但却能决定孩子成不了才”。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却有余的”,如果说学堂的教育是着力于“促成”,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就是要“防败”,师长双方如此配合,孩子的教育才能够做得好。那这个家庭具体要怎么做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心得感悟吧!

第一,我认为要先树立教育的理想

那就是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真的是首要问题,家长心中这个答案越清晰,越明白,后面的各种教育的动作才越好做,这个可以说是个定海神针,定心丸啦。做事情我有一个说法:心要定,脑要活。这个心不定,风吹草动,六神无主,啥都弄不了。脑不活,封闭固执,自欺欺人,没有改善提升的余地。如果倒过来,心不定,脑却僵硬的不得了,这可就更麻烦了。

一个家庭一定是先有了教育的理想,才会真正的关注,重视教育的。一个没有教育理想的家庭眼光只能看到一寸远,你跟他谈谈学区房谈谈补习班或许他还有点兴趣,你跟他谈儒家教育,君子志向他是听不懂,也理解不了的。理想就像种子,有了这颗种子一切才有那个可能。那到底什么是教育的理想呢?我想问问现场的爸爸妈妈们。上哈弗耶鲁,进清华北大,包本30万,入文礼书院,这算不算是教育的理想?要问我,我肯定说不是,这只能说是是教育的目标,而且是阶段性目标,算不上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它是一个可以向往、可以实行,可以接近却永远有余地的一个方向性的指引。比如说成圣成贤,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心术端正、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人等等这样。所以理想他就是这样一种方向性的指引,而不是一个非达到不可的目标。我们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是有目标而无理想,或者是把目标当成了理想。有目标不是错,但如果没有理想,只有目标的话就一定会功利、一定会急切、一定会随波逐流最后往往就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障碍我们孩子,甚至残害我们孩子。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罢,这种功利急切的心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大陷阱。

在孩子刚出生时我就立下了我们家庭的教育理想,随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入,在三年前我将其总结为三句大白话,这三句大白话我给很多朋友分享过,只是真能明白其内涵的不多,而我自己却视其为这一辈子说过的最有价值的三句话,虽然咱不是什么名人,但如果能认真的嚼一嚼这三句话,我想对咱们教育子女应该是会有一些参考借鉴价值的。今天我想再次将它分享给大家,想听不?鼓掌啊!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啊:首先成为一个好人,然后成为一个明白的好人,再然后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明白的好人。就这么简单、朴实的三条,可以说包含了我对教育的全部思考和对子女的全部期待!什么“大师”“大才”这个感觉就是比较虚,其实,理想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标榜,也可以这么简洁、朴实,便于脚踏实地的去一步一步的接近。如此一来,怎么去做,也就有了相应的明明白白的方法,成为一个好人,那读经可以说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有人会说力行会更好,力行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多响亮的口号,但是,如果我们真的体验过心灵的长进,境界的提升就会踏踏实实的理解到:在没有真正明理的情况下,所谓的力行不过就是个表演,一旦失去外部的环境和制约力量,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很多学弟子规的孩子人前人后两张脸,校内校外两个样,小小年纪就这样,很可怕的。我们要知道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只有学,只有知才是根本的着力点,行为规范做为教育的辅助是很好的,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不合适的,弟子规的失败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而成为一个明白的好人呢,除了读经还一定要读史,大一点了还要关注时事,要培养思辨能力,纵向的要通古今之变,横向的要明白世界大势,然后还要关照自身的精神世界,有情感,有美感。女儿呢通情达理便好,儿子呢我总结了六条具体的标准:怀庙堂之志,通市井之情。悉权谋之略,解林泉之雅。谙人心之机,晓苍穹之理。我觉得男子为学,真得要有这个气度,书斋先生,不是我想要的。这几句话六年来一直作为我的QQ签名,可谓相当得意。如果我儿子能够做到这六条,既有经世济民的大志向,又能脚踏实地体会普通人的疾苦;既明白人类各种权谋斗争的韬略;又保有真实的性情,超脱的心境;既深谙人心的种种诡谲机变,又敬畏宇宙时空的广袤深邃。那真的就可以欣慰的说,我的教育成功了。然后第三条,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明白的好人。这个能力就要靠历练,所谓的历练我理解的不是读书读到20岁然后出去实习,而是一岁有一岁的历练,2岁有2岁的历练,10岁有10岁的历练,20岁有20岁的历练,比如说,一岁学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这就是历练,2岁够东西够不着,给她个凳子让她自己想办法,这也是历练,这些都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但是生活中时时刻刻可以进行。最起码我们不要剥夺孩子尝试、探索的机会,不要过度的保护,一般我的孩子,碰啊跳啊我只要看行,没有生命危险,就由他去,如果摔哭了,跑过去看一下哦没事,没伤筋骨,就好了,没啥好紧张,该干吗干吗,自己弄吧。真的是这样,以前在家自己带孩子,经常带孩子去野外,去山上,让他们自己爬爬山,探探险,没事的。安全问题我会考虑,但不会为了安全而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现在的学生多可怜啊,上次听我们一位老师讲,她们那边的学校,下课了都不让孩子出去,关在教室里怕出安全问题,家长找学校扯皮。这就是家长和学校联手给孩子打造了一座监狱。太可怜了,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学校里的孩子。现在办了学堂,带其他孩子就没那么放得开了,得谨慎一些,但是这对孩子,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遗憾。我前几天朋友圈还发了一句话:我心目理想的人才,不仅要文武双全还要多能鄙事,而不成为一颗水灵灵的中看不中用的“豆芽菜”,一出温室就挂了,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教育理想的理解和诠释,反正就是一家之言,唠嗑,大家要是有觉得可以借鉴的呢,我专门有一遍很长的文章,一万五千字,大家可以加我微信,我分享给大家批评指正。

那第二个问题呢,我就聊一聊咱家长在教育中要调正的一些心态。

我一直很坚定的认为,家庭教育中,首先最重要的不是父母的学问、才华和专业成就,往往很多高学历的,教授级的,专家学者型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并不咋的,而往往比较咋的的孩子,他的家长通常是比较通情达理,比较开明、乐观,和善很好相处的人,当然如果具备了这些特质,您在是专家学者教授诗人那是更好了。新亚书院院规里面说的“先成为一个通人,然后才是一个专家,这是最好的。所以一个好家长最重要的一个心态是什么,大家说说,啊,是开放。心一定要开放,就像水一样的,水流小一点没事,但你得是活水,就像电脑一样,配置低一点没是,你得能上网。这样才有无限的可能。否则你容量再大,一潭死水,本地资源再多,没有带宽,有点学问和才华,但心是封闭的,这就很麻烦,封闭的人就一定自我,自我的人就一定固执,固执就会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包括自己的孩子啊。家庭里面的麻烦几乎都源自这个啊。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我们对什么就不会盲目的跟随,也不会盲目的拒绝,心中总会保有一些余地,保持一些新鲜,又保持一些警惕,能进去,能出来。论语大学里面就有很多话是叫我们这个的,比如说:“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就是让人保持一种开放的警觉性。既不会陷于狂热的状态,也不会麻木的怀疑一切。这是为学之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我是很怕封闭的人,任何与他现有观念相违背的话他都不愿意听,不是听不进,是根本就不愿意听,你跟他说话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触碰到他的敏感区,否则,就会弄得很尴尬。所以我就觉得一个人他没才华,没能力,但如果他心态很开放,他的人生一般都不会太差,这样的人做了家长,她的孩子也不会太差。所以我把这个心态放在首位。

第二个呢,要有从容的心态,孟子里面说,天下之不揠苗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看来从古至今就这样,天下的父母,要么就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随大众,要不就火急火燎的拔苗助长。我们很多家长以前没听说读经教育,也不咋管孩子读不读书,后来一听说读经教育了,哇这下,赶紧赶紧,生怕孩子耽误一天,耽误一个小时,最好让孩子一天24小时读经,实在没办法那就退而求其次十个小时吧,读罢,读到孩子厌学为之。我不是说十个小时读经不对,而是说家长在这种急切的心态下让孩子读10个小时就是有问题的,而且肯定会出问题,这个广毅老师最有发言权的。不仅仅是读经拉,别的学习,别的方面都是这样,反正就希望马上见到效果,马上看到成果,然后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就一定会干和那个宋国的揠苗者一样的事。论语里面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里面的道理是值得大家好好琢磨的。我们读经典,读一千遍,如果没有什么领悟,心智建设得不到提高,那就没什么意义了。最好的心态就是既念兹在兹,有从容不迫。切忌那种一爆十寒,暴风骤雨型的。

第三个心态呢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是家长和老师的区别所在,前面的两条其实对老师也是适用的。但这一条是为家长量身定做的。那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一个整全的心态,要有一种全局意识,什么意思呢,作为老师他往往只需要对孩子的某一方面,某一阶段负责,这是他的身份和职责所决定的,比如说教读经的老师往往会比较在意孩子读书读得有没进步,教武术的老师往往就更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有没提高,小学的老师不会管你孩子中学了怎么办,中学学的老师不会管你孩子大学了怎么办。而作为家长却要考虑到孩子的整个人生,和生命的方方面面。有了这种心态,那我们的孩子学什么对他的人生有最持久的益处,哪些方面的完善会让他的生命有最长足的长进。那我总结出来的,心术端正,心智成熟,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个对他的人生来说才是硬通货,其价值在任何社会背景中都有效,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性情,乐学的志向,这三个方面的不可或缺并平衡发展是孩子生命健康成长的必须。忽视哪一个都不行,读书读得好,身体不健康行吗?性情很古怪行吗?心理很阴暗行吗?不仅跟别人处不好,跟自己都处不好,不仅让别人难受也让自己难受,他就像一片乌云,到哪里就给哪里带去阴影,让身边人看着就头大,想想就头疼,这样的人无论他才华多高,能力多强,我想她的人生也绝不会幸福的。所以,我觉得家长最要不得的就是那种只要怎么着了,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只要孩子上了重点大学就怎么样?只要孩子进了书院就怎么样?甚至为这个牺牲其它方面都不在乎,只要孩子能包本,眼睛近视算什么?只要孩子能考上重点,打着点滴拼题海,我真的不能理解这样的家长。有时候甚至很生气:天下最可恶的人就是这种愚蠢的家长。现在虽然办了学堂,但我总觉得我的第一身份还是家长,然后才是学堂堂主。说白了,我对教育所有的探索与尝试都是为了教自己的孩子,我所学习了解的也是为了教育教养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打算办学校教学生的。我学堂办了近一年,现在八个孩子,四个是自己家的,两个是老师的,还有两个是极好的朋友的,都相当于是自己孩子,往往别的家长看看没什么特别的效果,没什么显著的成绩,可能就心理面有点忐忑了,那我现在索性就把学堂班改成了子弟班,就是按带自家子弟的诚意和用心来教、养这些孩子,一般的学生就不收了。我要为孩子的一生考虑,我要对孩子生命成长的方方面面着想。

第三个我再分享一下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具体事情

首先第一个,我觉得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防火墙,保护伞,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毒思想、毒信息、毒食品泛滥,父母一定要有意识,警惕的为孩子过滤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孩子的伤害怎么说都不为过,相当的坏,低俗虚伪的电视,残忍暴戾的游戏,五颜六色的零食,弱智无聊的塑料玩具,这些东西,尽量的不要让孩子接触,我甚至觉得,做好这个比教孩子读多少书更重要。家庭中多营造一些书香的氛围,少买一些玩具,少买几件衣服,多买一些书。少去几次超市商场,多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少去游乐园,多去去书店、博物馆。这都是教育,不是只有坐在那里教孩子读书才叫教育。

然后,父母一定要学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最好学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王教授编的那本《中医养生启蒙》就挺好,我们有个家长是很厉害的中医,她看了许多孩子之后也跟我说了一句同样的话“无知的父母最可怕”。有的孩子真的是很简单的一点小毛病,因父母的无知,然后因无知产生的过度紧张,然后过度治疗,然后变成了大问题。还有一个人体的疾病就像机器一样除了物理的故障,更多的是因能量不足而出现的不正常状态。比如说一台电机它转的不顺畅,发出刺耳的响声,那有可能是轴承坏了,如果是轴承坏了,这就属于功能性的故障,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电压不够,电流不够,而这种情况下,你修轴承是没用的,而且原装的轴承被拆来拆去就真的不太好使了。其实这个时候电机根本没毛病,你只需要把电压升上去就ok了。中医基本上就是这个原理,什么地方痛是因为气血不通,气血不通,是因为阳气不足,阳气一足,啥都解决了。而这个阳气,尤其是先天的阳气,你一定要爱惜她,非常非常的爱惜她,它比黄金钻石还珍贵,孩子小的时候阳气旺盛,但浪费起来就是相当的厉害的,比如吃冷饮,吹冷气,喝冷水,等等这些都是严重的耗阳,如果父母能懂一点中医常识帮孩子从小保护好,这比给他吃什么补品都强。

第三个就是家长这个尊师重道的诚意很重要,因为现在是个商业社会,什么都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换,花钱买产品,或花钱买服务,教育似乎也变成了这样,学校的教育基本上就已经是这样了,各种培训班啥的完全就是商业化的产物。那学堂呢?我们家长也花了不少钱,把孩子送过来,难道不应该得到好的服务吗?如果家长这样想,反正我是不会收的,给多少钱都不收,这孩子能教得好吗?他是顾客,顾客是上帝,上帝还需要你教吗?上帝你能教的好吗?家长尊师重道,孩子才会受教,这不是老师的需要,而是教育的需要。

第四个问题我想和各位聊一聊现代家庭家风建设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严重啊,严肃加重要。曾经我和一些朋友说过,这也算是我个人对目前这个社会发展的判断和向往,我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定是以中华文化的复兴为最重要的基础也为最重要表现,而中华文化的复兴一定是以中国“士精神”的复活,“士阶层”的重生为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什么中国梦,咱们今天说一句反动的话,靠现在的那些没骨头的御用文人和体制学校的侏儒教育,它也就只能是个梦。不许录音啊,录音也不怕,毕竟不是文革时代了,我有一个个人的建议,我觉得咱们作为一个真正热爱文化的人,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些文革的历史,这样会让我们对文化,对文化精神有一种很实在的感受,不是叶公好龙的那种虚幻和空洞的好。大学里面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我们的孩子以后就要做“鲜矣”的小众,就要做为生民立命的“士”,在文革中被彻底消灭了的“士大夫精神”和“士阶层”一定会在我们的下一代重新建立起来,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这一批先知先觉的家长要有这个思想认识和精神准备,“士阶层”在社会中的作用就像人体中白细胞的作用,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一个没有免疫能力的系统是多么的危险。一个社会和人一样,它既有向善上进的意愿也同时存在向下堕落的惯性。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在士精神的没落中走向衰败的,也都是在士精神的活跃中走向兴盛的,这是历史规律,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中国要兴盛一定需要有一批既有传统士大夫精神,又有现代眼光国际视野的新“士”人。所以,我们这一代要做一些铺垫性的工作,把失落了的家教找回来,把遗忘了的家规立起来,把堕落了的家风正过来。

好,一激动发表了不少高谈阔论,下面咱们还是讲实在的,家教自不必说了,前面讲了这么多,家规呢,我小的时候还经常听父母讲呢,整家规,那时候在我心里还是蛮有分量的,我这个人有一个小小的能力,我大概记得从两岁到现在所有重要的事情,而且记得很清楚,连当时的那种感觉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家所有亲戚的婚丧嫁娶啥的,只要我参加了的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啥情形,本来我以为大家都记得呢,后来一讲他们有的当事人都忘了。所以我带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对外部的世界,对大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这样我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所以很多精微的东西自认为把握的还可以。以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里面有个医生,看病神准,原来他有一个宝物,一个戒指,戴上这个戒指之后,和病人一握手,他就能直接感受到病人的全部知觉,所以哪里有病马上就知道了,再加上他的专业知识对诊施治手到病除。做医生,把病看准可以说占他本领的八九成,把病看准了怎样治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所以做家长,做老师的也一样,要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干预,需要我们用孩子的感受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当时我们爷爷辈的老人经常会给我说,我们吴家是忠厚传家,虽然没有写在墙上,我觉得却刻在了我幼小的心里,我是整个大家族的长子,我们这一辈可能也只有我还记得我们吴家有这么个家训。这个家训多少还是影响了我的,大家看我今天还很忠厚,就是铁证。所以家规家训的作用是很大的,家规可以不用太复杂,也不要太伟光正,假大空,朴实一些,踏实一些,有针对性一些,别搞得像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词全部用尽了,一个都做不到。搞多了,就没核心了嘛。比如说我们这个家训,为什么从那么多美德中就选了“忠厚”两个字的,后来我分析,我们祖上是清朝光绪年间迁到现在老家那地方去的,是外来户,当时人丁单薄,在当年宗族观念很强的农村,要立足生活想来也不容易,忠厚二字告诫子孙不要骄狂,忠实厚道才能赢得乡邻的尊重和接纳。那现在的孩子,我认为有两个最最根本的品质千万要守住,把这个弄丢了,学问再好,才华再高,能力再强我认为都是得不偿失的。这两个品质就是善良和真诚,这两种品质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这个为基础,自以为的美德很可能就是一些表面功夫,形象工程。千千万万不能助长孩子的残忍之心和虚伪之心,这是所有的心灵毒草中最毒的两颗,人间的大恶事、大惨事都是这两种毒性在人心的发作使然,千万千万要警惕。成不成才不要紧,千万别给社会培养这种毒草,咱们已经中毒太深了,得给咱们的子孙留下一方净土。好咱们再说说家风,有人说现在都没有家风了,这个是不对的,家规家训是没有了,家风还是有的,只不过这个家风是不正之风,是低俗的、堕落的、腐败之风,我们都知道,好的家风力量非常强大,有的家族能传几百年,上千年,像我们孔老夫子的家族现在都70多代了,还有宋朝的陈肪,他们家17代不分家,上千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连皇帝都向他请教治家之道,靠的就是这种优良的家风。但是我现在还要再补充一句,其实,不好的家风力量更强大,这种强大的力量会给这个家庭成员的上进带来很多的困难和很大的阻力。咱们今天能到这个会场的人估计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来自家庭的阻力,有过这种体验。为什么历来都是书香门第出人才?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没有文化意识,文明程度不够的家庭,这个孩子要想上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因为她身边的整个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向下的吸附力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她。使她毎时每刻都要分相当一部分的精神去对抗这种一直存在的向下的吸力,就像在泥潭中行走一样,脚被稀泥吸裹着,毎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还随时有可能陷进去出不来。而在书香门第,孩子一出生就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如果她要上进,马上上面有人正确引导,下面有人帮助力推,她的生命,她的精神,只会得到加持,而不会有一丝一毫被糟蹋消耗,所以自古以来书香门第都是出人才的。而民间所谓三代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贵族便是这个道理。三代正好一百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亦是此意。好吧,那就从我们开始吧,就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吧,把不正了的家风正过来,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受到这种不必要,没意义的消耗阻扰了。

第五个问题:修家谱,立家祠

家规家风是理论上的,精神上的,是无条件也可以,无条件也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条件允许,有这个能力的,还应该把家谱重新修起来,家祠重新立起来。我跟孩子他妈说过,这辈子可能就做这两件事情了,一个学堂,一个祠堂,孩子大了就准备去做第二件事情去。学记里面说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培养建国君民的君子,一个要完成化民成俗的教化,其实培养君子就是要做化民成俗的事情的,所以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化民成俗。现在都爱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把信仰简单的理解为宗教,好像只有宗教里面的那种信仰才叫信仰,其实,宗教和信仰是有所区别的,就好像iphone和手机一样,你可以说iphone是手机,但不能说手机就是iphone。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就是祖宗,就是历史。所以我们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所以我们除了有学堂,还有祠堂,可以说祠堂就是中国人的教堂,对于不读书的普通人来说,祠堂就是他们接受生命教育的地方,这里举行的婚丧嫁娶,礼仪祭祀将华夏民族的正统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家族的光荣、教训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个跟西方的教堂功能是一样的,而且更合理,更有温情。中国早在周朝就完成了信仰的升级,我不是说西方的宗教不好,西方的宗教也是人类文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有几位真正的基督徒朋友,他们的人格非常高尚,心灵非常光明,绝不亚于任何儒家的贤人,包括历史上的,我非常尊敬他们。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国人对祖宗和历史的信仰更让我觉得贴心贴肉。当年共产党建政之后认为家庭是对实现共产主义最大的障碍,所以就把家谱都给烧了,祠堂都给拆了,或者充公了,这个就造成了今天的农村简直就是文化的沙漠,文明的弃儿,真的如回到了蛮夷时代,婚丧嫁娶有如儿戏胡闹一般,生者的人格,死者的尊严一概没有,真的让人非常痛心。记得20多年前我小的时候那还有几分庄严和礼数。当然城市也好不了多少,前几天看了两个新闻,一个是上海的,婚礼上主持人恶搞公公,婆婆愤然离场,另一个是湖北的,为一万元彩礼,公公激吻新娘一分多钟,而且还不以为然,恬不知耻,实在让人无语。而我们自己参加的婚礼虽然没有这样的新闻性,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恶俗、低俗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现在都不愿意参加亲友的婚礼,实在是不忍看到这种让人恶心羞耻的情景,他们不羞,我替他们羞,真的。所以,化民成俗是一件不比教育轻松的事情,风俗对社会的影响甚至比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更广泛、更直接、更疾速。清朝末年的学者黄遵宪在《礼俗志》中有一段非常精妙的论述:“风俗之端始于至微, 搏之而无物, 察之而无形, 听之而无声, 然而一二人倡之, 千百人和之, 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 又踵而行之; 及其既成, 虽其极陋甚弊者, 举国之人, 习以为然;上智所不能察,大力所不能挽,严刑峻法所不能变”可见在对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民俗的影响是更容易着力的。学堂做深度的,深远的文化工作,祠堂做普及的,立即的教化工作,只有这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既培育苗子,又改善土壤,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是有根有本的。所以我倡议咱们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家族中牵头开展这样的工作,所谓修身、齐家,这个家除了家庭还应该包括家族。

好在现在无论是南方北方,高层低层,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开始有这个意识了,现在很多宗亲会,同姓联盟都搞得轰轰烈烈,还有修家谱修祠堂,也有不少人在做了,不过大多是商人,赚了钱想光宗耀祖,这个也是好现象,说明这种融在咱们骨子里的那种宗族意识开始复苏了,但是如果有文化层面的介入和引导这将会是一件不亚于读经教育的大好事。我上半年就和广毅老师讨论过,我们年纪大一点有时间了编一本《吴氏先贤传》,这个对同姓的子弟教育意义会有多大!对了,不知道在场可还有其他吴姓的朋友,我和广毅老师还有圈内几位同姓的朋友准备明年4月10去无锡泰伯陵祭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同行哦!

总而言之,就像伊尹说的: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这些事情咱们早一点比别人意识到就尽自己的力量带着去做吧。

好,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最后再送大家一句话: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用心十年,省心一辈子;省心十年,闹心一辈子”,孩子15岁之前的教育特别特别重要。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在天台,学好、玩好、吃好、睡好,一切都好!

 

吴军祥

2016年1229日 定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言】做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者|程刚
教育孩子,请从自我成长开始
老家规
养不教父之过,传家风立家规,有不孝之子的父母有过错吗?
立家规,树家风,好家规带来好家风。
新晋人大美女学霸:父母从未管我学习,他们只定下这15条家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