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张图总结思考的逻辑:综合两位麦肯锡大牛的金字塔原理

上次写了《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第一篇,6张图总结表达的逻辑:金字塔结构,这次继续写第二篇,总结这本书中“思考的逻辑”这部分。

《金字塔原理》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达的逻辑。

第二部分:思考的逻辑。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四部分:演示的逻辑。

这次多了一本参考书,因为在读“思考的逻辑”这部分是,有种抓狂的感觉,很多地方迂回啰嗦,表达不清晰(但也不排除是我的理解问题。)所以我又找来了一本同样是麦肯锡大牛写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以下是总结内容:

1.金字塔上下层具体关系

在“表达的逻辑”部分,主要讲了表达内容要遵循先说结论,再说论据的顺序,这是金字塔的形式表现。而在“思考的逻辑”这部分,讲的则是金字塔结构不只是形式上先讲结论,后讲论据就行,结论和论据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是要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的。

这些组合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按重要程度排序。

2.上层思想概括、提炼下层思想的方法

我们知道,在金字塔结构中,上层是下层内容的总结、概括,但是,如何确保上层能准确概括下层内容?主要有两种方法:结论法和摘要法

结论法就是从下层内容推导出上层的思想,具体的推导方法取决于下层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类型。摘要法就是提炼下层内容的相同之处,相当于归纳。

对于记述信息,用因果法或者实证法来推导结论。因果法就底层内容是原因,上层内容是结果,或者底层内容是行动步骤,上层内容是采取步骤后的结果。

如果采取实证法,上层内容是结论,底层内容可以用经验、统计、他人证言型来进行实证。

对于评价信息,推论的要点是要找到背后的价值标准。对于规范信息,则要找到行动原理。其实,“背后的价值标准”和“行动原理”都是一个意思,都相当于论证中隐藏的前提假设,即一个人的观点或者行动是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

上面是结论法,下面介绍摘要法。摘要法其实就是我们中学语文课常做的概括归纳段落大意。

这个例子中,主语都是某公司,谓语是“价格提升5%”、“降价2%”、“观望中”,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动作,就是调整价格。所以,得出上层的意思是“公司进行价格调整”。

在构建金字塔上下层内容时,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点:MECE原则和避免空洞表达。

避免空洞的表达,就是要简洁的同时具体准确,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常用的表达公式。

表达要点参考1,阐明的是某个主体的状况如何。我们将“主体”和“怎么样”具体化即可。比如上面的例子,“公司组织存在3个问题”。主体很清楚具体,就是公司组织。但是,“怎么样”很模糊,所以将“存在3个问题'具体为“存在授权不充分的问题”。这样表达就清晰明确了。

表达参考2,阐述的是某个行动是怎么样的,同样是将每个要素具体化。但很多时候,要点中第一个“谁”是可以省略的,也就是可以省略采取行动的主体。比如上面例子中,”根据员工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对应“谁对谁 做了什么”,第一个“谁”是省略了的,第二个“谁”则是员工,“做了什么”就是“安排合适的岗位”。

最后,金字塔并非黄金准则,大家取其精华参考即可。

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


附本文参考书籍:

《金字塔原理》,巴巴拉·明托 著, 汪洱 / 高愉 译,南海出版社,2010年8月。

《麦肯锡》高杉尚孝 著,郑舜珑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年7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带你读懂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让你的写作迅速提升的秘笈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读本好书丨写论文必读宝典——《金字塔原理》
《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让你谈判致胜的四种技巧
经典的麦肯锡方法论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 4种逻辑顺序 SCQA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