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拆弹部队之——肝动脉瘤的“爆破”


人体中有多重潜在的炸弹——动脉瘤,它是由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而尤其以内脏动脉瘤(VVA)较为常见,而且它的危险性更大,是“拆弹部队”首先要解决的“Big Bomb”!

常见的内脏动脉瘤有腹腔动脉瘤、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等,传统来说肝动脉瘤占所有内脏动脉瘤的20%。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脾动脉瘤,这期小编重点介绍肝动脉瘤——其常见程度和效能类似于恐怖分子常用的TATP人肉炸弹。

肝动脉瘤占内脏动脉瘤的20%,在内脏动脉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二。80%发生于肝外,20%在肝内,主要累及肝固有动脉,好发年龄多在50岁左右,男性患者是女性的两倍。肝动脉瘤有许多病因,创伤和医源性是最常见原因,其他还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血管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和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肝动脉瘤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多因其他原因就诊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危险性在于动脉瘤破裂后大出血,传统治疗肝动脉瘤的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的创伤大、对患者手术的耐受程度要求高,且手术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肝动脉瘤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外科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或者存在手术治疗高危因素的肝动脉瘤患者,应首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肝动脉瘤介入手术指征:无论瘤体大小,所有假性动脉瘤,瘤体大小>1-1.5cm,肝动脉真性动脉瘤。

针对“炸弹”的爆破,不宜单纯用“击毙”恐怖分子这种处理手段,因为投鼠忌器,在爆破炸弹的同时,会造成“带弹者”的毁灭,更会导致周围无辜平民的伤亡——大出血,造成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拆弹部队会身穿厚重的排爆服,运用特殊的排爆器械,分离炸弹的引信导索,中止定时器的走针——介入医师运用导管导丝直达肝动脉瘤瘤腔内,运用弹簧圈填塞瘤腔,使得瘤腔内血流中断,血栓形成并机化,最终排除隐患。

 诊断造影及栓塞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异位栓塞、缺血或梗死、脓肿形成及败血症。文献中报道44%的病人会有自发性破裂,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病例可以早期发现,破裂率大大降低。但是破裂造成的死亡率仍然约35%,所以发现了肝动脉瘤要密切观察,积极处理。

积极发现并预防处理:肝动脉瘤肝内破裂可伴或不伴胆道梗阻的胆道出血,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黑便、呕血。肝外破裂常为急性表现,并且因大量肝外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可能影响邻近的结构,如胃、胆总管、十二指肠、门静脉等。一旦出现伴有休克的急腹症则需考虑本病及与其他内脏动脉瘤相鉴别。CTA和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积极发现不稳定因素,拆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防止“恐袭”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导管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附65例报道)
罕见!女子身背致命“炸弹” 医生凭“手感”3小时破防线“拆弹”
老人体内藏“气球”,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80%,医生巧妙“封堵”
动脉瘤完整切除手术
一眼识别藏在CT片子里的健康炸弹!
脑动脉瘤人群的比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