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学一字足矣

     道,可书,可观,可思,可究,可行,不可言。

     道,观照万世兴衰,穷绝天理人情,统驭阴阳明晦,冠绝古今中外,无字可及。

     道,有形,可路、通达万物,可线,连通天地,可长,无穷无尽,可短,为微末不可思议的一点。

     道,无形,大可包罗万象,小可穷尽于无,多到无所不包,少到空空如幻。

     道,知者存,愚者亦存,老少妇孺,生老病死,须臾难脱。人间学说何离于道?世间智慧何脱于道?万事万物何避于道?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写,小写,不写,均可。可须臾成,可一辈子写之。或一人逆之为之,或一群人、一族人、一代人、数代人逆之为之。

     如此涵盖自然万象的那个字,何以为道?问老庄,老庄亦未必可知。

     一字统驭天地、古今,世情、人心。生而为人,学一字足矣: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了道生宇宙万物的基本过程和形态: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三,三生万物。一为浑沦,宇宙初始,二为阴阳,宇宙变化,三为天地人,古称三才,宇宙形成,三才是道的终极指向,于是,万物生成,

     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三者的依存关系十分明朗、和谐,而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道来自哪里,道的大致形态,但到底什么是道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借用天地人的多种表现、多种状态作了详尽的解释。

     在《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几近于道。

     上善若水,至高境界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处低位,有避高趋下的谦逊,奔流到海的追求,刚柔相济的能力,海纳百川的大度,滴水穿石的毅力,包容污浊的奉献。

     水滋养万物,使万物得到它的好处,而不与万物发生冲突,乐于处在万物难以达到的低处,所以天下最大的善是水。如此,从水的德行,似乎可以窥见道的模样和内涵。也还只是"几近于道",那么,对于道,老子有没有更清晰的解释呢?

     在我看来。"上善若水"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他推崇的道最直接的表达,也可以說是解释。

     关于"上善若水,几近于道",一则孔子问道的典故讲得更为清楚。

     孔子曾就教于老子。老子手指着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赞许他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读到这,道是什么,似乎已经可以窥见一二了。

(预告:年三十,为告别本命年,迎接下一个甲子,本人将推一篇精心打磨的原创古体散文,不敢妄称经典,保证不负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善若水任方圆——老子智慧【18】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老子——2105年12月22日——乙未年十一月十二日——冬至
道德经第8章解读
明「水德」,得长生
上善若水的解释|成语故事|近反义词|读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