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句话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人生?

*本文含有剧透

说起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最经常听到的话是什么呢?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话对么?

对的,没错,没人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连在跑道上的我们自己,都一直在为超越别人而努力着。

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家长就已经开始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为他们的幼儿园、小学、大学,甚至以后的工作、婚姻、生活条件等,操碎了心。

在中国如此,在韩国如此,似乎在整个亚洲都是这样的。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奥数、书法、音乐、美术等课外班,家长没时间的话,会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

好像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学习比赛,整个家庭都在跟着一起“陪跑”。

◆ ◆ ◆  ◆ 

印度电影近年来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从很早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再到前年的《摔跤吧!爸爸,再到去年的起跑线》,这些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我们拍不出韩国的《熔炉》、《素媛》,现在我们也依旧拍不出印度《起跑线》这种如此贴近生活的电影,我们甚至能从这部印度电影中看到无数的中国人苦苦挣扎的生活现状。

起跑线》又名《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译名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影片的主角是一对中产阶级的父母。

女儿皮娅到了读书的年纪,爸爸拉吉和妈妈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未来生活,绞尽脑汁,思虑众多。

像中国大多数的家长一样,米塔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到更好的私立学校去学习。这不仅仅是因为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够好,而是她更害怕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公立学校的“坏孩子”一起学坏,走上迷途。

米塔带着女儿拉吉去一所所的学校参观:这些学校豪华的像米星级酒店,空调教室,欧式厨房,甚至还有恒温的泳池。

最终米塔看上了排名第一的学校,可是这个学校只招收三公里以内的学生,类似于中国现在很多地区的“学区房”政策。

妈妈米塔不想让孩子去上公立学校原因之一是:在印度,公立学校没办法学习英文,而会说英文在印度象征着阶级身份。

拉吉也是为了孩子,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举家迁到了学校附近的高档社区。

从中产社区搬家到高档社区的拉吉一家充满着不适应。

新搬的家里没有庭院不说,这里的人讲话都用英文,喝的都是他们没听过的酒,

陪孩子跳舞的孩子的拉吉还遭到其他家长的嘲笑。 孩子最喜欢的舞蹈,在其他家长眼中却是一种出丑的表现。

拉吉甚至还要“入乡随俗”叫自己的妻子叫哈尼(honey)。

换到高档社区的不适应,不仅仅在大人身上,孩子也是一样。

再也没有人和皮娅玩耍,因为皮娅说的是印度语,而那里的学校只让孩子们说英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有所作为,成为精英,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为了孩子能上个幼儿园,爸爸们排着比在迪士尼还长的队伍。

有关系的爸爸找关系,没关系的爸爸只能排队,还要等待漫长的审核。

虽然这是印度家庭的故事,但是也反应出了中国一部分家庭的现状。

无奈下的妈妈找到了专业机构里的“顾问”,顾问表示米娅在很多方面都要去追赶别的孩子。 

十点数学课,十二点游泳课,两点英语课,四点基本礼仪,六点音乐课,为了能上最好的幼儿园,孩子们甚至连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我们周围不也有很多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上补习班了吗?家、补习班、学校,三点一线连轴转。不上补习班是不可能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自己家的孩子不去生怕会落后些什么。

妈妈找的这家机构里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认识霸王龙和剑龙,甚至还有会说三国语言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起跑线”早就超人一步了。

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补课,学校甚至还会审查家长的各项指标:思维谈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成了孩子入学的标准。

为了孩子的入学,家长也要培训。

像不像我们家长经常对我们抱怨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你上学,还是我上学啊。”

一阵努力后,四所学校,米娅却无一入选。

拉吉想尽办法,推荐信、“捐款”,都行不通。苦求无门的拉吉只能去装穷人,以求获得学校留给贫困儿童的名额。

无奈的拉吉又携妻带子搬到了“穷人窟”,这也是整部电影最戏谑的部分。

由于不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闹出了很多的笑话。

上厕所没有水,还要和一堆人抢水。排队买米,还要看人脸色。去工作的拉吉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是具有印度“特色”公交车。

好在贫穷的邻居对拉吉一家特别友好,一次次对拉吉一家伸出援手:拉吉去当工人,第一天赚到的钱还不及被扣的多,好心的邻居分了自己工资给拉吉

在拉吉一家还不适应贫穷的生活的时候,好心的邻居一番话着实让人心疼。

——如何在贫困中生存是门艺术,我会教你的,因为我经验丰富,我来自贫困家族。我爸爸很穷,我爷爷很穷,我太爷爷很穷……反正就是我祖先都很穷。

正像是疾病一样,贫穷也会传染,更像是癌症,无法治愈。

私立学校会给贫困人口25%的配额,这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可是他们仍然心存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抓住仅有的希望,完成阶级跃迁。

贫穷不是完成阶级跃迁的阻碍,目光短浅才是。

爸爸为了孩子,可以在银行贷款,为的就是让孩子上私立的幼儿园。

不管前路险阻,为了你,我愿赴汤蹈火。

当然穷人的家长是说不出这种话的,他们总是默默的去做,为了孩子付出。因为他们已经深陷贫穷之苦,所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受苦。

拉吉本要去银行取钱,可正好被邻居看到,不知情的邻居以为他在偷钱,强行拖走拉吉,走到半路的邻居却一不小心被车撞到了。

 本要报警的拉吉被邻居拦下,让车主给了点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自己再一瘸一拐的去看医生。

好心的邻居用自己的方式帮拉吉换取了学费。

可好不容易获得获得名额并凑齐钱的拉吉一家,又要面临学校减员的危险。

▲没有被选中的邻居一家手足无措

最后被减员的不是拉吉的孩子,而是那个善良的穷邻居家的孩子。

孩子问着爸爸:“我是不幸运的么?”

父亲回答:“谁说的,你是最幸运的,学校不录取你,不意味着你不幸运,这是学校的不行。”

“贫穷就是这样们没有资格大喜大悲”。

结局就不剧透了,各位观众老爷可以亲自去观看。

◆ ◆ ◆  ◆ 

整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阶层之间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上流社会的人根本不会担心孩子的未来,他们的孩子拥有最好的资源,不用担心孩子因为恶劣的环境而换上疾病,可以直接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顺理成章的,他们将会上最好的小学初中大学,以后成为社会的精英;

▲翻译组真相了

中产阶级不上不下,融入不进上流社会的生活,不会英文,也不懂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虽然没能直接带领孩子走进最好的校园,但是他们努把力也不至于让孩子落后于他人;

无产阶级拼命的挣扎在生活的低谷,只能将阶级跃迁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另一反面现实会给他们相当沉重的打击。

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哪里还有和别人争夺的资本呢。

就算获得了登天的梯子,也要接受命运的抽签。

抽到了,拜佛祭祖;抽不到,也没有悲伤的权力。

上流社会的家长会在公园晨练,中流社会的家长可以照顾孩子,而底层的人们,只能去挤上百人的公交。

拉吉搬家到高级社区的时候,和别人打招呼也没人理会,去穷人窟的时候邻居们却都围上来欢迎,争着帮忙提行李。这里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也让人印象深刻。

私以为,好的教育不在学校,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以家长为榜样。家长做什么,孩子们就会怎么学。

起跑线》讲述的故事并不是只在在印度有,它也不仅仅是孩子上学的故事,更是阶级之间的固化的反射,阶级问题无处不在,世界各地都是这样。

我也衷心的希望未来我们的国产大片能更多的去关注生活里切实存在的上学难、买房难等的社会问题,更多的去打磨剧本故事,拍出像《起跑线》这类的即叫好又叫座的有现实背景的大片。

我相信指日可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
腾讯新闻
农大影院|《起跑线》一个很现实的故事
《起跑线》:你该如何向孩子解释贫穷这两个字?
我国教育的痛,又被别人抢拍了!
印度电影《起跑线》:这是教育的真谛和穷人富人该有的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