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社交新技能:已读即回复

作者:岑雅晴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正在使用微信的你,对以下尴尬的场景并不陌生!

看到消息会下意识用“意念”回复对方,并误以为自己已经打字回复了,直到对方来质问:“你为什么不回复我?!”

打开对话框一看发现:原来真的没有回啊!而发消息的人也会因此忐忑不安或急躁愤怒:为什么不回消息呢?

别担心,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更不是什么绝交信号,这只是当代最常见的社交行为之一:意念式回复。

意念式回复是一项现代社交回复新技能,用已读来代表已回复。

已读不回的人有苦难言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用“意念”回复别人的时候。当这种“超能力”发挥作用时,必然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试着一起了解该行为的动因,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应对“意念回复”引发的社交危机。

“意念回复”的原因有很多,但往往都和当代人存在的困境有关,那就是:太忙了!

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量为46小时,按照一周工作五天算,中国人平均每天要工作9.2小时。

不知何时起,朝九晚五已成了我们羡慕的生活状态,996也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无法拒绝的常态。而中青年们不仅要当社畜,还要负起家庭的重担。

工作忙,生活忙,看了消息暂时没时间回复,或忙着忙着事后也忘了,已是社畜们的常态。

忙碌的不仅是人,还有我们的手机。资讯爆炸、信息过载,几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

6年前,“信息过载”就被列为未来网络时代的四大问题之一。

根据世界著名未来学大师、未来学奠基人阿尔文·托夫勒在其奠定声名之作《未来的冲击》中的观点,无论个人、组织或国家都很可能会因信息过载而成为未来冲击的受害者。

《未来的冲击》中更是写道:“在信息重荷下,人类行为的崩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精神病理学有关。”

当我们拿起手机,看到微信消息显示是:999+,这时要逐条点开看并回复,不仅需要时间,还真要做好心理准备。

人很忙,信息太繁杂,用意念回复信息也是值得被理解的行为。但也别忘了,还有一个或许我们都不愿直面的真相是:看了但不想回。

非工作时间,我真的不想回和工作有关的消息。

某些人的信息就是不想回啊。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信息,回了没意思。

…………

这些理由看似是不礼貌的说辞,但背后却代表了人脑天然的“信息筛选屏蔽”机制运作。

信息爆炸时代确实会给大脑带来过大的负担。

我们一天接触的信息量比原始先辈们一辈子接触的信息量还大,但快节奏的生活和海量信息也促使我们必须做出判断。

“看了就是不想回”是为了让现代人忙碌运转的大脑有休息的时间,处于更健康的状态。

为什么我的信息

总得不到及时回复?

当我们质问别人为什么不回消息、总是忘了回消息时,还可以自问一下:为什么偏偏是我的消息不被回复?

通常来说,容易被“意念回复”的消息有以下几种:

1.非紧迫性消息

当代人的工作与生活信息交流几乎基于微信。面对繁杂的信息,在回复前往往会按紧迫性进行优先级排列,有些不需要立刻回复的信息自然就会被靠后。而之后忘了,也是常有的事。

2.“一时间不知如何回复”的信息

八百年不联系的人,突然冒出一句“在吗”,然后便没了下文。

这种时候怎么回复呢?虽然看过了,但一时陷入尴尬,也不知如何回复才好,或许仔细想想也没有回的必要。

图/CC0

3.不重要的内容

一般来说,社交可以分为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前者注重的是兴趣,后者注重的是效益。

研究认为,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便会减少共情社交,而更注重社交关系带来的效益,即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功利社交。

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功利社交”的基本前提。每个成年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社交多抱有一定的目的,如果信息内容不重要,那很可能被遗漏。

别让意念回复伤害人际关系

在当代互联网社交网络中,人们热爱分享与互动,会通过接收和回复别人的信息来建立、维持关系,这是出于人的本能去寻求安全感。而“意念回复”这样的行为却给人带来不安全感,甚至有破坏关系的风险。

针对由“意念回复”引发的社交危机甚至是亲密关系的破裂,有人建议让微信也开发像微博私信一样的已读功能。但腾讯曾明确表示,微信不会有“已读功能”,团队说要给用户相对自由的权利。

这一理念或许也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共识,即:回与不回都是他人的自由权利。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对方。

然后,当面对被他人意念回复的状况,可以先做一件事:分辨是“看了忘记回”还是“看了不想回”。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你该如何应对这一社交危机。

面对“看了忘记回”的人,不妨谅解。正如上文已经分析过的几种可能情境,对方很可能不是故意,理解他人,也放过自己。

面对“看了不想回”的人,那就要重新认真地思考这份社交关系的未来。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还是有默契地冷处理?在任何社交关系里,掌握主动权才能保护自己。

而已经习惯性用意念回复别人的朋友,不妨也多留一份细心的关怀。忘了回信息,事后最好主动解释清楚,于人于己都会更舒服。

当然也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比如,重要的紧急的事可以打个电话——这个似乎已经被认为是“落后”的通信方式。

图/CC0

无论是“意念回复”别人,还是“被意念回复”,需要分享的价值基础是:真诚社交。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让你更多元理解社会,判断社会趋势,更好认识自我,促进认知升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聊天新套路:我用意念回复了你
麻花社交怎么设置快捷消息回复内容
信息过载时代,如何高效提升自己?
少数人设计「套路」,大多数在「套路」里沉迷
在信息过载的世界里,如何找到“突破性信息”
即使隔着屏幕,你也能“了解”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