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者之道
什么才是王者之道
(2017-09-25 10:02:40)
分类: 古代文化思考
作者:暮初
从字面上看,王者之道就是统率之道。所谓统率之道就是纲举目张,就是提领上下,兼顾左右,把握核心,镇摄全局。
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性来看,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王者之道并不是哪些浅表面所呈现的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容人之度等词所能承载的。
王者之道,简称“王道”。最早出自《尚书 · 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古代的孟子十分推崇王道思想,他的思想承载了独特的思考和理解,是从维持社会整体平衡而立论,概括起来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本意是,以民众的根本利益为重,才能维持社会的整体平衡。要想维持社会整体平衡,首先必须重视民意。同时,也揭示了一个观点,这就是维护社会平衡的杠杆位于人民中间,并不在于君王手中。因此,孟子认为“以德行仁者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即重视人民中间蕴藏的巨大能量,而不应该只顾及君王和国家的利益。只有人民才是君王和国家的根基,因此必须坚持“民为邦本”(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当然,这种思路是从利益格局,以及与利益格局相对应的社会平衡角度来分析。
但从“道”的角度,还有另一种理解。汉代儒家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他所提出“王道之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显示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基本秩序中的主次关系和从属关系。由此也说明,君王所担负的责任大于臣子,父亲的责任大于儿子,丈夫的责任大于妻子。上位者必须为下位者主动垂范,以身作则。这三纲的本意是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关键在“纲”,并非是后世所歪曲的人身依附关系和服从关系。
从《易经》的角度,一画表示乾,三画代表天地人,这就是代表了天之乾道,地之乾道,人之乾道,而将天之乾道、地之乾道、人之乾道贯通起来,这才是“王者”的本意。也就是,体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因此,对于王者之道,“贯通”才是关键词。不仅是利益的贯通,还有责任的贯通,行为的贯通,民意的贯通、需求的贯通等等。而要达到“贯通”,王者必须站在中正的立场之上,才能沿着最小阻力路径获得最大的实效。而乾道则表示“元、亨、利、贞”的梯次变化,表示往复,表示正能量,表示主干。
这就是说,“王者之道”的要点在于贯通,在于提携,在于协同,在于和谐,在于公正;而不在于统治、管制和奴役。能够贯通天、地、人,才能称之为王者。并不仅仅是在名称上、某一位势上的称谓。假如,在道德层面,在“理”、“知”、“行”的具体实施层面,不能贯通天地人,于理不通,于善不止,于行不恒,则不能成其王者。为此,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而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一”就是“忠恕”二字,也就是一个基本原则。其重点在于“贯之”二字。也就是说,有了好的理念,不去贯通,不能贯彻就等于没有。做学问如此,理政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朝代短暂,更迭几多,关键还在于作为当时的“王者”,坐享前人的贯通天地人的成果而无视当下存在的危机,责任缺位,缺乏维持和贯通天地人的能力。
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王者”,不仅能继承前人的成果,也清晰地了解前人治理中的缺陷和隐患,通过自己的查漏补缺,努力维持“道”的圆满。也就是说,假如维持一种圆满的状态需要具有多维度能量,而能够预见到任何一个维度的能量短缺状态和本质特性,这就是王者的基本素质。
因此,要成为王者,必须“本德宗道”,与道同行,与时俱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看你是否在知、行、理上具备贯通一切的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找回自己的“本心”,回归到道的心境,才称之为心强。
事实上,竞争和争斗现象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常态,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才是长久的。正因为历史长河中,平衡较少,所以作为“王者”才更应该珍惜短暂的和平发展环境。
而所谓的竞争和争斗,完全是依仗着各自的“道行”强弱。假如一方缺乏“道行”,不可能会有争斗的自信。因此,竞争和争斗的结果就是“道行”强的一方,战胜弱的一方。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强化自身的“道行”就是所有“预先准备”的本质所在。当然,包括心理强大,思维缜密,道器齐备,路径正确,社会认同,用人得当。
虽然对于王者之道的并不是儒、释、道各自最重要的讨论命题。儒家着力于解释人自身的修炼,以及如何与人相处,总体涉及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家以“道”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处理现实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以“自然”作为修正自己行为的最高标杆;而佛家以人的终极关怀为宗旨,关心人自身始与终的关系问题。
但无论儒、释、道,都是对于“什么是道” 以及“如何修道”的不同解释,因此,共同的中心都是“道”,即当今所说的“真理”。也就是按照“真理”的原则去行事,并在“行为+目标”中获得自己的觉悟,而不为俗物所累。
作为王者,首先是一个人。就人而言,应该以生命的本来意义为中心,这是人之道的本义。为自己而活着,不为这个社会和别人而活着。这既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也是作为人的本份。这就是说,无论作为王者,还是普通的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人在社会中的权利。
“尽人事,听天命”,这既是王道,也是做人的原则。从自己的责任出发,不问结果,不问最终目的,只有务实的中长期目标,进而关注路径的铺垫(规模),路径的质量(品质)。
因此,无论是做领导,还是家长,必须懂得什么是王者之道,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才能明白如何协调周边的环境。才能明白作为王者,应该如何正视“贯通”天地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矛盾。
为此,无论是处于哪一个层级的领导者,必须有牺牲部分私欲、保持中道的觉悟,否则就做不好领导者。所谓“领导”就是按“道”的方向引领下属,并导入道的真谛,以道化人,以德养人。领导者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指不做重复的简单劳动,只把握关键环节和难题,整体上体现分工和协作的格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目的是为了让被领导者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聚拢更大的能量,让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泉翁大全卷之十三
王道和霸道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古代君王都选择了“霸道”呢?
何谓爱民有道?
春秋繁露義證(清)蘇輿撰春秋繁露義證-闕文第三十九春秋繁露義證-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孟子》第191讲【尽心章句上】(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