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译文 赵又春

天下研究方术的人多得很都认为自己的那点学问达到了顶峰,是不可超越的了那么,古代所谓的道,究在哪里?回答无疑是“无所不在。”那么还要问:人的聪明智慧由何而降?从何而”回答只会是“圣者之神所以产生,王者之明所以形成,源于他们真切地领悟了道” 
  行事从不背离道的,称为天人;从道的精髓,称为神人;从不背离道的实质,称为至人。以贯彻宗旨,以施惠于民众为根本,以依道行事为门径,预测事态变化而采取灵活步骤的人,称为圣人。以爱心对人施恩,以符合道义为行事合的标准,以礼制的要求为行为准则,以乐声调理性情,故而总是表现得温和的人,称为君子。以法律为准绳区分罪与非罪名分依据评定行为对错要通过比较来确认事实要查核落实了案情才能官员对这些要能像数一二三四那样熟练地进行操作,并且百官只在这方面分高下、排名次从而都以尽忠职事为常务,以满足百姓的衣食需求为主旨,把民众的生产生活放在心上务求老弱孤寡都有所养:就是广大民众心中的道理。

古代圣人的德性和才能一定非常全面,因为他们配合造化的灵妙学习天地的榜样,养育万物,和谐天下,造福百姓,深明大根本而将之运用于法度了:因此,世间万事万物,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大小精粗,无不体现着他们的人格和思想的光辉。他们的聪明智慧表现在礼法数度方面的,过去的法规和前代传下来的史书中还多有保存,他们的言论留存在《诗》《书》《礼》、《乐》等书籍中的,邹鲁一带的儒生们大都知晓《诗》表达心意,《书》记载事情,《礼》规范行为《乐》调和性情,《易》说明阴阳,《春秋》则是正名分),中阐述的道术观点散布于天下又在中原各国得以实施的现在兴起的诸多派的学者还常常引用之,称道之  

自从天下大乱以后谁个堪称贤者、圣者,就很难确定了,谁是有道有德之人,也很难有共识了,于是天下多有得到一孔之见就自鸣得意自我欣赏甚或向人夸耀的人,天下自然也就没有了统一周全的道术,各学派之间,就如耳目鼻口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各有其功能,却不能彼此沟通;也像是百家众技的关系尽管都有所长,却都只能在特定的时候和场合发挥作用因此,虽然不能说哪一家一无是处,但一个学人的理论不完备全面,终究只是一个执于一端的偏颇之人。割裂天地的完美,离析万物的常理,消减了古人的全面那是很难具备天地的完美,配得上神明的盛。所以从那以后,内圣外王之道就暗淡而明朗日趋衰微而不能振兴,天下人就都可以为了自己的需要独创出一套理论了。可悲啊!百家这样地各行其道而不回头,那是会谁都决达不到与古之道术相合的水平的。后世的学者真是不幸,竟不能见到天地的纯真和古人道术的全貌道术将被天下人撕裂了

要生活得太奢侈,以致把应该留给代人的财富也花费掉了;因此浪费任何东西,不炫耀礼文仪式的排场要总是勉励自己不做出越规行为尽量节约物资以应付突发危难这是古代道术教诲一项。墨翟、禽滑厘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个教诲并且很喜欢只是他们走了两个极端:提倡什么太过分要求废止什么也过头了他们写有《非乐》的论文竟在节用”的名义下叫人在乐,死后裸体安葬。墨子倡导博爱兼利对争斗,足见他的学说不是教人相互对立他还好学,轻视只求同立异的治学路径所以称赞先王的思想而是对古代礼乐制度抱批评的态度 
  (古代圣王一般都留下了乐章:)黄帝有《大韶》,尧有《大章》,禹有《大夏》,汤有《大蓡》,文王有《辟雍》武王、周公作《武》乐。古代丧礼的仪式无论贵贱一定之规,而且上下人士享有的葬具有等级差别:天子的棺椁七层,诸候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现在墨子竟然独自主张生不乐,死不服棺材只用寸厚的桐木板制作,又不用外棺还要求把这作为通则定下来这样教人,恐怕不是爱人;这样要求自己,也一定会被人认为是爱自己。

我不是要有意贬损墨子的学说,但尽管如此人们想歌唱你反对歌唱,人们想哭泣你反对哭泣,人们想作乐你反对作乐,这果真合乎事理人情吗?要人在辛勤,去世后薄葬,这种主张太刻,会让人忧伤人悲苦要想众人奉行是一定很难办到的因此恐怕不能成为圣人之道。有违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忍受墨子即使能够独自做到,又能把天下人怎样呢!背离了天下人,离王道就

墨子称道说:“从前夏禹堵塞洪水,疏导长江黄河,结果沟通四夷九州,大河三百,支流三千,小河无数。为了汇合天下的河流,夏常常亲自拿着土以至于累得肚子没有了肉,整条小腿上没有了毛;他经常长时间冒着大雨,顶着狂风工作,终于使天下各地都安定了下来夏禹大圣人,故而为了天下人可以如此不惜劳苦自身使来追随子的人多用羊皮粗布制作穿木屐和麻为满足,白天黑夜不停地干活,以自苦为最高准则,说这样,就不是贯彻夏禹之道,称为墨子的信徒” 
  后世墨家学人相里勤的弟子,五侯的门徒,以及南方的墨家人物苦获、已齿、邓陵子等一批人,倒是仍然诵读《墨经》,但做出的解释彼此不一致,相互指责对方不是正统的墨子传人。他们用“坚白”、“同异”的辩论相互诋毁,用自身充满矛盾的言辞来回应对方,把自己一方的头儿当作圣人,尊之为领袖,还希望能成为他的接班人。这种派别之争至今没有结果。

墨翟、禽滑釐提出他们学说的意图无疑应该肯定的只是实际推行时错了,以致后来他们的追随者必然走向自苦竟然进行劳苦竞赛,要求腿肚无肉、小腿无毛,并且说这是证明他们归依墨学的唯一方式。这结果是使得墨子学说主要是给社会添乱,而不是促进天下大治了。但尽管如此,墨子本人毕竟是真正的大好人这样的人将来也必定难以求得,因为他不但是个为了众人的利益不惜把自己累得枯瘦如柴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大才子。

愿受世俗舆论的约束,不在乎是否能够获得众人的好评不苛求人,不违逆望天下太平,众得以安生,自己与别人的日用必需品都供用充足除此别无他求,并且以此表明心迹:这是古代道术教诲又一项。宋鈃、尹文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个教诲并且很喜欢它。他们撰写《华山之冠》的文章表明他们无论对待谁,都首先是把对方看做同自己一样的人,对之怀着宽容之,并且把这叫做“心的成功”。人若以此心去谐和自己同所交往的人的关系,以至于同全天下人的关系,他的心愿就将一经表明就得到响应和贯彻,人对人就会不侮不辱从而止息众之间的争斗;国家对国家就会禁攻休兵从而避免世间的战争他们带着这种主张周行天下,对上游说君主,对下教化民众,即使天下人不愿接受,他们也仍然不停地耐心地加以劝说。就是因为这缘故,所以有人是上下遭人讨厌而强行推介自己学说的人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替别人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他们说:“只要心愿已经表明,那就有五升米的饭够了。这样,他们的实际生活恐怕是先生吃不饱,弟子就只有挨饿了;但他们仍然不忘天下还是日夜不休地努力劳作。他们转达民众的呐喊说:“我们总得活下去呀!”他们真是心存高远的救世之士啊!所以有人评论他们说:“君子不苛察于人,不外物所用,因此他们认为,与其大事争论哪是对天下人有益之事,不如身体力行地去做。总之,对外,争取各国都禁攻息兵;对己,努力修养,务求清心寡欲。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仅仅是也完全是指向这两个目标。

处事平而无所偏袒待人平等绝无私心心中虚空不怀任何成见,看人待人不取双重标准;不用心计,不作谋划,对处境不做选择,一切任其自然。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彭蒙、田骈、慎到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很喜欢。所以他们把齐万物”当做他们学说的第一要义和待人接物的根本要求。他们说:“天能覆盖却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却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包容却不能分辨万物。”足见他们知道亦即并不否认,万物(呈现给人的样态)是有可又有所不可的,(亦即是互有区别的),所以他们又说:进行选择就一定能周遍,施行诲就一定不能全面依道而行则既周遍又全面而无所遗漏。” 
  因此,慎到就想抛弃智去除己见,而且他的愿望不止于此他还想进到对人冷漠,以至于心中只有众人而无个人的境界,并把这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他说:智不成其为智了就会鄙薄使用智巧(的人),从而进到比反对自己的人更高的层次。因此,他放荡不羁,讥笑天下的大贤;潇洒自如,非议天下的大圣。(他倡导的生活是:)随物迁移宛转顺应事态变化,抛是非观念:这就可以免于不依赖智巧谋,不顾及只求巍然独立于世;总是被形势被形势后退,像飘风那样往返,像羽毛那样回旋,像磨石那样转动。如此生活却安全不受伤害无论是还是都没有过失,都不会被认为有罪而受到惩处,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无知的人就不会有成就不了声誉担心,不会有运用智谋不当忧虑因此也就无论做什么都自然地合于自然之理,一生都不会受到他人的毁誉但既然如此,世人的却是人活到这样子,那就像是'无知之物’罢了,不用说,这时他就会像圣贤一样地完全得道,因为你不好说土块会'失道’呀。”豪杰们则一起嘲笑说:“慎到宣扬的道虽然不能教导活人如何行事,但却达到了死人一定信奉的道理所以让人觉得怪异是不足为怪的

人们对田骈的评价,和对慎到的上述评价一样,因为他也是师从彭蒙,学到的同样是不言之教:彭蒙的老师就说过;“古来得道之人,达到了对事物既不作肯定表态也不作否定表态的修养罢了。因为他们的风教寂然无声,怎么会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呢?”因此,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一定多有违反人之常情的地方,所以不被人待见,但内容也还是教人随物宛转。一个人所谓的道不是真正的道,他所说出来的自以为是的东西就难免实际上是错误的了,所以彭蒙、慎到、田骈是不会懂得真正的大道的。但尽管如此,大道的概要他们还是一定都听说过的。

因为是(精微无形的亦即)精神的存在,是(粗糙有形的亦即)时空中的存在积聚了许多财物并不以说明得道人有道只在于享有虚静恬谈的精神生活。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关尹、老聃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项内容,并且很喜欢它,因此,他们的学说以常无有为基础,以太一为宗旨认为人要显得柔弱谦下, 把虚静恬淡而不万物生活的在内容 
  关尹说:“自己不傲慢该如何对待别人就自然明白了:采取行动时要像水一样甘于处下,不想作为时要像镜面一样干净光亮,对人家的要求作反应则要像回声一样及时而中肯。这时人就会觉得世界恍恍惚惚,似乎什么也不存在,同时又感到恬淡安静,一切都显得清清楚楚与人均同圆满和谐,自私贪得则残缺有失。这就是俗话说的从不争先而总是随顺的人” 
  老聃说:虽然知道雄壮的好处却仍然保持雌性的处在天下最底层;虽然知道光芒四射的优势却仍然坚守暗昧无闻的地位充当天下人的垫脚石”人人都争为人先,唯独他甘居:他说愿意承受天下人怒骂;人人都希望聚敛财富唯独他欣赏一无所有:他认为无需敛藏正说明他绰绰有余。要求自己,立身行事要安闲自在,不饶舌责求他人认为这样无为就有资格嘲笑机巧之人。人人都求福,甘愿委曲求全,说这样可以苟以深藏不露为根本,以自我约束为纲纪,说坚硬易于毁坏,锐利易于挫折。总是宽容待决不挑剔别人:这样做人即使未达修养的顶点(也差不远了吧?)关尹老聃,可是古代的博大真人

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影无踪,变化无常:是在去吗?还是在化生?和地是同时并存的吗?这一切都是造化实施的吗恍惚中向何处去?渺茫中去向何方?万物遍布可没有谁能够给出回答。研究些问题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庄子接受了道术的这项内容并且很喜欢它。(因此,)他学说虚玄高远,议论荒诞不经,言辞不着边际,经常纵情发挥而不直言但并无自相矛盾之处认为天下人沉迷不悟,不能听懂庄重严肃的话,就根据自己说的卮言作推演认为重言表达的当是能让人信服的思想多用寓言阐发道理。他尽管只是与天地精神往来,但并不傲视他人,不拘泥于人们的是非对错因而又能与世俗和谐相处。他的书尽管写得特壮同时又宛转随,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同时又异彩纷呈,读来可观可叹因为他内心充实,感情奔放,往往是不由自主地流露于外。他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死生终始的得道之人为友。因此,他论述道的根本宏大透辟,深全面阐释道的渊源则可说条畅而清晰,直本宗惟其如此,他对环境变化的反和对人事的阐释,追溯其理据简直没有止境,究问其效益则是连绵不断两者都茫然暗昧,能穷尽。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论说的道理则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够中肯之处。他推究分析了很多很多事例之后,最后得出结论说:“一个东西大到极点了,对它而言就没有外边,称为'大一;小到极点了,对它而言就没有部,该称为'小一一个东西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它却能有千里之大(因此可以说:)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正时正是偏斜之时,万物刚生出就已经死亡。大同和小同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有穷尽的。某人今天才来到越国,可他昨天已了。因此,还可以说:连环可以解开的;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就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惠施认为他的上述这些命题包含着大道理,就以此自夸,经常向天下炫耀,开那些善于也喜欢同人论的人天下的辩士也乐于和他进行论辩(这样,他们又一起提出了下述这些命题:)鸡蛋有毛;鸡有三只脚;楚国的都包容了天下;可以变为羊;马有卵;青蛙有尾巴;火不热;山有口;车轮地;眼睛看不见东西;用手指物时手指并未达到(所以未必指对了),到达了也还要没完没了地不断地改指他处;龟比蛇长;矩尺画出来的方形并不方,圆规划出的圆并不圆;凿孔并未围住榫头;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疾飞的箭头不走不停;狗不是犬;黄马、骊牛加起来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辩论,终身辩个没完没了。 
  桓团、公孙龙好辩之徒,以巧辩迷惑人心,企图改变的正常想法但他们只能用口舌胜人,不能服人之心这是他们作为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凭着他的智慧与这些进行的辩论,只不过是和天下的辩士一起制造怪异之说罢了。但是他好辩的 
  然而惠施却自我欣赏,认为他是有才华的人,说天地真伟大,(竟生了我惠施)可见惠施是确实有才华有雄心但走错了路的学人。南方有个怪异之人名叫黄缭,他在探讨为什么天地不坠不陷,以及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毫不谦让地接受了黄缭的提问,不思索地做了回答向人家纵谈天地万物之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没完没了,最后还嫌得太少,些怪异的说法。违反人的常情,是惠施好辩的实在内容,他总想强过别人只是形式的方面,因此他很不得人心可见他轻视修养,看重的是他羽毛形色的辉煌,走的是人生的弯路。从天地之道来看惠施的那点能耐和作为恐怕就如一个子或一个牛虻的劳累一样,对于人来说有什么用他的学说如果只是冒充一下大道,倒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说是比大更有价值,那就危险。但惠施不满足于冒充得道之人以致于不自我约束,竟将才能胡乱地用于多个方面不疲,终于只不过以善辩出名。真可惜啊!因此要说,惠施这个大子是个缺乏德性修养,一生都在忙于诸多杂务的人,一直没有回复到其自然本性,而只是如同用声音止息回响,形体和影子一样,净做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真是可悲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序文
求《庄子
《庄子》译注 天下
知雄守雌
[转载]庄子.雜篇.天下第三十三
南华真经注疏 : 卷三十五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