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家这位老人号称温州梅兰芳,曾被温州日报整版报道……

翁洪淼,原名浩淼,字唐民,又名凤缈,著名瓯剧表演艺术家,温州乱弹'四大名旦'之一,温州戏剧界的梅兰芳。让我们走近百岁瓯剧男旦翁洪淼,走入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寻找当年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翁洪淼的出生地:小岙翁家大院

盐官郡翁氏宗谱

苦难童年,偷烛台学戏

      翁洪淼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十五生于平阳县招顺乡小岙(现苍南县大渔镇渔岙村)。翁家是小岙望族,书香门第,其先祖翁坦是明永乐年间贡士,上辈有数人为太学生。翁家基业丰厚,富甲一方,小岙坊间一直有'小岙一座城,半座属翁家'的传言。明嘉靖间建龟峰堡,翁家是发起人之一;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翁家祖孙三代作为发扬主三次重建晏侯宫。及其祖辈,家道败落。其父翁景坤,是个以砍柴为生的农民,家境贫寒。家有兄弟四,他排行第三,兄洪川、洪根,弟洪炎,还有个妹妹。虽然生活困顿,但毕竟诗书传家,他六岁时,开明的父亲把他送到十里之外的金乡南门蒙馆读书。在蒙馆三年多,他非常认真,认了上千字,读了不少书。但由于生活日渐窘迫,家里无法继续供其上学。十岁那年,他被迫辍学,学做生意,每天起早摸黑,日子过得很苦。

      十五岁时,其母又生了妹妹,家里一下子变成了四兄弟三姐妹,粮食更不够吃,常有上顿没下顿,正在长身体的他,经常饿肚子。此时江南神宫桥山的戏班正好在小岙做酬神戏,喜欢看戏的他便天天瞒着父母去看。母亲坐月子,父亲、哥哥忙于干活,根本没人管他。看着演员在台上个个光鲜亮丽,在台下餐餐饭饱,他心动了,多想自己也站在台上,不但风光体面,还能天天吃饱肚子。

      事有凑巧,有天戏台前贴出一红纸,他近前一看,是个招生学旦的海报。说神宫桥山开了个新紫云戏馆,正在招生,愿学者需交一银元两角子,其中一银元是学戏期间的伙食费,两银角子是学费。他兴奋之余,一下懵了,到哪去找这么多的钱?当时一银元能买20多斤肉或30多斤米,可兑11个半银角子或300个铜板。他也知道,'戏子'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去学戏的,基本上都是走投无路的人。但饥肠辘辘的感觉实在难以忍受,思虑再三,他下定决心要去学戏。他跑着去找自己最好的伙伴,跟他说了此事,并约他一起去学。伙伴也想去,但家里更穷,根本拿不出银子。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家里有一对祖传的锡制烛台,或许可以卖些银子。于是趁家人不备,把这对烛台偷了出来,与伙伴一起翻山越岭送到金乡西门的典当行,当了17个银角子。

      揣着沉甸甸的银角子,他们偷偷找到了戏班掌班,说要学戏。掌班数了数银角子,还差10个,不免脸有难色。两人一见,忙哀求掌班发善心收下他们。看着眼前两个年轻英俊、神情焦急的小伙,掌班话锋一转,连说'当算,当算'。他们谢了掌班,欢天喜地地回家了。戏班离村的那天晚上,他们生怕被家人发现,连衣服也不敢回家拿,连夜跟着戏班跑了,从此踏上了漫漫演艺路。

艰难学戏,得疥疮逃回

      到了戏班,签了投书状,拜过祖师爷,就开始学戏。他和同伴都因长得蛮漂亮的,老师就安排他们学旦角。教戏的老师是金乡人,叫步童,有一箩筐戏本子,肚内戏更'饱'。此时瓯剧已有84本乱弹,但谁学做那个戏是有规定的,步童老师先教他们《女中魁》,是本正旦的戏。老师给他们单篇,要求把台词、唱词全背下来,等背熟了,老师再一句一句口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传授,他们模仿着唱念做打。学员生活非常艰苦,每天吃番薯丝,下饭菜是发臭的咸肉,看着老师吃香喷喷的米饭,他们直咽口水,学得更加刻苦。同伴记性好,学得很快,但演出时全无台韵,上台总是低着眼睛看台下,戏做起来不好看,被老师骂了几回,就不学回家了。他虽学得慢,但上台时扮相俊俏,声情并茂,神形兼备,唱念做兼佳。于是老师又教他学《玉堂春》、《沙陀颁兵》、《开缘配》等戏,还教他学了一出王宝钏《脱宝衣》,他自己又偷偷抄了别人的《探寒窑》本子。

      十六岁,翁洪淼出师了,开始登台唱戏。十七八岁时,有个老板把他们带到福建乡村做戏。虽然演出很辛苦,但欣慰的是三餐都在老百姓家里吃,番薯丝夹点米,还有菜下饭,这是他学戏以来吃得最好的了。因长期寄宿在庙宇宗祠里,住宿条件差且不卫生,还不能常洗澡,他得了疥疮。又忙于演出,无暇医治,疥疮很快长满全身,刺痒难忍,夜间尤甚。刚好有一金乡生意人卖布经过此地,翁洪淼一听见熟悉的乡音,顿时泪如泉涌,哭求老乡带他回家。生意人见他可怜,就瞒着戏班连夜偷偷带他跑了。才跑出几里路,掌班带人追过来了,把他抓了回去。所幸掌班也觉得孩子可怜,又是好苗子,并未过多责罚,但他还是想逃离。后来还是这卖布的好心人,偷偷把他带回了小岙老家。母亲看着全身长疮、益加清瘦的儿子,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直哭,父亲急得四处筹钱求医,想方设法为他治好了病。

当家男旦,引粉丝无数

      病愈以后,为了生计,他又到平阳'新高升'戏班做戏,掌班见他嗓子好做功棒,就让他演当家旦。工钱一天2角银番钿,半年可赚30银元。戏班规定,演员半年或五个月可要求加一次工钱,因为做戏很'红口'(深得观众欢迎),半年后他的工钱从30加到50,第二年加到100银元。之后他到平阳、瑞安、温州各地做戏,工钱最高时半年可得150银元。瓯剧是个多声腔剧种,以唱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皮簧)及滩簧、时调等,翁洪淼都会唱。尤其是《紫阳观》、《循环报》、《雷公报》、《报恩亭》四本高腔,他唱得最好。唱了几年,他慢慢地红了,到20岁时,他已是'新高升'乱弹班的当红当家旦。

      做戏走红,观众追捧。翁洪淼被问及当年红火情况时,曾神采奕奕地说:'那时候,在我经常演戏的那一带,只要说起我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我嗓子很好,唱起来大家都听得牢。当时规矩,请做戏的这些头家,红口的先生没上台时,是不给戏班伙食和钱的。必须要红口的先生上台了,才给。'他还说:'有一次,戏班在乐清做戏。戏班里的人在场子里吃了点心和糖,还欠着钱。做生意的人来要钱。掌班说,现在没有钱,要等头家付戏金后再给。对方不肯,到了晚上还不让走人。后来另外一个做生意的人说,要当家旦洪淼来,才给你们走。我只好过去跟他们好说歹说,让他们放心,赚了钱就给他们。他们说,‘洪淼说就是了,你们走吧。’'

      20岁在瑞安演出时,翁洪淼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趁演出间隙,瞅空溜到旁边的礼堂听学生弹风琴、演讲。有个女学生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但声音很响亮,讲得也好。看着听着,他就觉得这个女学生如学唱戏,肯定是个角。当时温州已有女旦,名叫香兰,是'胜天缘'戏班掌班阿林老婆,在瑞安城关水心殿登台演出《卖胭脂》时,因来看新奇的人太多,居然把殿前的桥也挤塌了。他心想,找一个女旦当老婆蛮好,于是就私下去打听她的情况。她叫王兰香,比他小3岁,读过小学,父亲已去世,家中一大群姐妹,生活很困难。他托人去提亲,她妈听说翁洪淼是个做戏的,一开口就要彩礼70个银元。翁洪淼那时虽已走红,可一时没那么多钱,急得团团转。班主知道了,就替他先垫付了,欠的钱从工钱中慢慢扣。就这样,他如愿以偿地娶了王兰香,并精心教她学习旦戏。

      年轻时,他也有很多粉丝。翁洪淼先生说,最夸张的是他从戏台下来,洗好脸开始吃饭时,发现桌子旁边居然围了好多女人,就为了一睹他的'芳容'。

光鲜背后,藏满腹辛酸

      台前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无尽的辛酸无柰。21岁时,翁洪淼换到瑞平'润玉'乱弹班做戏。不久,兰香怀孕了,他只得把她送到小岙老家由父母照看,自己却天天在外演出。一天下午,他在金乡做戏,家里来人告诉他,兰香生了个儿子,让他赶紧回家一趟。但戏班的档期排得满满的,掌班不让请假。明知晚上有戏,可他看子心切,下午一下场就偷偷跑回家,陪了妻儿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匆匆赶回。掌班阿松一见他,一言不发,操起长烟筒照面就打,追得他满台跑,最后好不容易被戏班的大花脸给拦住。原来昨天晚上主家点《碧玉簪》,正是翁洪淼主演的戏,可演出时掌班怎么也找不到主演,只好临时让花旦上台顶替。谁知翁洪淼在江南一带已很有名气,花旦一连上台三次,都被观众赶了下来。掌班没法,又是作揖又是鞠躬,讲了无数好话,还自愿认罚一台戏,主家还是不肯罢休。数十年后追忆往事,翁洪渺还连声叹息:'唉,掌班厉害,台下的观众更厉害啊!那时戏班天天都在做戏,一年到头没有休息,一天两本戏,一本三出,一出要一二个小时,演员一天要做十多个小时的戏。如当红戏子生病,掌班也不敢让他请假还家。因为一旦点到他的戏,必须用担架将生病戏子抬到台上,让主家和观众察看过了,才无话可说。戏子可怜啊!'七天后,翁洪淼的儿子夭折了,回忆起此事,他老泪纵横:'最可怜的是我的那个孩子。可能是兰香怀他时,老被戏班拖着跑,太辛苦。生下来仅7天,就没了,我就看了他那一个晚上。'

      翁洪淼在瑞安陶山铜钿垟演出时,头家点到他的拿手好戏《打花鼓》。不巧那天他的手出了点毛病,但他强忍着疼痛上台,演完全场,还不能有半点差错。还有一次,他身上长了个痈,实在走不动,就坐在台上做戏,疼得他大汗淋漓。在温州演出时,西角有个搬运班,控制着码头上的搬运生意,全是赖仑(流氓),知道戏班有男扮女装的男旦,就经常走到戏台间里,要男旦端茶、点烟,还不能是卸装后。高兴了说是捧场,一不高兴,马上砸场子,最为过分。

      翁洪淼说:'以前人们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戏子就和当兵一样。以前说一个人去做戏,就等于说这个人毁了。但是那时家里穷啊!没吃的,更苦,所以我宁可在外演戏。'家人也曾多次叫他回家,他都不肯,他就是想吃做戏这碗饭。当然,学戏对于翁洪淼,除了因贫困所迫,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对表演确实有浓厚的兴趣。他喜好做戏,醉心戏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虽苦尤乐。

      有时主家为了把戏演得更热闹,会邀请戏班斗戏。1944年秋天,翁洪淼的'新凤玉'乱弹班和周云娟的'新同福'昆班在蒲州(龙湾)的五显殿斗台。两个班子,从中午十二点鸣锣开戏,一边是《斩薛猛》,一边是《哪咤闹海》,都是最热闹的武戏,两班都做得很棒,分不出上下。但谁也不肯认输,连着做,一直演到深夜,还分不出胜负,继续做,一气斗到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头家一看不对劲,就派了十几个小伙,分两班跑上台,把演员全拉了下来。翁洪淼的'新凤玉'班算是斗赢了。落台后,'新同福'的心里不服气,争吵几句后,两个班的演员就按在一起打了起来,后台的碗啊烛台啊,抓到什么扔什么。打了好一阵,才被众人劝阻。为了避免事态升级,翁洪淼连夜带着'新凤玉'班过台基(转场)。没想到,下一个演出场所又和'新同福'班相距不远。为了泄气,'新同褔'去几十里外的瑞安县城搬来一个便衣队员,挎着驳壳枪,气汹汹地去'新凤玉'班寻衅。还好,这便衣与翁洪淼相熟,好说歹说,翁洪淼自掏腰包买了两副神花蜡烛,一个班送一付,才把事情摆平。

组织班社,推女旦上台

      据李子敏《瓯剧史》研究,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瓯剧旦角一直由男性演员扮演,女性演员从不涉足舞台。后来,一些人打破了'女人不净,不能登台'的戒律,大胆而又谨慎地将女性演员推向瓯剧舞台。翁洪淼,就是'敢为天下先'的掌班之一。

      1938年,翁洪淼自己办了一个家庭班,起名'新凤玉'。他做了一些行头,把王兰香的四个姐妹都带到班里,开始四处卖艺。为何取名'新凤玉'呢?翁洪淼说:'‘凤’,我名字叫洪淼,‘洪’温州话谐音‘凤’。我女儿叫理凤,都有‘凤’字。‘玉’,我有个书名叫‘玉臣’,是平阳一个绅士帮我取的。班里的人不叫我洪淼的,都叫我玉臣,所以就叫‘新凤玉’。' '新凤玉'的创办,进一步提升了女性演员在温州乱弹舞台上的地位。从小戏到大戏,从次要角色到主要角色,他带领一班姐妹在戏曲舞台上尽显女性风采。

      '新凤玉'乱弹班创办后,他主演的拿手戏除了《碧玉簪》,还有《回龙阁》、《蝴蝶杯》、《北湖洲》。《孙夫人投江》则是他的'吃饭戏'(代表作),他扮演三国孙权妹妹孙尚香投江殉情,其唱腔令戏迷为之动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岳传》中一场约十五分钟的小戏《浮缸》:翁洪淼饰演岳飞母亲姚氏,怀抱襁褓中的岳飞在一口大缸里随着洪水漂浮,既要躲避浪头,又要保护婴儿,极富表演性,身段动作极佳。他大胆吸收民间舞蹈'旱船'的表演形式,使之舞蹈化,并与戏曲融合,独创了这一表演,民间有'活水缸'之称。后来他教妻子学做此戏,于是《浮缸》也成了王兰香的拿手戏。翁洪淼高超的表演艺术,使他获得了'温州梅兰芳'的最高评价,时温州四大名旦的高玉卿、黄友森、曹陈龙都很佩服他。他每到一处演出,场场爆满,掌声如雷。

      王兰香是温州乱弹第一代女旦,她初攻青衣、花旦,后改演老旦,是温州乱弹著名女演员。用温州市艺术研究院沈不沉的话说,是'了不起的艺人'。说起王兰香,翁洪淼不无自豪地说:'她嗓子蛮好,识字,还会弹风琴,结婚后我就教她学戏。她做花旦做得蛮好的,做戏也蛮红的,后来去了瓯剧团。温州人都知道她,说她嗓子好,会唱。'

      陈茶花则是第二代女旦,后来成了瓯剧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她1942年11岁时加入'新凤玉'乱弹班,师从翁洪淼、王兰香夫妇,学习旦角。三年后出师改入'大高升'等班从艺,技艺大进,名声鹊起。1959年成为温州瓯剧团首任团长,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瓯剧台柱,国家非遗传承人,2016年还入选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的《浙江戏剧名家》系列电视纪录片。

      推女旦上台,翁洪淼的阻力其实也是挺大的。1946年'新凤玉'班在平阳做戏,戏班安排王兰香为当家旦上台演出,观众坚决不肯,就是要翁洪淼上台。头家说演的是还愿戏,女的不净,坚决不让上台。没办法,身为掌班的翁洪淼只得临时粉墨登场,亲自主演。一直到快解放的时候,这种岐视女性的风气才稍稍改变。

      翁洪淼的女儿翁理凤也是瓯剧知名旦角,七岁随父母习戏,十四岁登台即以娃娃戏盛名于浙南,后成瓯剧著名旦角演员,曾与陈美娟搭档出演《断桥》里的小青。大文豪郭沫若在温州观看她主演的《杨八姐》后,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为之题赠'奇花新放'。美国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林声荣曾赋诗盛赞翁洪淼一家的表演艺术:'凤缈艺坛男旦雄,兰香女角早期红。理凤名出娃娃戏,父女继承传统功。'翁洪淼的外甥女婿杨玉玺是瓯剧团元老级乐师,杨的妻子冯彩秋也是瓯剧著名旦角。1957年,翁凤渺、王兰香夫妇把《浮缸》传给冯彩秋,这是她的启蒙戏。冯后来把戏传给张惠芳、李倩,又传给2008年瓯剧艺训班的学员。

瓯剧表演艺术家陈茶花剧照

翁洪淼(中)与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声荣、女儿翁理凤合影

翁洪淼与女儿翁理凤合影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著名瓯剧演员翁理凤(翁洪淼女儿)

数度停演,终不改初心

      1948年,温州的国民党政府禁戏,戏班被迫解散了。为了生计,温州的很多戏班都去福州、厦门做戏,王兰香的三姐妹也去了,因为那边没有禁戏。翁洪淼没去福建,那是他的伤心地。他带着妻儿回到金乡老家,做起了卖酱油醋的小生意。

      1951年冬,翁洪淼的'新凤玉'和'新新凤玉'、'平剧凤玉'三个温州乱弹班合并改为共和班,组成了温州市胜利乱弹剧团(后改温州乱弹剧团、温州瓯剧团)。1952年,他来到温州想参加胜利乱弹剧团,但由于他曾是'封建掌班',没能如愿。他只得加入'高升'戏班复出演戏,先在老家小岙开红台,演了《高机与吴三春》、《碧玉簪》、《珍珠塔》等戏。随后到温州多地巡演,深受观众追捧,用翁洪淼的话说,是'走到那红到那'。后胜利乱弹剧团为了加强演员阵容,先后吸收了翁洪淼等著名老艺人进团。老艺人的登台,使剧团的演出质量显著提高。此时,翁洪淼常与曹陈龙、张献珍、陈茶花、叶在湄、林培崇等合演《北湖州》、《蝴蝶杯》,堪称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深受观众喜爱。1956年,温州开始有计划地对乱弹传统剧目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工作,翁洪淼参加了口述,并受到金嵘轩副市长的表彰。1957年春,温州创办戏曲学员训练班,翁洪淼、王兰香均被邀到乱弹班教习。1960年,温州戏剧学校成立,翁洪淼被聘为艺术老师经常到瓯剧班执教。

      1967年,55岁的翁洪淼被调到瓯江电影院,负责在影院门口收票,呆了10年,后来又调了几个地方。

      文化大革命期间,翁洪淼被斗惨了。那时候他在大众电影院上班,因为曾经不经意间评论了一个放映员的生活问题,几个放映员联合起来批斗他,罪名是六十年代曾男扮女装做戏。四十年后,忆起这段经历,他仍满脸委屈、心有余悸:'我被他们斗得坐在那里哭,没有办法。他们叫我写下罪状,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我一生清清白白的,只做了一辈子戏。反动派没有做过,反动派的朋友也没有。'

      1980年,68岁的翁洪淼从鹿城文化中心光荣退休。退休以后,还有人请他去演戏。每次回老家小岙祭祖扫墓时,他都会在自家的大庭院里为慕名而来的乡亲们清唱几段瓯剧。

      2010年1月,98岁的翁洪淼仍耳聪目明。他出席温州瓯剧团建团五十周年庆典并观看庆典演出《高机和吴三春》,温州日报记者朱闻武问他对当下瓯剧看法时,他说唱腔改了很多了,对新版《高机和吴三春》表示赞赏。

      2011年,99岁的翁洪淼接受了温州市艺术研究院黄慈帖的采访,为《温州戏剧口述史》留下了珍贵的温州戏曲百年记忆。

温州戏剧学校学员结业合影

六十多岁的男玉赤兔-翁凤渺(前排左一)与温州戏曲界人士合影。(摄于上世纪80年代)

2010年1月,翁洪淼先生(左一)参加温州瓯剧团建团50周年庆典大会。

新版瓯剧《高机与吴三春》剧照

99岁时的翁洪淼先生

2012年2月11日下午,翁洪淼辞世,享寿100岁。翁洪淼的离去,带走了民国初期温州乱弹的珍贵记忆,带走了一段温州戏曲史,也带走了数不清的瓯剧传统老戏。

2014年8月20日,《温州日报》发表温州市艺术研究院黄慈帖撰写的纪念文章《百岁男旦的瓯剧情缘》,深切缅怀为瓯剧传承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翁洪淼老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戏台联语拾萃
在温州,菩萨越来越难伺候
民间故事(四) 碗爿姻缘(上)
讲堂丨戏班旧规新释
潮汕俗谚 | 父母无修世,卖囝去做戏
长长见识:旧戏班咋分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