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高院:法院确认以物抵债协议并制作调解书,能否导致物权变动

最高院:

案涉民事调解书是对鸿运来公司与姚长义达成的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确认,而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本质属于债的范畴,只能表明鸿运来公司与姚长义达成以土地使用权抵偿债务的利益安排,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姚长义取得要求鸿运来公司转移案涉土地使用权的请求权。此时创设物权仍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物权变动规则进行,即办理过户登记,方可发生物权变动之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虽未列举有关引起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的类型,但并不意味着包括调解书在内的所有法律文书均可导致物权变动,其重点在于强调物权变动的时间以法律文书生效时为准。至于何种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导致物权变动,还应结合其他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基本的物权变动法理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基本利益平衡和交易安全综合考虑。应当认为,导致物权变动的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是指直接为当事人创设或者变动物权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此类文书具有与登记等公示方法相同的效力,因而无须再进行一般的物权公示即可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力。因此,可以导致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具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内容,并以此为限。

阅读提示

本案是一起因以物抵债调解书引起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纠纷,争议焦点在于以物抵债调解书能否产生物权变动效力。本案历经驻马店中院一审、河南省高院二审、最高院再审,二审推翻一审判决,再审又推翻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最终以再审判决的形式明确了并非所有的生效法律文书均可以引起物权变动,只有直接为当事人创设或者变动物权的法律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才属于《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案情简介

姚长义起诉鸿运来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姚长义与鸿运来公司达成调解协议,2014年2月2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4)驻民一初字第00007号民事调解书确认双方达成的协议,协议内容为:“一、鸿运来公司愿以位于泌阳北环路与迎宾路交叉口东南处的土地使用权抵顶所欠姚长义的债务。二、鸿运来公司承诺该宗土地没有设定抵押权。三、双方协商该土地作价520万元整。四、鸿运来公司下欠姚长义80万元于2014年10月1日还清。五、姚长义在2014年10月1日前不得过户该宗土地。”该调解书已经生效。

2014年4月16日,姚长义又与鸿运来公司达成协议,主要内容为,鸿运来公司自2013年7月19日-9月2日,分六笔共借姚长义本金2100万元,鸿运来公司无力偿还,于2014年2月25日通过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鸿运来公司土地使用权作价抵顶姚长义520万本金,下余本金1580万元,经双方协商计至2014年4月16日,利息338万元,本金利息合计1918万元。鸿运来公司愿将土地之上的全部房产、设备使用权作价450万元抵顶欠款,剩余欠款1468万元于2015年4月15日前还清。自协议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鸿运来公司将房产、设备及土地一并交付姚长义。

郭荣田与贾敏良、刘锐、鸿运来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2014年6月25日,河南省驿城公证处作出(2014)驻驿证执字第2号执行证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中,于2014年7月9日作出(2014)驻法执字第107号执行裁定书,查封鸿运来公司名下的泌国用(2013)第2013332号土地使用权。姚长义以(2014)驻民一初字第00007号民事调解书已将该土地使用权抵偿给其所有为由,提出书面异议。该院于2015年1月12日作出(2015)驻法执字第6号执行裁定书,认为:根据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以登记为准,该院查封的泌国用(2013)第2013332号土地使用权登记在鸿运来公司名下,系鸿运来公司所有。姚长义称其对该土地使用权享有所有权,但并未进行权属登记。根据《执行查封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该院对登记在被执行人鸿运来公司名下的财产扣押查封,裁定驳回案外人姚长义的异议。姚长义不服,引发本案一审、二审、再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二十八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条: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九条: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裁判观点

一审法院:

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是对调解协议的确认,而以物抵债调解协议作为协议的一种,其本质属于债的范畴,此协议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一方当事人取得要求移转抵债物所有权的请求权,另一方当事人则负有移转此抵债物所有权的义务,即要将动产的抵债物进行交付,将不动产办理过户登记。这时创设物权仍要按照依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的规则进行。在调解书生效后,仍要当事人持调解书办理交付和过户登记,抵债物方发生物权变动。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未履行交付或登记过户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驻民一初字第00007号民事调解书确认姚长义与鸿运来公司之间的以物抵债协议,2014年4月16日姚长义与鸿运来公司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如果鸿运来公司不履行上述调解书、协议书中以物抵债协议内容,姚长义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鸿运来公司履行交付和办理过户登记的义务或者诉诸法律,只有在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完成后,姚长义才取得诉争土地的使用权及房屋的所有权。在双方当事人尚未完成案涉标的物的权属转移登记手续之前,双方之间存在的是债的法律关系,案涉土地的使用权并未发生转移,使用权人仍是鸿运来公司,姚长义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

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驳回姚长义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依其发生根据可以分为依法律行为而进行的物权变动,以及非依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依法律行为进行的物权变动,是指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为基础进行的物权变动,此种物权变动必须遵循物权公示的一般原则才能发生效力。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如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等公权力的行使、因继承或者合法建造等取得的物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物权法解释(一)》第七条规定,姚长义与鸿运来公司在诉讼中达成的以鸿运来公司的土地使用权抵顶所欠姚长义的债务,是双方当事人对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一审法院以民事调解书的形式对该协议进行了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物权法解释(一)》第七条规定,对于以物抵债形式的具有物权变动性质的法律文书,自生效时发生效力,即姚长义与鸿运来公司在民事调解书签字生效时,姚长义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郭荣田向河南省驿城公证处申请出具其与贾敏良、刘锐、鸿运来公司签订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还款协议的执行证书的时间为2014年6月24日,在郭荣田与鸿运来公司之间的纠纷在案涉土地使用权已经发生变动、人民法院确定的调解协议明确案涉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姚长义之后,此时郭荣田申请执行案涉土地,损害了姚长义在案涉土地上的权益。本案中,姚长义通过民事调解书这一法律文书享有案涉土地物权,而郭荣田是持有法律文书享有债权,因此姚长义对案涉土地的权利能够排除郭荣田的申请强制执行权利。

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不得执行鸿运来公司位于泌阳县北环路与迎宾路交又口东南处的泌国用(2013)第2013332号土地使用权。

再审法院:

最高院再审认为,本案再审的焦点问题是,姚长义对案涉土地使用权是否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该问题取决于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驻民一初字第00007号民事调解书能否产生物权变动效力的分析和判断。关于物权取得和变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物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故我国法律原则上采取登记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也即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必须经过登记才可发生效力。人民法院确认当事人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的民事调解书,并不能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力。理由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该条规定虽未列举有关引起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的类型,但并不意味着包括调解书在内的所有法律文书均可导致物权变动,其重点在于强调物权变动的时间以法律文书生效时为准。至于何种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导致物权变动,还应结合其他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基本的物权变动法理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基本利益平衡和交易安全综合考虑。应当认为,导致物权变动的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是指直接为当事人创设或者变动物权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此类文书具有与登记等公示方法相同的效力,因而无须再进行一般的物权公示即可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力。因此,可以导致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具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内容,并以此为限。为明晰该生效法律文书的范围,2016年3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解释(一)》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虽然该解释对施行前已经受理、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一、二审案件,如本案,并不适用,但该解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并不冲突,与前述对何种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导致物权变动的认识亦一以贯之。

具体到本案,案涉民事调解书是对鸿运来公司与姚长义达成的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确认,而以物抵债调解协议的本质属于债的范畴,只能表明鸿运来公司与姚长义达成以土地使用权抵偿债务的利益安排,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姚长义取得要求鸿运来公司转移案涉土地使用权的请求权。此时创设物权仍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物权变动规则进行,即办理过户登记,方可发生物权变动之效果。在变更登记之前,案涉土地使用权仍属于鸿运来公司,姚长义享有的民事权益并不优于郭荣田,因此不足以排除另案的强制执行,其诉讼请求应予驳回。郭荣田的再审请求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二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本院予以纠正;一审判决正确,本院予以维持。

判决撤销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豫民终346号民事判决;维持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驻民三初字00007号民事判决。

案例来源

郭荣田、姚长义再审民事判决书

案号:(2018)最高法民再445号

裁判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法院: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并非所有的均能产生物权变动
最高院:人民法院的何种法律文书可导致物权变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以物抵债调解书是否具有发生物权变动效力的研究意见的解读 2012
权威解读最新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系列④:发生物权变动效力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条文释解 司法观点 案例要旨)
也谈依法律文书发生的物权变动 ——兼评《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7条
不动产登记中持生效法律文书申请登记的类型及其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