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呋喃妥因[有机化合物]
呋喃妥因
其他百科词条
有机化合物
喃妥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6N4O5,呈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深,可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在丙酮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或氯仿中几乎不溶。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呋喃妥因
沸点
380.75℃
别名
1-[[(5-硝基-2-呋喃基)亚甲基]氨基]-2,4-咪唑烷二酮、1-[(5-硝基-2-呋喃亚甲基)氨基]乙内酰脲
百科名医权威合作机构
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
简介
用途
有机合成及生化研究。医药。该品是一种优良的抗菌药物,抗菌谱较广,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排泄也较快,在尿中排出量可达40-50%,常用于治疗各种敏感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都有作用,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特别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引起的急性尿路感染疗效较好。临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1-[(5-硝基呋喃亚甲基)氨基]乙内酰脲。按干燥品计算,含C8H6N4O5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深。
本品在二甲基甲胺中溶解,在丙酮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或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
呋喃妥因
鉴别
(1)取本品约5mg,加水与氢氧化钠试液各5mL溶解后,溶液显深橙红色。
(2)取本品约5mg,加水5mL与氨试液0.2mL使溶解,加硝酸银试液5mL,即生成黄色沉淀(与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的区别)。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81图)一致。
检查
酸度
取本品0.50g,加水50mL,振摇10分钟,滤过,取滤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H),pH值应为5.5~7.0。
有关物质
避光操作。取本品0.25g,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5mL使溶解,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硝基甲烷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105℃干燥5分钟,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再喷以盐酸苯溶液(取盐酸苯肼0.75g,加水50mL溶解后,用活性炭脱色,滤过,取全部滤液加盐酸25mL,加水至200mL),在105℃加热10分钟。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呋喃西林
避光操作。取本品约10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二甲基甲酰胺2mL使溶解,再精密加水20mL,摇匀,放置15分钟使沉淀形成,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呋喃西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μg的溶液,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水20mL,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混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溶解,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加水稀释至1000mL)-四氢呋哺(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5nm。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呋喃妥因峰与呋喃西林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4.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呋喃西林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0.01%。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N)。
含量测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溶解,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加水稀释至1000mL)-乙腈(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乙酰苯胺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取呋喃妥因对照品适量,加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mL,混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呋喃妥因峰与乙酰苯胺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3.0。
测定法
取本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40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呋喃妥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
抗菌药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
呋喃妥因肠溶片
实验室分析法
方法名称:呋喃妥因原料药—呋喃妥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妥因原料药中呋喃妥因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呋喃妥因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加水稀释,制成供试液,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36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二甲基甲酰胺
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样制备: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40mg,置600mL烧杯中,加二甲基甲酰胺10mL,使溶解,立即加水400mL,搅匀(如析出沉淀,微温,溶液仍可澄清),移至500mL棕色量瓶中,加少量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供试品溶液1小时内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367nm处测定吸收度,按C8H6N4O5的吸收系数(E1%1cm)为766计算,即得。
注:分光光度法应以配制供试品的同批溶剂为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一般供试品的吸收度读数,以在0.3~0.7之间的误差较小。仪器的狭缝波带宽度应小于供试品吸收带的半宽度,否则测得的吸收度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少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收度不再增加为准。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收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再计算含量。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药效学
该品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干扰细菌酶系,导致细菌代谢紊乱有关。依浓度的不同,呋喃妥因可具抑菌或杀菌效能。
药动学
该品的微晶型在小肠内迅速而完全吸收,大结晶型的吸收较缓,引起的胃肠道刺激也较强。血清中药物浓度很低,高浓度出现于尿中,肾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也较高。该品也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蛋白结合率为60%,部分在体内为各组织(包括肝脏)灭活,t1/2为0.3~1小时。肾小球滤过为主要排泄途径,少量自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30~40%迅速以原形自尿排出,大结晶型的排泄较馒。
适应症
①敏感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②预防尿路感染。该品的抗菌活性不受脓液组织分解产物的影响,在酸性尿中的活性较强。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6小时50~100mg,预防应用为每晚50~100mg.
小儿一月内婴儿禁用;一月以上小儿每6小时一次,按体重1.25~1.75mg/kg;预防应用每晚睡前一次,按体重1~2mg/kg.
[制剂与规格]呋喃妥因片50mg
口服,一次0.1g,一日3~4次。连用不宜超过两周。
[制剂]肠溶片;每片0.05g;0.1g.
禁用慎用
(1)患者对一种呋喃类药过敏时对其他呋喃类也可产生交叉过敏现象。
(2)因呋喃妥因可透过胎盘,而胎儿酶系尚未发育完全,故足月孕妇不宜服用,以避免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3)少量呋喃妥因可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必须考虑其利弊。
(4)下列情况应慎用: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②周围神经病;③肺部疾病;④肾功能减退。
新生儿用此药应为禁忌,因为酶系统发育不完全,有致溶血性贫血的危险。
注意事项
(1)呋喃妥因宜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吸收虽见延迟,但总吸收量则有增加(大结晶型的峰浓度可因而增高),在尿中治疗浓度的保持时间也见延长。
(2)疗程至少7日,或继续服药至尿菌清除后3日以上。
(3)采用长期抑制治疗者的每日量需酌减。
(4)该品对肌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无效。肾功能不全者(肌清除率<50mL/min)不宜采用该品,因其代谢物的蓄积可引起毒性反应。
在空腹时服用吸收快,疗效高。应用肠溶片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
(1)较常见者有: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炎)。
(2)较少见者有:眩晕、嗜睡、头痛(神经毒性)、面或口腔麻木、麻刺或烧灼感、皮肤苍白(溶血性贫血)、异常疲倦或软弱(神经毒性、多神经病、溶血性贫血);皮肤、巩膜黄染(肝炎)。
白细胞减少。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餐后服用可减轻反应。也可发生过敏性皮疹,药热,胸闷,气喘,休克。周围神经炎,幻听幻觉等。个别病例可引起肝肾损害。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致血象改变及溶血性贫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心血管系统
在药热或急性肺部反应时,心电图上偶尔出现复极异常。
呼吸系统
芬兰瑞典这种反应占整个呋喃妥因的不良反应的40~85%。它主要见于妇女,特别是40~50岁的人,在儿童很罕见。这种反应与剂量无关。当首次用药治疗1~2周致敏后,再用药2~10小时内即产生症状,如急性严重的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干咳、高热(常伴有寒战)、紫绀、胸痛,偶尔关节痛、背痛或头痛,呕吐、皮疹、虚脱,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肺部所见为肺底部有粗糙的捻发音或细小的湿性罗音。哮鸣音很少见。X线检查,在80~90%病人中常见肺底部有淡的条索状或小结节状阴影,罕见有融合的致密阴影。偶尔两侧胸腔有积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中性及淋巴细胞增多。晚期常见有嗜酸细胞增多。停药后,发热与临床症状常在几小时内迅速消退。急性肺反应常伴有皮疹,罕见伴有肉芽肿性肝炎的肝脏反应,有的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延缓型急性肺反应常伴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肝反应。这些病常伴有广谱的血清自家免疫反应(狼疮样综合征)。
急性肺反应的发病原因,无疑是过敏机理,它可能是Coombs及Gell分类法的Ⅲ型。皮肤试验有时阳性,但大多数为阴性。淋巴细胞转移试验常为阳性。
慢性肺反应比急性反应少10~20倍,在长期用药中,呼吸困难加重并常有干咳,不发热也无急性症状。在肺底部常可听到罗音。常见有轻度肺功能不全。X线可见肺中叶及基底部间质浸润,偶有纤维化性增生及肺泡渗出。停药后临床症状迅速恢复,但X线所见恢复较慢,差不多有半数病人恢复不完全。由于明显纤维增生而不能恢复者是罕见的。个别病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该品所致之支气管哮喘,仅有少数病例报告。有哮喘史的病人,发生急性肺反应时,可伴有支气管哮喘。
神经系统
60年代以来,报告了数百例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病例,其机理是中毒性的,与剂量、组织浓度及肾功能有关。长期用药及老年人也可发生。症状出现最早是在用药后3天(一般为9~45天)。神经病变主要侵及四肢,从未梢开始,最严重的是远侧。最初表现为感觉丧失,常伴有严重的肌萎缩。停药后可完全或部份恢复。但严重病变是不可逆的。运动丧失的恢复,比感觉为慢,也不太完全。有些病人的症状,是发生在一个疗程结束之后,这与有些报告提出停药后症状不再进展是不一致的。还可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同时出现烦躁不安、欣决或甚至精神症状,但很罕见。儿童也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神经损害为神经及神经根的髓鞘退行性变,相应的前角细胞及肌纤维退行性变。病因尚不明,考虑是谷胱甘肽还原酶功能不全之故。即使是健康人,每天用该品,2周亦可引起运动神经传导时间的明显延长。如果注意到肾功能不全,而慎用该品,则发生多发性神经炎的危险性可减少。早期发现感觉异常症状,及时停药和处理,则基本上可防止严重病变的产生。
消化系统
胃肠道症状是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常常是无大害,与剂量有关。在737例应用此药治疗的病人中,恶心及食欲不振者38例、呕吐28例。病人每天用量在4mg/kg以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如在7mg/kg以上则为23.6%。最近报告的8917例急性及1555例慢性泌尿道感染的病人,应用该品治疗后,因肠胃道不良反应而需停止用药者占3.8%。腹痛及腹泻罕见,胃出血更罕见。
该品所致的肝毒性反应是罕见的,胆汁蓄积性肝炎常发生黄疸,在出现黄疸的前几天,常有发热及皮疹,并见有嗜酸细胞增多,有些病人再用此药时,可再度出现黄疸。停药后临床症状改善,而组织学变化持续时间较长。引起黄疸(或无黄疸)慢性活动性肝炎者,约有30例报告,他们的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无性系丙种球蛋白增多。
造血系统
个别病例甚至是儿童,均可发生巨成红细胞性贫血,这是由于叶酸盐代谢紊乱所致,个别病例有血红蛋白血症,而无溶血性贫血,其中1例为新生儿。曾报告1例发生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伴有凝血因子Ⅱ及Ⅶ缺乏,可能由于此药引起肝损害所致。少数病例证明为过敏性粒细胞减少。
过敏反应
过敏性皮肤反应不太常见,有报告约为1.9%,并常与其他反应如药热、肺或肝反应同时出现。它们的表现为瘙痒丘疹斑丘疹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而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或Lyell氏综合征是罕见的。少数病例曾发生一过性脱发。
服大剂量的男性病人,约1/3发生一过性精子细胞减少,是由于精子成熟停止之故。另有学者发现此药的治疗量,可使精于数目、精子运动及射精量减少。
药物相互作用
(1)可导致溶血的药物与呋喃妥因合用,有使溶血反应增加的趋势。
(2)丙磺舒苯磺唑酮均可抑制呋喃妥因的肾小管分泌,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和(或)半衰期延长,而尿浓度则见减低,疗效也有减退。丙磺舒等的剂量应予调整。
该品与制酸剂合用,可减低此药的吸收。该品能降低萘啶酸的抗菌作用,因之二者不可合用。
啶酸不宜合用,因两者有拮抗作用。
片剂制品
药理作用
动力学该品为抗菌药。大肠埃希菌对该品多呈敏感,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的部分菌株对该品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对该品耐药。该品对肠球菌属革兰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该品的抗菌活性不受脓液及组织分解产物的影响,在酸性尿液中的活性较强,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体内氧化还原酶系统,从而阻断其代谢过程。该品为肠溶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
该品微晶型在小肠内迅速而完全吸收,大结晶型的吸收较缓。与食物同服可增加两种结晶型的生物利用度。血清中药物浓度甚低,尿中的浓度较高。该品可透过胎盘和血-脑脊液屏障。血清蛋白结合率为60%。血消除半衰期(T1/2a)为0.3~1小时。肾小球滤过为主要排泄途径,少量自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30%~40%迅速以原形经尿排出,大结晶型的排泄较慢。该品亦可经胆汁排泄,并经透析清除。
适应症
用于对其敏感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以及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也可用于尿路感染的预防。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3~4次。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用低剂量;1月以上小儿每日按体重5~7mg/kg,分4次服。疗程至少1周,或用至尿培养转阴后至少3日。对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予该品预防者,成人一日50~100mg,睡前服,儿童一日1mg/kg。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纳差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2.皮疹、药物热、粒细胞减少、肝炎等变态反应亦可发生,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尚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3.头痛、头昏、嗜睡、肌痛眼球震颤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偶可发生,多属可逆,严重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原有肾功能减退或长期服用该品的病人易于发生。
4.呋喃妥因偶可引起发热、咳嗽、胸痛、肺部浸润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等急性肺炎表现,停药后可迅速消失,重症患者采用皮质激素可能减轻症状;长期服用6月以上的患者,偶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应及早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禁忌
新生儿、足月孕妇、肾功能减退及对呋喃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呋喃妥因宜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疗程应至少7日,或继续用药至尿中细菌清除3日以上。
3、长期应用该品6月以上者,有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的可能,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停药。因此将该品作长期预防应用者需权衡利弊。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周围神经病变、肺部疾病患者慎用。
5、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该品可干扰尿糖测定,因其尿中代谢产物可使硫酸铜试剂发生假阳性反应。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禁用。
6、因呋喃妥因可透过胎盘屏障,而胎儿酶系尚未发育完全,故妊娠后期孕妇不宜应用,足月孕妇禁用,以避免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7、少量呋喃妥因可进入乳汁,诱发乳儿溶血性贫血,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该品应停止哺乳。老年患者应慎用,并宜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过量处理
该品过量的主要表现为呕吐。该品过量无特效解毒药。需进一步诱导呕吐,并给予大量补液,以保证药物随尿液排泄。该品也可经透析清除。
相互作用
1、可导致溶血的药物与呋喃妥因合用时,有增加溶血反应的可能。
2、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有增加肝毒性反应的可能;与神经毒性药物合用,有增加神经毒性的可能。
3、丙磺舒和苯磺唑酮均可抑制呋喃妥因的肾小管分泌,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和(或)血清半衰期延长,而尿浓度则见降低,疗效亦减弱,丙磺舒等的剂量应予调整。
临床应用
肾炎治疗
在一项随机调查中,研究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二基丁二醇(DMSA)闪烁扫描技术对静脉给予呋喃妥因(cefatriaxone)治疗3天和10天的肾盂肾炎患儿进行了跟踪对比,发现长程用药并不比短程用药在减少肾脏瘢痕方面占有优势。
在研究是由Benador博士领导的由瑞士日内瓦Cantonal大学医院和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的研究小组完成的,结果发表于3月刊的《儿童疾病文献》杂志上。
目前对小儿肾盂肾炎的最佳疗法仍存在争议,的目的是想研究延长给药时间证明是否会减少肾脏疤痕的发生。
研究共包括220名患儿,年龄从三个月至16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人。所有患儿的尿培养均为阳性,3~4天后进行DMSA扫描证实为急性肾脏炎症。一组予呋喃妥因50mg/kg3天,每天静脉注射一次;另一组相同剂量用药10天。两组均在静脉用药停止后口服头孢克(cefixime)直至第15天。跟踪DMSA扫描在住院后第三个月进行。
Benador博士的小组发现两组肾脏瘢痕的发生率相似,3日组为36%,10日组为33%,并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在1岁以上的较大儿童瘢痕发生率为42%,而婴儿则为24%。对年龄差异、性别、治疗前的发热期、扫描中发现的炎症强度以及输尿管反流进行加权处理后,两组间在瘢痕发生率上仍无显著差异。
研究小组确实发现炎症损伤的大小决定形成疤痕的可能性——9%的小病灶、46%的大病灶可引起疤痕,但在任何炎症水平,疤痕的形成都与治疗方法无关。另外,对患儿泌尿道炎症的复发也进行了监测,有15名患儿出现复发,两组间亦无差异。
Benador等在提到早先的一项使用DMSA扫描的研究时指出,该研究中患儿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与口服联用抗生素14天治疗后,疤痕的发生率较低(9.6%),这是因为其研究对象仅为1至24个月大的患儿,且病情均不严重。
指出,虽然实验研究发现肾组织的损坏取决于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疤痕的形成程度,但该研究却没有发现治疗前的发热持续时间与疤痕形成之间的关系。
虽然口服药物可减少治疗肾盂肾炎的花费,但仍反对在年幼儿童使用口服疗法,因为呕吐会造成给药不足,口服药物对菌血症的疗效不佳。Benador等认为既然使用静脉抗生素的疗程长短并不影响疤痕的形成,所以研究应该着眼于除抗生素外的抗炎药物的使用,以期减缓急性炎症及其导致的疤痕形成。
过敏1例
患女,62岁。患者于40d前因尿频尿痛自服肠溶呋喃妥因0.1g,tid;连服4周后出现气喘,未行其他治疗,继续服药,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查体:T37.0℃,R20次/min,P80次/min,BP18.0/12.0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肝、脾无肿大,尿检正常。胸透无异常改变。诊断:呋喃妥因致过敏反应。给予B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剂,2周后治愈。
呋喃妥因常规用量0.1g,qid,连续服用药一般不宜超过2周。如用量大或长时间使用,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偶有过敏反应,如气喘。该患者用药前未咨询,连服4周,导致气喘。
有肺毒性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公报今年第4期称,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委员会(ADRAC)迄今已收到呋喃妥因可疑肺部不良反应报告576例,包括自从1995年以来的46例。其中40例与长期应用呋喃妥因相关,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或咳嗽,但一些人有过敏反应,如发热、瘙痒、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人经胸部X线、CT扫描、活检尸检证实有肺部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炎。
报告多为老年女性,女男比例7:1,中位年龄70岁(47~90岁)。呋喃妥因的剂量为50~300mg/d(推荐每日预防剂量为50~100mg)。有些病人应用小剂量呋喃妥因(50mg/d)8个月即出现严重肺部反应,最长发病时间16年。到报告时为止,12例病人已康复,但某些病人有持续肺损伤,2例病人死于肺毒性反应。
ADRAC告诫,当应用呋喃妥因治疗≥6个月时,应注意其肺毒性,特别是老年人。病人亦应认识到有发生肺毒性的可能,如果发生肺部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或持续咳嗽)应及时就医,并立即停用呋喃妥因。
幽门螺杆菌实验
实验背景
抗生素耐药日益被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需要对灭滴灵或甲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的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新的治疗。
实验目的
调查研究呋喃妥因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实验方法
被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接受呋喃妥因(100mg,每日三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Pepto-Bismol(2片,每日三次),四环素(500mg,每日三次)四药联合治疗,用药14天。治疗结束后四周或更长时间,患者复查内窥镜检查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培养,或尿素呼气试验。
实验结果
实验选择了30个患者,其中25个男性,5个女性,平均年龄54.9岁。最普遍的诊断是十二指肠溃疡(23%)和胃食管返流疾病(18%)。治疗目标治愈率70%(95%CI:50.6-85%)。呋喃妥因四联治疗对甲硝唑敏感菌株(88%;15/17)的疗效比甲硝唑耐药菌株(33%;3/9;P=0.008)高。治疗失败者中有两个患者治疗前分离菌株对甲硝唑敏感,治疗后对药物产生耐药。
实验结论
由于呋喃妥因四联疗法在甲硝唑耐药菌株存在时疗效不好,所以作者认为呋喃妥因不适合广泛用于临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丙沙星
请问呋喃妥因用在膀胱冲洗应怎样配制
头孢克洛分散片—360百科
阿莫西林
TMP
幽门螺杆菌性胃病的西药治疗及根治三联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