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估值200亿美金的对手,这一回“狼”真的来了!


作者:春雷


今年8月,全球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又双叒叕融资了— 宣布完成由软银集团和软银愿景基金共同投资的44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200亿美金,也目前为止WeWork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单笔融资。成立于 2010 年的WeWork估值2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WeWork还未上市,估值就已经远超Twitter、Snapchat、Netflix等纳斯达克的热门科技股。而这一轮的金主软银集团应该无需再介绍了,对,就是当年投资Jack马的那一家!

 

44亿美金的投资额和200亿美金的估值也令中国VC对孙正义的投资行为表示“看不懂”。对这笔投资,软银CEO孙正义评价说,“WeWork利用最新科技和自己的房地产数据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意思就是说“Wework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千万别忘了,软银也是站在滴滴背后的投资机构,现在还有谁会把滴滴简单地看作一家出租车公司呢?

 

 

作为全球共享经济的三个明星公司之一(另外两家是Uber和airbnb),拿钱拿到手软的Wework明显加快了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发展速度,这44亿美金中,有14亿美金会投向WeWork的三大分支机构——WeWork中国、WeWork日本以及WeWork Pacific。Wework快马扬鞭地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战略布局,除了在北京、上海继续增加项目数量,同时也开始在深圳、成都、武汉等重要城市选址。

 

对于国内的共享办公企业来说,面对估值200亿美金的对手,这一回“狼”真的来了!

 

如果把估值200亿规模的Wework看作一艘“航空母舰”,在中国共享办公这片“蓝海”里,它绝对有着横冲直撞的能力,翻起的惊涛骇浪就可以把国内大多数机构“掀翻”。国际范儿的设计装修,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会员制的全球网络,无限畅饮的精酿啤酒,有钱任性的Wework带来了全新的办公体验,开始对国内联合办公企业进行实实在在的降维打击。

 

 

反观国内的联合办公企业,明显还是属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二房东”的定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打着“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旗号获取政府补贴;北京、上海、深圳几个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各个空间价格战“刺刀见红”,成都、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由于有大量的空置写字楼,商办市场持续低迷;行业标准化低,缺乏社区运营的思维,“有空间 无服务”,缺乏大品牌和连锁品牌“品牌少 规模小”。

 

 

面对来势汹汹的Wework,国内诸多企业或是“抱团取暖”或是“背靠大树”,加快扩展速度,避免“自己的小船”被这艘“航空母舰”掀翻。


3月,联合办公“无界空间”宣布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由信中利领投,经纬中国跟投


5月,国内知名机构“梦想加”正式对外宣布,获得由愉悦资本领投,闪银和险峰少青跟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整体服务升级和进一步扩大规模。


7月,裸心社宣布与新加坡同行JustCo合并,计划在两年内开41个空间


9月,氪空间获IDG资本过亿元新融资:将推4.0版空间,巩固「互联网创新人群」办公空间服务战略

 

然而,在有钱任性的Wework的眼里,也许中国的对手只有一个 — 毛大庆的优客工场。

 

 

每当谈到Wework,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场(Urwork)一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成立不到三年,估值80亿人民币,刚刚进入10亿美金独角兽的级别。虽然估值差了十几倍,但从一开始,这两家公司的关系就十分微妙,也许“相爱相杀”形容是最合适的一个词。

 

相爱,想说爱你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在创立优客工场之初,毛大庆和Wework高层频繁互动,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引得外界无数遐想,当时Wework还没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一度传出Wework要入股优客工场的消息。然后,最终Wework并没有牵手优客工场,而是获得了弘毅投资和锦江集团的投资,另辟路径进入中国。而优客工场的融资也是一路顺风顺水,累计获得13亿投资,背后机构包括知创新工场、真格基金、星牌集团、银泰置地等数十家机构。

 

相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今年9月Wework在纽约向优客工场提起诉讼,Wework 在起诉书中表示,优客工场的英文名URWORK与WEWORK的商标非常类似,会误导消费者认为URWORK的服务和Wework有附属或赞助关系。对此,优客工场方面在随后发表的声明称与相关业务部门就各项商标注册流程、进度及法律文件等进行逐一核查后认为,优客工场URWORK商标并不存在任何对Wework商标的侵权行为和事实。

无论是否侵权,在行业人士眼里,Wework此招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减缓优客工场的国际扩展速度。毕竟,优客工场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 两年多里在中国二十多个城市设立了80多个项目,同时还完成了美国纽约、洛杉矶、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国际化布局。

 

就在外界都以为两家公司要准备“刺刀见红”的时候,网络又流传出Wework创始人兼CEO Adam Neumann,联合创始人Michael Gross到访上海的优客工场,两家公司创始人谈笑风生。

 

 

无论与Wework是相杀还是相爱,优客工场都没有停止纵横联合的步伐:入股无界空间,合并洪泰空间,投资扎根中原地区的UFO众创空间,参股华南知名空间微度,收购专注于小微企业商办需求的碎片空间。一系列动作后,优客工场规模效应越发明显,护城河越来越高。


不管外面的世界变化多快,毛大庆跑马拉松的计划依然是铁打不变。12月3日,毛大庆在浙江开化完成了他三年内的第70个马拉松,就像他说的“一旦出发,必须到达!”

 

 

作为Wework的小伙伴,Uber和Airbnb在进入中国市场都算不上顺风顺水

 

2014年3月,Uber在上海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揭开序幕,曾经势头迅猛的Uber坚持了30个月,并没有打破“外资本土化不成功”的魔咒,2016年8月,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正式合并。两年过去,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那场比酷暑更感焦灼的专车大战,优步在中国市场的落幕仓促又令人唏嘘。如今,拥有强大消化能力和更新速度的滴滴已经把优步中国变为自己的一部分。

 

两年前Airbnb就正式进入中国,但最初并未花大力气推进本地业务,拓展和运营房源,而是希望打出品牌,吸引更多的中国出境游人群选择Airbnb的海外房源——毫无疑问,这是Airbnb的优势和“捷径”所在,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目前在全球6万多个城市里,拥有超过400万房源。但是随着国内共享短租市场的发展和途家、小猪等对手的围攻,Airbnb在中国的动作变得频繁,更换了多名高管,推出中文名字“爱彼迎”。本土化程度不足以及房源有限,是Airbnb眼下最显著的两个问题。而这背后,则是Airbnb与入华战略的不清晰,以及共享住宿行业本身的复杂性。


 

由此看来,国际独角兽在中国的道路并不好走,而Wework中国又会路向何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享经济闲鱼翻身,但胜利不属于WeWork
WeWork“中国门徒”豹变史
优客工场战略入股无界空间,不仅收租金,毛大庆也要玩生态
千亿美金的「办公桌」革命,正迎来第一轮大洗牌
从曾经的“空间大战”到如今的“大鱼吃小鱼” 创客空间们的“军备竞赛”要收场了吗?
当共享办公「洗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