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音乐CD版本研究

首先看一下不同价位及其对应的编号

寶麗金集團(DGPhilipsDecca
DG
正價唱片: GHAH AARCHIV的縮寫,ARCHIVDG專門用仿古樂器演奏作曲家作品的一家子公司。


中價唱片: GMAM,另外它的以下系列:GOR 大禾花(THEORIGINALS)系列,GDO 檔案(DOKUMENTE)系列,G|GA 畫廊(GALLERIA)系列也都是DG中價位唱片。 
廉價唱片: GBABGR

DECCA
正價唱片: DHDECCA)、LHLONDON)、OHL'OISEAU-LYRE)(DECCA專門用仿古樂器演奏作曲家作品的一家公司)、ZAARGO


價唱片: DMDECCA)、LMLONDON)、OML'OISEAU-LYRE)、DADECCA BALLET GALA)、DWODECCA 'WORLD OF' SERIES),DCEDECCA CLASSIC SOUND SERIES)、LPFLONDONPHASE FORU SERIES
廉價唱片: LRXRELAXATION SERIES)、DECECLIPSESERIES)、LCBOX SETS
價版:DXDeccaDF2 for the price of 1 — Double Decca 小雙張系列,L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ndonO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iesau-Lyre 琴鳥,DL2 for the price of 1 — Decca Legends 傳奇錄音系列,DSRlow top price The Singers 歌者系列。

PHILIPS
PHILIPS的唱片封面有一個特點,唱片靠上方都有一條橫線,根據這條橫線的顏色也能判斷出唱片的價位。金線為正價,銀線為中價。


另外,Philips推出的水星(MercuryLiving Presence 系列也屬於中價唱片。PH為正價,PM中價,PC廉價(ps是盒裝的編號,價位是中價的)

BMG RCA


RCALOGO就能判斷,正中廉分別為紅封印,金封印,銀封印

EMI
EMI公司是另外一家國際化大公司,在商業上它沒有環球有影響,但它擁有一大批珍貴的歷史錄音。 
正價唱片: CDC/CDS CDC一般為單張唱片,CD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


價唱片: CDM/CM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CDH/CH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ZDM,中價唱片中有好多成系列的,像:英雄(HEROES)系列,它收錄了單聲道時期許多傑出的歌唱家的錄音。像:斯基帕,吉利,卡魯索等。而它的歷史錄音(REFERENCES)系列除了歌唱家外,還有比較早的鋼琴大師,小提琴家,指揮家等等,同屬於中價。EMI專有一個薩爾茲堡(SALZBURG)音樂節的現場系列,(SALZBURG EDITION),EMI的世紀偉大錄音(GREAT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系列、卡拉揚(KARAJAN EDITION、克倫貝勒傳奇(KLEMPERER LEGACY)都屬於中價。
廉價唱片: CDB/CDZ/CZS
超廉價唱片: CES/CDR,在這一檔中比較著名的是紅線(RED LINE)系列。

CBS SONY
CBS的唱片存在的時間應該不長,因為85年美國開始壓片,88年被SONY合並,命途多舛啊。編號為M(n)Kn為字母或數字,代表一些含義。


到了SONY時期,編號基本為:n的作用同上
正價唱片: S(n)K
中價唱片: SM(n)K
廉價唱片: SB(n)K 

其他系列:
個品牌都會有許多系列,比如DGmaster,編號就是GMAbox的就是GX,。一般看制作精良程度就知道是中價還是廉價了,Decca weekendclassic就是個很有名的廉價,制作也非常簡單。再比如PhilipsSilverline 銀線系列就是PSLclassic concert 系列就是PCCmusica da camera系列則是PC

先解釋幾個概念:
完全銀圈就是碟面反射層一直做到碟片扣口內側,俗稱銀芯,這樣的碟一般都是唱片業早期發展起來的見證。
凡是反射層僅到扣口為止的都稱為滿銀圈,俗稱鐵芯;
未到扣口而覆蓋了碼圈的都稱為半銀圈,留出了大約2mm的空隙。
不覆蓋碼圈的一般就是塑料圈了,鍍銀只做到離CD扣口還有1cm的地方(現在的新碟都是這樣的)
94年之前,均是無碼的(IFPI碼)

AAD:模擬錄音,模擬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ADD:模擬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DDD:數字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再看一下cd總體的發展历史:
最早的銀圈唱片壓片信息是印在CD正面的,背面內圈可無IFPI和壓片信息,後來才慢慢印到內圈。
1.
84年以前,盤面上面印刷的是MADE IN W.GERMANY。滿銀圈,無字
第一批的CD少數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就是生產線打上了made by Polygram,而不寫產地的版本。
2.


84-85,盤面上面印刷才改為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屬於寶麗金第二批壓制的CD,也屬於首壓片的範疇,據說是碟片制作完成以後才打上扣口,片基很厚實。至於編號則不怎麼確定,一般都在 41X XXX-2以前,-2代表其為CD制品。(-1則代表LP-4則是磁帶)
一張CD的版權頁要是1982年的,而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的,一定不是1982年的首版。同樣滿銀圈,無字。
需要解釋的是,無字的概念是說,CD的內圈沒有壓上去的字,只有激光打上去的CD編號,編號後面會有一個兩位的數字比如01 就是指第一次制作(類似於書的頭版頭印)
前兩種都被稱為西德無字銀圈版
3.
19851989年底,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滿銀圈,CD內圈除了編號,還有made in W.Germany by PDO的字樣。


是因為Polygram把他們在西德Hanover廠賣給了PDO(Philips and DuPont Optical,Philips and DuPont共同持權的公司) 。然後PDO在美國加州,法國,英國都有建廠,所以就有了Made in UK by PDO, Made in USA by PDO. Madein France by PDO。而在這之前,只有西德和日本可以壓片。
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二次壓制的唱片,但同時也有不少的首壓片,不過因為片基和制片技術依然傳承寶麗金的衣缽,所以都是完全銀圈,素質也是相當不錯的,編號大約在 430 XXX-2之前。
這種被稱為西德pdo銀圈版


注:有一個罕見的內圈版本,即MADE IN W.GERMANY BY PDO HANOVER。這個內圈產地聲明只用了一個月,就被MADE IN W.GERMANY BY PDO取代
4.
1989年底~1990年中,滿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PDO;(兩德已統一,而生產工廠PDO未解散)

這種被稱為德國pdo銀圈版(據說PDO後期也會有少量半銀圈)
5.


1990年中~1991,滿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編號大約在43X XXX-2之前。
6.
19911992,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5 6是生產線從PDO改到PMDC之間的過渡時期,而從滿銀圈到半銀圈,則是緣於生產工藝的改進,因為以前的滿銀圈比較容易從內外邊緣處開始產生鋁膜脫落、氧化、腐蝕等現像。PDO90年代初解散了,生產廠就還給了Polygram. PMDC全稱是Polygram Music Distribution Co..
7.


19921998,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PMDC;(據說接下來的PMDC版也有極少的滿銀圈CD,但銀圈基本終結在92年)
這個時期雖然沒有PDO那麼好,而作品也多為二次壓制,但是就收藏的角度來說,這個時期的唱片毫無疑問是最具性價比的。編號大約在43X XXX-2459 XXX-2之間。
8.
19981999,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這階段是PMDCM&L之間的過渡時期,如果想與56區分開來的話,很簡單,看有碼還是無碼即可。後來Universal收購了Polygram
9.
19992002,環球成功地收購了寶麗金,在早期德國和美國生產線還沒有賣給EDC的時候,環球出的唱片是半銀圈的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usic & Jazz,編號一般在46XXXX-247X XXX-2之間。後來就是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
10. 20022004,膠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
我查了EDC的資料,最後從WIKI上找到,EDC是從04年開始接手環球的CD生產任務。
11. 後來PMDC德國部分和美國部分賣給了EDC集團(Entertainment Distribution Company) PDO UK賣給了Deluxe UK PDO France現在變成了CinramFrance. 之後就是膠圈的德國EDC和最新的歐盟EDC,無須細表。

至於其他產地,則大體相同,如USA的唱片:



最早的是銀圈刻字 USA by PDO,之後是made in USA 再後來膠圈或小銀圈刻字 USA by PMDC

其實,這基本上也是CD的發展史,當然會有不同,以上說的都是寶麗金(環球)公司旗下的品牌,下面就是其他品牌的一些情況。
對於PhilipsCD,值得注意的是,PHILIPS最早的古典CD盤面是藍色的,所謂BLUE FACEBLUE LABEL。但這段時間不長,隨後才出的是金線版。


對於銀圈,必須要提到的是,不是每個廠牌,沒有壓片地都有的。大家若一味認准銀圈,許多廠牌大家估計要竹籃打水了。
簡單來說,銀圈主要是寶麗金集團的。至於別的唱片公司,EMI早期歐洲版(比如西德版、UK版和瑞士版),美版的水星(水星被飛利浦收購),德版的RCA,可能是和寶麗金同一家工廠生產。 

唱片巨头EMI的研究
簡單的把EMI的唱片分成兩個大時期,即天使版,和無天使的有EMI字樣的版本,分割線則是1991年。
在現在的二手唱片界,顯而易見的是早先的天使版比較受追捧。但是可以說EMI的壓片情況是最為復雜的,同樣一張唱片,會發行很多個版本,直到把人搞暈為止。同樣一張唱片,高價的,中價,廉價的,單張的,套裝的層出不窮的發行不說,這些發行還往往同時並存。
高價的天使版,唱片編號是CDC74xxxx,唱片的制作比較用心。
我也見過一些編號為CDC54 xxxxCDC75xxxx
中價的天使版編號以CDM76xxx為主,唱片封面相對簡單一些,基本是藝術家的個人照片。
廉價版的唱片以CDZ開頭,唱片制作最為簡單。
套裝的唱片,一般以CMS76開頭,價格是中價的。也有CDS7475開頭的
雖然CD印刷為CDM76,但因為是套裝,總的編號為CMS76。
套裝編號為CDS74
套裝編號為CDS75


至於EMI的王牌系列References(參考)也是備受追捧。它同樣有天使版和非天使版。此系列主要發行歷史錄音,異常珍貴。1991年之前的參考系列,同樣有天使標志。參考系列的標號是CDH 7XXXXX
而對於套裝的參考(2CD以上)編號是CHS7 XXXXXCDS7 XXXXX
雖然裡面每張的編號仍為CDH 7XXXXX,但整合編號為CHS7 XXXXX
雖然裡面每張的編號仍為CDH 7XXXXX,但整合編號為CDS7 XXXXX

裡要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91年之前的天使版唱片,很多大師級的唱片(杜普蕾,大衛等等)不少都以中價第一次發行。而一些比較新的模擬錄音是高價發行的。這跟國外的唱片市場有關。國外由於LP的大量存在,cd誕生初期,很多人不會畫高價去購買本來已經很熟悉的老唱片了。所以唱片公司一般會把比較新的唱片來定為高價發行。
1991年之後,EMI的商標改成紅字的大EMI,沒有了天使標志。天使時代正式結束。不過很多天使版的唱片一直在發行,直到現在。

到了無天使時代,高價唱片的編號一般來說就是一串數字
當然,還存在其他可能性,有人認為是EMI的烏龍,或許是處在新老交替的必然結果。
studio plus系列一直在荷蘭壓片。至於唱片編號,跟天使版是一樣的。這個系列的唱片,目前都停產了,可是有意思的是有些中價的天使版確還在發行,這從另一面證明了EMI發行的混亂。studio停產之後的中價版,主要也就是目前還在發行的世紀偉大錄音系列了。還有一些其它的系列。這個系列好像不大討巧,很多人對其聲音的處理大為不滿,也促進了老版的輝煌。世紀偉大錄音大家都很熟悉,封面是這樣的:壓片也都在荷蘭。

注意帶有這個art標識的版本,這是EMI具有標榜著ART技術(即Abbey Road Studios Technology)是EMI得到Prisms技術支持後再重新將母帶Remaster出版的CD。有人認為此版聲音還原像極LP,可大多數卻不太能接受這種新轉錄。最新的參考也用了此種技術。
至於後期的廉價版,這裡不多作介紹了。主要是小雙張,小狗聽喇叭的單張系列,紅線系列等等。這些廉價版音質制作都很馬馬虎虎。當然還有環保套裝。
說說EMI大紅標的老參考系列。(新參考為art版本)
編號方面與老天使版本一樣:依然CDH 7XXXXX
好像又出現以CDH 5 XXXXX為編號的版本
當然,參考也會有烏龍,明明外面是EMI標,CD上卻是天使標
至於最新版的參考,則在封面封底都標有art的標志。
除了英國EMI,美國的EMI90年代發行過一批FDS系列唱片,這批唱片用了原始母帶重新制作,聲音和英國版並不相同。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米爾斯坦的小無和一些協奏曲。美國版的FDS系列,聲音更HIFI一些。這些唱片一部分仍在美國發行。


EMI喜歡大包子,EMI經常偷懶,所以就會把幾張唱片塞進一個盒子裡,然後搞個特價賣,具體來說,幾張高價的塞一個盒子就按中價賣吧。中價的一堆就按廉價賣。
看個例子:這套唱片看外表,EMI的大紅標,是7張馬蒂農指揮法國國家管弦樂團錄制的德彪西和拉威爾管弦樂全集,熟悉這兩個作曲家的應該知道馬蒂農這些唱片演繹和錄音都非常好,基本是同類曲目的首選(尤其是大海)。拆開看,不折不扣地7張德國sonopress產中價天使版,現在要收齊這7張中價還真不太容易。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大家看見EMI套裝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我還見過一系列的EMI與德國的DHM合作出的唱片(可笑的是,我見過有人把他當黑色的英國版來賣)
最後,也是比較重要的,EMI的各生產地及版本辨識。
EMI唱片之所以讓人頭疼,還有個重要問題就是產地太多。另外一個很不厚道的地方,EMI唱片封底標注的產地是不算數的。就是說打開cd,你可能看到的產地跟封底寫的完全不同。歸結起來,大概有下列這些:
德國版,sonopress壓片(世界上最好的壓片廠之一),有些在盤上並沒標注德國版,但是cd背面內圈的sonopress還是表明了它的產地。早期也有鐵芯版的。這個二手價值最高。


德國銀圈pdo鐵芯版,少見的版本,二手價格極高。


英國版:跟德國版的價值類似,其實一般唱片要麼有德國版,要麼有英國版。兩版都有的貌似很少見。


最早的EMIUK壓片黑色的,是早期UK by Nimbus(印像裡,後來的Nimbus也有紅色的)
UK紅盤和西德老荷蘭版是同一水准,倒可放心收下
後來的UK壓片,改成UK by Swindon 
最後的EMIUK版,則只標示Made in UK 

瑞士版:很早期的。數量很少



除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版本。內圈塗漆,外沿盤面上有一圈塑料圈,用久了會破損脫落,塑料圈據說有減震的作用。图片是RCA的



國版:USA小天使版和歐版質量無太大區別,不過多數是美國地區的演繹,封面倒是比歐版要華麗不少,封面控的玩家可以多收。美國版其實跟英國版,德國版不一樣。美國的天使版很多還在發行中,所以美版的如果還沒絕版是不值錢的,比如杜普雷的德沃夏克大協,目前還在發行高價美版,從音質來說美版我不覺得會差於德英版。這三者基本可以並列。只是大家買二手的時候留個心眼,看看amazon上是不是還在賣。

法國版:有的唱片或許我們只能找到法國版。有人很推崇,尤其是比較後期的(詳見之前蘇先生文章)法國小天使版有人的建議是不管黑盤紅盤見張收張,一是發行量少,二是法版演繹多數出眾,且多是其他國家未見得發行的獨家演繹(這裡可以拿法版和日本重新制作的相同演繹版本作比較,個人認為很多日版往往是畫蛇添足之舉)
事實上,法國MPO壓片也不錯。MPO是法國的壓片廠商,經常可見(我也只見過)made in france by MPO等。法國人Pierre de Poix1957年成立了Moulages Plastique de I‘Ouest(即MPO),原本是生產45LP和磁帶起家的法國本土公司,84年比較機敏地成為法國最早制造CD的公司,迅速膨脹發展為MPO國際集團後,逐漸成為今天全球數一數二的預錄光盤技術與生產巨頭。他們家開始時主要為EMI和法國本土一些小唱片廠牌生產CDEMI亦曾注資參股進去,到後來生意越做越大的MPO也為歐洲WEA和環球提供生產加工服務。
法版黑盤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大部分都是法盤的專屬編號(747打頭),這類一般都沒有同樣的國際版發行,為法國壓片只在法國銷售的地區盤;少部分747打頭的黑盤為法國壓片全球銷售的國際版。


本版:很多日本版現在被賣高價,也是最早的壓片地之一(和西德)。


但是感覺他比較獨立,就是東芝EMI。壓片制作都很好。有人認為,EMI壓片質量最好的是早期的日本盤,無論從盤面印刷質量,內印凸字,內頁裝幀還是片基厚度均勻度來說日本盤質量甚至好過了西德版;早期日本盤和現在日盤的最大區別就是早期盤沒有對音質作過多處理,保證原汁原味,當然各有所好,也有不少人喜歡現在日盤的處理方式。



有意思的是,早期日本國際版小天使有黑色版
蘭版:對於老荷蘭版,其實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人曾做過個案對比,大衛貝小協的西德和老荷蘭版,壓片質量相差無幾,在多套系統上也無甚音質區別,多數人不喜歡荷蘭版的原因還是受了後期荷蘭版的影響,因為這個版的質量是下降最快的,基本上小天使荷蘭版還是可以放心收的。至於現在的EU,其實都是在荷蘭
於兩德統一後的德版年代,這個時期基本上是德版一直獨秀,壓片總體質量呈下降趨勢,選擇余地已不多;再到後來的EU時期,就沒得選了,不過發行量也大,買到不好的回去換就是了。另外,可能有人關心,EMI從什麼時候開始徹底不在英國本土壓片了哪?這個疑問,我用下面這套唱片來回答,這是1997年的時候 EMI100周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套裝,包裝之豪華可稱EMI之最。裡面分11張精選了EMI歷史上100年裡的名演(部分是片斷,為了能多塞點),這裡面甚至有薩拉薩薩蒂,約阿希姆親自演奏的錄音。這套唱片,就是made in UK的。這基本上,EMI的英國壓片史也就到這裡為止了。

EMI最好的一點就是它標出了這張唱片錄音及發行時間
第一個數字,1986年就是它的錄音時間,而第一次轉制cd發行的時間也是同年,本張cd的發行年代(最後一個數字)1991
也就是說,這張EMI標的CD並不是這個錄音的首版,首版在86年發行,而那時是天使版。而改成EMI標以後及發行了這版CD的再版,時間是1991年,也就是說這張CDEMI標的第一批,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義
另外還有一點,digital remastering是在1986年,這很重要,隱含的意義就是1991年發行的這個版本,並沒有再次進行混音和重新制版。這是因為有些版本在再版的時候會重新制作,值得大家在購片是注意一下

RCA的研究

RCALOGO就能判斷,正中廉分別為紅封印,金封印,銀封印。此外還有著名的living stereo系列。
RCA最早的盤也是日本壓片,以及西德壓片,不論是日本、西德還是美國,最早的版本都是用激光刻上去的字。後續的版本就是壓上去的了


收藏來講,早期當然只有德國和日本版了(以我的了解,日本RCA也有獨立發片的,就像東芝EMI一樣),德國版還有銀圈版,現在已極為罕見且珍貴。美國壓片後,還是以美版為上。


西德PDO版的當然也是銀圈,一個生產線嘛,估計是當時RCA借用寶麗金的生產線。此為收藏商品,一來有銀圈,而來數量較少。

總體來講,個人感覺RCA算是最好判斷其版本的廠牌了

CBSSony

CBS最早是在日本壓片,然後才是美國和奧地利。
對於現在二手CD的價值來看(除早期日版)made in USA,且無IFPI,內圈刻字一定要是凸字,此為收藏上品。Made in USA,有IFPI,且無凸刻字次之,made in Austria再次之。
CBS最早的一批盤是在日本壓的。內圈上面有凸字:
82年的版本是: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
另外有一種內圈無字,CD外緣標記Manufactured by CBS/SONY INC. in Japan,錄音時間為80年,封底的版權時間c80年;

85年美國壓片的凸字:MADE IN USA DIGITAL AUDIO DISC CORP。再加上這家壓片公司的商標(類似杜比立體聲的那種符號), 



奧地利版則是:MASTERED BY DADC AUSTRIA
再晚一點的美國版, 只剩下了那個公司商標
再晚一點, 公司商標也沒了, 只有CD的金屬印刷面上印有Made in USA的字樣,於此同時, 那個著名的IFPI流水號也跟著上去了.
至於,比較新的美國版, Made in USA都沒了
88SONY收購CBS,變成了SONY CLASSICAL
後來的SONY是美國版。貌似整片CD找不到產地標示


CBS
的唱片存在的時間應該不長,因為85年美國開始壓片,88年被SONY合並,命途多舛啊。編號為M(n)Kn為字母或數字,代表一些含義。
例如,n若為數字,就是幾張碟的套裝
MK,應該是正價版本

MBK應該是廉價版本,封面一般為一幅畫
MYK一般為我們熟悉的報紙版
MPKPORTRAIT系列
MDK則是數碼錄音
到了SONY時期,編號基本為:n的作用同上
正價唱片: S(n)K
中價唱片: SM(n)K
廉價唱片: SB(n)K
 


PHILIPS CD播放器產品的首席技術官Joop Sinjou和CD盒的首席設計師Peter Doodson在後來的文章中披露說:

 

最初CD設計播放時間爲60分鐘,11CM,後來SONY的董事長盛田昭夫和他的夫人希望能夠完整聽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修改了CD的設計標準,變爲12CM,73分鐘標準播放時長。 1982年全球只有2家壓片廠,一家是西德HANOVER的寶麗金,另一家是日本SONY/CBS。第一家是西德寶麗金,隨後是日本SONY/CBS。

 


第一張CD是Billy Joel's 52dn Street,正式發行時間(不是壓片時間)是1982年10月1日,美國是1984年9月正式發行了美國壓片的第一張CD,Bruce Springsteen's Born In the USA。 1982年底在日本發行了122張CD。

 

最初的CD盒設計方案有3種,一種是紙盒版(類似PHILIPS24比特限量版),一種是木盒版(因爲寶麗金認爲CD只適合發燒友,發行量不會很大),當然最後選擇的是現在這樣的向左開口的塑料盒。

 

第一張西德壓片的CD是在漢諾威(Polygram Plant in Hanover,由PHILIPS和SIEMENS合資)。曲目是卡拉揚指揮的理查.斯特勞斯阿爾卑斯山交響曲,壓片時間是1982年8月。

 

首批西德壓片的品牌有POLYDOR,MERCURY,VERTIGO。POLYDOR是紅盤(RED FACE),MERCURY是綠箭盤(A GREEN ARROW DESIGN),VERTIGOS是藍色盤(BLUE SWIRL DESIGN)。

 

第一張西德壓片的流行曲目片號是800 011-2()ABBA VISITOR),PHILIPS第一張古典曲目是400 011-2(波斯市場,水藍盤)

 

第一批編號爲400 0XX-2和800 0XX-2的PHILIPS,DECCA,DG均爲1982/83年壓片; 隨後的片號是41X和81X(至於是否無字,沒有涉及)

 

416以後的都是85年以後壓片的。

 

最早期的CBS壓片播放面是金色的。

 

最早日本發行的CD套裝編號00DH,意思是10000日元。

 

CD正式在歐洲發行是1983年3月1日。因爲SONY和PHILIPS就授權金才達成協議。

 

在美國的發行時間也是1983年3月1日。

 

PHILIPS壓片的第一張CD是ABBA的VISITORS,到1982年11月,西德HANOVER一共壓片150餘張。 CBS/SONY發行的頭50張CD可以看這個: http://reviews.ebay.com/Collectable-CDs-The-world-apos-s-first-50-CD-titles_W0QQugidZ10000000003984066

 

1985年DISCOVERY在美國壓片

 

1987年LASERVIDEO在美國壓片

 

CBS在美國壓片是在1984年,但開始銷售哈斯1985年。最初的CD封底有“NOW IN USA”這樣的字,片號也從35DC變爲DIDX

 

西德第二家壓片廠是SONOPRESS,1984年開始壓片,屬於BMG公司所有

 

TELDEC,PILZ,P O這三個壓片廠開始壓片時間是1985年

 

1984年底前全球的CD壓片廠還有:

 

MPO/法國

 

MATSUSHITA ELECTRIC/TECHNICS 日本

 

VICTOR CO. JAPAN(JVC) 日本 TOSHIBA-EMI 日本

 

NIPPON COLUMBIA(DENON) 日本 SANYO 日本

 

CTA CO, LTD

 

SONY DADC USA

 

SONY DADC奧地利1987年壓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
关于CD压碟科普
教你辨识黑胶版次
莫扎特音乐作品欣赏:七、小提琴奏鸣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各地区版本CD概述(一)
1941-201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