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到底该怎么解释?

感謝邀請。

您問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您是儒家(或者是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中國人),所以覺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很無情,很不符合我們日常的思維和判斷。

相應與儒家,不單單是“親親為大”,甚至有“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極端(儘管這個事情一直是被批林批孔的時候大家大批特批的,就是不講原則,當時強調“大義滅親”)。

這兩種思想是完全衝突的。

首先,我自己站穩了,我是儒家。所以不贊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其次,我們可以討論一下,莊子的這個觀點,有啥“正面”的邏輯沒有?

莊子的這句話的上下文是: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于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堯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無情:大難到來各自飛

泉水枯竭,是前提,在水裡遊的好好的,男魚和女魚幸福與愛河,肯定不會搬出這句絕情的話。這句話的另外一句俗話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到來各自飛。

所以,這也是極其普通的一句話,只是莊子有學問,說得場景非常有畫面感----快乾枯死了,互相用吐沫來讓自己活著,很催淚。

這種事情,日常生活中,天天發生。

有情:肝膽相照,患難見真情

支撐一個人的,很多時候是精神生活,之前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所以“有情世界”,是世俗世界,人間世界的本質。

因此,在生死關頭,是儒釋道各自世界觀的選擇點,顯得各自的不同來了。這也是我們為啥在說“中國人缺乏信仰”------在生死這個關頭,是凸顯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日用不知的。

中庸之道:在生死這個關頭,是凸顯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日用不知的

莊子是道家一路,道家眼裡,一切自然,生與死,一樣。莊子這句話的内容在于“齐生死”,天地不仁,萬物如簇狗。

佛家在這個關頭會如何?生死有命,不悲不喜,我覺得這如果是兩條佛家的魚,估計就不會在一起,也不會有相忘於江湖的悲喜,如果一條的佛家魚,一條是俗家魚,那麼佛家魚可能舍生救了另外一條,賺了“七級浮屠”。

這句話,無關對錯。

如果再衍生一下,把泉水枯竭,比喻成為“禮樂崩壞”的年代,那麼也可以看出,道家和儒家的差別:

道家:“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儒家:“仁義王道”,知不可為和為之。

儒家不會有相忘與江湖,每個人生來有父母,就天生有孝悌關係,只是你去不去操練這個關係,讓它充斥你自己,你的家,你的公司,你的國家和你的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是水,道家是云,佛家是空气
修行
道家的精髓就是无​佛家的精髓就是空​儒家的精髓就是仁​王阳明心学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道家、儒家、佛家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