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德丽 | 走马黄河之虢国博物馆

诗意记录生活   真情温暖人心

走马黄河之虢国博物馆

张德丽

说实话,我在没来三门峡之前,对虢国的认知,仅限于大学课堂的一篇文章和宝鸡的一个地名。

上大学时的古代汉语课,老师讲的第一篇古文是《左传·僖公五年》的《宫之奇谏假道》。文章说,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宮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此文还引出一个成语“唇寒齿亡”。

西去时,常路过宝鸡一个叫虢镇的地方,陕西方言把“虢”读成“gui”。有一次专门到虢镇看望一个在国防厂工作的中学同学。

尽管我曾踏上过古虢国的厚土,但虢国,对我来说仍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于历史典籍里的神话故事。直到我参观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面对数量众多的件件珍贵的文物,数千年前风光显赫的诸侯国虢国才逐渐露出庐山真容,而璀璨夺目的虢国文化令我震撼。

为此,我查了一下“虢”字的字义。金文的“虢”字由三部分组成:右边是虎,左边上干下又。此形从攴,从虎,作持械击虎状。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一书中说:甲骨文中的“虢”字,其象形文字是:右边一只虎,左边为一兵器“戈”。并进一步解释说:“综合分析其初文,从手从戈,从虎,概原象以戈猎虎之状。戈亦声。后渐讹做双手之形,有徒手搏虎之意”。有人又进一步说“虢”字还有徒手搏虎并剥下虎皮之意。真是够厉害了!

在周代金文铭文中,屡屡有周王赏赐臣下“朱虢”的记载。朱虢就是红色的皮革,是周代车上的饰物,通常由周王赐给臣子以示荣宠。周代贵族铸器时把周王赏赐的朱虢铭之于器物上,以此相互夸耀。

现在的“郭”姓,也是从“虢”而来的。虢与郭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皮。皮是动物的外层,城墙是处所的外层,所以虢等于郭。如果论起先后,应是虢在先郭在后,因为人类的狩猎活动要先于建造城邑。先民捕猎老虎,重在得到虎皮。后来,古人建造城邑,城墙也像皮一样处在外层,就读音而言,当时的人们也称它为虢。但是,就文字而言,古人又依据城墙的形状,把字写成郭。就城郭而言,字音是虢,字形是郭,字义是皮。

近些年,各地的郭姓人常到三门峡祭祖。的确,他们的祖先在这里,虢国贵族的墓地在这里。

虢国博物馆是一座在虢国墓地原址上修建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2001年4月21日正式开馆。走进这个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循着“虢国春秋”“虢宝撷英”“梁姬风韵”“车辚马萧”“虢君觅踪”5个展厅,一个个看过去,虢国的由来与兴衰故事、丰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原址陈列的车马军阵遗迹……西周至春秋时代的生动印迹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诉说着虢国以及那个时代的璀璨文化。

虢国,是西周初年受封于陕西宝鸡的重要姬姓诸侯国。最早的国君为周文王之弟、周武王姬发的二叔父姬仲、三叔父姬叔,他们被封于虢地,建立了虢国,史称虢仲、虢叔。虢仲被封在雍地(今陕西宝鸡),史称西虢(其后裔迁封今三门峡虢国);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史称东虢。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由于受到犬戎的不断侵扰,西虢分裂成为两部分,分别向东迁徙:一部分迁徙到上阳(今三门峡陕县李家窑),之后称南虢;另一部分迁徙到下阳(今山西平陆),则称北虢。后来,部分西虢后裔与羌族人在西虢故地即今陕西宝鸡又建了一个虢国,史称小虢。到了西周王朝灭亡,周平王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在大举东迁之时,由于郑武公姬滑突(姬掘突)护驾、建东周王朝有功,就把东虢之地封赏给了他,因此在史书上记载:“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郑国灭东虢。”

东虢后人迁至陕地三门峡虢国的北虢,即今山西平陆,到公元前655年,晋灭陕地虢国。当时,南方的荆国迅速强盛起来,荆国君主庄王熊侣(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定王刚即位立足还未稳之际,借口东周无辜灭东虢,不善待被晋灭的陕虢虢公族为名,亲率荆国军队兴师问罪,曾一度攻击到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周定王当时大为恐惧,连忙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阳曲(今山西太原),再次建虢国的新封国,还赐爵号为公爵,称阳曲诸侯封国。因此三门峡虢国一带成为虢氏的散播地,而太原阳曲就成为虢氏(郭氏)诸侯国的受封地。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留下了“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

虢国经济、文化发达,族人能征善战。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

然而,它消失了。

1956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和安志敏带队对三门峡库区上村岭北部进行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历时2年,共发掘清理墓葬234座、车马坑3座和马坑1座,出土文物9197件。结合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周围文物遗迹发掘情况,认为这个墓地埋葬时间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并很快断定这就是千古难觅的虢国墓地。此次发现被列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而载入史册。1959年,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被学术界视为扛鼎之作的《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

1990年,考古工作者又对虢国墓地进行抢救性调查和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车马坑6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虢季、虢仲两个国君墓的发现分别被评为1990年和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出土文物,按质地分有铜、玉、铁、骨、石、皮、麻等19类,其中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1996年,虢国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虢国墓地遗址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虢国从迷雾中显现了。

参观虢国博物馆,我印象最深的有二:

第一是青铜器。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之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青铜器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纳入”,就是盛东西;二是礼器,祭神祭祖之用;三是兵器。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代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虢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但其独特性又是生动而有趣的。

展馆中青铜器的数量很多,奇特的是有不少青铜器是女子的陪嫁物品媵(yìng)。比如虢姜鼎,铭文有8个字,写的是嫁到虢国的姜姓女子称谓,反映了虢国与姜姓国的联姻关系。还有一个颇为有意思的器皿叫“周兽叔盨(xu)”。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器,有盖子,有提耳,就像如今自助餐厅装菜的金属容器,分好多种类,上下同为圆形的叫敦,正圆形为簋(gui),上下同方的叫簠 (fǔ) 。而盨,则是椭圆形的。

话说1990年考古工作者第二次对库区上岭村的考古快结束时,一个考古小队,发现了一个虢国女性贵族的墓葬。打开保存很好的陵墓棺椁,遗体早就化成灰,但旁边有几个青铜器留存,其它的都锈迹斑斑,唯有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闪着亮光,如新的一样。考古工作者实在无法确定这是什么,只好请来北京专家鉴定,最后命名为“周兽叔盨”。在它的盖子上留有31个字的铭文。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兽(单)国的叔奂父,给女儿孟姞(jí)制作了一件青铜器簠,它可以用来盛稻米、早稻、糯米、高梁米等食物,用以招待宾客,只要有了粮食,(家国)就可以万年永存。子子孙孙应该当宝贝一样,珍藏这件器物。

“只要有了粮食,(家国)就可以万年永存。”怎么才能有粮食?首先要有土地,只要有土地,就会有世世代代吃不完的粮食。当时单国和虢国都是小国,他们在大国的环视下,朝不保夕。这位贵族虽然对家国忧心忡忡,但在给女儿嫁妆的铭文上,只提到了粮食。他的女儿和女婿是否明白了铭文背后的深意,这恐怕就是千古之谜了。

第二是玉器。从青铜器、众多兵器和车马坑遗迹上,我们看到了虢国臣民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的军事实力和国之风尚。而从那些精美的玉器上,却看到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

“古之君子必佩玉”。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公贵族的墓中陪葬玉器,历来是一种吉祥富贵乃至权势的象征。虢国墓地出土的19000余件文物中,玉器就占3000多件。这批玉器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玉质之好,研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华,被誉为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

专家们将这3000多虢国玉器依其用途,分为礼器、佩饰、实用玉器、殓玉等。礼器有戚、琮、璧、璜、戈、圭、璋;佩饰有组合发饰、项链、手链、多璜组佩等串饰,珠环、管等几何形佩饰,龙、虎、象、鹿、鸟、鹰、鸽、鹅、蜘蛛、龟、鳖、鱼等动物形佩饰;实用玉器有柄形器、匕、刀、厉石等;殓玉有瞑目缀玉、含玉、握玉、脚夹玉等。

我不懂玉,但面对这些精美之作,还是内心感叹。真的,你很难想象这些玉器的大部分都是3000年前雕玉大师留于后世的传世之作。

我在一件玉器前驻足。它被单独陈列在一个展柜里,大约有尺把长,三四寸宽,是一块不太透亮的薄玉板。在玉制品里算是体积比较大的。下部分是正方形,上部分为长方形,顶部浑圆。据说它是由和阗白玉精制而成的。上面的纹路很特别,双面都有抽象的变形云龙纹,整器圆度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旁边的文字说,它叫“人龙纹玉璋”,是虢国国君虢仲墓中出土的,发现于内棺盖板上,背面保留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在虢国玉器中,这件形制、纹饰、做工均属精绝的玉器,堪称等国之宝、虢国之宝。这件国宝级玉器,除了其艺术价值外,我觉得它更多地还在政治价值。周克商后,对同姓和异姓的贵族进行大规模的分封,“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在分封诸侯、以官授职的册命礼中,用玉制度主要体现在天子赐玉“赐尔介圭”和受命者的“反入堇圭”的礼仪中。这些册命之玉在西周墓葬中出土的位置十分重要,多在棺椁之间的盖板上,或墓主人的胸腹部,是代表墓主人身份、国别的信物。

文物中佩玉类器物的品种、数量最多,占总出土玉器的60%;而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精致灵动的鱼形玉器又是佩玉中数量颇多的。龙凤纹玉戈、扁体鱼形佩、鱼形脚趾夹玉、弓背鱼形佩,等等不一而足。这类玉鱼或悠悠摆尾,或团身跳跃,鱼身或直或曲、或细或宽,张口圆目,其身体背脊和腹下用短阴线琢出两组鱼鳍,两面纹饰相同,尾分叉,形式多样,造型简洁而生动。

古代人为啥喜欢佩戴鱼形玉?我想是因为“鱼”“余”谐音和它的体态灵动,还有很强繁殖能力,期望多子多福。现代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鱼)”,大约亦是延续的传统。据说佩鱼之风始于商代。至西周时期,周人爱鱼之情更盛,《诗经》中大概有23首诗涉及到了鱼,并记载了大约14种鱼。正因爱之深切,西周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继殷商之后又一高峰。虢国地处黄河边,黄河鱼对虢国人而言并不陌生。

展厅中另一件玉佩,更让人眼前发亮。这是一件名为“七璜联珠组玉佩”的玉石配件。璜的形状像半个玉璧,七根碧色的璜弯片,由白色的、墨绿色的、红色的、琥珀色的不同形状的玛瑙珠、琉璃串珠从小到大依次递增串联起来。整组玉佩红白相间,显得富丽华贵。看不到串联用的线,我猜想一定是铜线吧,否则几千年来没有断掉。这个看上去如同西藏女性喜欢佩戴的珍珠玛瑙佩饰一样,色彩艳丽,看样子重量也不轻。据说,出土的时候,挂在墓主人的脖子上,一直垂到膝盖以下。如此华贵的组佩是干什么用的呢?虢国墓出土了三套大型组玉璜佩,它们分别属于两位国君和一位国君夫人。国君是七璜组,国君夫人是五璜组。这与周王朝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等级制度相配。墓主是诸侯,当然是七璜,夫人就按大夫等级了。国君和夫人生前佩戴它们,死后就按同样的规格陪葬。

大量的动物玉雕也颇吸引人。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雕得生动传神。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品类。它们是当时这一片美丽土地良好生态环境的反映。至今,三门峡黄河湿地仍有600多种野生动植物,4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其中的玉虎很独特。有一件虎形玉佩,虎口大张,露出锋利的牙齿,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另一件用青玉雕琢的虎,尾巴上扬,虎视眈眈。虢国为什么如此钟爱虎呢?商周时期,虢国的族徽就是猛虎。前述甲骨文“虢”字的意思就是双手搏虎,说明虢人勇猛善战。用玉虎做陪葬,也是国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虢国博物馆玉器图像与青铜图像交相映辉,共同谱写西周崇礼唯美的艺术画卷。

最后展示的是车马坑和墓葬坑。车马坑虽然与秦始皇兵马俑不可同日而语,但其规模也是相当大的。显示了虢国车辚辚马萧萧的征战威势。而那座深达二三十米的墓葬坑,称为1号坑,其墓主正是周宣王时虢国的国君虢季。他与虢仲可能是父子或兄弟关系(虢季到底谁谁,学界有争论)。虢国博物馆就是在1号坑原址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据说这个坑的发现还是因为一起倒卖文物案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三门峡市公安局调查一件倒卖文物案时,在上岭村发现这个虢国国君墓葬群。很快又发现了更大的国君墓,9号墓,即虢仲的墓。仅从这两个墓里就出土12000多件文物,令人瞠目结舌。

有关人士介绍说,虢国博物馆里绝大多数展品是3000年前的真品文物,这样的博物馆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即使如此,现在展出的文物不过是馆藏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国家对考古活动有铁律规定,凡万不得已,古代墓葬绝不可人为挖掘,如同秦始皇陵不能开挖一样。所以,只好以八分之一的展览规模,守护着8倍以上的出土文物,而在其周遭还有400多座西周墓葬群深埋于地下。

在博物馆的后院,是一大片被圈起来的草坪。草坪下面是被保护起来的墓葬,这些肯定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至于什么时候它们能重见天日,今人无法确知。

来到这里,你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历史,什么是中华民族。

天在上,地在下,精神魂魄生生不息,文化瑰宝俯拾即是。

作者的其他文章:

张德丽 | 家住大雁塔旁

张德丽 | 走马黄河之三门峡大坝

张德丽 | 走马黄河之函谷一关

张德丽 | 走马黄河之风陵渡

张德丽 | 走马黄河之“潼关路”

张德丽 | 柏社村地坑窑

张德丽 | 不能忘却的乡愁——原上的日头之三

张德丽 | 亲情碎片——原上的日头之二

张德丽 | 原上的日头(1)

张德丽 | 防疫记之伤感

张德丽︱上帝的指纹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发)

投稿电话:13891817654(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开虢国故都的神秘面纱
豫·三门峡:周风虢韵--虢国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青铜器、玉器&车马坑奢华至极! 
周风虢韵 金玉灿灼
古玉界: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选录
1989年,三门峡公安得知有人盗墓,于是连夜出动,把枪架在了盗洞
虢国墓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