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蒯通劝韩信语

蒯通劝韩信语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闲。”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①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篮嗠,熛至风起。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闲,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觽,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②败荥阳,伤成皋,③遂走宛、叶之闲,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觽,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④为百姓请命,⑤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

  注①集解张晏曰:“背畔则大贵。”

  注②集解张晏曰:“折,耱败也。北,奔北。”

  注③集解张晏曰:“于成皋伤匤也。”臣瓒曰:“谓军折伤。”

  注④正义乡音向。齐国在东,故曰西向也。

  注⑤正义止楚汉之战斗,士卒不死亡,故云“请命”。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
  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①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牦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②骐骥之局躅,③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④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⑤

  注①集解晋灼曰:“杨雄方言'海岱之闲名罂为儋’。石,斗石也。”苏林曰:“齐人名小罂为儋。石,如今受鲐鱼石罂,不过一二石耳。一说,一儋与一斛之余。”索隐儋音都滥反。石,斗也。苏林解为近之。鲐音胎。

  注②正义音适。

  注③集解徐广曰:“局,一作'蹢’也。”

  注④索隐吟,郑氏音拒荫反,又音琴。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本'遂不用蒯通,蒯通曰:“夫迫于细苛者,不可与图大事;拘于臣虏者,固无君王之意。”说不听,因去详狂’也。”索隐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

 

   

译文:

   说客武涉走了之后,齐国人蒯通,也知道目前天下大势,举足轻重的关键是操在韩信手中,想要用一个特殊的计策来感动他,就用他曾经学过的相人术来劝说韩信,他说道:

  “在下曾经学过相人术,懂得相法。”

  韩信说:

  “先生相人术的方法如何?”

  蒯通回答说:

  “一个人的贵或贱,在于看骨骼的形象;忧或喜,在于看脸上的气色;成与败,在于看他的性情对事情有无决断力;用这三个条件来综合看相,保险万无一失!”

  韩信说

  “好极了,先生请您相相我看,究竟命运如何?”

  蒯通回答说:

  “希望您叫身边的人退下,我好单独跟您谈。”

  韩信说:

  “身边的人都走开了,您开始相吧!”

  蒯通说:

  “从您的面相看来,您将来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会遭到危险;从您的脊背看来,将来真是贵不可言。”

  韩信问道:

  “这话怎么说?”

  蒯通说:

  “天下的英雄豪杰们,他们刚开始发动抗秦,只要有人自立为王,登高一呼,天下的有志之士,全都聚合到一处来了,多得像云兴雾涌,鳞次栉比;快得像火之乱飞,风之疾起;在那段时间里,大家所忧虑的,是如何消灭暴秦罢了!现在的情况,是楚王与汉王双方在争夺天下,使得天下那些无辜的老百姓,死伤遍野,父毙子亡,尸骨抛弃在荒野,不计其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义,到处战斗,无往不利,以致把汉王围困在荥阳,乘他军事上的得利,席卷大部分土地,使得天下震动。然而他的军队在京与索二地之间,无法动弹,阻于西部山区而不能向前推进,已经是三年了!汉王率领了几十万部队,占据了巩和洛阳,仗着山区和河谷的复杂地形,来抵抗楚兵,一天进攻好几次,不能进得尺寸之地;常常打败仗,无法挽救,以致有荥阳之败仗,成皋的伤亡,就逃到宛城和叶县之间,这就是智的一方无所用其智,勇的一方无所乘其勇的窘境了!至于乘胜的锐气,被山区的险隘所挫阻;而守险的一方,内部又粮食空虚,老百姓因为长期陷于战争,故筋疲力竭,十分怨恨,日夜盼望战争早日停止,因为他们已经到了无所归宿的地步。照我的估量,在这种情势之下,如果不是天下最贤圣的人,就一定不能平定这天下的大祸患。目前刘、项两王的命运,就挂在您的手上,您如果替汉王出力,那就是汉王的胜利;如果帮助楚王,那就是楚王胜了。臣现在愿意把内心的真意披露给您,倾献肝胆,以诚相告,贡纳我的不成熟的意见,可是唯恐您不能采纳。如果真正能够接受臣的献计,最好的办法,不如对双方都保持良好关系,不帮任何一方去消灭对方,让他们都存在下去,这样您便可以跟他们三分天下,像鼎的三足一样相互维持着,在这种形势之下,刘、项双方谁都不敢先动手。至于以您的聪明才智,拥有最好的武装部队,占领着强大的齐国,牵制着燕国和赵国,再出兵去收复刘、项双方兵力不足之处,牵制着他们的后方,顺着百姓们的愿望,出兵向西,去为百姓们讲话。阻止楚、汉之争斗,那天下百姓对您的反应,像风、像回响一样地快速传布,到了那个时候,谁敢不听从您的意见哩!把大国的地盘减缩,把强国的势力削弱,用来分封已经失去土地的各国诸侯,各诸侯都已分土立国,那天下诸侯没有不听命于你的,并且还会感念你对他们的恩德。根据从前的齐国故地,拥有胶河、泗水流域等的地方!您现在用恩德来安抚诸侯,对他们礼遇谦让,那天下的君王们,一定相率来到您齐国朝拜了!我听古人说:'天赐给你你不取,反会受到祸咎,时机来了你不去实行,反会受到灾难’。希望您好好地深思熟虑这件事。”

韩信说道:

  “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古人说:乘过人家车子的人,要给人家分担患难,穿人家衣服的人,也该给人家分担忧虑,吃人家饭的人,就得为人家卖命,我怎么可以唯私利是图而违背正义呢!”

  蒯通说道:

  “您自以为和刘邦友善,想要帮助刘邦建立万世的功业,臣私意以为您是错了!想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二人的关系像生死兄弟一样,后来因为张黡、陈泽事件,两人就变成了仇敌一样。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王使者项婴的头逃走,而投降到汉王麾下,汉王就借了他的部队,向东进军,在泜水之南,杀掉了成安君,结果是身首异处。这样的交情,终于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的相交往,他们的感情,可以说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到临了弄得你也想把我捉来杀了,我也想把你捉来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毛病就出在彼此贪心不足,而且人心是变幻莫测的。现在您要用忠信之道来和汉王相交往,势必不可能比陈馀、张耳二人的相交更巩固吧,而你们之间的事情,恐怕要比陈泽、张黡事件重大得多。所以臣认为您过分相信刘邦不会加害到您,这也是错了!以前大夫文种和范蠡把已亡的越国恢复,使句践重新称霸于诸侯,结果等到功成名就,一个被杀死,一个逃身湖上。野兽已经被捕捉完了,而接着就该把猎狗给宰了!至于以交朋友的情感而言,那就不如张耳和陈馀之间的深厚;拿忠与信的道德标准来说,最多也不过像大夫文种、范蠡之于句践;这两类人,可以供你看清人情世故了,希望您多多考虑。而且臣听古人说:勇猛、谋略使得主子震动时那就有生命的危险,而功劳、业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那就到达了顶点,无法赏赐了。现在让臣来报报您的功绩吧:您渡过西河,掳了魏王,擒了夏说,带着兵通过井陉,杀了成安君,攻打赵国,威胁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向南摧毁了楚国二十万大军,又向东杀了楚将龙且,西向汉王报捷,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功绩第一,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比得上,而且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超出您了。现在您负有震动主子的威势,拥有无法赏赐的大功;你去归附楚,楚人不会信赖你;去助汉,汉人又怕你,您挟着这样的情势往哪儿去呢?至于从情势上看,您毕竟还居于臣子的地位,但你却有使君主感到压迫的威势,你的声誉,已经是天下第一,我真为您感到危险、不安!”

  韩信谢谢他的好意说道:

  “先生请您别说了,让我考虑考虑吧!”

  过了几天之后,蒯通又劝说韩信道:

  “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定能预先见到征兆的;遇事能反复考虑,才能掌握成败的关键,听取错误的意见,或做了错误的决定而能够长久安全,不发生问题的,实在是少见的事!一个人如果听取十个意见,竟连一两次失误都没有,那真是个智者,如此旁人的闲言碎语是无法迷惑他的!一个人如果考虑问题,从来不会本末倒置而能轻重得宜的,一定是个胸有成竹的人,如此旁人的花言巧语是无法去搅乱他的!如果一个人随遇而安,甘心情愿作人家的奴仆杂役,就会失掉掌握君权的机会了!留恋满足于有限的俸禄,就会失掉为卿作相的地位。所以当机立断是聪明的人,遇事迟疑不决,一定坏事!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精打细算,就遗忘了天下大事;如果一个人的智慧,足以预知事情的变化,而因为决心不够,迟迟不做的话,这是一切事情失败的祸根。常言道:猛虎爪牙足以伤人,但因犹疑不用而被人擒获,反不如小小蜂趸,却能以尾端的毒刺螫伤了人;千里马彳亍不前,反不如劣马能够稳步前进;虽然勇敢得像孟贲,如果犹疑不前,倒不如一个平庸的人能够达到目的。虽然有舜、禹一般的大智慧,但却闭着口一语不发,还不如又聋又哑的人打打手势的效果好。这话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付诸实行。至于功业不容易开创而却容易失败,时机是很难遇到但却很容易错过的。机会啊,机会啊,机会是不会再来的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它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之悔:不全用蒯通之计
蒯彻劝说韩信
抱头鼠窜
读史 | 天下已定,却去谋反,韩信被杀也是应该的
揭秘:韩信完全可以拥兵自立,为何他没有这么做呢?
谋士献二计 听之称王 不听则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