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徐道来话北京︱不用门票赏海棠,这里是北京之最!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苏东坡非常经典的一首古诗《海棠》。您看,这首诗通篇没有出现海棠,却把人们喜欢海棠花的意境写了出来。也许很多人没有留意,其实在北京,春季,正是赏海棠花的季节,并且,北京有一处没有门票,但海棠花开得特别娇艳的所在,这就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所举办的海棠节。特别是3号景区“海棠花溪”,那景色,那海棠花的美艳,真的是让人惊呼大自然的生灵之美。

今天,继续本周特别策划主题系列――春游赏花京城美,让我们说说北京城里春意盎然的鲜花节,让您开始新一年的踏青之旅。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节。那这海棠节都有什么看点吗?既然这里曾经是元大都的城墙遗址,您知道元朝北京文人马致远因对时局失望而归隐山林的故事吗?您去过门头沟区的马致远故居吗?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3号景区“海棠花溪”景区内,种植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金星海棠、垂丝海棠等10多个品种、2500余株海棠树。这里是城区内最大的海棠林。与植物园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的北京春天“三大花节”之一。

北京春天的海棠,犹如一曲软糯旖旎的多情小调,将这个本该硬朗的北方城市,也装点出了淡淡柔情。沿河两岸,一条条扶风摆柳摇曳着柔软的腰肢,将新吐的嫩芽招摇在吹面不寒的暖风里,而海棠,就像是这些河畔玉人们涂在面上的胭脂,将本来仅是中上之姿的容颜幻化成了无比夺目的笑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等风姿,难怪大才子苏轼也曾为此花而心醉神迷。


如果说在北京赏海棠,就不可不提横跨海淀、朝阳的元大都遗址公园。穿花走巷间,柳暗花明后,公园中的“海棠花溪”景区,就是海棠花竞相绽放的乐土。这个景区位于朝阳段奥林匹克公园、中华民族园南侧,中轴路熊猫环岛南东西两侧。每年这里四月份的海棠花节,甚至可与“玉渊潭樱花节”和“香山植物园桃花节”并称为春之北京三大花事。每年暮春,只见“海棠花溪”中朵朵海棠迎风俏立,花朵成簇并羞翘娇颜,姿态明媚动人,楚楚有致,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灿若晓天明霞,雨后更是清香犹存,殊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海棠如此风韵,却在众多文人墨客心中留下一桩憾事。石崇曾叹曰:“若使海棠能香,当铸金屋以藏。”。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曾提及“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以此为三大恨事。对比“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高高在上的富贵牡丹,在我看来,海棠无香,却成就了她雅俗共赏之长。“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初绽的海棠或将绿袖半掩、或把螓首低垂,顾盼流转间尽是她烟行媚视的羞怯。很难想象,素有花中贵妃之称的海棠,无香,似乎成了美中唯一的不足,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平淡亲和的气质呢?


这个暖意融融的春天,且将心事放下,一同把酒言欢,沉醉在晕红了漫天云霞的海棠烟雨中。

  

其实,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规划设计极为周密严谨。几百年过去了,就在2006年,这一段城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的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如今算是真正保存了下来。现存墙长约12公里,墙基宽约15米,残高约6米,俗称土城,是元大都城残留下的北城瑞和西城墙北段,为公园中怀古的好去处。

 

公园在原有的城垣遗址基础上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新景区加旧遗址,时光的交错感在这里完美展现。

  

比如“大都鼎盛”,位于安定路小关路口东侧,再现了元大都建设场景和鼎盛景象。景区内气势恢弘,极具震撼力的“大都鼎盛”组雕及总长达80米的大型壁画,配以骏马、石羊、木亭等园林小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元代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和杰出成就,表现出粗犷豪迈的草原特色,展现了悠久凝重的历史文化。目前是北京市最大的室外组雕。

  

那在公园东端的“龙泽鱼跃”景区,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 再现了古人对土城外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满雨翠花随处有,绿茵啼鸟坐未闻。”也体现了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和对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憧憬。

  

公园最西端的起点是“蓟门烟树”,城台保留了清乾隆御制“蓟门烟树”题词,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象征着古城北京发展的早期阶段。

  

此外,公园里还有一个“鞍缰盛世”景区,元代被称为马背上得天下,“鞍缰盛世”就是以马为主线,利用地形起伏变化,在局部地段营造蒙古草原的自然风貌,并以八匹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的骏马雕塑紧扣主题,表现蒙古人当年策马征战天下的恢弘气势。园内不少游人,尤其是孩子们都爱骑上马背,留下一个奔驰不息的形象。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这是元代的戏剧家马致远所写的一首元曲《四块玉·马嵬坡》。第一句,睡海棠,其实,说的是杨贵妃,我们前面曾经说了,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马致远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元朝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北京的历史上却有着浓重的记载。毕竟北京是元朝的都城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其实,老马的故居就坐落在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西落坡村,房屋15余间,内设的雕塑、家具、古琴、古灯及书画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当年生活的场景.

   

 斑驳的影壁、古朴的门窗……“西风古道”“小桥流水的景观穿村而过.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马蹄窝、关帝庙、三义庙、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等遗迹还原了《天净沙·秋思》的诗情画卷。

   

马致远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而且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人,也就是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都是大都人。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剧本,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


相传,马致远因为对时局失望,最终归隐山林。可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老屋世代相传,也可以看出,韭园村人民对马致远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另外,在马致远的其它曲中也可证明这里为他的故居。如《元曲三百首》中的马致远《清江引·野兴》有:'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村而言,东落坡为东村,东西两村相连。


有一位作者,署名莲花,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马致远为什么要归隐山林。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

莲花

    夕阳红如火,映照着萧瑟的旷野。古道西风中,走来身披一袭青衫的马致远,他尘埃满面,两鬓如霜,落莫的眼睛里,透着几许苍凉、几许沧桑……马致远拍拍身边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向炊烟升起的地方。漂泊半生,他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故乡,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那时,他正值少年,才华初露、文采斐然,经常邀朋友一起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过着畅意人生,被方圆一带称为“有才少年”,并挥笔写下“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发誓要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仕途之路。

    

接下来的日子,他策马扬鞭,以为功名理想近在眼前,以为单枪匹马,凭着胸口的一股热气,就可以纵横捭阖,独步天下,不料命运不济,几次科举不试,难免让他有些心灰意冷。但志在四方的他不忍放弃功名,于是也学前人那般,“写诗曾献上龙楼”,给当朝皇帝写诗献赋,以求得到赏识。只是所有努力,并没有改变现状,深深失意的马致远转而寄情于山水间。 

    山水有色,人生无彩,马致远在漫游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还有梨园戏子。当时元朝的戏曲刚刚兴起,戏曲创作及演出比较繁荣,马致远起初只是观戏取乐,借以排遣心中烦闷。渐渐地,他发现戏曲不仅赏心悦目、供人娱乐,还可借此表达自己的心声。无论有着怎样的心境,尽可付诸于戏曲之中。

    


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心境竟也跟着开阔起来,科举不第的阴影慢慢消散,心中重新燃起了走上仕途之路的念头,并不遗余力地前后奔波。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马致远在他人的引荐下,终于得以补缺,成为浙江省的一名小官吏。

    

当时元朝政治黑暗,地方官场更是腐败不堪,本想有所作为的马致远,在宦海沉浮中,越来越失望。官场如舞台,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却全然不顾生活在底层的贫穷百姓。马致远一介文弱书生,虽然提出了革除弊政的举措,怎奈势单力薄,无人响应……渐渐地,他深感回天乏术,报国无门,无奈写下:“东篱半世蹉跎……倒大江湖,也避风波。”感叹于岁月蹉跎,最终辞去曾经追逐的官职,开始四处飘泊。

   

 一路上,故国山河破碎,满目荒疏萧瑟,马致远在行走途中,心中的感触越来越强烈。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原百姓、巧取豪夺的乡绅、不顾民众生死的官吏、当权者的残暴冷漠,让马致远萌生了书写戏剧的愿望,借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或许是唯一能够让自己慰藉的方式了。 

    

此时,马致远的人生已经过半,犹如百花凋零,唯有东篱菊花刚刚绽放,于是,马致远自号“东篱”,收起浪迹天涯心,专心于戏曲创作。

   

 反映元朝社会现实、百姓疾苦的剧目在他笔下如花绽放,马致远压抑许久的艺术才华喷薄而出。梨园里每每上演马致远的新作戏曲,都会引起极大轰动。创作剧目取得了成功,马致远的内心却是孤独的——世人只知观戏,却没有人能救民众脱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痛楚更让他力不从心。

    

内心苦闷的马致远只好再次逃离现实,转而寄情于访仙求道,期待出现神仙乐土,没有欺凌与残暴,人间处处是美景。为表诚心,马致远甚至皈依全真道。然而梦境再好,怎能改变活生生的现实?

    

加上年龄渐长,尘世消磨,一连串的孤独、压抑的思想、无处施展的才华让他慢慢失去往昔的豁达与散淡。倦了,累了,他只想回归家园,他觉得,或许只有那里才能安放自己的失望与疲惫。他收拾起简单的行囊,牵着一匹瘦马上路了,全然没了走出家时的自信和热情。

    也许是近乡情更怯吧,马致远安静地坐在自己家小村庄不远处的古道上,一壶老酒,就着夕阳独饮,一首《天净沙·秋思》朗朗吟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熟悉的小桥流水,依然潺潺不息;熟悉的草房炊烟,依然袅袅不绝;熟悉的枯藤老树,依然栖息着乌鸦。几滴清泪落入尘埃,马致远抬头望向远方,耳边回想起了那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既然这样,不如做一枚安静的隐居者。

    

他喃喃自语道:“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难道他后悔了吗?应该不会。没有一个男人在最初启程的时候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就如他,要金戈铁马,要鲜衣怒马样样红。可是,当所有的壮志雄心都在时光中渐渐消磨,染上灰,才不得不认识到:或许自己不过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普通人,在那样一个乱世,自己的人生都主宰不了,又何谈其他?

    

漂泊许久的马致远最终隐居于故乡,过起了“春来播种东篱下,清风朗月度晨昏”的清贫日子,留给世人的是经久不衰的戏剧,和一个踉踉跄跄的背影……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大都公园的海棠花溪
游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棠花溪有感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盛开啦!5000余株海棠即将全部进入盛花期——
寻找元大都——探秘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云游规划馆 | 海棠花溪的元都秘密
海棠花溪请明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