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行詞,你變了。


这些时下的高频词,来自小众领域、方言,或外来语,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已然融入大众日常的共通语汇。语境的变化,让它们的原义(或其中一部分)被忽略、误解,在传播中又被赋予新的语义或感情色彩。

有趣之处在于,这种变化,就发生在过去的十几年或几年间。

当选定了以上八个词语后,忽然发现,恰好构成一个有些怪诞的场景。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今天的“学霸”,是那些擅长学习、考试,或学历很高的青少年。家长们也会鼓励小孩争当“学霸”。校生、高考状元,都是如今当仁不让的“学霸”。


| 图片来自 @澎湃新闻


| 来自学术界的原义 →

学霸,又称“学阀”。是在学术界或教育界,凭借自身地位或权力,形成垄断势力,甚至会压制、排挤异己者的人,往往是领导或学术权威。

希望各位青少年才俊,少时做“学霸”,未来不要做“学霸”。




或许是某年开始,媒体在报道明星婚礼时,使用了“大婚”一词,以示隆重。

其后迅速流行至普通百姓。朋友圈常见女生以九宫格婚礼照片,配上一段饱含热泪的文字,如:今日闺蜜大婚,满心的感动与祝福……


媒体报道的宋慧乔、宋仲基“大婚”现场


| 来自皇家的专属词汇 →

古时天子或诸侯幼年继位,成年后举行婚礼,称为大婚,又作大昏,同时也是成人礼。

之所以是“大”婚,一来是“普天下”最高规格的婚礼,二来礼数繁多、历时数天。以清帝大婚为例,至少包含:

⊙ 前礼:纳采、大征

⊙ 婚成礼: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 婚后礼: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老铁,扎心了!”

—— 2017年,通过网络直播间的东北主播们,迅速普及开来的网络流行语。

东北方言中,老铁,可指代铁哥们儿、好姐们儿,一般在同性之间使用。


直播人气王、身价千万级的社会哥 MC 天佑,

正在向主流娱乐圈靠拢。| 图片来自@芭莎男士

| 被忽略的暧昧语义 →

然而,在东北,老铁(铁子)的另一种含义则是:

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般指婚外情。

【温馨提示】难以消受的听众可直接跳至2'32''后,

3'18''处 —— 那是我的铁子!


老铁、懵逼等词,和东北烧烤技艺、直播间喊麦,都是大东北地区对全国人民的非物质文化输出。




奇葩今指言行异于常人或常规,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多含调侃,甚至贬义,极端情况下,近乎“荒唐”“变态”等义。

网络热播节目《奇葩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葩”们。

| 图片来自@奇葩说官方微博


| 来自文学作品和书面用语 →

◎ 本义为珍贵稀少的花卉。如:

汉代司馬相如《美人賦》—— 奇葩逸麗,淑質豔光。

明代朱鼎《玉鏡記》—— 只見萬種奇葩呈豔麗,十分春色在枝頭。

◎ 直至近年,仍可比喻杰出的人或事物。如:

他可算得上是当今文学界的奇葩

(如今读来,此句是不是怪怪的?)



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愤青”一词在大陆经历了非常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如今几乎完全变成了贬义。泛指思想偏激、固执,情绪化,牢骚满腹,抱怨现实的青年人(中年人就是“愤中”喽)

潜台词常含有揶揄之义,可与“嘴炮党”“键盘侠”相提并论。在某些特殊事件或情况下,含义会变得极其模糊甚至自相矛盾。

| 来自欧洲的特殊世代 →

愤青全称为“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en),起源自二战后的欧美。特指1960年代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叛逆青年,其中很多来自劳工阶层或大学生、青年教师。

1968年5月29日,法国,巴黎街头的青年。

| ? Fondation Gilles Caron / Contact Press Images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

? Robert Schediwy


虽然“愤怒的青年”在当时即含有某种贬义,但其对现实不满,主张社会变革等观念,以及奋发、无畏,与不公、不良现象斗争等特质,都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和进步色彩。并且和其后的嬉皮士文化,有某种内在关联。




如果不是《吐槽大会》的热播,这个词很可能都要过气了。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吐槽大会》,这个节目让“吐槽”的语义进一步偏移,也让很多自认为幽默感爆棚的刻薄毒舌们蠢蠢欲动,产生可以去做“脱口秀”并会轻易成功的错觉。

今天生活中所指的吐槽,往往含有挖苦、讽刺、挑衅的意味,甚至是武断地批评、主动攻击。

网络热播节目《吐槽大会》

| 图片来自@吐槽大会官方微博


| 来自“日本相声”专业术语或闽南语 →

日本的“漫才”,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其中相对严肃的找碴角色(捧哏)的主要技巧,台湾可能是借用了闽南语将其翻译为“吐槽”。(如有不确,敬请指正。)

漫才中的吐槽,是被动地从合作者的言行中寻找破绽或荒唐处,以一种简短的、见缝插针式的拆台,造成娱乐效果。既不主动攻击,也不需对方回应,且绝无恶意。

中国的相声中,同样有类似技巧。

例如 ——

郭德纲:我打小儿没上过什么学,我也不是学士、硕士、烈士……也没在博士前边待过,也没在博士后边待过……

于谦:净在旁边了。(暗指自己)

《吐槽大会》里的吐槽,极尽讽刺挖苦,更像相声里逗哏的“砸挂”。

而另一个流行语——“神吐槽”,则完全还是“吐槽”的原义。




吃货,是近几年“美食爱好者”们对自己的戏称,语义略有简化,指能吃、爱吃之人。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洗白”成中性词,甚至还有一点自得。

这种自我调侃式的称谓,既显示出比一般食客对饮食之道的高明与热衷,又不必承受和“吃主儿”“老饕”“美食家”等行家,相提并论时难免的露怯,透着网络时代才有的精明。

王敦煌(王世襄公子)著《吃主儿》《吃主儿二编》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年第二版


| 来自地方语言的原义 →

在北方很多地方,仅仅几年前,吃货,还是个曾被遗忘的贬义词。基本上是“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的意思,等同于酒囊饭袋,会被拿来骂人。

而在西北、西南某些地区,吃货,则代表“好吃的”。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2002)剧照




今天所说的买单,即结账,准确说来,已经普遍变成了扫码支付。

引申的含义有“付出代价”,如: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

单看这两个字,买的明明是东西(饭菜),这么成了“买账单”了?

| 来自粤语的原义 →

粤语中原为“埋单”。

旧时广东做生意年终结算,称为“埋年”;茶楼餐厅,先食后付,逐碟累加,最终算账,则为“埋单”。

埋,是尾、末,有积累、完结之义(类似英文的完成时态)


广东酒楼茶市常用点心卡记单,食客自取点心,

服务员以手戳盖在相应等级的栏位,至埋单时,统一算总价。

大概因为普通话中并无准确的对应字,或者误听讹传,终以“买单”遍及全国。

时至今日,埋单和买单并存。《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均收入两个词条,作结账之义时,普通话文字中用“买单”,粤语用“埋单”。“买单”另为金融行业术语。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语义,穿越时间与空间,记录呈现着形象与思想。

文字、词语,从来都是变动不居的。所谓标准、正确,都要放在具体的一时一地来考量。我们今天熟练使用的词语,放在不同的时空里,可能就是错误。它们经历着不同时代的磨砺与改造,各地区的语言,也一直在彼此模仿、迁就、渗透、融合,过程中词语有消亡,也有诞生。

现代资讯传播的高效与碎片化,加速了词语的流动。“积非成是”造成词语的变异,精彩的语义在短时间内被简单地高频次消费,直至寡淡无味。

无论喜欢还是批判,它都会继续发生着。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文化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江堰对韵(四川/潘时贵)
狼子野心原义
书香门第的原义
有为谈幽默(八)幽默的常用技巧之三
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奇葩”词义的蜕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