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粉虱

柑橘白粉虱的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叶背及嫩枝上固定取食危害,吸取枝叶叶液,并分泌絮状腊丝,严重时会引发烟煤病。

1、柑橘白粉虱的形态特征

1.1成虫

雌性白粉虱呈现黄色,外披白色蜡粉,体长约1.2mm。翅膀呈半透明状,同样披有白色蜡粉。复眼分为上、下2个部分,呈红褐色,中间有1个小眼连接。雄性白粉虱形态与雌性较为相似,体长略短,约1.0mm,其阳具端部向上弯曲,与性刺长度差不多。

1.2卵

白粉虱的卵呈椭圆状,长约0.2mm,宽约0.1mm,且呈淡黄色透明状,卵壳光泽且平滑,通过卵柄着生在叶子上。

1.3幼虫

白粉虱的幼虫期共分为4龄。初孵体长约0.3mm,宽约0.2mm,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周缘有凸起17对,刺毛15对;2龄体长0.4~0.6mm,宽0.3~0.4mm,黄褐色,周缘凸起不明显,具3对刺毛;3龄体长0.6~0.9mm,宽0.6~0.9mm,扁平,黄褐色;4龄体长1.0~1.4mm,淡绿色。

1.4蛹

白粉虱的蛹壳似椭圆体,从胸气道口到横蜕缝前的两侧略呈凹陷状。气道口分为两瓣,且胸气道非常明显。在未羽化之前,蛹壳呈黄绿色,并且能够透视到虫体;等到羽化之后,蛹壳变为白色透明状,并且蛹壳不断变软、变薄。蛹壳长约1.35mm,宽约1.4mm,在壳缘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1对小刺毛,头部有2对疣状短突起,腹部有1对疣状短突起。

2、柑橘白粉虱的发生规律

柑桔白粉虱在晴隆县1年发生3次繁衍换代,3代成虫分别出现在4月、6月以及8月,通过第3代老熟幼虫和蛹越冬。繁衍换代时,通常将卵产在叶子背面,每只雌性成虫能够产出约125粒卵;有时候会出现孤雌现象,即所生后代全部为雄性。幼虫群集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其果实发育不正常,大发生时其分泌的蜜状物可诱发叶片及果实煤烟病,影响绿色组织光合作用,造成果实生长缓慢和树势衰弱。

3、柑橘白粉虱的防治对策

3.1农业防治

通过定期剪修病虫枝、及时除去杂草等来减少病虫源;通过剪除过密枝来改善柑桔的通透性;合理施肥灌溉,增强其对病虫的抵抗力;加强对各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3.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果园瓢虫、草蛉和寄生蜂等天敌。粉虱座壳孢菌的大量繁殖对于粉虱的猖獗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于柑橘白粉虱的幼虫寄生率可达80%以上,可采集和利用带菌柑桔枝叶进行防治。

3.3物理防治

利用粉虱昆虫趋黄性和趋光性的习性,通过购置诱虫灯和粘虫黄板,可减轻柑桔粉虱的为害,黄板的控害效果最高可达1500~2000头/张。

3.4化学防治

白粉虱化学防治最佳时期为成虫和1~2龄幼虫盛发期。重点施药于柑桔树冠内膛以及叶背外,除此之外,还不能疏忽对果园周围环境的用药防治,彻底杀死白粉虱的残留体。

采取先治虫后防病的办法,各代成虫盛发期,于清晨或傍晚喷施40%啶虫脒500~800倍液、25%蚜虱绝2500~4000倍液以及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在各代幼虫盛发期,建议施用如下化学药物进行防治:首先是40%速扑杀1500倍液;其次是松脂合剂15~20倍液;再次是速蚧灵1000~1500倍液;最后是2.5%粉虱绝1500倍液。喷施频率为每5~7d进行1次,施用2~3次。

经过上述药物防治,基本上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害虫,随后再连续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3次,对煤烟病菌进行彻底消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柑橘知识1000问》果实杀手——桔小实蝇,要如何免遭伤害?【0050】
柑桔花蕾蛆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柑橘病虫害发生高峰期,不知防治重点的都哭惨了!
这个配方同时治蚜虫、白粉虱、蚧壳虫等害虫,持效期达40天以上
粉虱、木虱等小虫难打?可能是你忽略了卵块的防治,可试试吡丙醚
柑橘病虫害大全(精华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