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解读

       第一集    大学的名义

         清华大学教授   陈来

大学的名义

大学的作者

           第二集  大学的文本

大学古本:《礼记》是汉宣帝时期戴圣所编,到东汉的时候,郑玄给其作注,唐代孔颖达编纂《礼记正义》,作了疏,到明代就称注疏本大学为古本。大学古本本身是没有分章节的。宋元时期是不采用古本的。明代反叛了程朱理学,推翻程朱理学的思想。采用古本。

大学的改本

唐以前没有人研究大学这本文献,北宋开始重视这本文献。

唐宋时期要接续1400年前的道学,从大学和中庸(孔氏遗书)开始入手。程灏(明道)程颐(伊川)兄弟开始修改大学古本,朱子改本继承了程颐的改法。条目是功夫论。

第三集大学的文本、思想

大学的问题意识和问题重点:

唐代以前对大学的理解重在为政(为政论),代表人物是郑玄、韩愈。

外:离开,也可以理解为在天下国家之外。天常:天理。

这段话是针对佛老的无为思想来说的。是说现在的人受到佛老出世思想的影响,离开了中国五伦思想,违背了每个人所负的社会义务。

陈来先生说:我们应该把大学理解为是把个人修养,社会实践和最高理想放在一起论述。内生外王之道,修齐治平之论。

对抗佛老的无为论。

宋代对大学的理解重在修身论,修身重点在格物。修身论应该是从唐代孔颖达开始,他认为修身应从诚意开始,宋代修身重格物,也就说从格物开始。程朱

明代认为修身论重点在致知不在格物,在智良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格物。代表人物王阳明。

大学格物论的诠释(对格物的理解在历史上的演变):

郑玄所理解的格物是道德感通论

讲的是心物论。是养心论的讲法。明显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李翱是韩愈的弟子。

​“言穷至物理也”:意思是要到物上去穷理。



​程朱是从穷理论来解释格物。

念头就是物,纠正念头就是格物。王阳明是从他的正心论来解释格物。

​第四集  大学思想的当代理解

第四集接第三集先讲格物的诠释。

宋代特别突出格物的概念有其时代性,是科举考试的需要。

大学本身对诚意正心的道德性突出不够,它不是从善恶邪正方面讲的,它是从心不在焉的角度论说的。

我们现代应该突出以忠恕为中心的儒家伦理。




第五集   《大学》与曾子

山东师范大学    王志民


​曾子对弘扬孔子之道的贡献:

一是深刻阐发孔子之道。深刻领悟孔子之道,他领会最深得其要领,教授生徒传承孔学,他坚守了孔子的处事之道、忠恕之道。曾子是孔子孝道阐发的理论家,又是践行孝道的大孝子。

二是践行孔子之道。践行修身的典范。

三是倾力传承孔子之道。

​第九集  大学之道

          北京大学教授  王中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的的宗旨或精神,在于彰明人的光明正大之德,在于人不断的自我升华,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可以理解为成人之学、大人之学、美德之学、君子之学、贤人之学、圣人之学。

“德”字,原为双人旁➕直字,意思是人走正道为德,后来又演变为“直心”(上下结构)为德,战国时期的竹简都是把德写成“直心”。

外面与人为善,内心心安理得。也就是说内外统一。

人不能知行合一,有人说是“意志薄弱”,有人说是“理性选择”,观点不同。

把德和得联系起来了,德就是得到,得到就是人从上天获得的一种禀赋。

西方说外在超越,人从上帝那里来,可是人对上帝有原罪,人与上帝分裂了。

中国是内在超越,人的本性是从上天来的,人本身也没什么原罪,人原本是善的,不善是在现实中变得不好了。

王阳明把“明德”解释为良知,强调内在的心的东西。

朱熹把“明德”解释为天理,强调外在天的正义。

有人说,美德是不可以教育的,是教化不出来,只能引导,最终是靠自己的修炼。

历史可以延长寿命。(王老师:学历史可以学到知识,增加想象,培养美德,增加寿命)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壽。

王老师:有品质的事物都是经过长期修炼出来的。所以庄子说“美成在久”。老子说的大器晚成也是这个意思。

第十三集   诚意慎独

人大教授——梁涛

四书学习的次序: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这段话说明,儒学是君子之学,学习儒学就应该把目标定在成为君子上。

大人”——有德有位的人

君子”——有德不一定有位的人

儒家是要为社会培养君子,让他们积极出世,弄一套社会制度来发现君子,让他们来治理社会。

把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內圣

把安人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外王”

梁老师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修身的内容,不是在修身之外另有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不是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上还有一个修身。

梁老师说这是大学里边最核心的一句话。

​比如你的至亲过世,你一时的只顾悲痛,忘记了外在的一切,此刻“独”就出来了。

“一”——可以理解为专心专注​


第十七集    正心修身

中山大学教授   杨海文

杨海文教授认为大学八纲领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穷其理,第二阶段是体其里,第三阶段推其理。

从格物到修身是有潜入深的过程,从齐家到平天下是由内到外的过程。

传的第七章正心修身,主要是讲修身为什么要正心。第八章修身齐家,主要是讲齐家为什么要修身。

四种心理表现和五种人事态度都是不好的。

​上图四种不好的心理表,下图是产生的不好的结果。


诚意这一关是善恶关(也可以理解为人鬼关),诚的来是善(人),诚不来是恶(鬼)。形象的说是敌我矛盾。

我们的意念有善恶之别,我们的心有得失之分,心若不正,就有可能被外物诱惑,心里面的得失只是人之常情,体现在我们心里面也只是过错的问题,不是恶的问题。

正心关,是得失关,是圣凡关。形象的说是人民内部矛盾。

过了诚意关,我们就是人了。过了正心关,我们才是堂堂正正的人。

有了这四种心理表现,表明我们开始动心了,也就是我们的欲望开始出场了,欲望开始统治我们的心灵了,如果我们不能克制欲望,我们的心就不可能端正。

如果解决了诚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忧患愤懥是人皆有之的问题,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愤懥几件,人是不可能没有的,只是不能长期存在。这是成贤成圣过程中必然会有的

​“心”,是很难说清楚。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论语里面讲心很少,大学里边讲心,孟子讲心最多,中庸里边没有提过心。

没有一定的阅历和年龄是很难体会清楚的。

“操”:爱护它。这颗心是一颗平常心,没有经过打磨的心。译:心,你好好爱护它,它就能保存下来,放弃它,它就不会存在下来,它出出进进,神出鬼没,你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是心的状态。这个“下”是一个平常心,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心。

一个经过打磨了的心: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孟子》

译文:人人都想大富大贵,可是人们有比大富大贵更可贵的东西在自己身上,只是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而已。贵于己者是仁义礼智。

孟子: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句话说明了人义礼智在孟子心目中的地位。)

心之官则思。

君子所性(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是心学的奠基者,他开创了心学(本心良心)。孟子的思想是心性论思想,孟子如果不谈性,在哲学上他是走不进他那个时代的,如果不谈心,他是走不出他那个时代的。

中庸里面没谈心,论语谈心很少,大学孟子里面谈心。

​“精神化了的身体”,洗心革面,知过改过。

​身心关系走向道德实践: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是最高的道德境界。

译文:舜懂得万物的道理,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他是依靠仁义做事,而不是行仁义。

行仁义是一般人的做法。

由仁义行是圣贤的做法。

“有事”——做事。有,为。必有事焉,就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正”,就是不要有太强的主观目的。心勿忘,心里不要忘记它。勿助长也,意思是不要故意帮它成长。

译文:我们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目的性太强,我们心里不要忘记这件事,但又不要刻意帮助他去成长。(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处理身心关系的不二法门。)

有事:做事。

我们必须把事情做好,不要有太强的主观目的,我们心里不要忘记这件事,但有不要刻意帮助它成长。

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必然影响到你做事,一旦影响到你做事,就必然影响到政治问题。

传七章是从心上讲,我们要从心上理会,与正心密切相关,是心与事相结识后的事情,要看到我们的心虑之偏。传八章是从事上讲,我们要从事上理会,与修身相关,是身与物相接时候的事情,我们要看到事为之失。

孔子从来不做过分的事情。

​这里要注意的是:道德上的过分行为要与个性的个人癖好或缺点区别开来。

“曲”,这个字很重要,很多大道理都是在一些弯弯曲曲的事情当中体现出来的,曲是指琐碎的小事情平常的东西,一个人是否有礼貌就体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

谚语:就是老百姓的语言,就是那些街谈巷议,民间语文。它的哲理性很强。比如:咳嗽与贫穷你是隐瞒不了的。只有生病的蚌才能结出珍珠。

     圣人之言就是久经考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谚语。

“法语之言”:就是最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我们一定要遵从它,有错误就改正它是最好的。

言辞浅显但含义深远,这就是好观点。

操作简单而效果明显,就是好方法。

君子说的话内容很平常,但道理就在里面。

“带”是指腰带。君子之言讲的都是腰带以上的事情。因为腰带以下是看不到的。

君子的操守就是要修养好自己,从而使得天下太平。

看不到自身的优势,总是感觉别人很厉害。

第二句话的意思:你对别人的要求很高,而给自己的担子很轻。

总结(杨海文教授对正心修身的感受):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心安即是家。这就是大学教给我们的潔矩之道。也大学教给你们的做好一个普通人的大学之道。

为了加深对修身的理解,杨教授把论语中庸大学孟子里面关于修身的解读抽出来。

论语、中庸对修身的解读:

论语里面:

大学里面最经典的一句

中庸里面(二十章)




孟子里面

恒言,就是相当于谚语。

“道”:方法

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说,你要坚持道义,你就要在现在所在的位置上好好的做事。

​“正心”是从心上来讲,修身是从事上讲。

养心就是要道性善,做事就是要执事敬。



修身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也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没有什么开头与结束。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事难,难做事,事难做。

第二十五集  齐家治国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孔德立

大学共有1751个字,在四书里是篇幅最小的。

大学是讲一个古代的从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么一个逻辑。这个逻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修身未必能齐家,齐家未必能治国,治国的人也未必能平天下。

修身齐家是侧重于修身,齐家治国是侧重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侧重于治国。

齐家的功夫在于修身,修身的功夫在于正心,正心的功夫在于诚意,诚意的功夫在于致知,致知的功夫在于格物。

朱熹与王阳明的区别:

朱熹重格物致知

王阳明重诚意正心

朱熹:

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新民之事。

周朝贵族有四层:天子、诸侯、卿(相当于中央省部级领导)、大夫”

建立在血缘之上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对各次要做的事是很明确,比如只有天子才能祭天,诸侯不可以,这种宗法制度是在春秋时期断掉了,其原因是各级不按规矩做事了,天子带头不履行职责了,不做表率了。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历王专利。从此王政就转向了霸政,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有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一个时期。是世袭的贵族体制瓦解,与平民军功体制建立的时期。

在西周修身是仕的事,齐家是大夫的事,治国是诸侯的事,平天下是天子的事。

九族”:父族,母族,妻族,每族再上下三代。

子”:有教养的人的尊称。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仁之于人,义之于我,不可不察也。

秦汉以后的郡县制,废除了封建时期天子、诸侯、大夫、仕四层贵族体制,贵族世袭的父母官变成了中央集权任命的流动官员,封建时期的子民变成了百姓。秦朝灭亡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暴政与封建势力的反抗,不是亡在制度,因为秦以后都在搞郡县。

郡县制与封建制区别:官职、诸侯、大夫,不能固定,不能世袭,谁有本事谁上,不是谁出身好谁上。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很难解决掉,每一个王朝打下天下后,他一定要考虑到安排贵族的问题。汉朝的分封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晋朝分封引发“八王之乱”。明朝清朝封没有地和人口,只是一个头衔虚。

家国同构的基础就是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度。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化的一个时期。是世袭的贵族体制瓦解与平民军功体制建立的时期,春秋之前体制和官职不开放不流动,一个家族担任一个职位,永远担任下去,除非发生意外。春秋以后官职就变成流动的,不再被一个家族所把持。

维系封建稳定的基础,是周天子的权威与礼乐制度。

封建制的家国同构是实体性的同构,郡县制的家国同构是理念性的家国同构。

战国时期王政转向霸政。

儒家的人是指他人,把我称为己。

“推”是孔子的一个巨大贡献。

孔子与儒家站在封建与郡县的一个转折期,提出了一定要从齐家推到治国就是要克服封建时代血缘家族的亲情伦理,把家的伦理拓展为郡县时代的政治伦理。孔子以前是谁是贵族谁学,以后谁学谁是贵族。

中国传统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解决不掉:如何处理封建和郡县的关系?如何处理实质性的父母官,和能推出来的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关系?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大族的关系?

孔德立教授说:人之间为什么有矛盾,人为什么会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想获得什么,如果你得不到,你就肯定不高兴。人的烦恼就是这样来的。儒家讲“让”,这个“让”是有原则的。让就是不争,不争就是因为你爱他,你想照顾他,就会让,也就是不争。孟子讲义不讲利,讲利就会争,讲义就是让。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孟子)

第二十九集   治国平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

“其”,解释为专己之利,不要专顾己之利。

李教授说:可以说大学的通篇都在强调本末、终始、先后的这个意识。

李老师下面解释“絜矩之道”:

“絜”,度量的意思。是度的一种,是指度量物体的周长。“矩”,直角尺。

絜矩,这里有规则,法则的意思。

絜矩之道实际上就是儒家讲的忠恕之道。

儒家的仁爱精神推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原则,就是“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己”:爱人如己。

“非为用己”,意思是说爱己不是把自己当作工具来用,而是爱自己就是把自己当成目的。人除了爱人之外还可以爱马,马可以当工具被人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修己进德治人治国之说
“儒”之杂想
《王心斋语录》
王心斋语录
立诚篇(1)
进阶篇:儒家修身速成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