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问寒热

1.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A.持续高热

B.入夜低热

C.日前热甚

D.身热不扬

E.烦劳则热甚

2. 发热,午后热甚, 身热不扬,属于

A.骨蒸劳热

B.湿温潮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案:D B

中医诊断学—问诊

“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细目一  问诊内容

要点一、主诉的概念与意义

(一)主诉的概念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二)主诉的意义主诉通常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是调查、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重要线索。确切的主诉常可作为某系统疾病的诊断向导,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势的轻重缓急等情况。

要点二、十问歌

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 十问篇》中,将问诊归纳为十问,便于临床应用。“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细目二  问寒热

“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热”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发热。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邪气致病者,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寒邪致病,恶寒症状突出;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故热邪致病,发热症状明显。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要点一、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的同时,伴有体温升高,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恶寒发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影响卫阳“温分”的功能所致。肌表失煦则恶寒;正气奋起抗邪,则阳气趋向于表,又因寒邪外束,玄府闭塞,阳气不得宣发,则郁而发热。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症,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征。因寒为阴邪,束表伤阳,故恶寒明显。

(2)发热轻而恶风是伤风表证的特征。因风性开泄,使玄府开张,故自汗恶风。

(3)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征。因热为阳邪,易致阳盛,故发热明显。表证寒热的轻重,除与感受外邪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感邪轻重关系密切。-般而言:病邪轻者,则恶寒发热俱轻;病邪重者,则恶寒发热俱重。

要点二、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临床常有新病恶寒、久病畏寒之分。

(一)新病恶寒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常伴有四肢不温,或脘腹、肢体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咳喘痰鸣,脉沉紧等症。主要见于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郁遏阳气,机体失于温煦所致。

(二)久病畏寒四肢凉,得温可久病畏寒指病人经常怕冷,缓的症状。常兼有面色晄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主要见于里虚寒证。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要点三、但热不寒

(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感觉的症状,是里热证的寒热特征。根据发热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别。

(一)壮热壮热即病人身发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C以上),属里实热证。可见有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是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里热亢盛,蒸达于外的表现。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二)潮热潮热即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1.日晡潮热

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因热结于阳明胃与大肠,日晡(申时,即下午3-5时)为阳明经气当旺之时,阳明气盛而又加之有实热,故日晡热甚。

2.骨蒸潮热

午后或夜间潮热:其特点是午后和夜间有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由于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盛而生内热。

3.湿温潮热

午后发热明显,其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即觉灼手,此属湿温,为湿郁热蒸之象。

4.瘀血潮热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可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者,属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三)微热指发热不高,体温般在37℃~38℃,或仅自觉发热的症状。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按病机有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和小儿夏季热等。

1.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烦劳则甚,兼见有少气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2.血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症

3.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4.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

5.小儿夏季热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不已,兼见烦躁、口渴、无汗、多尿等症,至秋凉时不治自愈。是由于小儿气阴不足,不能适应夏令炎热气候所致。

要点四、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寒热往来是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在临床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寒热往来无定时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兼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脉弦等症,是外感病邪由表入里而尚未达于里,邪气停于半表半里之间的阶段。因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二)寒热往来有定时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的症状,兼见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是因疟邪侵人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疟邪内人与阴争则恶寒战栗,外出与阳争则身发壮热,故寒战与壮热交替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医中医——问诊
问诊内容
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是怎样的?这5点需了解
《百日学中医诊断》2.3. 问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问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