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实是错的


天才这个概念,是指某些人比其他人聪明百倍,却无法解释为何天才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奥秘在于20/80原则,在于杠杆作用,在于他们能找出并发挥其擅长技能的强大基因,把聪明才智转化为加乘的效果。



作者: 大头

来源:大头说时间管理(ID:ILOVEGTD)

授权 TalentGuide 发布



我是一名九年的时间管理践行者,在修炼时间管理、追求幸福之路上,走过很长的弯路,跌过不少的坑,吃过很多的亏。


1


我曾经以为的时间管理,是可以帮助我高效率完成每一件事情,在每天一长串的待办清单上,享受一件件事情完成后划掉的快感,从早晨5点到晚上11点,我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并以此为荣!


因为我相信小学课本中,老师所教我们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耕耘地越多,收获的才越多!


你不能指望 “ 二分耕耘,八分收获 ” ,这是懒人思维!


其实,我发现我错了!


2


大头成长会有一位学员B,她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学习刻苦认真。


除了照顾家庭日常起居之外, 还抽出大量时间完成课程作业,阅读推荐的主题书籍。但是,从书籍扩展作业完成质量来看,客观题能回答正确,结合自身的主观题思考却不能应付了。


书籍,尤其是个人成长类的商业类书籍,是否真的要一字字精读吗?一天速读一本书、甚至多本书,是不是就是走马观花、敷于表面,不能带来知识价值呢?


用20%的时间获取书中80%的价值,而不必为了书中剩余的20%价值去消耗80%的时间,你觉得这种思维对吗?


后来,我也逐步弄清了!


3


目前,公众号是个人品牌的重要战场,它好比自家的门面,可以随意经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点菜单栏、关注欢迎语,设置关键词回复,你可以日更发文,你也可以周更发文!


为什么有的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有得却门可罗雀。


我的公众号从2015年02月10日开始营业,至今2年多时间,粉丝关注量至今没有突破2万,和不少动辄一两个月动辄做到10万的关注量比起来,确实在这方面我是不成功的。


多数人哪里做错了,少数人哪里做对了。


在这近两个月的思考期间,我的公众号只更新2篇文章。


现在,我正在尝试思考后的改变!



4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二分耕耘,八分收获”、“用20%的时间获取书中80%的价值”和“多数人哪里做错了,少数人哪里做对了”,它们都指向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八定律、80/20原则、帕累托定律。


其实换个名字更能了解其本质:最省力定律、不平衡定律,关键少数定律或无用多数定律,善用关键少数会换取更大价值,反之会适得其反。


下面谈一谈二八定律在我的时间管理、阅读术、个人品牌的一些心得,也算是对上述三个案例的解答。


找到自己最具生产力的20%时间。


无论你是晨型人还是夜猫子,抛开健康因素层面不谈,每个人在一天中的精力是有限的,找到自己最佳高效时间段,全力守护它,并上升到仪式感层面去对待!


我是一名晨型人,在早晨的高效时间段用来写作,下午前半段是我精力不佳的时段,除了午休补充精力之外,下午我去健身房锻炼,或者批量性处理无需消耗太多脑力的机械性工作。


5


花80%时间思考,用20%的时间一次做对。


目前我的时间管理方式是少做或不做不相关的事,不再觉得一天高效率处理很多事情为荣。我一天的掌控方式是基于日历的优秀习惯守护提醒 基于待办清单子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要事项目全力推进。


优秀习惯比如每日的写作(5:00-7:00)、午休(13:30-14:00)、健身(15:00-16:30)、日回顾和日清理(22:30-23:00),放入日历上时刻提醒,这四个时间段是圣神不可侵犯的,要全力去守护。


↑ 神圣的日历(点击图片看大图哦!)


一天中的其他时段,基于待办清单子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以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为原则全力推进要事项目,比如主题学习制作系列课程,写书项目。


↑ PD让事情做完、做对


↑ CA让事情做好


因为80%的小事,可以不做或者有犯错空间,但20%的关键大事,必须要一次做到位,否则日后漫长的追踪和修正,可能会花掉80%的时间。


↑ 做好计划可以节省时间


图中上下虚线分别表示错误和正确的时间分配。两相比较,若不花时间进行计划(上面的虚线P 表示计划的时间为0),或许执行(D)的时间两者相同,但事后却花上数倍时间进行检查,甚至进行无休止的改进(A)来收尾。


6


用20%时间(1小时)速读,获取1本书80%的价值。


基于个人成长领域书籍,无论是以前的上班期间早起阅读一本书,还是目前自由职业者的一天N本主题阅读,速读习惯一直伴随着我的阅读。


速读让我从众多书籍中发现好书,而不再跟随得到、豆瓣读书等主流媒体的意见影响,人云亦云跟风阅读同一本书。


主流媒体口中的优秀书对于你不一定就是好书,一本豆瓣差评书如果有一个点能够触发你的微行动、微习惯,它对于你就是好书。


读100本书,我们也许能淘到5本经典书籍,但是我们也能淘到20~30本启发你的某知识点。


速读我不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最重要的是你的观念转变。


摒弃学生期间的读书习惯,书不是从开头读到结尾才算读书,书不是每一章节每一页都有价值。


我们只需要花费20%的时间获取书本80%的知识,没有必要为了剩下20%的知识花费掉80%的时间,我们可以用80%的时间多读几本书。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摘抄,不是为了用荧光笔划重点,不是为了用思维导图整理书本结构,不是为了记住书本内容,甚至不是为了写文章。读书是为了去“行”动,将书本知识结合个人经验去改善工作生活,俗称拆书。


有了上述观念的转变,再配合如下3点小技巧足矣:


1. 白噪声 番茄钟,打造静心高效专注仪式感!


2. 带着问题整体重点阅读,看封面、前言、推荐序、概要、目录,阅读关注章节的第一段、最后一段、中间段以及黑体字内容。


3. 读书时为了防止默念减慢速度,可以含一口水或者嚼口香糖的方式,转移你大脑潜意识默念的注意力。


7


用80%时间打磨各书本创新结合点,创造最关键的20%价值。


有了上面的速读做保障,可以发现经典书、有价值知识点书籍,从而以此做精读,做主题研究学习。


好比大学写论文时,要基于这些知识节点做素材收集、研读、思维节点再呈现和链接串联,它是一项伴随痛苦的长期过程,会消耗掉我们80%的时间。


但它对于个人成长的精进才是最有效的,摆脱“伪学习”现象,跳过“高阶的新手阶段”瓶颈期,研究成果成为公众号文章、写书和系列课程的重要素材来源。


创造最关键的20%价值,因为它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特色之处,特色来源于创新。


↑ 多思考,再行动


在个人成长领域,要创新出新的理论,发明新的词语几乎太难,你能做得就是旧瓶装新酒,新酒的酿造可以把一些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节点找到内在的联系,并串联成一套体系。


创新通常出现在当前发展前沿之外的相邻区间,而这个区间包含了对现有想法的各种可能的新组合。


8


80%时间投入成长,20%时间链接合作关键人脉。


公众号掉粉是普遍现象,不发文章不掉粉,天天日更发文章,质量不高反而会提醒关注者取消。关注力资源稀缺是读者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会从一长串公众号列表中会筛选保留优质文章公众号。


现在不缺信息,缺乏的是优质知识。


为了日更而日更不仅造成自己心力憔悴,为完成任务导致的低质量文章也留不住粉丝,他们会远离你而去。


如果以李叫兽或者得到专栏上文章质量为标杆,尽管你是一周一更,粉丝仍然会安心守候,内容才是他们长久关注你的王道。


高质量爆文可得到大号的录用传播,进而吸引新粉丝。关注后翻阅历史文章,如果觉得日更质量不高的话,取关人数甚多,如果是一周一更的高质量水准文章,则会继续吸引留下来的眼光。


为了写高质量文章,你需要深入去思考挖掘某一知识点背后的思维,以及提供读者你的参考解决方案。这样,倒逼你系统深入思考,为做系列课程也提供进一步素材!


花80%的时间投入自我成长,钻研最有价值的20%擅长细分领域,设法把这20%做到最高品质,将不擅长的80%业务通过外包合作,进一步发挥你的长板优势。


天才这个概念,是指某些人比其他人聪明百倍,却无法解释为何天才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奥秘在于20/80原则,在于杠杆作用,在于他们能找出并发挥其擅长技能的强大基因,把聪明才智转化为加乘的效果。



关 于 本 文


作者:大头,85后四线城市自由职业者。中国第一批研究GTD系统思维的人,践行时间管理长达九年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求上进先读书-郑州日报数字报
一看就会的两倍速读书法,帮你一年读完100本书
一年读不了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
TM笔记│如何30分钟高效读完一本书?
聪明阅读术:读两成懂八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掌握技巧,才能好好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