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试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置caocaominyi 的日志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恰当地运用实物展示、图画示意、音乐渲染、播放录像录音、组织游戏以及扮演角色等手段创设贴近教材的情境,辅之以教师有感情的语言调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特定的情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情境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创造氛围,调动兴趣,激发潜能,所以特别适合于语言学习,更适合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可惜有的教师并未理解情境教学的真缔,在运用的时候,往往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时髦的装饰品,其目的似乎只在于向人们宣告:这一招我也会!

笔者以为,情境教学的运用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好奇心重而注意的持久力差,情境的设置就要充分照顾儿童的这一特点,既能不断地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又要注意变换方式方法,始终维系着他们的注意力。二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实施情境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解决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一节课的各个阶段中分别有自己的子目标,因而情境设置的切入角度也不尽相同。三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设情境离不开教师的操作和教学设备、教具的运用,因而教师的教学专长、学校的教学设备情况都是设计情境教学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上述三个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一堂小学语文的讲读课中,情境设置应该是有连续性的,设置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下面,笔者就以一堂课的几个阶段的情境设置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

一、  预习指导中的情境设置。

有些课文乍一看,结构很复杂,靠学生自己阅读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变换一下角色,学生预习起来往往就会容易得多。

对于参观记一类的课文,准确地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是学习的重点。为调动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层次,可用制订导游计划的方法。例如《颐和园》一文,可以在预习当中设置这样一的情况: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要带一批外国游客游览美丽的颐和园。那么你打算先到什么地方,再到什么地方,最后到什么地方?请各位小导游在预习课文时,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制订一份导游计划因为肩负重任,小导游们都兴致勃勃、态度认真,结果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又如《凡卡》一文,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这种复杂的穿插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在预习时设置以下情境:如果你是凡卡的爷爷,收到孙子凡卡寄来的信,可是他老眼昏花,你能帮他读出凡卡的来信吗?学生跃跃欲试之际,老师让他们自己读课文,把信的内容画出来。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被诱发起来了。

二、  导入环节中的情境设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兴趣,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优美精彩的描述性导语是老师们常用的手段。

对内容较枯燥或抽象的课文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导入法,如《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小品,所写的都是最新的科技成果,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距很远,所以有的老师采用故事引入:某市,有一个高智能作案的惯犯经过反复踩点,决定盗取展览厅中的珍贵文物,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科普知识。

对感情浓烈的课文,多采用渲染式导入法,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作以下一段导入:“……潜伏着的邱少云同志被一团烈火包住了,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老师充满感情的语音使学生被邱少云同志顽强的意志感动了,并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学习课文。

课题使人产生疑问的课文多采用设疑法,如《蝙蝠与雷达》一文,板书课题后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科学装置,课题却用字把它们连起来。这两种不同的事物究竟在哪一点上发生了联系呢?学生带着疑点阅读课文,一下子就能找出两者的联系点,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飞机装上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与旧课文有联系的课文可采用温故知新法,如《会摇尾巴的狼》,可以联系旧课《狼和小羊》,请回忆一下,那只可怜的小羊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被狼吃掉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只老山羊和一只狼相遇的故事,那么老山羊会不会被狼吃掉呢?……”通过已学课文的知识铺垫,使学生较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有经验的教师常把导语与简笔画或电化教学综合使用。如一位教师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是一座文明古都,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它有无数的名胜古迹。你们看,(投影多幅彩图)有雄伟的万里长城,有……。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我国规模最宏伟的古典园林——颐和园去游览。教师利用美丽的彩图加上生动的描述语介绍了北京多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向往之情,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  重点段教学的情境设置。

一般说来,重点段落也往往是学习难点之所在。所以在进行重点段落的讲读之前,再次创设新的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时的情境设置要领是实现主要的情节、场景、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中去,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的发现的感觉,把我们必说的东西转化为儿童的思维方式。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读课《五彩池》一文的重点句子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她先拿出几串水晶链子,在射灯前轻轻地晃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只见那水晶闪动着异彩;接着让学生说观察所得;然后播放课文录像,画面上,阳光闪耀在大大小小的五彩池上,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如撒了一地的宝石,学生不禁惊呼:啊!美极了!”“真神奇!此时此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习规律,学习效果自然好,教师还需要多费唇舌去提问、去讲解吗?

又如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苍耳孩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这个难点,一位教师设置了直观演示的情景。先让学生认识苍耳的种子,看一看,摸一摸,并试粘在自己的衣服上;再拿出玩具小白兔模拟当时的情景:老师边描述边演示小白兔跑过苍耳孩子身边,学生会意地纷纷把手上的苍耳挂在小白兔身上,于是小白兔把它带到田野、山洼、小河边。教师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仿佛自己就是苍耳孩子,真切地体验到自己是怎样被挂在小动物的身上而离开妈妈,走向田野、山洼的。学生不但情绪高昂,而且对教材中的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条件关系的复句也能准确地理解。

四、  在朗读训练中的情景设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读课优化标志明确规定:学生应以读为主。要求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足量的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朗读训练是离不开指导的,而朗读指导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模仿,而是创设情境。例如《倔强的小红军》中,陈赓同志为了劝小红军与他同行,两人展开了对话,学生读起来不是太软就是太硬。为了练习好这些对话,老师先提醒大家注意人物的年龄、身份,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让大家揣摩角色感;然后组织结对表演,一个当陈赓,一个当小红军,并进行师生评议,评出最佳对话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必然会受到红军战士互相关心、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的感染。

配乐或配电视片进行背诵的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设置。音乐可以帮助学生酝酿感情,电视画面既有提示作用,更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触景生情。例如《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描绘了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象。课文录像与课文吻合,学生看着录像,对瀑布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并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画面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此外,儿童有强烈的表演欲,对于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话、寓言故事,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办法。中低年级的老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头饰,更能激起学生演读的欲望;并能借助表情,少量的动作,用不同的声调读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五、  总结课文中的情境设置。

一节课仅有好的开头还不够,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呼应,两者相互呼应才能扣人心弦。反之,虎头蛇尾很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已取得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堂结尾的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分散和身体比较疲倦的时刻,如果教师不采用恰当的方法,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对古诗《草》进行背诵练习时,打破了——的常规模式,他创设学生背古诗给家人听的情境。老师先后扮演了妈妈、妹妹、奶奶三种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一样的角色,各指定一名儿童背诵,并就诗意展开了对话。不但检测了形义较难的字词,而且加深了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本来是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通过别出心裁的模拟处理,变得充满生活情趣。

寓教于乐的方法很多,游戏法、比赛法就是创设情境常用的方法。如能利用教材因素合理地创设情境,同样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一个接一个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顾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探微》

朱蕾  《浅说课堂教学的结尾》

http://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72003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评课用语集锦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系列二
谈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评课用语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