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
3、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为什么)
4、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梳理】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必要性):(为什么)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怎么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
(2)要求(措施):
2、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要求(措施):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2)要求(措施):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为什么)
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4、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5、青年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四)补充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其中: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方向。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观点一: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2)在你看来,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和谐文化有什么重要地位?
(2)我们应怎样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课堂有效训练】
1.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善恶标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
A.指导思想       B.基本特征       C.根本目标         D.基础
2.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及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体现了  (  )
A.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
B.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
3.报考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离开了这一实践(  )
①就无法区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③文化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就不可能有人类文明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课后拓展学案】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  (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把发展教育作为当前国家中心工作  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2.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七大进一步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  )
A.知识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C.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4.博物馆、纪念馆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殿堂。从3月28日起,北京市33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为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营,市财政决定每年向这33家博物馆投入1.2亿元资金。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有助于  (  )
①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民需要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这种说法对吗?谈你的观点。
跟踪练习
1、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
1、(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思想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实践,在断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
2.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
(2)人民群众的参与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形式。
(3)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在自觉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 ①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②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主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2)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人类自身发展的思想武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强大动力。
【合作探究2】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确保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③建设和谐文化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④建设和谐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⑤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崭新课题。
【课堂有效训练】1—4:CBAA
5. (1)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2)①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的教育事业;②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后拓展学案】1—4:BCDC
5.以上说法是片面的。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
(2)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和意义
九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五)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
论精神动力的价值
王金桩:文学依然神圣 披荆斩棘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