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答作文「8」

叶老师: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现在有个作文题,请帮我解读一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洪屹

------------

洪屹:

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就是指“材料作文”。那为什么材料作文,先前就这么叫的,现在要搞个新名堂?因为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考生毕业了,教育目标没实现呀,考生们的作文水准很难提升,人人还是老套路,总把“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模式化、套作,所以命题人添加个“任务指令”,试图迫使师生们务必明白:

第一,阅读理解要过关。要通读整则材料,对整则材料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抓住其中一句话或一个例子,抠出一个词来,写成一篇话题作文。比如,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很多考生会立马启动他们习惯性的“抠关键词”的审题方法,一定有人会从大李的事迹里抠出“创新”二字,然后开始写一篇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也一定会有人从老王的事迹里抠出“爱岗敬业”四个字,然后大谈特谈谁谁谁爱岗敬业,之后成功成才;也一定会有人从小刘的事迹里抠出“酷爱”两个字,然后把事实讲道理证明热爱是多么重要。

还有很多同学不会这么断章取义地审题,他们能这样概括材料:大李因为矢志创新,在科学上有所建树;老王爱岗敬业,在普通的工作中精益求精,因此成为了“大国工匠”;小刘酷爱摄影,乐于分享,给网友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赞誉。作完了这样的概括,于是很多同学就会从中选择一个来进行作文的立意和写作。

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命题人的要求。因为你写了其一,另两个是摆设吗?命题人想让你高屋建瓴,“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因此你要解读出这三个人具有风采的奥秘:大李的价值在于“大”,志在生命科学研究这样的大事,作出大贡献,国际学术前沿的大格局;老王的价值在于“老”,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用日复一日的实践,用时间和经验成就一手绝活,成为“大国工匠”;小刘的价值在于“小”,出于自己对摄影的爱好和兴趣,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顺手把自己的作品发在博客,满足了自己兴趣的同时,小小的分享也给千万网友带来美的享受。

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对这三者作出“谁更具风采”的判断,其实就是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更愿意像大李那样做大事、对人类前进作出杰出卓越贡献,还是像老王那般在平凡的小事上精益求精臻于完美,又或者像小刘一样执着于自己的小追求、小幸福,去追求一己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怎样选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已。

第二,辨析论述要过关。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但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希望考生写这种源自“标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阐释型作文,而要写论述型作文。也就是回归议论文的本质,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对材料进行发问,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上道理,我是向老徐学来的,再去粗取精、简明扼要地讲。现在搞明白了吗?

具体到“母女微信冲突”这则材料,你怎么现学现卖呢?

第一步:解读材料。从材料背景看,小卢是个女大学生,日常与妈妈分开,各有各的生活。妈妈学会了微信,与女儿成了微信好友,按理说,母女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谈心。可是,事与愿违。一方面,母女俩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彼此之间有代沟,互不适应;另一方面,母亲成了女儿的“远程监视器”,对女儿的大小事指手画脚。母女之间由地理造成的天然界限被微信突破了,反而搞得女儿难以独立成长。怎么办?女儿当然要部分屏蔽母亲呀,甚至直接拉黑,可这么做又伤害了母亲的感情。所以,当代心理师、教育者一致认为:真正的爱是无条件且有界限的。界限!界限!界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二步:提出问题。你认为这对母女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你怎么发问?有些母女根本没有互加微信,也天天在为同样的事烦恼。妈妈每天对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不该怎么干做“指导”,指导得孩子烦不胜烦。孩子的私人空间总被入侵,使他们缺少自主机会、没法自由选择,他们因此在网络上关闭父母的阅读权限。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你如果从“母亲关心女儿,是否可以越界”来讨论,就能贴近生活、引起读者们的共鸣了。

第三步:分析问题。你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个界限,普通朋友之间应如此,亲密关系之间更应如此。为什么许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这种界限意识呢?他们以爱为名,一向以自己为权威,对孩子的个人自由视而不见,很难做到尊重孩子。孩子要想独立发展,不摆脱父母的控制,怎么行?武志红提出“巨婴国”这个概念,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你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打算怎么论述,还看你的了。

第四步:解决问题。依你看,此类冲突怎么从根本上消除?瞧,这种矛盾在我家里是没有的。我从来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老想去看配偶的手机、查看聊天记录什么的。我也不会去看孩子在干什么,她拿手机在跟谁聊天、在拍什么东西、在玩什么……一个家庭持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个成员都是清楚明白的。管理自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自由。各人发展各人的,互相尊重又互相支持,有问题一起探讨,有困难互相帮助,至于诸多细节上的选择,其他人不予置评。

叶老师

---作者简介---

叶梅斌,北师大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居住14年,于2011年迁居厦门,指导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务型作文:比较问题及例文说明(海城)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简析
高考满分作文:越平凡,越有风采
全国二卷作文的精彩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时代楷模,青年榜样(含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场作文,背住这两篇就够了!(附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