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父母”岂能如此逼孩子“成功”

一位女老师,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然后出国。她满心骄傲地在课堂上以女儿的成功激励学生,而她不会讲的是,女儿高中时就与父母不和,尤其与母亲视同仇人,上大学后更是几乎不再回家。女老师对女儿要求之严格,令同事侧目:高考成绩揭晓的当晚,她在家里打女儿的动静在楼下的同事家里都能听到,只因她教的那门课女儿没能考满分。

这件事可以引出很多教育问题。我在这里想谈两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否用丧失亲情的方式来逼迫孩子“成功”?教师父母在子女面前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

如果拿第一个问题问家长,一般家长都会比较理智地回答:不能。然而,现实中,一旦自己成为当事人,就很难理智。每个孩子小时候,总会淘气、偷懒,不想学习,不爱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因此被老师请家长。遇到这些具体问题,做家长的能否真正从爱孩子出发,给孩子成长的时间,陪孩子慢慢长大,而不是粗暴地干预,检验着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是否正确。

郑渊洁小学时被退学,父亲把他领回家后,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回家我教你。可以说,没有父亲的这句话,就没有后来的郑渊洁。当郑渊洁在节目中与九十多岁的老父亲紧紧相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成功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更是父爱教育的智慧。类似的家庭教育佳话不只一个,可是,不少家长并不以为然。他们害怕孩子的未来毁在自己手上,担心对孩子的爱成了害,故对孩子管教从严。而这些,都是因为没弄清教育的真正目的,使得自己身为家长,也不具备明确而稳定的家庭教育主张,故而在回答抽象的教育问题时,能选择正确答案,但在面对现实的教育情况时,又盲目失措。

即使我们不懂得那些教育理论,也要基于最朴素的情感对待孩子,那就是,用心爱孩子。父母的爱,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根基,失去这个根基,就算用再科学的方法,再先进的理念,都只能培养出一个空心人,一个不懂得亲情与爱的高智能机器人,一个未来生活也未必获得幸福的社会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如果有什么成功需要拿亲情去换,那么,这种成功就是虚伪的,非人性的。

第二个问题,和“教师父母”的双重身份有关。身为教师,一是觉得近水楼台,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成绩好的,孩子学习好,自己身为教师和家长就获得双重成功。为达到此目的,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身份——父母,在家里仍然不放下教师这一身份。这种社会角色错位,导致孩子失去了心理安全地带。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父爱是有条件的,你优秀我才爱你,你达到我的要求我才爱你;而母爱是无条件的,她付出爱的唯一条件是“你是我的孩子”。正是母亲这无条件的爱,才给孩子最大的心理安慰,也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底气。

师爱,兼有父爱的“有条件”和母爱的“无条件”特点,以教人新知、促人上进为主要内涵。如果角色错位,身为父母,却没有承担起父母的职责;身为老师,却只注重了严师的身份,忘记了教师更为丰富的职责,一味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或学生身上,那么,即使一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不是教育的胜利,最终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看作给自己带来荣誉的工具。同样,老师也不能把学生看作实现自己价值的工具。职业为教师的父母们,更要特别警醒。当孩子因自己的父母是老师而被同龄人羡慕时,身为教师和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两个称呼?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问题生的“关键”在哪里?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一周精选5】袁卫星:做个好父亲是男人的终身事业
男孩子怎么养?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叛逆”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信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