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正前 | 岁月的余晖——古楼兰残纸《济白帖》的风姿





古楼兰,悠远、神秘、苍凉,一个充满诗意和遐想的文明国度。悠远,时间和距离的悬念;神秘,不可尽知的古往今来;苍凉,无尽的黄沙、暗雪和荒原……


记忆里古楼兰的诗情画意回荡在不多的乐府和唐诗之中,入句处不是“斩、破”,就是黄沙蔽日,暗雪飘动,处处笼罩着无奈的征战和杀戮。汉代戍边军人的如橼巨笔,道不尽对古楼兰的追思,“转战向楼兰,雄名盛李霍。”“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唐代王昌龄、李白充满诗意的幽幽遐想,无法阐释对于古楼兰的一腔深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些著名的诗句,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古楼兰将士紧张严整的壮烈和苍凉忧怨的豪迈。


发现古楼兰,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功不可没,他以对东方文明的执着向往,开启了认识古楼兰文明的大门。此后,络绎不绝的追随者,怀揣着贪婪和梦想,走进黄沙蔽日的西域荒漠,发掘曾经的辉煌。近百年来,古楼兰的神奇美妙,不知引来多少倾慕者的目光。为揭开古楼兰文明的神秘面纱,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毅力,远涉重洋,长途跋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发现大量珍贵的遗迹和文物,干枯的人体残骸,耀眼的实用器皿,闪光的锦缎绢帛,残缺不全的木简和残纸。这些文物从不同侧面印证了古楼兰的兴盛与衰落、繁华与荒凉、文明与野蛮。然而,对于一个喜爱笔墨的后学者来说,我些气味古幽、色泽灰暗、字迹斑驳、模糊难辨的楼兰文书更加钟情,内心深处不断追问那薄薄一纸残片为何能幸存于世,岁月的残迹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手捧残纸,浮想联翩,心绪万端,刹那间眼前仿佛出现丝绸之路往来的人流和不知疲倦的驼队,尤其是他们对于汉字书写的神圣向往。


残纸数量不多,黄麻纸,不足一尺见方,纸质粗精不一,吃水性较差,比较适宜毛笔书写。最能感动我的是《济白帖》那张残纸,四行字迹,清晰可辨,有月有日,却没有纪年,给确认该纸的具体年份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撼。不过,从残片的内容来推断,大约书写于曹魏嘉平四年的前凉时期,具体内容因个别字迹连属过甚,使其难以辨认,根据关键词分析判断,很可能是一份镇守西域的吏兵文书,记录处理奴隶的事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诉人“济”,经验告诉我们会不会是那个拥立张大豫为王的张济呢?他既是一位有相当级别的守边军人,又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假如《济白帖》出自他手,不能不让我们惊叹他的书写功力。《济白帖》点画纵擒自如,笔锋运动的节奏感很强,书写的流畅和专业程度不亚于“二王”手札。套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整体感觉散发出草书的古雅气息和美妙韵律,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古代草书的活标本。不多的字迹,不仅渗透着魏晋人的审美情趣,还散发着古人的审美追求。通过《济白帖》,我们不难想象昔日辉煌的古楼兰文化。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思维的视知觉呈现,是哲学内涵的隐喻与象征性阐释。中国古代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哲学构成,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也深层次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正是这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孕育了书法艺术的生成、成熟与发展。可以说,中国远古书法的点画艺术,是中国哲学、审美观念的感性显现。一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书法艺术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像植物标本一样在世界艺术百花园中孤独寂寞地茁壮成长。《济白帖》残纸一片,但它上面留下来的字迹,如珍如宝,看见它就像遇见久别重逢的知己,亲切而意味深长。《济白帖》聊聊数字,揭示出西晋百姓的生存状态,也泄漏了他们的审美密码。


幽远简捷,是书法艺术的高远境界。《济白帖》残纸面积不大,悠久的时空感憾人心魄,用笔结字简便快捷,意境深邃,字里行间有股超尘脱凡的太古之风和邈远的时间意蕴。字迹体态斑驳,意象浑厚,点画的外部轮廓质朴清雅,而内蕴却激荡着挥之不去的淡幽,寓淡于厚,寓淡于深,纯粹西晋风流。朴拙与奇逸相互交织,古法浓郁,意蕴盎然,看不出书写者身处职场的世俗之感,表现出超然出尘的审美情怀。字迹紧结密束,朴茂萧散,点画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书写的速度很快,单个字的笔画连接丰富多变,有的笔画已经简得不能再简。尚简,是人类趋简的共同心理。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礼必简,大乐必易”。老子和孔子两位哲人很早就揭示出人类普遍的趋简心理。尚简思想也深刻影响着汉字的简化。从实用的角度看,简化是书法的必然趋势。秦小篆简化于战国文字,隶书简化于小篆,草书为隶之便捷。汉字书写作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活动,最能自由抒发性情的是草书,草书因为彻底的符号化而走向了简化的极致。《济白帖》让我们认识汉字由隶变草的清晰脉络。书写者为了达到便捷的目的,将很多笔画压缩合并,以短画取代长画,既不失字形,也容易辨认。比如,“奉”、“夏”、“慰”。在书写者手里变成了一笔书,简捷快速,为后来的狂草奠定了基础。有句话叫“简约并不简单”,对今天的草书创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书法的赏心悦目,缘于天然流畅。质朴无华,平淡简静,天真烂漫,自然浑成的朴素之美,是书法的天然境界。在娴熟掌握笔墨技巧的基础上,随意挥洒,以获得创作上的自由,是书写者终身追求的目标。萧衍《答陶隐居论书》云:“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萧衍所强调的超越自然的艺术境界,体现的是一种“道法自然”。对技艺精湛的书法家来说,书写时的抑扬顿挫和提按转折一任自然,才能达到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体现老庄的自然精神,又不仅仅等同于老庄的自然精神,不是刻意而为的任意而为,没有安排的痕迹,体现着最高级的安排和意志。《济白帖》的书写特点深刻回答了这个问题,书写者的审美怀抱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书写之中,“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济白帖》每字每行,都无造作,不执着,有一种顺势而为的感觉。这种书写行为是种永无休止的精神历程,不可能在每一次书写中都能充分表露出来,也不会出现在每一幅作品之中。因此,每一个时代的书写者都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上下求索,竭力传承书写中最真实的力量,每个书写者又总是从传统典籍中汲取书写灵感,寻求新的书写式样。《济白帖》化线为点,将复杂的笔画关系简单化,将字迹的连贯性寓于流动性之中,产生了动静结合的视觉快感,书写的表现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即使在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也望尘莫及。


草书之妙,在于沉着痛快。沉着指用笔沉厚雄浑而不轻浮,痛快指用笔爽利灵捷而流畅。沉着与痛快,是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善书者能够把两者的用笔风格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遒劲流畅的笔墨表现力。明代丰坊《书诀》云:“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沉着痛快,书之本也。”把沉着和痛快巧妙地联系起来,兼之者可以全德,论人品如此,论书品也是如此。《济白帖》因略存隶意而优游不迫的沉着之感,因流畅率意而痛快彰显的风韵,互相映衬,互相冲突,相安无事,相得益彰。出入笔果敢利索,毫无繁芜油滑之墨,突显简净扎实之笔。《济白帖》承续汉代草书的遗韵,已基本脱尽隶意,沉着苍健,风神俊朗,英姿勃发,用笔较之王羲之《十七帖》有过之而无不及。笔画的波磔基本消失,草书的意识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超前。


《济白帖》墨迹彰显了古楼兰汉字书写的地域性特征。古楼兰虽然地处西域,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但却新出土了一批类似于《济白帖》的行草墨迹。比如,《无违帖》、《自近劳想帖》、《得必帖》、《缘展怀帖》和《无虚伪帖》。他们的书写风格与《济白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未读帖》和《乱世帖》虽然是未曾寄出的信札,但《虽未读帖》的“楼”、“闻”反复出现五六遍,《乱世帖》的“事”字则穿插在字行之间,精心练习的痕迹很浓,可以看出书写者极为讲究每个字的用笔和结构。古楼兰地近敦煌,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汉代敦煌地区的草书盛况,至魏晋尚未消失。《无虚伪帖》的背面有《如常帖》,三四行草书,行笔狂放,几乎不可辨识,瞬间的挥运反映出书写者的激越情怀,与后世的狂草无二分别,那种刚劲娴熟的用笔,足称铁画银钩,汉代张芝的遗风历历在目。古楼兰残纸的书体,基本不见汉代官样书体,充分表明魏晋日常手写已经完全草化。


《济白帖》墨迹验证了魏晋行草书的阶段性式样。目前能够印证魏晋行草书真迹样本,只有唯一存世的墨迹《平复帖》。《平复帖》字迹模糊,很多字难以辨认,光凭《平复帖》难以确认魏晋行草书真实的书写状态。《济白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研究王羲之的便札,无论是《姨母帖》、《孔侍中帖》,还是《初月帖》,用笔结字与《济白帖》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明确看出,魏晋玄学大兴,洒脱自由的书写已经成为社会风尚。《济白帖》的天真质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意味和风度。王羲之尺牍行草杂存,字形欹侧多姿,章法动荡,节奏丰富,同样透露出那个时代的天真与率意。后人“俱变古形”创制新法,用笔简练明快,“一拓直下”,折笔和侧锋变换交织,都与《济白帖》如出一辙。字体变横为纵,笔势开张疏朗,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关系更加复杂,“字群结构”的出现,奠定了今草连绵起伏的视觉图式。


《济白帖》纯朴、天真、流畅的书写,浸透着古楼兰人的审美气息。古楼兰虽然消失了,但昔日的文明依然辉煌。一千多年前的西晋戍边官吏娴熟的书写,为草书的发展开启了便捷之门。


2014/12/21






书艺公社是2002年创立的中国书法专业门户网站。书艺公社创建至今已有注册会员逾十万人;全站帖子量级达至二百万级;高清海量资料珍贵图片逾千万幅。推介 传播历代及当代书画名家及中青年书画家近万人;纪录了从2002年以来业界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事件、展览、活动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永不落幕的 展馆、“当代书画史资料库”!


书艺公社新版APP强势归来~~~

书法课堂、名师点评、

视频直播、热点话题——


“此”进入语音发帖时代~~~

为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网络学习书法

特别是用手机就能学习书法

书艺公社2016年6月全新推出的APP

特邀名师免费为网友开设书法门诊室

里面已经推出了数以千计的书法家

网友们可以直接联系或者通过网站联系自己喜爱的名师

而且还能语音交流哦~

免除打字的麻烦!

掌上就能得到名师点评学习书法

去下载一个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英田 | 楼兰简纸书法及其存在的意义
《中国书法史》:西晋的楷书
从《笔迹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你是哪种?
东汉末年书法三杰蔡邕张芝钟繇——张芝
岳飞唯一存世草书《悼古战场》气象万千,大气磅礴,颠覆我们审美
笔迹心理分析基本知识 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