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育历史

鸡的祖先起源于鸡属(Gallus),鸡属有红色原鸡、锡兰原鸡、灰色原鸡、黑色或绿色原鸡等4种原鸡。一元说认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鸡,都起源于红色原鸡;多元说认为四中野鸡都有可能是家鸡的祖先,但两种假说共同承认红色原鸡是家鸡的主要祖先。红色原鸡分布很广,东南亚、印度和中国海南、广西云南丛林中都有分布,是现代家鸡的祖先。红色原鸡栖息在丛林中,体小善飞,体重仅800g左右,肉质较粗,肉味鲜美,年产蛋10~15个。鸡的驯化至少是在公元前2000年,在驯化过程中,其体重、色泽、形态、产蛋能力等都得到了广泛的选育。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选择和培育,饲养管理条件不断改善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家鸡[1][3][2]

特征

鸡一般全身被羽毛覆盖,公鸡母鸡羽毛的大小和形状差别明显。公鸡的颈羽和鞍羽部长而尖,尾羽特别长,母鸡的颈羽和鞍羽则短而圆钝。同一品种公鸡的鸡冠比母鸡大。不同品种鸡的鸡冠有各种形状,鸡冠大小也有差异。鸡的嘴为角质的喙,呈圆锥形;口腔内没有牙齿,依靠喙将某些饲料撕碎,胃分为腺胃和肌胃两个部分;鸡的骨骼大量愈合,前肢演化为翼;胸肌与后肢肌肉非常发达;有嗉囊和肌胃;肺小而有气囊;没有膀胱;雌性仅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产卵而无乳腺;具有泄殖腔;睾丸位于体腔内。鸡具有鸟类适于飞翔的身体结构,但家鸡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大多数已不具备飞翔的能力。[4][1]
鸡的口腔内没有软腭,硬腭中央有一条长而狭窄的腭中缝,因此在饮水时需用喙舀水喝。鸡的新陈代谢快,体温在40.5~42℃,高于家畜。鸡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W系统”,雄性是同形配子(ZZ)决定性别的,而雌性是异性配子(ZW)决定性别的。[12][1][13]
仙居鸡图片

习性特点

觅食行为

鸡是杂食性动物,散养的鸡主要采食昆虫、草籽、幼嫩的青草及野菜等。鸡嗅觉不敏感,喙端内有丰富的物理感受器,因此饲料颗粒大小和硬度对鸡的采食行为有很大影响。鸡的采食有特殊的接行为,一旦开始产蛋,会对钙的食欲增强。鸡靠圆锥形的角质喙采食,鸡的喙边缘尖锐、平滑,能将大块的食物叼碎后食入,也适合啄取坚硬而细小的饲料。鸡的采食是连续啄食。鸡采食到使嗦囊和肌胃充满,然后等到些饲料离开嗉囊和肌胃之后再开始采食。[1]
鸡采食行为

探究行为

各种日龄的鸡都会表现探究行为,表现为浅啄、伸颈、眺望、慢踏步前行与上下跳跃等动作,探究多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环境,如寻求饮水、食物、筑巢材料与地点、产蛋位置和栖息场所等,达到目的时,探究便停止。探究行为是鸡学习新事物的表现。这种探究没有明显的结束行为,在探究时伴有进退犹豫的表现,反映其好奇与恐惧相交织的动机状态。[1]

攻击行为

鸡是群居动物。但在鸡群中,每个个体所处的地位是彼此不平等的,最强者居最上位,次强者居次上位,最弱者居最下位。这种现象在家禽学上称之为群体级别或啄斗顺序。从1周龄开始雏鸡开始通过“争斗”来建立社会等级排序的高低地位。雏鸡啄斗高峰期一般为3~5周龄直到10周龄以后才可以建立起社会秩序。鸡的攻击行为包括追逐、啄斗、华尔兹行为、威胁、抓和对打等。公鸡母鸡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14]

交流行为

鸡主要靠视、听觉相互交流传递信息。鸡的叫声分别表达不同的信息,普通叫声和特殊叫声可达30余种,行为反应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小鸡“叽叽-喳喳”是环境比较适应,舒服感觉的信息;“啾-瞅”当育雏室温过低时,小鸡感到寒冷而发出这种声音;雏鸡断水口渴时多发出“叽、叽、叽、叽”短促单调的呼叫声,或饥饿寻食时发出“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的无规则乱叫声;“颤音”是对强烈刺激的反应。[15]

节律行为

黎明啼叫是雄鸡昼夜生物节律的重要表现之一。公鸡在清晨开始打鸣的行为是受生物钟调控的,并且公鸡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是分等级的。在同一群公鸡当中每天清晨,总是地位最高的公鸡先开始打鸣,然后等级较低者随后打鸣,等级更低者又次之。蛋鸡采食也具有昼夜节律。产蛋鸡一日内有两个采食高峰,第一次在黎明2~3时,第二次在日落前2~3时。采食量上午占日龄总量的1/3,下午占2/3。[5][16]

代表品种

标准品种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家禽工作者组成的家禽协会,制定了各种家禽品种标准各国家禽工作者按标准进行选育,育成后向协会申报,经审查符合标准后,定为标准品种。曾经引入中国并在现代鸡种培育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标准品种有白色单冠来航鸡洛岛红鸡白洛克鸡科尼什鸡等。[6]

白色单冠来航

白色单冠来航是来航鸡的一个品变种,是世界著名的蛋鸡标准品种,原产于意大利。来航鸡体型较小而清秀,外形呈“V”字形,体型紧凑,羽毛全白,鸡冠和肉垂发达,公鸡的冠厚而直立,母鸡冠向一侧倾倒,喙、胫、趾及皮肤均为黄色,耳叶为白色。觅食力强,反应灵敏,活泼好动,富神经质,易受惊吓。适应性强。成年公鸡体重 2~2.5千克,母鸡1.5~1.6千克。160天左右性成熟,年产蛋220~240个,蛋重55~60克,蛋壳纯白色。[6][1]
来航鸡

洛岛红鸡

育成于美国洛德岛州,蛋肉兼用型。该鸡羽毛深红色,尾羽黑色。体躯近长方形,背平直。头中等大小,单冠,喙褐黄色,胫、皮肤为黄色。冠、脸、肉垂、耳叶红色成年公鸡体重约3.7千克,母鸡约2.75千克。该鸡肌肉发育良好,适应性强。180日龄性成熟,年产蛋180~200个。蛋壳褐色,平均蛋重60克。目前很多褐壳蛋鸡配套系的育成都引用了洛岛红鸡的血缘。主要利用其特有的伴性金色羽基因,通过特定的杂交形式培育自别雌雄的配套系。[6]
洛岛红鸡

科尼什鸡

为一典型的标准肉鸡品种,原产于英国的康瓦尔。有白色科尼什鸡和红色科尼什鸡。该鸡体躯高大,体质坚实,肩、胸很宽,胸、腿肌肉发达,肉用性能好,尤其是早期生长速度快。豆冠。喙、胫、皮肤为黄色羽毛紧密。体重大,成年公鸡体重约为4.6千克,母鸡约3.6千克。产蛋量较低,20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120~130个,平均蛋重65克,蛋壳浅褐色。目前主要用科尼什鸡作为配套肉鸡的父系。[6]
白色科尼什鸡

饲养用途

肉用

肉仔鸡饲养周期短,肉质细嫩,瘦肉含量高,结缔组织含量少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猪肉、牛肉和羊肉;鸡肉中脂肪含量低,且主要集中于皮下和腹腔,胆固醇含量亦低于其他肉类;鸡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中医中,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故常作为年老体弱、久病体虚、产后亏损的进补佳品,尤其是脾胃虚寒、虚不受补者,进补鸡肉,不但能补养气血,还可补虚祛寒。因此,鸡肉具有风味温和鲜美,容易消化吸收,增进食欲,深受消费者喜爱。[8][17]

蛋用

鸡蛋营养价值非常丰富。鸡蛋的蛋黄和蛋白都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的组成极为近似,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最高,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14.7克,主要为卵白蛋白卵球蛋白,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同时含有钾、钠、镁、铁、磷等矿物质特别是鸡蛋中的磷、铁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所以,将奶类与鸡蛋共同喂养婴儿,可以补充奶类中铁的匮乏,实现营养互补。[7]
鸡蛋

加工类

鸡的加工品种种类繁多,有鸡肉的加工产品,如卤制全鸡、卤鸡腿、鸡肉松等鸡肉深加工产品,也包括鸡蛋类的加工产品,如卤蛋、皮蛋、盐蛋、蛋白粉、蛋白饮料、蛋黄酱等加工产品,在近几年都深受消费者喜爱。[18]

羽毛利用

鸡的羽毛有许多种用途,可用做被褥、坐垫、羽毛扇、鸡毛掸子和装饰品;或经化学处理制做塑胶;羽毛粉是含粗蛋白非常高的优质饲料;废弃羽毛还可做优质的有机肥料。羽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因此,国家很重视羽绒的收购。所以,在宰肉仔鸡时,应注意收集、整理、保管鸡羽毛,以便充分利用肉仔鸡的产品。鸡的羽毛次于鹅羽和鸭羽毛。在分类上只分为大羽利小羽两种,这是因为鸡的羽绒非常少,不易分离。鸡的大羽可用来加工制做羽毛扇和羽毛粉,小毛可用来制作被褥和羽毛粉等。[19]

鸡粪再生产

家禽业中鸡粪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给疾病防控带来重大隐患、使人类自身安全面临巨大损害,但通过现代无害化技术处理后,不仅能够减少鸡粪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将鸡粪合理利用再生产,转变成饲料用于农业生产。由于鸡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将鸡粪作为饲料用于饲喂蚯蚓、黑水虻和鱼等动物,打造微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将鸡粪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鱼类养殖生产,制定合理计划,确保形成农牧良性循环模式。[20][21]

饲养管理

鸡舍管理

场址选择应符合相关要求,优先选择地势高、干燥、平坦,自然通风良好,水源充足卫生排水良好、供电稳定、交通便利的地方。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分开,管理区设在上风向,无害化处理区设在下风向,场内净道、污道分开,互不交叉。鸡舍可以选择密闭式或半密闭式,结构上采取砖混或钢混模式,建筑材料具备导热系数小、防火耐水等特性。[22]

饲喂

鸡配合饲料是将玉米粉、米糠、麦、菜籽饼粉等各种农作物废弃物,遵循比例混合,用专用设备充分搅拌均匀用于鸡饲料。在鸡的日常喂养中,应保证饮用水充足,饲料应符合相关规定。饲喂量应根据不同饲养方式、饲养阶段以及鸡的品种和鸡群产蛋率而定。育雏期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育成期饲喂次数减半,产蛋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换粮可采用一周换粮法,逐步更换。[22][23]

日常照料

日常除了保证安全、卫生的饲料和饮水供应外,还应检查和调整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每日检查各类设施、清理鸡舍以保持地面清洁和空气清新。喂量更好的观察鸡群健康情况,及时调整饲喂计划和淘汰不健康鸡只,应在育雏、育成期根据鸡的大小与强弱分群,提高鸡群均匀度,肉杂鸡、边鸡7周龄后进行公母分群饲养。[22]

繁育

种蛋孵化
从外观上来看,种蛋呈卵圆形,蛋壳表面干净,厚度分布适中,色泽好,蛋壳不能破损。一般情况下,鸡蛋的重量为 50~60 g为佳。孵化过程中需注意种蛋的消毒杀菌、翻蛋、检查胚胎发育等关键步骤,同时全程控制合理的温度和湿度,使得种蛋正常发育,保证较高的孵化率。[24]
鸡的生长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幼雏大脑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小娇嫩,体温比成年鸡低2℃~3℃,4日开始慢慢上升,到7日龄~10日龄才达成鸡体温,21日龄体温调节机能才渐趋完善,5周龄~6周逐渐脱温,7周~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需要雏鸡日粮养分浓度大,营养要全面,并且易于消化。雏鸡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物质代谢旺盛,羽毛生长快,幼雏在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4周龄便增加到7%,其后大体保持不变。从孵出至20周龄羽毛要脱换4次。鸡的自然寿命有7~12年。[25]
小雏鸡
鸡的繁殖
幼龄鸡不表现性行为。鸡的性成熟一般在57~84日龄。自然交配时,公鸡在交配前会表现求偶行为。公鸡将翅膀下垂到地面,围着母鸡进行半圆形来回的跳舞动作,并发出咯咯叫声。母鸡在公鸡求偶的引诱下,蹲伏地面不动,说明愿意接受交配。求偶行为后,公鸡迅速跳上母鸡背部,以喙啄着母鸡头部的羽毛,尾部向下伸展,翻出泄殖腔,完成交配。[4][1]
鸡散养或平养时,产蛋前表现不安、寻巢、发出咯咯的叫声。一般寻巢行为多出现在排卵后的24h左右。母鸡喜欢找光线较暗且安静、隐蔽的地方作为产蛋巢。快要开产和开产日期不太长的鸡,经常发出“咯咯一”悦耳的长音叫声。就巢孵蛋母鸡的羽毛非常粗乱,冠和肉垂灰白色,爱斗架,有攻击性,且极不愿意离巢。[1]

疾病防治

鸡的抗病力差,并且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应首先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需及早发现和诊断、快速处理疫情、及时隔离病鸡、严格封锁疫区、扑杀病鸡,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消毒应符合相关要求,对鸡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更衣间供车辆和人员消毒,鸡舍门口设消毒池,生产区经常清扫冲洗并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鸡群防疫应符合相关要求,对马立克式病、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贫血病、禽脑脊髓炎和鸡痘进行免疫,同时定期对鸡群进行免疫检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疫病形势,采取补免等措施。[22][26]

产业介绍

全球肉鸡产量低速增长,鸡肉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受益于美国、欧盟和中国鸡肉产量持续增长,全球鸡肉产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鸡肉产量超1亿吨,较上年增加0.42%,低于2010年以来2.20%的平均增速。世界鸡肉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上述四个国家鸡肉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美国作为第一大鸡肉生产国,2022年鸡肉产量为208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0.65%;中国、巴西和欧盟鸡肉产量分别为1950万吨、1440万吨和1092万吨,分别占全球鸡肉产量的19.31%、14.27%和10.82%。[27]另外,全球市场对鸡蛋的需求也很大,产业发展较有潜力。[9]
中国是世界上养鸡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在七八千年以前劳动人民就开始了养鸡活动,但饲养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生产水平较低。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持续了很长时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了规模化养鸡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养鸡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模式逐渐成熟。中国鸡的饲养量约占世界总饲养量的1/4。中国鸡的年饲养量,蛋鸡近20亿只,快大型肉鸡20亿只,优质肉鸡15亿只。中国家禽数量、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1980年以来,禽蛋产量每年以7.8%的速度递增(90%以上是鸡蛋),从年产293.5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2335.4万吨。中国人均年占有禽蛋16千克以上,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02千克/年·人)。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建起了一批比较稳定的蛋鸡生产供应基地。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规模经营的集体养鸡场和个体养鸡户,形成了国有场饲养良种,集体场繁殖良种,养鸡专业户生产肉、蛋商品的养殖模式。中国大规模的肉鸡生产稍晚于蛋鸡,但发展速度快,起点高,生产潜力大。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下,已经形成了供、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格局。[6]

相关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鸡”与“吉”读音相近,是一种吉样的动物,以雄鸡为代表的形象自古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中国民间传统年画中,鸡是常见的动物形象。例如有“雄鸡镇图”、“雄鸡食虫图”,均表示辟除毒害;“儿童抱鸡图”表示孩童吉祥;“雄鸡立石图”,以“石上大鸡”的音表示“时上大吉”;“雄鸡报晓图”,表示报吉声声;“雄鸡与鸡冠花图”,以两者之“冠”表示官上加官。[10]
斗鸡活动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斗鸡活动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吐鲁番、伊犁、阿克苏、喀什和托克逊一带。斗鸡这项民间传统博戏活动,早在春秋时就相当流行,传承至唐代,风靡一时,并形成了主要于清明时斗鸡的习俗。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
​近百种大公鸡,你认识几只?
鸡何以征服了世界?
珍珠鸡养殖技术
中国各地优良鸡品种大全
养鸡可以这样做,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可以提高产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