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继洲编篡的《针灸大成》中申脉照海的临床应用探析
userphoto

2023.07.01 广东

关注

前言:

《针灸大成》由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之上,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修订删补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精心编篡而成。

该书涉猎广泛,包括针灸理论、操作手法、临床医案及刺灸禁忌等,集合了明代以前针灸理论之精髓,对现代针灸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针灸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必读之书。

阴跷、阳跷脉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分支,其主要功能是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司目之开合,并主肢体运动,特别是下肢运动。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说明阴跷、阳跷脉不仅生理上相互为用,而且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

申脉、照海两穴均属八脉交会穴,其中申脉穴与阳跷脉相通,照海穴与阴跷脉相通是调节阴跷、阳跷脉的特定穴组。

本文就《针灸大成》中申脉、照海穴的临床应用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两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1.腧穴定位

申脉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与阳跷脉相通;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与阴跷脉相通,其穴名首见于晋代皇甫谧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

关于其位置,《针灸大成》中记载:“申脉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照海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由此可见,两穴分别位于足外踝、足内踝下四陷处。

历版《经络腧穴学》教材上的定位与此基本一致,申脉穴位于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照海穴位于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口。

申脉、照海穴作为十二经脉与阴阳跷脉的交会穴,两穴共用可调和阴阳气血,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达全身的目的。

2.临床应用

五官科疾病

在《奇经八脉考》中,有对跷脉循行详细描述:“阳跷者··...·复会任脉与承泣,至目内毗,与手足太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指出阴阳跷脉在循行时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于睛明穴,均与眼睛连接。

因此,阴阳跷脉气血调和与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与跷脉相通之申脉、照海穴也是治疗眼部疾患的重要腧穴。

《针灸大成》中记载:“阴跷脉治病: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先取申脉、照海,次取诸穴以治疗目中疼痛、眉棱痛、目睛充血等诸疾”,指出申脉、照海作为与跷脉相通之八脉交会穴,可以治疗眼睛红肿赤痛、眼眶疼痛等目系疾病。

阴跷脉、阳跷脉二脉合入脑,达于目锐毗,其脉气能濡润眼目,调节眼腧开合所以,如果这二跷筋脉平衡失调,那么双眼就会产生疾病。

虽然现代临床更多近取眼周穴位治疗眼部疾患,但申脉、照海的治疗效果依旧显著。

申脉是阳跷脉气所发之穴,且阳跷脉上循口角,间接过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申脉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眼部疾病,还可以治疗牙齿疼痛,调理皇部的气血运行。

《针灸大成·足部》记载:“申脉主昼发室,足肿,牙痛”。《针灸大成·鼻口门》中治疗妞血可取“风府、风池……申脉……”。

明确指出申脉作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以治疗口鼻部阳气过盛,火毒上攻所致的牙痛及鼻帆。

但这一作用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少,而多选用胃经或膀胱经位于头面部的腧穴。

癫痫

癫痫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的慢性神志异常。

癫痫与阴阳的盛衰变化相关,体现在癫痫的昼夜发作规律上。白天相对阳盛阴衰,夜晚阴盛阳衰。白天发作癫痫者多阳气偏胜、阴气不足;夜间发作癫痫者多阴气偏盛、阳气不足。

癫痫还与脑部气机运行有关,气机上逆于脑,迷闭脑窍,使得元气不能上传于脑,血无元气推动而瘀阻脑络、元神失养发为癫痫。

“盖痫疾之原,必因惊恐而致疾”为《素问》言肾在志为恐,可知肾与癫痫发作息息相关。

阴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且阳跷循行入脑,阴跷脉乃少阴之别,与癫痫发病及转归均有一定联系。

《针灸大成·续增治法》中载:“痫:俱是痰火……灸百会······阳跷(昼发)阴跷(夜发)”“癫疾上星……后溪、申脉、承山(针三分,速出,灸百壮)”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通过泻阳跷之申脉,能治疗昼发的痫病,泻阴跷之照海,能治疗夜发的痫病。

因此《针灸大成》中提到:“痛病夜发灸阴跷、照海也”。

申脉作为阳跷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两经循行皆入脑,若灸疗不当,有导致狂症发作的可能。

因此,对于情志狂躁的癫痫患者,应慎灸申脉穴,宜采用针刺的方法,泻其阳气:照海为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可针可灸,宜用悬起灸、直接灸等方法,以醒神定痛、祛邪补虚,平衡机体阴阳。

有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癫痫患者脑内神经突触间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针刺申脉、照海后,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及症状均得到改善,脑电图示痴性放电相应减少。进一步证实了申脉、照海在针灸治疗癫痫中的意义。

头脑相关神志病

阴跷、阳跷脉均上行至目内耻,然后与手足太阳、足阳明交汇于睛明穴,阳跷脉由睛明穴继续上行入发际,然后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根据循行即主治的理论,申脉穴、照海穴亦均可治疗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

阴跷脉走行于躯体前部,阴在内,其气与五脏相互联通,可调节阴经经气:阳跷脉走行于躯体后部,阳在表其气与六腑相联系,可调理阳经经气。

《奇经八脉考·二跷为病》载“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连贯五脏,主持诸里。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通,连贯六腑,主持诸表”。

阴跷脉与阳跷脉在走行时虽然经过同一部位,但治疗作用却有所不同,一个治疗偏向于在表之痛,一个治疗偏向于在里之疾。

因此,虽然阴跷脉与阳跷脉对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皆有较好疗效,但申脉穴侧重于改善头部表气血运行,多用于治疗头痛、头风、目眩等在表疾病《针灸大成》中:“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了“头旋:目窗、百会申脉”,指出远部取穴针刺申脉可缓解头痛头晕的症状。

照海穴为阴跷脉腧穴,主在里之疾,与五脏之气相感应,所以能益精填髓、安神定志,《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载:“五心烦热:照海、内关……心内怔忡:心俞、内关、神门、照海”,可见心中烦热与怔忡可远端取穴针刺照海穴治疗。

现代临床中治疗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特别是头痛、目眩等病症时,习惯性局部选用头面部腧穴,例如风池、太阳、率谷、百会等。

虽然有部分医家在治疗头痛、心悸等头脑相关的神志病时,会选用申脉、照海,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其应用并不普遍,值得进步思考与探讨。

妇科疾病

女子经带胎产与肾气盛衰关系密切照海为肾经腧穴,能够滋阴补肾;申脉为膀胱经的脑穴,肾与膀胱相表里,作用相辅相成。

《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主治考正穴法》中记载申脉穴还可治疗妇女气血不通之痛经:“主风眩,腰脚痛,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伸难,妇人血气痛”。

这与申脉穴为阳跷起始穴有关,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对于寒滞导致的妇女气血不通有通经散寒作用。

照海穴可行气下胎、固冲束带、滋阴益肾。《针灸大成·标幽赋》中记载照海、外关穴可“下产妇之胎衣”,《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记载:“死胎阴交不可缓,胞衣照海内关寻”。

此外,照海取其滋阴益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也可治疗妇人肾精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肾虚血瘀的痛经、湿热下注的赤白带下等症。

阴挺相当于子宫脱垂症,如《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照海主……妇女经逆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

3.刺灸方法

《针灸大成》中记载的针刺深度,申脉穴可针刺一寸和三分,照海穴可针刺一寸二分、三分和四分。

临床针刺深度选择时,根据书中针刺深浅规律,对于病变部位从深到浅、病变部位气血从盛到衰,针刺深度选择宜从深到浅,同时根据受术者体质不同辨证施治。

灸法操作中,书中记载申脉穴为禁灸穴之一,不宜针灸并施,“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但在该书中提到《针灸铜人经》对申脉的操作描述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照海为阴跷腧穴,灸之既可清热利湿,又可温阳散寒,起双向调节作用,多用悬起灸、直接灸,灸法中分为三壮与七壮。

对于睡眠问题,根据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申脉、照海行捻转补泻法。

其中失眠时,对照海穴针刺后操作顺经补法,申脉穴行逆经泻法;嗜睡时则泻照海穴,补申脉穴。

对于头面五官病中的眼疾,可通过直刺申脉、照海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对于咽喉部痰涎雍堵的症状,可针刺照海穴,常使用三棱针使其自然出血。

对于癫痫的治疗,常在夜间发作的癫痫选用照海穴,多使用直接灸或悬起灸法来治疗;常在白天发作的痴病,选用申脉穴多采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

在治疗脑部经络病中对痉挛型脑瘫足内翻,多采用申脉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补法,出针急按针孔,照海穴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泻法,出针时不按针孔,均不留针以针感向足背放射为度。

在针灸治疗临床运用中,申脉、照海虽然可以治疗同类病证,但对于不同证型的具体操作手法存在差异。

4.小结

综上,申脉、照海分别为阳跷脉和阴跷脉与十二正经的交会穴,虽位于足踝部,但在《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两穴均可作为远部取穴,用来治疗五官科疾病、癫痫、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临床也验证了两穴治疗以上疾病有较好功效。

现代诊断治疗聚焦于申脉、照海的近治作用,多用于治疗足踝扭伤,而容易忽略其所属经脉经穴特性,在五官科疾病、癫痈、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应该回归针灸经典古籍,挖掘、掌握特定穴位的独特功用灵活运用多种穴位配穴方式。在运用近端取穴法的同时,注重远端取穴相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加减运用,力求针到而病除。

阳跷、阴跷脉是奇经八脉中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的经脉。申脉、照海穴作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阳跷、阴跷脉相通,是调节阳跷、阴跷脉的特定穴位,也是重要穴组。

《针灸大成》是明代以前针灸理论集大成者,此文以《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照海穴的记载为基础,重点探讨和分析了申脉、照海穴在治疗五官科疾病、癫痛、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并就其刺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可以为针灸临床中相关疾病的选穴及干预提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阴阳五行话中医文化
倪海厦:病在脏取井,病在色取荣,病在时取俞,病在音取经,病饮食取合
一、周德安教授治神学术思想发挥
中医助理针灸复习资料大全
针灸学重点知识
针 灸 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