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一年游客170万,故宫1700万,于是敦煌想了个大招



冬日,北京,文气四溢的国子监。中国最有名的文化遗产敦煌,与中国最有名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宣布进行合作。

 

作为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现场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我们敦煌的文化怎么能和腾讯的几个优势都结合起来?游戏是他们非常重要一个领域。好,我们要结合。”这位50岁的文物修复专家说,“其实我不打游戏,所以我不知道游戏究竟怎么那么吸引人?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游戏用户“特别多,不可想象”。


这大概最能解释促成这次合作的原因之一。2016年故宫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而敦煌莫高窟是近170万。


而且敦煌与故宫有极大不同: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对脆弱的壁画产生致命影响,“大量的人进去也会产生很多其他的,包括振动、粉尘,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对瞭望智库说,所以敦煌不仅有限开放,也进行限流。


王旭东也公开谈到过敦煌莫高窟终究会有一天消失,必须进行数字化保存。但是到今天,他着急的是让170万之外的人们能看到敦煌,“文物必须要加快数字化。但数字化后仅仅还是一个资源,没有转化成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传播的产品。这样价值虽然没损失,但是没传播出去,没传播出去就没发挥作用。”


他的比喻是煤:不开采而只是放在地下,不加工、或转化成一种产品,那有什么用?在转化的过程中,直接把它烧了?还是把它变成高端产品、发挥它的价值最大的效益?


因此,要有腾讯这样具有“转化”和“传播”能力的合作伙伴。由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等组成的腾讯“泛娱乐”体系,沉淀用户高达数亿人,连接着这个国家里最富活力的人群。


婀娜的“飞天”希望借助这个渠道,进入到更多人的心中。

 

1

敦煌难题




王旭东的前任、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形容,人走进了莫高窟就相当于进入了文物库房,直面文物。然而在她退休前的2014年,莫高窟的黄金周游客就达到每天两万人,“你说到处是人,洞还要不要了?”


她向瞭望智库回忆,实际上从2001年他们就开始考虑游客的增长,“所以应该现场控制人数。”


然而,限制人数就解决不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敦煌文化的问题。


一般的日子里,敦煌每天的游客限量6000人。为了满足更多人参观的问题,苦心设计了多个线路,每一条线路都有8个洞窟可以参观。一旦有洞窟的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超标,就会立即停止对外开放,更换洞窟。然而每年从7月到国庆黄金周,每天来莫高窟的游客远远超过6000人,超过限量的部分游客只能看4个洞窟。


于是樊锦诗想到了电影:要做一个片子,能够讲清楚敦煌的历史背景,汉武帝经营西域、张骞出使和丝绸之路等等。影片加之一个博物馆、两个陈列馆构成了莫高窟外的敦煌文化传播基础。


特别是随着庞大的数字化敦煌项目启动,500多个有壁画和雕塑的敦煌洞窟中,已经有180多个完成了数字化进程,其中30个可以实现在线共享。


但是在网络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场所,敦煌却意外的成为了“弱势群体”。因为,在网上有的是《古墓丽影》带来的吴哥窟场景,是一再被好莱坞演绎的金字塔,还有一次次被神秘化而引起关注的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敦煌在哪?谁有兴趣去看30个线上洞窟?互联网时代,阳春白雪仅仅得到保存,并不足够。


不用到网络传播,是不是敦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非常容易被公众遗忘?王旭东回答:“那样是不行的。”


学地质的王旭东还感叹:“传播方式太多了”、“非常之快”。

 

2

内容不够




作为国之瑰宝,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然而王旭东却说,“内容不够”。


面对丰富而日益创新的网络形式,莫高窟这样的文化遗产基本是由专家们拍照后传到网上,从而实现互联网转化。王旭东也察觉,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非常不匹配”。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让大家可以看到,但是大家不一定都理解。”王旭东认为,还要对这30个洞窟继续进行挖掘,让不同的人去了解。


他称之为“解析”:过去一般是从历史价值这些专业化的层面去解释敦煌文化,现在是不是可以通过对服装、音乐的阐述来吸引对服饰、音乐有兴趣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就是像以前一样挖掘出来然后简单的模仿。”王旭东说。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的判断则是,文保工作都还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大众化的这种工作做的是不够的。”


实际上从国家层面,关注点也不一样。“过去关注点就是保护,保护的需求是第一位的。现在保护当然还是第一位,但是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完全跟过去不一样了。”王旭东说,“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文物或文化遗产承载着大量的文化要素与传统,正确认识文物所传递的信息,能更大程度上认识中华文化构成的历史要素。这些文化的内核或优秀的文化传统再经过传承和弘扬,对现代社会非常重要。”马清林告诉瞭望智库。


接受与不接受,背后是懂与不懂的深层次原因。面对千年前的审美与社会背景,只有顶级专家能够阐述画面和塑像细节的意义。


为什么“飞天”都这么胖呢?发过疑问,游客匆匆而去,大多数人极少会用更丰富的语言去形容这份遗产,也再难有更多机会去接触“飞天”。


“要努力地保护好、研究好,深入研究挖掘。把它用现在的语言、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释,更有效地传承、弘扬它的价值。”樊锦诗总结。


可是谁来研究这种“语言”和“转化”?

 

3

超级连接




与敦煌的合作并不是腾讯第一次联手传统文化。仅在2017年,它先后推出了与故宫、长城相关的科技文化项目。


面对与敦煌的合作,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进一步将腾讯的作用总结为“文化连接器”、 “文化翻译官”及“文化新使者”。这分别是指:连接传统文化与用户,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国际传播。


腾讯在文化领域的主要承载和实践,就是名为“泛娱乐”的文化发展理论和体系。

所谓“泛娱乐”,是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2014年,“泛娱乐”一词就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


实际上,除了“知名度”,“泛娱乐”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特性:比如“共创”,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亿万网民,并由他们实现对一个文化形象的共同创造和创新。


而在操作层面,“泛娱乐”必须要实现同一个文化形象在不同领域的落地:既是网络游戏的主角,又是网络动漫的核心,还出现在网络文学里,最终可能被改编为一个网络剧。


这对于期待更大传播和现代化改造的传统文化来说,似乎是当然之选。


“按照我们的‘泛娱乐’战略构想,文学、动漫、影视等业务都比较能够讲故事,塑造形象与世界观。其中,文学和动漫又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来创作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故事。”腾讯副总裁程武解释,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很强,可以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一个故事的互动过程。“所有‘泛娱乐’内容业务,都可以与敦煌石窟这样的传统文化及文化IP进行紧密结合。”


在腾讯设想中,可以在拥有2亿用户的手游《王者荣耀》中推出敦煌定制英雄皮肤,以及在中国最大的动漫平台腾讯动漫上推出敦煌故事改编……


对于腾讯这家在2017年宣布“科技+文化”战略的超级互联网企业来说,似乎不愁方式和方法。


当然,王旭东总结,新技术的引入或者应用,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内容,就只是炫技术,不是真正传播文化。面对敦煌石窟这样的传统文化,怎么提高它的价值、怎么跟这些技术结合起来、怎么让孩子们甚至大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快感,或者获得在参观时所不能得到的全新感受,这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并不玩游戏,也很少看网络动漫和文学,但并不妨碍这位敦煌文化的执掌者畅想与“泛娱乐”合作的未来。


“我们把敦煌文化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这些形式包括游戏、音乐、动漫,当然也包括AR、VR技术的产品创作。如果没有互联网平台,我想敦煌文化的传播速度是非常慢的。”王旭东说,敦煌石窟文化在古代就是通过的“众筹”而生,由老百姓完成的,是很接地气的多元文化,“我们希望现在干的这个事情,也能让敦煌石窟文化继续融入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继续不停地融合碰撞。”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新掌门:“扫地僧”王旭东
[视频]敦煌研究院院长:莫高窟已经“老了”,总有一天会消失。反对以购买的形式回归文物。
他是敦煌“第四代掌门人”,故宫新院长,自嘲是“扫地僧”!
敦煌莫高窟为什么禁止拍照?
解读敦煌文化当代价值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我心中的敦煌 | 腾云峰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