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埃拉托塞尼算出地球周长到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上个礼拜我与明智群的几位朋友去了柬埔寨。在丛林中,我目睹了世事变迁、斗转星移后,几种不同宗教神殿的没落与荒芜。这个特殊的经历让我不由得回望人类这数千年间、一切的文明与繁华,到底遗留下来了什么信念?还有什么是贯穿了始终、不会如这些神殿般被遗忘、与被埋葬的?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关于信仰的故事,一个故事、将大航海时代的两位弄潮儿、哥伦布、麦哲伦,与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古希腊哲人、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哥伦布麦哲伦把自己的生命与希望托付给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书残卷,他们的那种信念,到底是什么呢?

在哥伦布所处的时代,由于中东伊斯兰势力的阻隔,欧洲的商人无法从任何涉及远东的贸易中寻到机会,而探险家们并不甘心,他们一直在寻找绕开中东、直接和中国进行贸易的方法。哥伦布手里有一些从东方流来的古书残卷,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的科研报告残卷《地球周长之修正》、以及《地理学概论》。无论是古希腊哲人用经纬线绘制的旧世界地图,还是公元前三世纪算出的精确地球直径,都让哥伦布坚信,只要驾船向已知航路相反的的方向航行,就一定能抵达中国沿海。而其间花去的大致时间和给养,他乐观地计算,仅需用地球周长减去已知欧亚大陆的长度再乘以一个系数即可……

那么数千年前的古希腊哲人又是怎么算出地球周长的呢?在公元前275年,古希腊人在北非建立的小城邦昔勒尼,也就是今天的利比亚,诞生了一位聪明孩纸,他从小在自己的城邦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又在雅典接受了科学与哲学的系统培养,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智者,被当时的希腊化埃及的国王邀请,成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这位精通哲学、诗歌、天文、地理以及数学的馆长并没把全部精力放在搜集和整理古书上,相反,他在看书之余不断地通过推理和演算,脑洞大开地发明了不少新知识,装进他的图书馆。他发明了地理学这个词儿,被欧洲各民族一直用到现在;他还发明了地理这门系统性的学问,并首次使用经纬线网精确描绘陆地的轮廓。当然最神奇的是他在那么遥远的时代精确算出了地球的直径。

同时代别的民族大多如华夏先民一样认为大地是扁平的——比如楚国才子屈原,算是古华夏知识分子中脑洞最大的,他在《天问》中质问了天圆地方的华夏宇宙观,但仅仅停留在质疑;古希腊哲人埃拉托色尼是真正去进行了测量、勘探和计算——他的脑洞是怎么来的呢?

夏至的正午,咱们埃拉馆长在亚历山大城里溜达,他发现一口深井的井底可以被阳光完美照亮,太阳光彻底垂直地射下、不留一点阴影;去年同日同时刻,他在噻恩城溜达时,明明看见垂直的方尖碑有一个清晰的投影——馆长顿时脑洞大开,他认为,只要通过实际测量两个城市在同一时刻,垂直物体有投影角度差,则可以证明脚下的大地是个曲面;而通过对已知两个物体投影长度的测量、可通过三角函数算出地球的直径。

埃拉托塞尼在草图上,从假设的地心、向塞恩城方尖碑和亚历山大市中心、引两条直线,这个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他通过计算,测出夹角约为7度,这俩城市与地心连线的夹角,是地球圆周角的五十分之一。由此,他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是4万公里,这与当代天文学家测算的结果、40076公里、别无二致。

再回来看看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他手捧古希腊地理学残卷,坚信着遥远的、陌生的、与他信仰、语言、种族完全不同的人类的科研成果,决定尝试穿越陌生的大西洋。虽然他在地中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涉足陌生的海域对当时的航海家来说依然是极其危险的挑战。他现在需要具备足够规模的船队和水手,而支撑如此规模的探险活动、则需要大量的经费。

于是他去求助当时的航海大国——葡萄牙的女王,被再三拒绝;随后他转而寻求葡萄牙的对手、西班牙王国的支持。伊比利亚大婚后,新建立的王国——西班牙的统治者伊莎贝拉、拥有和丈夫平等的统治权,她接见了这位异想天开的年轻人,并十分欣赏他的胆识与勇气,决定冒险资助这位航海家。

哥伦布带着女王写给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到了加勒比海,他发现了巴哈马,并且在后续的航行中发现了现今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的海岸线。历史和他开了个玩笑。

中美洲这弯特殊的陆地围着加勒比海绕了个圈儿,无论哥伦布怎么努力,他也找不到闯过中美洲地峡、驶向对面海域的可能;在被百慕大等地凶险莫测的巨浪折磨多次之后,哥伦布灭了他的船长——因为船长知道他没能抵达印度——回国了。

他给新发现的这些陆地起名叫西印度群岛后,抓了点岛民并起名印度人回去交差(indian就是印度人的意思)……虽然他发现了新大陆,然而他的愿望并未得以实现,在科学实践中,属于失败者。

在哥伦布停止探索之后,葡萄牙人麦哲伦坚守着地球周长这个信念,对陌生海域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和哥伦布一样,他几次三番游说葡萄牙王室,被拒绝;反倒是西班牙塞维利亚的总督看上了他的才华,不但把女儿嫁给他,还引荐他去面见了西班牙国王。

麦哲伦早年曾追随阿尔梅达的远征队,到过西非、南非、印度和马六甲。对小半个地球的航线了若指掌。他对哥伦布的失败也认真做了研究,既然中美洲地峡无法逾越,那么他决定率领船队,向陌生的阿根廷海域进发,绕开南美洲大陆,寻找驶向中国的机会。

麦哲伦的航行一路上遭遇了各种危险和灾难,甚至三艘舰艇的船长还武装叛乱、葡萄牙国王派出的刺客还屡次暗杀他。冥冥中的一股信念支撑着麦哲伦,让他一边在陌生海域探索,一边为后世的人类发明了一连串的名字:拉普拉塔河、火地岛、麦哲伦海峡、甚至太平洋……

一百多天没有陆地、没有风、没有食物的煎熬后,麦哲伦抵达了有人居住的马里亚纳群岛,其后还到了菲律宾——虽然他不幸战死于此,使得他的新婚妻子长时间的等待,只等来了一个噩耗。但是他的船员们的继承他的遗志,一路向西,途径马六甲、印度、好望角、佛得角……回到了西班牙。

200名队员最终只剩18人活着回到了塞维利亚。

本次航行验证了之前的地理学家关于我们脚下大地的各种推论,比如大地的形状、地球的周长,还是所有大海连成一气,以及陆海比例……

无论是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埃拉托塞尼,还是冒险去验证地球形状的哥伦布与麦哲伦,他们的民族、语言、宗教、时代各不相同,却有一种共同的信仰,那便是基于人类理性主义的,对科学的信仰。这信仰远远凌驾于那些基于先知传销、建立起来的宗教的信念之上。

科学、是迄今为止,智慧人类所能秉持的,最能逻辑自洽的思维方式。他并非如一些宗教人士所说,仅仅是人类已知领域的归纳总结,相反,它是人类对一切未知领域进行推论及认知的唯一靠谱的方法论。

15世纪中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宗教革命的爆发,欧洲的宗教势力对人类思想的禁锢越来越无力。欧洲人渐渐找回了古希腊时代的理性主义与民主主义。各种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伴随着探索与殖民活动,传播到了全世界,被史学家称为第二次希腊化时代

地理大发现,伴随着理性主义支撑下的神权大溃败,斯宾诺莎主义的出现使得各种宗教的神学目的论、拟人观和天意说显得完全站不住脚。克服了笛卡儿二元论的缺陷,为后世的自然神学理念奠定了基础——自然神学并非简单的唯物主义,我将在未来的演说中解答。

今日分享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次全球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麦哲伦紧接着发现地球是圆的,很快就
你敢信!2000年前古人智商爆表,通过一个常见现象算出了地球周长
麦哲伦和哥伦布谁更伟大
(7)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两个国家是谁呢?
从现在起,马斯克是可与哥伦布麦哲伦相提并论的人了 | 冰川观察
离地球多远,才能知道地球是圆的?多远能够看到完整的地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