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蔓荆子

:蔓荆子又名蔓荆实,万荆子,蔓荆子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的作用是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蔓荆子用药禁忌是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祛风止痛。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昏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 不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炮制方法

炒蔓荆子: 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记载: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3、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4、西医诊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头痛、偏头痛等属于风热表证者,急性结膜炎、耳鸣、耳聋等属于风热上攻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9g。

注意事项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2、《名医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3、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相关配伍

1、蔓荆子配菊花:二药皆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善入气分而轻清疏散;蔓荆子善入经络而通窍止痛。二者相合,则祛风清热止痛之功尤著。常用治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头晕。

2、蔓荆子配连翘:蔓荆子体轻气浮,入肺经上行宣散,能解表疏风,通窍止痛;连翘气味轻清,体浮性凉,长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二者伍用,轻清宣散,最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常用治风热上攻所致的风火头痛、暴发火眼。

3、蔓荆子配川芎:蔓荆子善于祛风止痛;川芎善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二者配伍,则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常用治外感风邪所致之头痛、牙痛、关节疼痛。

4、蔓荆子配人参:蔓荆子功能祛风止痛、清利头目;人参善于补益元气。二者伍用,散中有补而不伤正,补中有散而不恋邪,相得益彰,共奏扶正祛邪之功。常用治素体气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目疾、头晕、头痛、耳鸣。

5、蔓荆子配北沙参:蔓荆子善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北沙参善于养肺阴、润肺燥、清肺热。二药伍用,轻疏与清润并施,能疏散风热,润肺平肝,清利头目。常用治风火或肝火郁于上所致的头痛。

鉴别用药

1、单叶蔓荆与三叶蔓荆:蔓荆子的临床常用品种为单叶蔓荆和三叶蔓荆,《药物出产辨》记载“产山东牟平县为多出”。现时沿海、沿湖地区多产单叶蔓荆,尤以山东胶州湾各县产量最大,质量亦优。故以此为道地药材。而广西、云南南部所产则为三叶蔓荆果实,多自产自销。

2、蔓荆子与藁本:蔓荆子与藁本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皆善治头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但蔓荆子辛苦微寒,主散头面风热之邪,有散风止痛之功,善治外感风热所致头痛目赤。藁本辛温,药势雄壮,善达巅顶,以发散风寒之邪见长,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巅顶头痛。

相关药品

拨云退翳丸、芎菊上清丸、辛芳鼻炎胶囊。

相关方剂

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药膳食疗

复方蔓荆子酒:

1、功效:疏风、清热、止痛。主治风热性头痛、头昏、偏头痛。

2、原材料:蔓荆子120g,菊花60g,川芎40g,防风60g,薄荷60g,黄酒1升。

3、做法:以上5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入净器中,入黄酒浸泡,封口。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备用。

4、用法:每日3次,每次15-20ml,空腹温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干燥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干燥。

炮制方法

1、蔓荆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生品擅于发散风热,多用于风热表证。

2、炒蔓荆子: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白膜(宿萼)呈焦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放凉,搓去白膜,筛去灰屑。炒后可缓和辛散之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多用于清阳不升、耳窍失聪、两目昏糊。

3、蔓荆子炭: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黑色,及时喷淋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摊晾。历代对蔓荆子的炮制方法有去萼、去白膜、清炒、酒炒、清蒸酒蒸等。其中广泛应用的为清炒法。

药材性状

果实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密布淡黄色小点。顶端微凹,有脱落花柱痕,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灰白色,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点排列成环,分为4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饮片性状

1、蔓荆子:参见“药材”项。

2、炒蔓荆子:形如蔓荆子,表面油黑色,无宿萼及果柄。

3、蔓荆子炭:形如炒蔓荆子,表面黑色。

1、蔓荆子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蔓荆子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配菊花、蝉蜕、龙胆草等同用;蔓荆子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党参、白芍等同用,还可用蔓荆子治清阳不升,目生翳障,耳鸣耳聋等症,如益气聪明汤。

2、蔓荆子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止痛之效,蔓荆子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常与菊花、薄荷等同用,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同用。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蔓荆子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4、《广西中药志》记载:蔓荆子治胃痛。

5、 蔓荆子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6、《医林纂要》记载:蔓荆子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7、《药性论》记载:蔓荆子治贼风,能长髭发。

8、《本经》记载:蔓荆子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9、 蔓荆子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10、《本草汇言》记载: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11、《珍珠囊》记载: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12、 蔓荆子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13、《日华子本草》记载:蔓荆子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14、《别录》记载:蔓荆子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15、《药品化义》记载: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

16、《本草经集注》记载:蔓荆子主发秃落。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1蔓荆子汤

组成:蔓荆子2钱5分,黄柏(酒拌炒4遍)3钱,白芍药3钱,黄耆1两,人参1两,炙甘草8钱。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临卧温服。

功效: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方解:参、耆、甘草大补中气以强脾胃,蔓荆升清阳而通九窍,白芍入厥阴而和荣血,黄柏除湿热而滋肾水,使精气足而清阳升,则脏腑和而障翳退矣。

来源 《兰室秘藏》卷上。

2黄耆蔓荆子汤

组成:黄耆 人参各3克 黄连 柴胡各2.1克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各1.5克 生草3克 细辛叶0.9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主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拳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方解:肺气虚,黄耆、人参实之,为君;心受邪,黄连除之,肝受邪,柴胡除之,小肠受邪,蔓荆子除之,为臣;当归和血,葛根解除为佐;防风疗风散滞,生甘草大泻热火,细辛利九窍,用叶者,取其升上之意为使也。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3蔓荆子黄芪茶

材料:蔓荆子5g、黄芪3g、白芍3g、人参1g、黄柏1g、绿茶5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疏风清热益气。

主治:外感头痛、咳喘短气;劳疫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来源:《兰室秘藏》。

4蔓荆子当归川芎散

组成:当归 川芎 柴胡 白术 芍药各3克 山栀(炒)3.6克 牡丹皮 茯苓各2.4克 蔓荆子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清肝,疏风散热。

主治:手足少阳经血虚疮证;或风热耳内痒痛生疮出水;或头目不清,寒热少食;或妇女月经不调,胸脯不利,腹胁疼痛。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5顺气和中汤

组成:黄耆4.5克 人参3克 甘草(炙)2.1克 白术 陈皮 当归 白芍各1.5克 升麻 柴胡各0.9克 细辛 蔓荆子 川芎各0.6克

用法: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功效:主治气虚头痛,痛不可忍,昼夜不得眠,恶风怕冷,不喜饮食,气短懒言,六脉弦细而微。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6还元明目汤

组成:大熟地8钱,生地3钱,萸肉3钱,远志3钱,枣仁3钱(炒),黄耆5钱,菟丝子4钱,川芎2钱,蔓荆子3钱,蒺藜3钱(炒),知母3钱,甘草1钱,生磁石2钱。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云雾移睛症,两眼黑白稍分,不疼不红,惟瞳孔微大,常见黑花浮游移荡。

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药蔓荆子的功效应用
蔓荆子的功效
中药传说故事——蔓荆子的故事
起风了,这个方子你得备好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白背木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