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著导读】《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成败又有何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罗曼·罗兰


作者介绍

罗曼·罗兰(1866—1944),20世纪的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法国克拉姆西,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作品概述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虽然他们各自的事业范畴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承受病痛的折磨,或生活遭遇的悲惨,或内心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  沉重的苦恼,几乎让人窒息,几乎要毁灭人的理智。而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追求和信心。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贝多芬传》

【人物生平】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当大风琴手。17岁丧母,他独自—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砂、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的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明,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贝多芬语录】

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2.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3.没有一条规律不会为获得“更美”的效果而被破坏。

4.最关的事,莫过于接近神灵并把他的光芒撒向人间。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它不能使我屈服。

6.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


   【人物解读】

       罗曼·罗曼把英雄的首席给了贝多芬,他最符合罗曼·罗兰对英雄所下的定义。贝多芬是一个被命运作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是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面对命运的磨难,面对人生的重大打击,他选择了坚强,把悲观深藏心底,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奇迹,写出了那样大量的、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米开朗琪罗传》

【人物生平】

该传记分上下两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6岁时便去世,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13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旋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米开朗琪罗语录】

1.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2.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3.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4.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5.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人物解读】

“有英雄的才能,却没有英雄的意志;有强烈的激情,却没有这样的愿望,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这便是罗曼·罗兰对米开朗琪罗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英雄最确切的评价。

他头顶天才的光环,《大卫》《创世纪》《胜利者》,这些艺术品就是创造的奇迹。他又是受了上天捉弄的人,带着天才般的才华度过了整个的神圣的痛苦生涯。他的痛苦,是他的弱点的产物。他愤恨教皇,却因怯懦而穷其一生奴役一般无休止地为教皇工作;他深爱值得爱的人,却不曾被人爱。他超凡的才能使他凌驾甚至超越了他的时代,却也因此只能被人钦佩却无法被人理解。他太卓越,他的所作所为与周围的那些“平庸”的人们格格不入,于是他瞧不起他们,此时他显得那样冷漠无情。他富有,却要赡养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因此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他对他的家是那样热爱,但那些令他失望的家人却常常使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他热爱艺术,但超负荷的工作却使他一次次累倒。在被教皇逼迫工作的日子里,他的心血无数次被捣毁,他从未有机会创造出一件他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他的一生太过痛苦,所以他热切盼望死亡的到来。

但他是米开朗基罗,他的作品即使他不喜欢却依旧流芳百世。他的一生因经历了太多苦难而愈发神圣,他的弱点依旧挡不住他英雄的光辉,湮灭不了他带给世界的福音。

《托尔斯泰传》

【人物生平】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出生名门贵族,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去 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祖母监护。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结 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所处的社会决裂,但此举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语录】

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正确的道路是这扩: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6.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人物解读】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

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过去”。到了晚年,他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生活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决定,客死荒郊。





本期小编
沈秀敏


西湖语文
聆听西湖教育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逆境中奋起,(读《名人传》)
罗曼·罗兰《名人传》
名著《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八下p235
羡慕别人,不如努力奋斗
名著《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人传》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