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电监护仪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如何设置参数值?有哪些小诀窍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很广泛,要求使用过程中报警处于开放状态。部分缺少临床经验的护士,低年资医生,对报警参数的设置不熟悉,实习生对相关操作知之甚少。
那么监护仪报警设置能否关闭?报警值该怎么设置?常见报警原因又有哪些?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监护仪报警设置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各个英文参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题 1:报警设置为何要打开?
监护仪报警是患者安全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的监护报警设置能通过预设报警的安全范围,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它能及时反映患者在心率、呼吸、血压、脉搏、心电波形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 2:监护仪报警分几种?
说明书上关于监护仪的报警分类比较复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立即处理,作为医生和当值护士应当及时前往查看患者情况。
2. 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也应当查看患者情况。
3. 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然后重新开始监护。
问题 3:报警安全范围怎么理解?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
1. 病人的安全。
2. 尽量减少噪音的干扰。
3. 不允许关闭报警的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 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有个体差异,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设置安全范围报警值,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来设定报警的上下限,而非单纯的仅根据心率、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进行设置,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举例:如与 I 型呼吸衰竭患者相比较,Ⅱ型呼吸衰竭中相当一部分由 COPD 急性发作导致,此类患者对缺氧(体内二氧化碳分压,一般比较高)的耐受性较高,因此在 SPO2 下限的设置上可适当放宽;高血压患者与低血压患者,在血压报警参数设置的安全范围也不同。
所以要在评估病人现有的生命体征后,再在此基础上下 20%-30%,设定它的报警范围即可。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 ICU 住院患者的病情重,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大且变化迅速,加上目前对于报警范围的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临床上监护仪报警的频率太高。有研究发现,重症监护室每天每位患者平均可出现 150-400 次报警,有些甚至高达700次报警。然而,大部分报警并没有准确反映患者或设备的真实情况,并不需要医护人员采取治疗干预措施。
问题 4:报警参数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
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
1.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 30%。
2. 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
3. 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 病人、ARDS 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4. 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及时听闻。
5. 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原则上至少每班检查一次设置是否合理。
问题 5:如何设置各项报警值?
报警极限既不能设置太宽(不能对临床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也不能设置太窄 (产生过多无意义报警,大量无用功),但就每一项报警参数设置的范围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以下参数设置供参考:
1. 心率参数设置:
先检查心率来源是 PLETH(体积描记图)还是 ECG ;
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预先调整好测量值的上、下报警限,若为窦性心律上下限一般在自身心率上下的 30%;
特殊情况下根据心电监护波形走速调整。
ECG 设置
提醒:心电监测分为心律监测和心率监测。 ECG 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
2. RESP(呼吸)参数设置:
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的感应电极片。
病人如果以腹式呼吸为主,可以把左下的电极片放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
呼吸报警上限设置不能高于 30 次/分,下限设置不能低于 12 次/分,否则不安全。
RESP 设置
提醒:胸廓的运动、身体的非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因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
3. SpO2(动脉氧饱和度)参数设置:
正常值:吸入空气时 SpO2 测得值 ≥ 95%;<90% 为轻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 90%。
COPD 病人、ARDS 病人以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根据病情设置。
警告:将 SpO2 报警上限设为 100 相当于关闭上限报警。高氧水平会使早产儿染上晶体状后纤维组织症,因此报警上限必须根据公认的临床实践慎重选择。
SpO2 设置
提醒: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包括:传感器位置安置不到位;指甲过长,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测;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休克病人,皮肤温度过低;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影响脉冲,导致测量困难等。
4. NIBP(无创血压)参数设置:
血压报警值的设置:正常收缩压 90~139 mmHg,舒张压 60~90 mmHg。
可根据基础血压、病情、医生的医嘱设置上、下报警限;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
NIBP 设置
提醒: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压低于 50~60㎜Hg 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需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问题 6: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
1. 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当,如以下这些情况:
记录仪无打印纸、记录仪窗门未关、电池电量不足;
导联脱落或无导联,电极片脱落或不粘连;
血压袖带松解、漏气、袖带充气延时、管道折叠;
氧饱和度探头脱落、接触不良、指端血运不良等;
2. 患者自行拔除监护设施
3. 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报警限
对策:
1. 加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培训,学习心电监护仪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项。
掌握监护仪的报警原因及误报警原因,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排除误报警原因。
使用前做好仪器的检查工作 ,使用前准备皮肤以便安放电极 。
2. 做好沟通工作,取得配合患者。
3.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预先调整好测量值的上、下界限,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
小诀窍
一、血压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1.1连续监测的患者,必须做到每班放松1-2次。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h更换监测部位一次。防止连续监测同一部位,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1.2病人在躁动、肢体痉挛时所测值有很大误差,请勿过频测量。严重休克、心率小于每分40次;大于每分200次时;所测结果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较,同时还需查看患者状态结合临床观察。
二、血氧饱和度、心率测量中易忽略的方面
2.1 尽可能专人专用,每班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次;每1-2h更换一次部位;防止指(趾)端血循环障碍引起的青紫、红肿现象发生。尽量测量指端,病情不允许时测趾端。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否则互有影响。
三、体温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3.1 肛温探头应用时病人颇感不适;非必须时可用水银体温计代替。
3.2 探头不用时,与监护仪及时分离。严格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四、心电导联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4.1 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及监测质量。3-4d更换一次;尤其是皮肤清洁不方便,不到位的患者。
总得来说,嘱咐患者以及亲属不应擅自应用、调节监护仪,他搞坏了,一堆破事要处理。
非原创,对原文有删改和增添内容。
关于“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处理方式”,可查看此贴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处理方式 - 丁香园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监护仪报警设置,你设置对了吗?
心电监护仪报警: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设置?
心电监护仪天天用,这 10 个临床问题你能答得上来吗?
心电监护仪,这些基础知识你掌握了没?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你真的会吗?
心电监护仪天天用,这些问题你能答上来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