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聆听大庆油田13口“功勋井”的岁月故事!

名词解释


 gōng  xūn  jǐng

【释义】是指在大庆油田发现和开发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在大庆油田高产稳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油水井。



他们中有的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或在茫茫荒原、或在都市一隅,
像伏枥老骥默默守望着这片神奇热土……

有的则像只只悠然唯美的丹顶鹤,
日夜不歇、低吟浅唱着石油人心底的歌……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道去探访大庆油田的“功臣”们,看他们的近况可好,顺致崇高的敬礼!

楔子
1958年,石油工业部“大戏连台”。为实施中央石油勘探“战略东移”战略,4月成立松辽石油勘探大队,5月将其升格为松辽石油勘探处,6月再将其扩升为松辽石油勘探局。

短短的3个月,松辽盆地勘探机构连升3级,这在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实属罕见,说明了中央及石油工业的决策者们,对松辽盆地寄予厚望。

紧接着,松辽盆地上的三口基准井陆续开钻,轰鸣的钻机声唤醒了亘古荒原。

1
松基一井
松辽盆地第一钻
松基一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以东16公里处的赵家屯前。

1958年7月开钻,钻井队为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队长包世忠——堪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与松基一井、松基三井两口姊妹探井联结在一起,载入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册。

包世忠曾全程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松辽石油勘探局,参与会战,为开发大庆油田做出了贡献。


1959年3月,历时9个月,松基一井钻至1879米,钻穿了白垩纪地层,未见油气显示,但这却是松辽找油的第一钻。随后32118钻井队迅速移师当时的肇州县大同镇高台子备战松基三井。

如今松基一井悄然静谧伫立于一个农家小院里,当你俯耳井口处,还会听到从千米地下传来的“哗哗”声响,像潺潺流水、似滚滚惊雷,那是老一辈石油人在呐喊,那是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的回声。

2
松基二井
迎接松辽的曙光
松基二井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咚勒赫村北。

1958年8月6日开钻,钻井队是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5钻井队,队长王启智。松基二井整整打了13个月,于1959年9月15日完钻,为松基一井、三井钻进时间之和,井深2887.63米。

虽没有得到工业性油气流,但钻进过程中见到了油沙和油花气泡,松辽勘探曙光乍现,此时的大庆油田已像是躁动于母腹的婴儿。
2007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几位筹建者在一个大沙坑里寻见它时,它正沐浴在冬日阳光下,生满红色铁锈的钢管无言地矗立着,像一座碑,一座无字的钢铁纪念碑……

3
松基三井
大庆油田发现井
松基三井位于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西太平村西侧,是大庆长垣构造带上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井。

1959年4月的松辽大地,冰雪消融、草长风生。松基一井完钻后,包世忠率领32118钻井队经短暂休整向着辉煌的顶峰进发。

从松基一井到松基三井,虽仅相距130多公里,在缺少吊车和大型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包世忠率领战友们,拆散钻机,用倒车坑、倒链、滚杠、撬杠等土办法,“蚂蚁搬山”开启了逐油而走的迁徙。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时人们喜悦的表情。

松基三井于4月11日开钻,从井深1050米处开始,连续在6个井段取出粉砂岩和细砂岩岩芯,都见到了油浸和含油现象。

石油部领导和专家经过认真研究,果断决定用原钻试油。9月26日下午4时,石破天惊,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从此中国石油工业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如今的松基三井早已被列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成为弘扬大庆精神、会战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它在昭示后人:大庆油田从这里走来!


4
葡7井


开启大庆石油会战

葡7井位于第七采油厂厂区南3.3公里处,是葡萄花油田第一口出油井。松基三井出油后,余秋里部长冷静指出“一口井出油并不等于是一个构造出油”,于是石油部将葡萄花做为“红点子井”重点区域进行勘探。

1960年1月7日,葡7井射孔试油,日产油26.7吨,坚定了石油部在大庆开展石油会战的决心。2月13日,向中共中央呈送了石油大会战报告,到20日仅用一周时间中央就批准了这个报告。

1960年4月29日,萨尔图草原上举行了万人誓师大会,整个油田投入到热烈的会战中

随后两个月,伴随着“甩开勘探”的步伐,萨66井、杏66井、喇72井相继喷油,大庆油田北部成为含油富集区。会战大军随即从葡萄花、高台子“挥师北上”,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

当年会战将士高唱的一首歌,描绘出当时情景:迎面刮风沙,遍地冰雪滑,北上闹会战,困难算个啥?“挥师北上”从葡7井出发。

1978年,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腾飞的脚步,葡萄花油田正式开发。1979年7月,葡7井投产,投产初期日产油50吨。1993年7月因高含水被批准资产报废,累计产油10.02万吨。

5
萨66井
初定乾坤

萨66井位于红岗区解放街道图强社区解放六街北0.1公里处,是长垣北部萨尔图构造上的第一口探井。

1960年3月11日完钻喷油,试油初期产量达日产148吨,是萨尔图油藏的发现井,也是“甩开勘探”的首钻井和报喜井。

会战领导小组和地质技术人员根据萨66井新情况,预计长垣北部油层厚度大、产量高,且交通便利,因此当机立断,改变会战部署,把主攻地区从大同附近移往北部的萨尔图。

萨66井作为大庆油田功勋井之一,为油田立下了显赫功勋,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是其它任何一个事物无法替代的。2014年,它被确定为工业遗产,登上黑龙江省工业遗址名录。

6
杏66井
再定乾坤

杏66井原名杏1井,是大庆油田杏树岗构造第一口探井,位于红岗区杏树岗镇先锋村南约0.8公里处。1960年3月17日开钻,井深1158.58米,4月9日喷油,初期日产油117.56吨。

杏66井是余秋里同志打破勘探常规,亲定的大庆长垣构造“三点定乾坤”的其中一个点。

杏66井、萨66井和后来的喇72井相继喷出高产量的工业油流,说明南起敖包塔、北到喇嘛甸的8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是含油区,显示出大庆油田的轮廓,证明了大庆长垣构造是一个富油区。

2014年,它被确定为工业遗产,登上黑龙江省工业遗址名录,成为弘扬大庆精神、会战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特别要说明的是杏66井现在仍为生产井。



7
喇72井


锁定乾坤

喇72井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街道庆新社区第一居委会(采油六厂六楼区)后侧,是大庆长垣喇嘛甸构造上布署的第一口探井。

喇72井设计井深1250米,于1960年3月28日开钻,实际完钻井深1225米。1960年4月25日试油,射孔试油层位为葡1组,射开油层厚度28.5米,获高产工业油流。


油层试油和综合解释资料结果,表明了喇嘛甸构造各油层有良好的储存油气前景,喇72井成为喇嘛甸油田的发现井。

1973年6月21日,作为战略储备的喇嘛甸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第六采油厂成立。

喇72井与萨66井、杏66井相继获得高产油气流,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基本轮廓,被誉为“三点定乾坤”。它与萨66井和杏66井一样被列为省级工业遗产。

8
萨55井
永远的“铁人一口井”

萨55井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解放南村杨树林附近,是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油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铁人一口井”。

当年铁人和战友们“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60年4月14日,萨55井举行开钻典礼。王进喜手扶刹把,打下第一根钻杆。萨55井于4月19日完钻,进尺1200米,创出了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纪录,于4月28日正式喷油。

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油20万吨,最高日产量113吨。

如今在该井附近仍保留着当年的卸车坑、泥浆池等遗址,现为国家级工业遗产、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一代又一代的大庆孩子都是看着这口英雄井成长,并成为一名石油工人的。

9
中7-11井
大庆第一口注水井

中7-11井现隶属于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308采油队,是大庆油田投产的第一口注水井。

该井于1960年5月12日完钻,是铁人王进喜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打的第二口井,当年铁人带伤跳泥浆池压井喷的壮举就发生在这口井。


1960年10月,康世恩副部长和张文彬、焦力人局长亲自到井场慰问岗位员工。

1985年1月1日,因套变被批准计划关井,关井前累计注水174.76万立方米;截至2010年10月,周围连通采油井已累计生产原油67.37万吨。

走访中7-11井时,我们专门采访了这口井的管理者李维启师傅,他向我们详细解读了这口井的不平凡历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0
南1-3-27井
大庆单井产油之最

南1-3-27井位于萨尔图油田南一区甲块,隶属于采油一厂五矿南七采油队。

该井1963年10月13日投产,截至1982年10月24日,连续高产稳产19年,累计产油达到一百万吨,创造了全国砂岩油田单井产油最高记录,比前苏联杜马兹油田功勋井的产量还超出18万吨。


当年,采油一厂在南1-3-27井现场隆重召开了庆祝大会,石油工业部还发来贺电,并树立了“百万吨纪念碑”。

图为南1-3-27井的早期井场。该井已于1993年底“退役”,累计为国家产油114.32万吨,为大庆油田产油量最高的单井。

11
中6-17井
生产井中的“长青树”

中6-17井隶属于采油一厂第六油矿中十三采油队。

1960年9月28日完钻,1960年10月1日投产。开采层位为葡萄花油层,射开砂岩厚度37米。

半个世纪以来,该井经历了自喷采油、分层双管采油、电泵机械采油、抽油机采油四个阶段,截止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82万吨。

中6-17油井先后多次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贵宾的参观指导,是生产井中名符其实的“长青树”。

12
松基六井
大庆第一口深探井

松基六井位于南一快速由西向东跨越萨大路立交桥后由第一个主道出口进入辅道,继续前行百米路口右拐,因为标志距井场有段距离,所以探寻它颇费了一番周折。

1962年,石油部决定在大庆钻一口4000米深探井,定名为松基六井。

该井于1963年3月31日开钻,9月4日以最大井斜2.9度钻达4000米深度。随后,承担钻井任务的32139钻井队以大庆人坚定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措施,克服了地层温度高、钻具磨损加剧等诸多困难,1966年9月14日钻深达到4718.77米,并于1966年12月3日完钻交井。

三年多的松基六井钻探,展现了大庆人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英雄气概,录取的8大类35项地层资料,丰富了对松辽盆地深部地层的认识,为深层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松基六井纪念碑身后的碑文里详细记载了松基六井的意义。

13
海参4井
海拉尔盆地的发现井


海参4井是大庆油田在海拉尔盆地部署的一口参数井,位于贝尔湖坳陷中的乌尔逊凹陷北部。


由钻井一公司32462钻井队施工,1984年6月20日开钻,同年12月完钻,完钻井深2814.7米,取芯107.57米。

1984年9月28日至30日,中途测试日产原油3.65吨,天然气283立方米,喜获工业油流,海参四井成为海拉尔油田标志性的发现井。

我们探访它时,正值初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朔风中,它巍然屹立。如今海塔人正着手在此立碑铭记,大庆石油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历史传承精神日愈增强。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从5000万吨高产稳产27年,到为国家贡献原油22.7亿吨 ,暑往寒来,这些“功勋井”早已凝固成一座座高耸的纪念碑,守紧酷日呑食寒星。

它们是大庆油田成千上万口油、水、气井的杰出代表,而它们的背后是则一代代为油拼搏奉献的石油人,一些夫妻、兄弟和父子同守或接替守护过这些“功勋井”,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祖国的石油工业。


荒原不会忘记,篝火不会忘记;岁月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大庆油田的“功勋井”们,以及为国分忧、艰苦创业、为油拼搏、无私奉献的石油人!

转自“大庆油田”微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有前例:千军万马战松辽
北上求学(二),会战
经典故事
新中国第一油田——大庆油田的前世今生
【周末读史】首位石油工程院士——王德民(上)
【网络名人看绥化】“走经典旅游线路 赏美好生活桃花源”之历史文化主题网络传播活动—安达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