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则天的成功,得益于她的胸襟

武则天的成功,得益于她的胸襟

来自有书

00:00 15:11

文 | 井姑娘 · 主播 | 姗姗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晚读,我们来共读本书的第24页至第49页




戏的开头,都要有个精彩的亮相。唐诗亦然。蒋勋先生选了《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他的诗作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可是后人提到这首诗,称它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做诗人做到这样真是很过瘾。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一共有九次转韵。整篇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由景、情、理依次展开,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从《春江花月夜》的出现,蒋勋先生提出了四个很重要的字——水到渠成。


闻一多先生说,南朝的宫体诗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贫血而畸形的宫廷生活催生了贫血而畸形的诗歌,两者又互相影响,于是整个社会都处在绮靡委顿的笼罩之下。


于是,在“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的诗风影响下,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人人的心灵都被毒化了。


唐朝建立之后,新的统治者和大臣们总结出来的南朝灭亡的教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沉溺于亡国之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物极必反,堕落到了尽头,也就是振兴的开始。终于,在被宫体诗毒化了一百多年后,张若虚用《春江花月夜》揭开了盛唐的序幕。





说实话,除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名句还听过,对于这首诗,其余我都是陌生的。


以前总觉得春江花月夜讲的是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的热闹场景,这次跟随蒋先生的解读,才发觉原来诗里藏着大格局。


后人评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张若虚的诗似乎不只是静止的画,而是流动的电影镜头。在开篇为我们展示了江海明月的全景之后,又将镜头随着江水的流动,渐渐拉远,千里江水,万里月明。


“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也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单纯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景象,而是意识扩大到宇宙的高度后,发现每一条河流此时都被月亮照到。


意境幅员辽阔,遐想无限。唐诗继承了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月亮的光不会说要照哪条河流,不照哪条河流。人们不会说“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宇宙意识中没有个人爱恨。


“江畔何人初见月”,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这种句子,屈原曾经问过,之后就没有人再问了。问这么多干什么,你要把孩子照顾好,把老婆照顾好。


汉诗里面会说“努力加餐饭”,唐诗里面的人好像都不吃饭,全部成仙了。他们问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关心的不再是人间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质。


诗人在江边与永恒猝然相遇,“思索着有限生命的永恒精神家园在哪里安放。个体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用蜉蝣的瞬间达到了年年只相似的江月的永恒。


诗人似乎从宇宙天地顿悟到有限与无限的平衡,于是,时间被诗化,哲学也被诗化了。”


唐代的月夜,似乎也多少带着宏伟和壮阔:明明是江水,作者却偏偏要联系到大海,巨笔一挥,起句便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让人联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和悠远。


这种化江为海的视角,在后来的唐代诗人作品中也时有出现,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也许这是唐人境界高远的表现之一吧。





在这首诗中,蒋勋先生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 ”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象丰富,是因为它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


在唐诗当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在历史上,如果我喜欢武则天这个角色,和她是否取得了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因为我看到她对自己独立个性的完成。


蒋先生举了个例子:武则天在取得政权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障碍是一个姓武的人要去抢夺李姓政权,自然会招致反扑。


徐敬业等人要讨伐武则天,必须先将武则天的种种不是昭告天下,为自己争取舆论支持,表示自己出兵是名正言顺的。于是就由骆宾王写了一篇《讨武曌檄》。


武则天读了以后,不但没生气,反而还赞美这篇文章。问是什么人写的,答说是骆宾王。武则天遗憾地说:“骆宾王这样的人才,宰相竟然没有招他入阁,这是宰相之罪啊!”


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事情。在那样一个时代,骆宾王有骆宾王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则天有武则天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则天在自己的孤独当中,会欣赏骆宾王的孤独,而不是处于对立的状态。


在现实当中,事关政治的争夺,可是在美学的层次上,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欣赏另外一个生命,这才是“花季”出现的原因。


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它们又各自离去。它们是知己,也是陌路。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性当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它不同的生命状态。


在言论开放的时代都是国家异常强盛的时代,是有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气魄、自信与气概的时代。你与我不同,但我并不与你对立,我们可以同时存在,和而不同。






文艺的繁荣,需要有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唐代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跟那个时代的信仰自由或者说信仰多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换言之,在那个时代,人们可以积极入世,也可以消极遁世,可以求仙问道,也可以寄希望于来世。可以说,他们的信仰是相当自由的,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际遇、爱好与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那时候,审美健康而包容,文化多元并存,就像文艺复兴时代,艺术观点截然相反的画家可以成为朋友,豪迈的李白与入世的老杜,因杰出的诗艺互相欣赏。


唐诗之盛,在其丰富,多元、自信、自省、奔放、率真,究其原因,“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代,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个人不再被当作群体的角色来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


唐代其实是我们少有的一次“离家出走”,个人精神极其壮大。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诗人有了大气的生命体验,个性得到最大的解放。没有鲜活的个性,不羁的创造,要想有卓越的文艺,是不可能。压抑的土壤里培育不出自由的思想。


其实每个人都是多元的,只是目前,我们都被环境训练得像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依附在一个主流的价值观里面,随波逐流。当我们被定型以后,不敢再轻易去触碰另外的我。


而在唐代,生命有机会释放自己,回归自我。在这一瞬间,唐诗也像花苞一样绽放开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这首诗里,我想特别提到一句——“愿逐月华流照君”,真真是瞬间就将我击中的句子。会想象,在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照一张漂亮的黑白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愿逐月华流照君”,落下日期,装进信笺,寄予某人。


过了很多年,收信的人还会从书里拿出夹了很久的泛黄的照片,抚摸背面的那一句诗。这就是诗的魅力,不管多久再读,都能忆及当年之情,都能感受到月光轻轻流泻在心里的温暖。


长按扫描,听蒋勋讲中国文学之美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若虚:流年已逝,何以孤篇横绝?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考证
读唐诗,不了解这几首初唐名作,便无法感知大唐气象
唐诗的江山(9)——用一首诗来为前辈赎罪
唐诗趣话(一)
唐诗中的著名檄文,20个字,惊艳了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