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岁老人张天福的保健长寿秘诀
       100岁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的保健长寿秘诀

                      张卫民

 



     张天福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唯一健在者,他年轻时就矢志兴茶报国,曾开创福建和全国茶叶界多项第一。如,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学校和茶业改良场;创办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率先从日本和法国引进制茶机械,发明“九一八”揉茶机,实现人工制茶向机械制茶的转变。1989年至1991年,他应用人工控制气候环境做青工艺,解决了几百年来乌龙茶靠天做青的难题。张天福是中国现代茶叶科研与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同。 他96高龄时每天晚上还要忙到12点,早上6多点起床。他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被尊为“茶界泰斗”。

   张天福主要论著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1937年)、《福建茶业复兴计划》(1939年)、《发展西南五省茶业》(1939年)、《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1955年)、《揉捻机棱骨形状和包揉处理对武夷岩茶外形影响的初步研究》(1962年)等。
     


   一、首创茶校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发明创造著书立说成就茶界泰斗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父亲张绍尧是著名的内外科医生,母亲刘贞洁精于妇产科。1911年一家三口迁回故土福州,开办速生堂西医局。1928年张天福转学上海持志中学,当年在上海中学毕业。
  中学毕业后,上什么样的大学?这是人生择业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而且是中年得子,父母多么希望他能够攻读医学,将来继承祖业。但他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农立国的理想,看到祖国落后,人民缺衣少食,福建三大特产业之一的茶业衰败不堪,他就决心报考农业,振兴祖国的农茶业。1929年他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后,1930年即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获农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应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林景润之聘任生物系助教,除积极建立实习农场,为筹办协大农学院创造条件外,他立志献身茶业事业,大量搜集并研读有关茶叶资料。1933年6月获协大资助,东渡日本,并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1935年再次赴台湾深入考察茶叶生产和制作情况。

   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当时的国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张天福任校长兼场长,月薪300银元。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学校的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茶场的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又是学生实习、劳动的基地。场校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相辅而行。茶业科教相结合,至今仍不失为办好教育的一条好经验。场、校开办初期,张天福广集人才,如庄晚芳教授、李联标研究员等人都是当时被邀参加科研、教学的骨干,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福建省第一批茶业专业人才。
   茶场开创伊始,张天福有感于制茶工艺的落后和制茶工人劳动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于1936年从日本引进萎调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使福建制茶业由人工制茶过度到机械制茶。

   张天福在创办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时就把“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立为校训,他自己也是这个信条的践行者。1936年11月11日,是福安农业职业学校一周年的日子,在《安农校刊》上,张天福写了热情洋溢的卷首语:“我们要中国农民不落伍,要中国农业不落伍,所以才站在复兴农村的最前线,做一个带路的急先锋!在这前进的路途中所碰到的挫折、阻挠、困苦、危险,我们都认为这是必然的波折。本着‘身体力行’的初衷,来‘实事求是’,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

   1940年,由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经过艰辛努力,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建机械初精制等工场,并开展茶叶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及技术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业各分厂和制茶所,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有7人出自该茶厂。

   在筹建“福建示范茶厂”过程中,张天福仍部忘茶业教育。1941年,他利用示范茶厂的设备和人才,建立“崇安县立初级茶业学校”,由他兼任校长,培养茶业人才。

   张天福1940年代发明“9·18”揉茶机。1931年前后,张天福多次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中国茶农扎着长辫子、裸着上身赤脚在地上揉茶的照片,深受刺激。他想:如果能设计一台机器代替赤脚揉茶该多好!1940年,张天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最早设计的揉茶机是双桶式双向推拉型。试验中,张天福感到还不够省力,接着设计出单桶式的圆桶、方桶揉茶机各一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桶的更省力、方便,揉捻的茶叶条形较紧结。设计揉茶机的想法萌生于1931年,而1931年9月18日又是“国耻日”,张天福便将揉茶机命名为“9·18揉茶机”,希望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9·18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历史!

   1942~1946年,张天福回到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兼该校附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

   1946~1949年,张天福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二、退休之后老当益壮领衔搞科研,忙里偷闲冷水洗浴还把武术练

    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福先在崇安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实业厅崇安茶厂厂长,后调中国茶叶公司任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改进处、特产处任茶叶科长、副处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1953年,张天福继续研究改进揉茶机工艺。他与同事进一步研究,将“9·18”揉茶机揉盘、揉桶改为双动的“53”式揉茶机在红茶区推广。所谓“双动”就是推拉时上面和底下揉盘同时动,形成双动,这样十分省力,揉茶速度加快,揉捻效果更佳。第二年,又将揉茶桶改小,使它适合于绿茶、乌龙茶区推广运用,此机被命名为“54式揉茶机”。新揉茶机的推广运用,极大地提高工效,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982年,张天福在福建省农业厅退休,时年72岁。人们以为他可以在家品茶论道,安享天年。可他却退而不休,继续奔忙在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线,他一生重实践,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生产实践之上。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天福出任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顾问,主持开展一项前无古人的研究:人工控制乌龙茶制作的关键工艺——做青的最佳条件,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

   当时,张天福在科研之余忙里偷闲,每天到小溪里洗冷水澡。张天福身体很好,习武生涯给了他一个强壮的身体底子,“我每天都要洗冷水澡,还是到小溪里去洗,那是山泉水,很冷。被人看到,都把他们给吓坏了。”说起这事,笑意浮现在张老的脸上。
   乌龙茶的特点是“三分红七分绿”,人称“绿叶红镶边”,这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特别加工才能制成。其中“做青”工艺最为关键而艰难。以往,传统做青主要看天时,依靠手工制作,天气好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做青工艺历来“靠天吃饭”。为解决这个难题,张天福退休后整整用8年的时间,在福建各地,与其他科研人员经过几千次的实验,掌握了两千多个数据,终于解决了千百年来乌龙茶“靠天做青”的落后工艺,实现了制茶机械化、规范化、程控化,有力提高了乌龙茶品质和经济效益。

   1991年,做青的最佳条件人工控制这一科研成果被福建省政府予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张老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说起这事,张老并没有太多的表情,他反而表示,现在的乌龙茶制作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茶王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乌龙茶的制作标准化一旦推广开来,让‘茶王’消失,所有的乌龙茶都成为极品茶。”张老说这是他的心愿。

 

   三、积善行德,不吝金钱;淡泊名利,平静俭朴;正直真诚、坚持原则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的礼仪,而且身体力行。他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艺、以清香的茶叶、优雅的琴声、高雅的茶艺表演,让许许多多的茶人、茶友以及茶叶爱好者聚会在一起品茗叙旧,交流心得体会。

  “相逢人间一杯茶,五洲留佳话……茶如其人,人如茶,四海是一家。茶人之家,天下茶人是一家……”奥运之年的第一天,福建400多茶人,从98岁的“家长”张天福教授到5岁的新世纪小茶人,几代茶人团聚在“茶人之家”,齐唱《茶人之家会歌》。

   据福建“茶人之家”常务副会长危赛明介绍说,目前,茶人之家的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在张天福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完成的,张老还个人捐赠10万元作为茶人之家的活动经费

   张天福的人生也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张老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显示自己。他认为,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给人们一个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在生活困窘的时期,他还曾一度饮用茶梗。

   有这样一段故事很能见张天福的性格。92岁时,他去铁观音的产地参加一个铁观音茶王赛。主持人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答道:“喝茶。”主持人又问:“是不是喝铁观音?”他的回答仍是:“喝茶。”主持人再问:“是不是常喝铁观音?”他还是只说两个字:“喝茶。”

   张天福“不给面子、不随和、不通融”的背后是一种正直真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对到家里拜访的人十分讲礼貌,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会一样热情款待,亲自到门口迎候,并为之泡茶。但对迟到者,不管身份怎样尊贵,他都会用“不给茶喝”作惩罚。但他也有特别谦和的一面。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

   

   四、茶道武道书道皆精通

   现已100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他的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一天也离不开它。他极力推崇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福建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他说:随着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认为,这些都不能完整的体现茶文化精神。

   张天福对茶道有独到的见地。他认为,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公正平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鲜嫩而有芬芳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明亮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体会醇厚茶汤中的韵味。

   在福建省茶叶学会茶文化分会成立大会上,张天福说:我倡议“中国茶礼”。依据是,中国茶礼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如以茶敬客,以茶联谊,以茶祭祀等,就是中国传统的基本国礼,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

   张天福认为,中国茶礼的内涵“俭、清、和、静”不同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俭”见于陆羽《茶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说。“清、和、静”三字见于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他对品饮福建北苑(建瓯)茶的评价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用“清、和、静”三字,即把茶的功效提高到修身养性的境界。简单地说,茶尚俭,就是节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洁;茶导和,就是和睦处世;茶致静,就是恬淡安静。这四个字乃茶之真谛,也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一种高尚人生和处世哲学。如以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为经线,以古今名茶、名人、名泉、名器、名诗,名联、名典、名画、名书法、名茶艺等“十名”为纬线,贯穿一起,将使中华茶文化大放异彩,流芳万代。他每次与友人或晚辈谈论茶道时都一再强调,现今虽为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崇尚安宁、淡远、廉洁、真实,永远是人生的真谛。 




   张天福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张天福一生提倡中国茶礼——“俭、清、和、静”,张老逐字解释道,唐人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里反复强调一个“俭”字,谈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客来敬茶,既俭朴又不失礼节。现在大家的养老金逐年增加,国家也鼓励消费,张老的观点是——理性消费不奢侈,勤俭节约不抠门。茶贵“清”。离退休后,大家虽然无职,但有些老人仍然有影响力,且社会上的一些事物也对老人有诱惑;面对不正之风,我们仍然要坚持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张老建议大家通过饮茶清心养性。茶贵“和”,小则家和万事兴,大则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安宁。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上了年纪的人自然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如果这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则对身心健康不利。大家不妨学学茶性的平和——茶的香味以“和”为贵。饮茶应以一种平和之气,使之润泽于五脏六腑间。
   张天福精于茶道十八段,更精于茶叶评审。他不计其数地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他评茶精密细致,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其准确率是惊人的,凡审评有争议的,都由他一锤定音。有一次在安溪“茶王赛”的评审中,有两号参赛的茶叶,色、香、味、形均无二致,他断言这是统一号品种的茶叶,经过检查落实:当事者为了希望多一次获奖的机会而把它分做两号参评。秘密揭开,举座皆惊,人们交口称赞他他的评审技艺的高超与无克争辩的权威性。

   张天福一直认为“茶是最好的饮料”。他说,茶集解渴、保健、怡情、社交于一身,是其他饮料难于比拟的;二十一世纪茶叶将在世界饮料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时下有一种“回归自然”之说,饮茶本身就是一种饮品方面的回归。茶是万病之药,它的各种有价值的成分已得到科学的证实。适量的饮茶,有益健康长寿,百益而无一害,应为“国饮”。凡炎黄子孙都应怀着民族自豪感,把历史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张天福每日都离不开茶,数十年如一日。如今,他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为推进中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他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茶叶科研、评鉴活动现场。对此,张天福说:“茶就是我的生命
   张老常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真理,传遍五洲永不衰的是茗饮。”

   张天福自幼习武,武术不但使他强身健体,而且使他形成了镇定和淡定的性格,遇事不慌,一次日本人飞机撂炸弹,同学们吓得四处逃窜,张天福在教室里泰然自若。

   练习武术使张天福手脚敏捷、精神专注,一次在酒桌上出现一只苍蝇,张天福一矫健的身手用筷子夹住了飞行中的苍蝇,应得满座喝彩。

   时至如今,张天福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品清茶一百盅,晨练“国粹”武术,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接着进早膳,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活动。

    张天福就是这样一个茶人,一生以茶为侣,只要与他一接触,就能感到他周身都散发着茶的清香,茶的温馨,茶的岩韵……  

 

   五、百岁老人喜结良缘,张天福2010年成为中国最高龄的新郎官儿

   2010年是世博年,福建茶界乃至全国茶人喜事连连,茶界泰斗、百岁茶人张天福老先生以茶为媒,与南京的张晓红女士相恋成佳偶。张天福先生是“茶界泰斗”,一生事茶,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中唯一的健在者,为振兴我国的茶叶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57岁的新娘张晓红女士,是国家杂技一级演员。两位老人相识、相知,在几位茶人茶友的撮合之下,终于携手相伴,这是以茶为媒的奇缘。

   2010年2月23日上午,“2010年福建省茶界新春联谊会暨百岁茶人张天福先生与张晓红女士结婚庆典”在福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茶人茶友一起见证了年逾百岁的张天福先生与57岁的张晓红女士的“旷世奇缘”。







   灿烂的阳光穿过玻璃窗,铺在亮堂的客厅里,100岁的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倚在沙发上,开始他每天的功课——品茗。厨房里,57岁的女主人张晓红系着围裙,既优雅又麻利地在灶台前忙乎。在福州张府,这对年长的“新人”以如此居家、恬适的方式安排生命中的第二场“蜜月”。

  “张老,您的脸色最近红润了!”面对朋友由衷的感叹,张天福欣然用三个字来概括自己最近的变化——“新生活”。一生中,张老拥有很多名头——“世纪老人”、“福建省宝”、“茶界泰斗”、“中国茶王”……提及自己的传奇姻缘事,他说:“我这一生,本来已经有些传奇,现在看来就更加传奇了。”

   2010年农历正月初十,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灯火辉煌,百岁“茶界泰斗”张天福和年过半百的张晓红女士欢欢喜喜地携手走上红地毯,接受国内茶界专家、学者、茶人等近千人的祝福。当晚,百岁新郎张天福身着笔挺西装,步履轻盈,神采奕奕;新娘张晓红相貌端庄、气质高雅,一件大红上衣显得特别喜气。晚宴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天福的老友郑义正观察到,一道菜端上来,新娘细心地将鱼刺一一剔除,然后捣烂端到新郎面前,体贴入微的“小动作”传达着爱意和温馨。

   张老用“新生活”来形容当下的日子,是因前年的一个寒冷凌晨,身体突感不适的张老支撑着想起床,上洗手间,冷不丁滑倒在房间地板上,怎么也爬不起来。老人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几个小时,他心有不甘地想难道自己就这样离开世界吗?直到早上6点钟,保姆起床后发现了地板上的张天福,这才把他拉了起来。这件事更让他坚定了寻找伴侣的念头,他定了3个条件:一是要有共同的信仰;二是没有拖累;三是身体健康,可以相互照顾。

   北京的朋友们得知了张老的想法后有意撮合他与张晓红女士。张老认真考虑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乐于接受。于是在2008年4月的一天,在南京一个充溢茶香的坊间,当时张天福向张晓红说出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愿意做我的伴侣么?”然而,张女士却婉拒了。原因有二:一是自己远在南京,还有未竟的演艺事业;二是两人岁数悬殊,世俗定有偏见。

   但“茶王”绝非轻易放弃之人,寻找合适的老伴相互搀扶度余生的愿望一直萦绕心头。老人认定,张晓红注定是陪伴他走人生最后一程的知己。最终,张女士被这位百岁老人的真诚与执著打动了,她也的确仰慕这位茶界泰斗的名声。张天福,这个名字在茶界的地位,犹如IT界的比尔·盖茨、相声界的马三立。

   思虑再三,张晓红慎重地与已成家立业的儿子谈话,并把张天福的传记和论著让儿子拜读。儿子说,这位老人家很了不起,就是年纪大了点,如果您能接受,我们支持!缘分让他们如愿了。如同冬日的暖阳,张女士踏入了张家的门,张老请年轻的朋友上门为他们拍了合影,贴在了烫金的红本本上。非同寻常的结婚证记载着老人特殊的情感。

   在张老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但个别亲友的不理解多少让他感到无奈。对于这个选择,他是笃定的:“将来,他们也许会懂。”“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张老的原配夫人,1991年去世。此后十几载,耄耋之年的张老孤身一人,对于各类茶事活动,乐于也疲于奔命,精力旺盛得让诸多年轻人都自愧弗如。他说:“我其实在用忙碌冲淡孤单。”鱼贯步入花甲之年的儿女各有各同样忙碌的生活。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张老觉得生活还是缺失的,他需要有个伴,确切地说是“伴侣”,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

   在期颐之年,开始一段崭新的婚姻,是否关乎爱情?“其实,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爱情)已跟生理无关,我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如果能交流得好,心情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一样的。”张天福说。

    爱情是最动人的、最能使人焕发出青春光彩的礼物   

   自从2009年底张晓红进了张家,张天福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在她的行李里,有6个样式不同、刷得干干净净的锅,他知道,她真的是来过日子了。张晓红带来的还有一个足浴盆。半年来,她每天晚上都帮张天福泡脚30分钟。

   都说“人生易老”,而今年已经100岁的张天福,每有客人到访都是亲自泡茶。张天福显得气定神闲。茶几上的水壶开始冒出热气,他动作敏捷地把茶斟在精致的紫砂茶碗里,递给来访的客人,房间里飘起茶香。

   100岁的张天福现在还时常亲往福建安溪等地的茶山,关心有机茶的生产。张老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这个秘诀就是喝茶。”老人指着桌上小茶杯说,“我平均每天接待10批客人,只要陪每批客人喝10小杯,加起来就有100杯了。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年,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
    张晓红到了张老身边之后,张天福仍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老人在家里的阳台上练“北京医疗操”;而厨房里,张晓红系着围裙,麻利地在灶台前准备早餐。张天福饮食很清淡,午餐为面食或米饭,晚餐多是地瓜粥。他从不挑食、偏食,没有特别喜欢的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吃点心或零食,更没有抽烟喝酒。吃过午饭午睡1小时,每天晚上足浴、洗澡后,9点就上床睡觉。
    直到现在,张晓红的手机还常常接到南京一些单位的演出邀请,但她都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全天候陪伴张天福是她目前唯一的生活内容。他们就这样彼此珍惜生命里接下来所有的日子。五凤山脚下的院子里,又多了一份相敬如宾。
    100岁的张天福,像珍贵的名茶,留下了精华,封存在精致的传说里,醇香却终究干涩。57岁的张晓红在爱情的滋润下就像泡茶的泉水,清冽可口,绽放了名茶封存的美丽。
http://news.t0001.com/2010/0625/article_110294.html

 

   六、茶界泰斗张天福说:“我还是个小学生,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要做好茶,先做好人。张天福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只做跟茶叶有关的事。平时不出去串门儿,女儿家住得离自己很近,但他也很少去串门。他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早睡早起,除了接待来访的客人,外出参加会议,余下的时间就是搞茶叶研究。

   张天福致力于茶叶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他认为名茶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茶。他曾多次对一些从事茶叶研究的人说:“不要追求做极品茶,而要追求提高一般茶叶品质的工艺。这才是功德无量的事。”

   建立大规模的茶厂,建立中国的茶叶标准,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茶叶品牌,是张天福的最大心愿。

   张天福说:“你最喜欢喝的茶就是最好的茶,因人而异,各有喜好。各地都有最好的名茶。”“过夜茶只要没有馊也可以喝,关键是茶具要干净,最好每天煮过或开水烫。”“与人说茶,是一种乐趣,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

   2007年9月,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举办,他做了题为“我还是个小学生”的发言,表达了这样的心声:中国茶产业里面的学问很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很认真地说:“我还是个小学生,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详见经济日报文章《张天福 俭清和静的如茶人生》http://roll.jrj.com.cn/news/2007-12-06/000003020089.html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技人生》节目播出了介绍100岁茶叶专家张天福的科技人生。相关视频链接: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10prog_20091122_7132113.html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7&wor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茶学泰斗张天福度过了107岁生日!
沉痛悼念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 享年108岁
大星殞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福州去世。 享年108岁,真正的茶寿之人,张老走好
武夷山岩茶三线牌子,武夷岩茶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福建茶文化】
铁观音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