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互联网行业资本“寒冬”的产生

根据赵思铭在至道学宫五群讲课内容整理,本文写于2017年4月。

一、最近一波互联网行业周期以阿里巴巴上市为标志,引发了互联网行业收购投资热。一是2波互联网行业周期都是由优秀互联网公司上市带动的。上一波周期是以“优酷网”2010年底在纽交所上市为标志,2011年上半年火热,下半年转冷至2014年上半年是低谷期。本次周期是从阿里巴巴2014年中旬筹备上市为标志,2015年上半年火热,下半年转冷,2016年互联网行业正式提出资本“寒冬”。二是阿里巴巴上市倒逼腾讯和百度采取收购投资举动。上市前以创业市场的价格收购投资互联网公司,上市后将这些公司“打包”卖给股民的过程是稳赚不赔的,所以阿里巴巴上市前疯狂收购投资大量优秀互联网公司,这倒逼腾讯和百度也急于收购投资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三是竞相收购投资导致互联网市场充满了优秀的创业者和充裕的资金。互联网市场创业与投资的两端,一端是大量公司被收购后,优秀创始人重新创业,另一端是被收购的公司获得大量资金,投资者也将赚到的钱再次投入到互联网市场中,并带动了其他投资者涌入,最终导致互联网行业充满了优秀创业者、优秀项目和充裕资金。

二、大量资金短期涌入造成了互联网行业畸形发展,并最终导致互联网公司融资困难。一是2015年后互联网行业出现了畸形发展。2015年之前,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健康,大家比的是产品、服务和内容。而随着大量资金短期迅速涌入,导致竞争激烈,2015年后业内的竞争变为拼融资为主。二是2015年上半年股市大涨继续推高了互联网行业的整体估值。2015年之前,互联网行业以接受美元资金为主。2015年上半年,美元资金基本停止了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但中国股市大涨,部分上市公司因自身需要开始大量收购投资互联网行业,导致大量人民币资金继续推高互联网行业整体估值。三是互联网行业的过高估值与股市的崩盘共同导致了融资困难。2015年下半年股市崩盘,上市公司停止了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导致已经处于估值高位的互联网行业融资困难,2016年正式提出互联网行业资本“寒冬”的概念,“寒冬”的到来导致互联网行业矛盾凸显。

三、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恐慌性投资,而GDP增速放缓、互联网用户趋于饱和成为此次“寒冬”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恐慌性投资剧增。实体经济好,人们更愿意进行创业和投资。而这一时期,并非缺钱,而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大家普遍选择恐慌性投资,固定资产成了最优选择,这就是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大背景下,2016年房价暴涨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支撑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引擎出了问题。之前十几年,高速增长GDP和迅猛增长的网络用户是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双引擎。与前几次互联网周期不同,此次“寒冬”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速变缓,失去了水涨船高的效应,以及互联网用户趋于饱和,失去了快速增长的用户市场支撑,很多公司因此提出海外战略。

四、建议互联网行业转变发展理念,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勇于迎接消费升级并敏锐发现市场空白点。面对“寒冬”,互联网行业应该一是应改变发展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状况下,已经基本不存在通过创业收购投资在短期内套利的空间。反而更适合脚踏实地做好业务,这就要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像传统行业的百年老店一样经营好自己的产品和业务,在“寒冬”中活下来,做到“剩者为王”。二是应转变理念,勇于迎接消费升级。互联网行业一直走的是融资,然后花钱买用户的路子。而当前中国拥有10亿网民,而且大部分是移动互联网网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网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不如转变观念,靠自身过硬的产品,勇于向用户收费。三是应敏锐发现、占领市场空白,比如视频直播平台、“陌陌”之后的陌生人交友市场空白,以及敏锐发现小客户群体需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 | 金钱堆砌的互联网时代,真的要落幕了
华为有没有可能收购小米?
美团亏损破百亿,滴滴巨亏6年未盈利,互联网巨头为何越亏越有钱...
前浪孙正义
从“独角兽”到“蓝鲸企业” 这才是创业公司的终极目标
多家券商获大股东增持 史上低估值是最大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