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在同时代的王朝中,商朝是比较强大的,不过,历史给人的感觉却是:纣王经历了一场“牧野之战”,就瞬间将地盘拱手让人。

然而,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对于殷墟的深入考察,终于挖掘了纣王在牧野败仗后匆匆自尽的真相。

决定命运的牧野之战

从帝甲统治的后期,商朝已经开始走向了没落,经济凋敝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种种社会的危机,已经是非常容易感受到的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罪魁祸首”,莫过于商朝历代统治者的各项政策,而牧野之战,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武乙年间,商朝就已经陷入了和东夷的长期消耗内战当中,战争一旦爆发,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当时民众的负担正在不断加重,几乎是苦不堪言。

由于强大的商朝耗费了太多的精力面对“东夷”,也同样造就了周人的强大。

周人最初出现的地点是在如今陕西西部的地区,经过了“公刘”、“太王”等人的不断发展,最终走向了强大之路,甚至连商王都曾有过承认:命周公宣父,赐以岐邑。

不过,此时的周人能力还是有限,他们的翦商战略还没有完全付诸于实施,综合来说,行动同样是非常隐蔽的,明面上,他们都对商朝俯首称臣。

到了季历被杀害以后,周文王姬昌继位,继续采取了过去的措施,那段时间,他当然也延续了前朝的方式,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不断丰满起自己的羽毛。

因此,周文王不断重视生产的重要性,礼贤下士,招募了非常多的人才,为后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储备了大量人才,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尚”、“博夷”、“叔齐”等等,都在这样的关键选择中决定投奔于周文王。

文王大兴土木,装出一副天天吃喝享乐的模样,也是为了麻痹商王。

不过,想要干成这样的事情,还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碰巧的是,周文王的对手商纣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所面临的商朝本来就有着亡国之势,可他依旧“火上浇油”,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商纣王天资聪颖、能力超前,可在治国方面,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翻开后来历朝历代的史书,也不难发现,后来的君主都拿商纣王当成是一个反面教材。

纣王好色,就有人将美丽的女人献给商纣王,可这个女人并不喜欢昏庸荒淫的纣王,这也惹恼了纣王,纣王不仅杀了女人,还顺便残害了女人的家人,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有忠臣前来劝谏,因为言辞激烈惹恼了商纣王,纣王直接下令将此人剁成肉酱。

可另一边的周文王求贤若渴,听说了这样的事情,也只好唉声叹气。

其实,历史上的商纣王原本有一次改变历史的机会。

文王曾被纣王关在羡里长达七年,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幸,闳夭听闻后,积极想方设法营救,他知道纣王喜欢富丽堂皇的场景和成群结队的美女,便投其所好。

剧照

纣王闻之大悦,还非常激动地说:“其中的一件宝物都能够把他放了,何必要送这么多呢?”

文王出狱之后,并没有着急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反而赌了一把,借机献河洛以西的土地给商纣王,表现出了自己的臣服,商纣王看到文王如此懂事,就给他封了一个“西伯”。

这一次,文王在纣王心中完成了“不信任到信任”的重大转变,而这个“西伯”,所代表的是能够征战其他诸侯的重要权力。

见到自己已经获得了信任,于是文王再次借机行事,向纣王提出了要废除炮烙之刑,这项刑法在过去本就让人苦不堪言,纣王也没有多想,很快就表达了同意的意见。

这样顺应民意的举动,很快得到了天下诸侯的拥护,他们虽然不敢去骂纣王,却敢于去夸赞文王,这其中的深意,其实已经出来了。

回到周地以后,文王继续在暗中笼络人心,天下诸侯有的时候也会在内部出现一些争端,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不是去找纣王,而是要去找文王前来评判,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虞芮之争”

而文王也总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中表现出以理服人的一面,诸侯内部也有了传言:西伯是一位得到了天命的君主。

文王的铺路,也加快了纣王倒牌的步伐。

待到武王继位,任命熟悉商朝的吕尚为军师,周公旦为宰辅,积极开始了最后的部署。

他将都城迁移到了镐京,对商朝继续进行着挤压和包围,为伐商清除了很多障碍。

周人的东进和包围并没有让纣王紧张起来,他甚至还有一丝无动于衷的感觉,待到察觉到什么之后,他就只能以检阅部队的方式来恐吓,实际上,这一切都在周王的计划当中。

而且,在整个商朝的历史上,东夷的叛乱似乎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商王也无法彻底从这种叛乱中平息,双方一直都在打着消耗战,仅仅在商纣年间,对于东夷的大规模讨伐就有过两次,一次长达11个月,另一次也接近一年。

武王伐纣的时候,也用到了占卜,可并不是吉兆,武王也有过动摇,还好在姜太公的强力建议下,武王才吃下了定心丸,走出了这坚定的一步。

部队走到汜水的时候,遇上了河水泛滥,走到怀城的时候,又遇上了城墙崩塌,这一接连的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军心,毕竟,封建王朝的一个属性就是“封建”。

周武王最终按照和胶鬲等人约定的时间到达了牧野地区,他们顶着大雨,在此地列阵,并且揭露出了商纣王的种种暴行,说他抛弃了祖宗,任用奸佞,残害天下百姓。

这样的言语,自然让很多人格外认同,他们多年来一直感同身受,只是没有人敢走出武王这一步。

在列阵的最后时刻,武王也制定了严明的作战纪律,还提到:在杀敌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处死那些前来投奔我们的人,要感化他们,让他们一起将矛头对准商纣王。

在武王的誓师鼓励下,联合军队气势如虹,静静等待着纣王的大军前来应战。

消息很快传到了商朝朝堂之上,贵族上下一片混乱,当时主力部队正在和东夷作战,可武王大军已来,若是不去积极迎战,那么必然会让自己的威信下降。

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只好找来了十七多万人的部队,其中还包括了大量奴隶。

周太公吕尚“致师”,带着一百多人的敢死队挑战商军,迷惑了敌人,也打乱了他们的阵脚。

趁着对方突然大乱,武王率领勇士猛烈冲击对方的军阵,很快下来,商军的损失就非常惨痛,他们的作战能力本来就不强,因为有很多人都是被拉来充数的,本来就不具备战斗能力。

十七万大军顿时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就连重新集结部队的能力都丧失了。

就这样,商人的军队很快土崩瓦解,大势已去,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只能蒙着头一路向朝歌的方向逃窜。

商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在那种绝望中,他登上了鹿台,自焚而亡。

武王看到机会已到,率大军来到了朝歌城下,那些商朝的贵族早都在外面一字排开等待投降,他们纷纷向武王行了大礼,甚至还致辞说:“这正是天大的喜讯。”

武王入城后,在鹿台找到了纣王的遗体,并且朝着尸身连射三箭,用一把黄色大斧砍下了纣王的头颅,悬挂在小白旗上,处理完元凶之后,武王就开始了继续工作:防止商贵族卷土重来,那些商王朝的恶臣,也被他全部处死。

而若是有追随商纣的诸侯国,武王也将继续派兵前去征讨,先后灭掉了四十个多个部族首领。

周人可谓是以少胜多,可是强大的商朝却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失误累累。

历史也给出了答案:牧野之战,周王朝确定了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开启了周王朝长达八百多年的统治,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战,也是中华文明源泉中具有标志性和转折性的事件。

然而,面对这样一场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很多人也有共同的疑问:为何积淀多年的商朝,还有着不断练兵的机会,怎么会在一场失败中就直接退出了历史呢?

殷墟遗迹,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当时纣王的视角中,要面对的是东夷叛乱和武王出兵两个事件,任何一件事处理不好,都会让纣王和整个商朝被葬送。

由于纣王的自大和刚愎自用,做出了明显错误的决定:主要征讨的对象是东夷,而不是过去俯首称臣的周王。

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东线的兵力投入战斗直接造成了西线防守的空虚,这也给周武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周王家族几代更迭,等待的也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而周武王的部队已经兵临城下的时候,纣王又做出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判断:轻率出战。

所谓的“殷墟”,正是殷商古城的遗址,而早在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已经学会了修筑土城墙,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土城墙对于守军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最起码能够抵抗很久。

而商王朝在历史中存在了600多年,朝歌必然是有土城墙的,就算是不那么坚固,最起码也能作为屏障。

考古也确实发现了:朝歌的遗迹中,确实存在着土城墙,并且从这些土城墙的分布来看,朝歌已经具备了城市的雏形,可以说非常完善了。

若是纣王选择了以城墙为据点防守,那么或许整个古代中国的历史都要被改写。

要知道,商纣王的那些部队虽然战斗力比较弱,可足足有17万人,攻就算没有胜算,可在守城方面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武王也在打心理战,若是纣王守城,那么军官也可以监督这些士兵,不给他们叛逃的机会。

周武王也是东拼西凑,最终才来了5万人,就算他们是虎狼之师,在战争中也要警惕陷入到消耗战之中。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若是纣王选择了自保,武王大概率也会撤退,等待下次机会。

这也是武王派兵列阵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口号震天响,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去打这场“攻城战”,试想一下,若是周武王真的有十足的把握,为何不一举拿下朝歌呢?

纣王还是根据数量优势选择了出城迎敌,有异心的士兵也很快哗变,再加上战斗力不强导致斗志很快瓦解,部队也没有办法很快重新集结,反而选择了逃窜之路,这也就造成了纣王17万人的部队没有打过武王5万人的部队,纣王也落得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武王也是确定了:纣王考虑到威望和影响力,必然会选择派兵出城,那将是唯一的机会。

周的崛起,伴随着的也是求贤纳士和发展生产力,在关键的战役中总是能占据时机。

在作战的指挥上,武王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坚决不给敌人可乘之机,先锋部队和敢死队从正面直接进攻商军的顶头部队,导致纣王这边的部队直接乱作一团,纷纷倒戈,武王的主力部队投入的也很合时宜,完成了以少胜多的壮举,最终也奠定了周王朝的基业。

周王朝建立后,在制度文明的建构上颇有作为,创立了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各种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乐文明甚至成为中华古典文明的内核与标志。

这是春秋时期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界出现的前奏,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

参考

吴敏文.商周更迭的牧野之战[J].文史天地

白立超.牧野之战[J].文史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纣都朝歌
商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揭露真相
《西周曆史(約前1070-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爆发
中国古代战争选萃及前因后果解读之三,周武王牧野伐商纣
牧野之战
他毁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能名扬三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