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笔意”教学浅说
[摘 要]书法包含有技法、图式、意蕴三个层面,书法学习不仅从笔法、结构、章法上认真研究,还要从笔势、笔意中去仔细体悟,准确把握笔意与笔法、笔势的关系,才真正体现书法的本质特征。教学中力求抓住笔意的概念,通过理解概念、识“意”、取“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走入创“意”轨道,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笔意 意趣 意念 创意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篆、隶、楷、行、草,五体各显特色,“势、韵、法、意、态、质”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学习书法提倡从源头开始,不仅要领会古人的笔法、笔势和墨法,更要体会其笔意特点等。南朝书家王僧虔《笔意赞》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在结体、笔法、章法、神采中,强调了神采,神采即内在精神,也即笔意所体现的意态情趣等。在书法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笔意呢?
  首先,要理解笔意的概念。“笔意”:即书画或诗文所表现的风格、意境。“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意境在书法具体实践中又怎么去实现呢?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笔意与笔法、笔势的关系。
  笔法是执笔、运笔的方法,如提按顿挫,中锋侧锋等。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的基础上演生出来的,东汉蔡邕《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如自然界一样,有“形”也有“势”,“势”反映了事物形态的一种趋向,静态中蕴含动态。“永字八法”点画的名称分别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我们从每个字就看到了各种动作的态势,侧如鸟之翻然,勒则马之用缰,策乃马之用鞭,啄如鸟之啄物。横犹如千里阵云之势,点如高空坠石之感,竖如万岁枯藤等,每一点画都具意象动势,可以说笔势是结字的依据。笔意与笔势是相互依存的,笔意是建立在笔势、笔法上的个性意志表现,是由其而生的精神面貌,或称意韵、风神、气韵等。历代书家都有各自的书意风韵,《兰亭序》用笔中侧兼顾,牵丝映带,风神潇洒,自然天成。《黄州寒食诗帖》运笔稳健,气势奔放等。不同书体之间,也有笔势、笔意之别,如楷如坐,行如走,草如飞,既包含了体势的姿态,也蕴含了用笔的意趣。
  二、意图或意愿。
  古人说“意在笔先”,在书写开始时,要有构思或想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要追求什么等。在结构、体势上要表现书家的意图,达到其所要追求的愿望。临摹也要有意图,有预期的效果等。
  三、意趣。
  ”其内容包括意味、情趣等。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艺术论》),中国书法的意味就涵盖了以汉字为载体,笔墨纸砚为物质手段,线条为造型方式,以表达性情为高级目标的全部内容。书画同源,书中有画,书法是无言的诗,是无声的音乐,是美妙的舞蹈,还有说和建筑相通,在庄子哲学里,又是一种心游境界。书法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各有情趣,张旭与怀素的草书一狂一颠,一肥一瘦,“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黄庭坚《山谷题跋》)意趣横生。从美学上说,有阳刚与阴柔的美,刚柔相济的中和之美。大唐的壮美理想在颜之雄强、张之飞扬中得以体现,赵书是阴柔之美的典型,对元、明两代书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代是一个总结和综合的时代,阳刚与阴柔美并重,优美与壮美统一。刘熙载提倡“书要兼备阴阳二气”、“阴阳刚柔不可偏颇”(《艺概·书概》)。许多书家以碑为主?,帖碑互参、博采众长融合贯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丑学把“拙、丑、怪”等审美价值引入书法,肯定了书法“大美”的本质意义,对当代书法学习与鉴赏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意兴。
  在某种外界的情景下,与人的情感发生相互激发、相互交融,形成感染力的境域,就是最初理论上概述的“兴”。意境的关键是情景交融相生,“生“,就是触物生情,是情感在一定的境遇、景象中被激发、提升,并由此产生的审美动力。《兰亭序》的即兴之作使王羲之后来书写数遍也未达到其满意,因为情景发生变化了。《祭侄文稿》也是如此。
  五、意念或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是无所不在的,甚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米芾书法追求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以“无刻意做作乃佳”,呈现潜意识的、非理性创作心理特征。从米书中可以体会到米芾创作过程中激情与理智、无意识与意识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态,正是他的“颠”,使他摆脱了世俗戒律的束缚,获得了艺术与人生的高度自由,表现出鲜明个性,也正是这种复杂情绪的意念集合。难怪书法史上有张颠(张旭)狂素(怀素),杨疯子(杨凝式),扬州八怪(郑板桥等)等,其实这种创作心理在古今书家中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会意或识“意”。要正确体会前人的笔意特点,先要懂识意,这样才会做到“意在笔先”。笔意是融合在笔法、笔势、墨法中的一种内在的个性表现,有时是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金文《毛公鼎》雄浑,《散氏盘》跌宕,《石鼓文》圆浑融劲;《峄山碑》圆润,汉隶可谓群星灿烂:《乙瑛碑》典雅,《曹全碑》秀逸,《张迁碑》》朴拙,《石门颂》纵肆等。东晋碑刻《爨宝子碑》方峻奇崛,《兰亭序》夺得天趣,是自然风格美的极品,毫无矫揉造作,宛若天成。唐楷法度严谨,《九成宫》跌宕险奇,《雁塔圣教序》遒逸,《颜勤礼碑》雄厚浑强,堪称宽博美的丰碑。宋“尚意”书风充满了天真,《寒食诗帖》和《蜀素帖》就极尽天真之态。元代赵孟頫等人,超唐越宋,另辟秀逸苍润书风,如《胆巴碑》等。明代帖学盛行,承袭元代书风,如张瑞图《饮中八仙歌》、黄道周《行草书卷》、王铎《拟山园帖》等。清代碑学流行,打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主流局面,出现了金农、伊秉绶、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碑学大家,其书风整体上显露阳刚之美。近代黄宾虹和潘天寿的书作都具老辣的风格,沉厚深透。我们在书法学习中要仔细体会各个时期书家的风格,才能正确认识和领悟笔意的精神内核。
  第三,取“意”。在识别笔意的基础上,领略碑帖的意趣神态。如临摹时观察体会点画起笔、收笔的形的方圆、粗细、曲直,用笔的疾涩、轻重与中侧露藏锋等,体势的欹正,都是产生笔意的基本要素。每个人临摹时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初学者应最大程度把握原碑帖的风格,米芾临摹能以假当真,可以想象他对前人书法笔意的把握,在取得形似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神似。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和美学思想。因此,在书法学习中,把握笔意、做到“神采为上”,首先要把握基本形,基本形偏离了,就谈不上“神采”。这里的“基本形”,不仅仅指结体的基本特征,还包括点画本身的形状和态势以及章法之势等。
  “取意”教学很重要,这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桥梁,要抓住笔势、笔法概念,由点画之意,到结体之意,再到章法之意,循序渐进,反复练习,由一笔一画之意到一家之意。书法上讲笔笔有来历就是这个道理,一笔一画都要仔细琢磨,只有这样才能深得笔意之奥妙。书法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把不同书家的某一点画或某一个字放在一起比较,一眼就可辨认出是哪一家的。在一些学生习作中,若大家一眼能看出是出自哪家的,说明这个学生有了一定的书法基本功。
  “取意”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实现对笔意的把握。教师的正确示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现场表演比独立临帖效果要好得多,书法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在示范的过程中感受笔锋的运动,书写的节凑、墨法的运用等,很直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名家临摹示范以及观看书法展览等,拓宽艺术视野,提高眼光,做到“眼高手低”。同时,要引导学生读帖,经常读帖,对书法中的气息、韵味、章法、笔势、笔意很难用语言解释透彻的问题,不断地增强领悟和理解。
  第四,创“意”。“书如其人”,学书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探索精神。颜真卿破二王书体,变初唐故态,开雄厚朴拙之风,在笔法上,注重运指,法度严谨,以宽博取胜,加大了腕力的运用,在结构上,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耸、字形微侧之势,灵便洒脱之姿,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用笔生动,雄强刚毅,大气磅礴,是书法艺术阳刚美的典型代表,这正是他为人忠烈刚直的体现。当代书法的碑帖融合之争,正说明了书法学习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
  责任编辑:李薇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中的笔意为何物?如何追求之?
练书法,不掌握这些知识等于瞎练!
晋唐笔法并非玄妙莫测
沈尹默:学书法有三点,一笔法,二笔势,三笔意!
小楷技法指南---刘小晴(下) - 风清云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艺术特点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