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丹 · 凯利)
你认识这个人吗?论年龄,他是个男人;论行为,他是个孩子。这个男人需要你的爱;这个孩子却需要你的怜悯;这个男人渴望与人亲近;这个孩子却害怕被人触碰。你若是看穿了他的骄傲,就能看到他的脆弱。你若是蔑视他的冒失,便能感受到他的恐惧。
你自以为很了解这个人,但你实际上根本不了解他。这种矛盾令人烦恼。答案令人难以琢磨。甚至很难找出问题所在。但是,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然后问问自己:“要是这个男孩身体长大了,但心智不长大,会怎么样呢?”
这个“孩子一样的男人”正遭受着一种严重苦恼的折磨。如果他得不到帮助,他的生活就会慢慢地恶化。他并没有精神疾病,也并非不能在社会上生活。然而,他很悲伤。他把生命看成是浪费时间。他极力用快乐和对运动的喜爱来掩饰自己的悲伤。许多情况下,他的这种花招至少能管用几年。但最终,那些爱他的人会对他的不成熟感到失望。这种失望似乎毫无道理,对他的反感也显得有点草率。但是,如果你目睹了他们看到的一切,你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想摆脱他了。
你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出这个“孩子一样的男人”。越早识别出来,你能帮助他的机会就越大。他可能是你的儿子,你的丈夫,一位叔叔,某位堂兄弟。或者,他可能是你的一位朋友,邻居,或同事。又或者,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他可能就是你自己!无论他是谁,他都不会认为自己需要你的帮助。他不愿接受帮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他太习惯于将人生视为一个空空的大山洞了,以至于他认为自己那“我不在乎”的态度是正常的。如果他敢于关心他人,这种不和谐将会使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因此,他宁愿选择漠不关心,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你很可能到他们的年龄再大一点的时候,才能识别出他们。他们的年龄与心智之间的不相称是你最先看到的线索。一旦你找出了他们的问题,你便可以采取措施帮助他了,或者至少避免加剧他的困扰。一旦你了解了他所受折磨的复杂性,你便能够看出问题的早期警告信号了。如果你碰巧就是这样一位正步步迈向麻烦的孩子的父母,你便可以学会如何彻底阻止这只怪兽。
这种折磨在一个男人的人生早期就开始滋长了。也许此刻,你的周围就有一些孩子正在迈向这个危险的阶段。他可能是邻家的男孩,可能是朋友的孩子,也可能是教会青年团体的主席,或甚至是你的儿子。你离这个男孩越近,阻止这种痛苦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要识别这种“孩子一样的男人”,需要三个步骤。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客观的,因此,它具有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特点,很像用以学习经典案例的一本心理学教科书。
首先,要确定你的观察范围。这个范围包括你的家里,你生活的小区,你的工作场所,以及你度过大量时光的任何其他地方。你和别人密切接触的任何地方,最终都可能看到这种人。你可能在派对上看到这种人,在邻居聚会上、家庭野餐时或在你隔壁的办公室看到这种人。如果你是个敏感的父母,你还可能在餐桌上看到这样一个“孩子一样的男人”的袖珍版。如果你是一个正沐浴爱河的女士,你可能在自己的床上看到他。如果你是个善于思考的男人,你还可能在镜子中看到他。
第二,要假定自己是一名社会侦探。用下面经典案例的社会原型,来搜集一些初步证据: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原型:
病历
性别:男
年龄:12~50岁
社会经济阶层:中上阶层。
12~17岁:
四种不同发展程度的基本症状:不负责任,焦虑,孤独,性别角色冲突。
18~22岁:
“否认”发展成了自恋和大男子主义行为。
23~25岁:
爆发期,患者可能会寻求帮助,他们会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但到底怎么不如意又说不清。医生或心理治疗师通常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26~30岁:
患者进入延续期,扮演着“成熟的”成人角色。
31~45岁:
患者结婚成家,有了孩子,工作稳定,却遭受着绝望的折磨,这使得他感到生活枯燥、单调。
45岁后:
随着更年期的临近,抑郁和焦虑加剧。患者可能会反抗自己不想要的、毫无意义的生活,试图回到青年时期。
外表:
对相知不深的人来说,他风度翩翩,讨人喜爱。他脸上总带着讨好的微笑,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经济状况:
年轻一点的患者很少能自食其力。在20岁出头时,他们要么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要不就从父母或其他地方拿钱,勉强糊口。年纪大一点的,自身收入或许有保障,但自己感觉并不如此。他们通常很吝啬,但对自己的嗜好却舍得花钱。
婚姻状况:
年轻一点的患者(25岁以下)通常为单身。他们会跟比自己年龄小或者行为幼稚的女孩约会。一旦结婚,这些女人通常会发现她们得想方设法让他安分守己。相较于家庭,他通常更喜欢自己那帮兄弟。
教育:
年轻一点的患者对于上不上大学不太在意,他们发现很难决定自己想学什么。他们鲜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学学业;年纪大一点的患者受过些教育,但并不满足。他们认为自己本该再多读点书。患者通常被视为成绩不佳的学生。
职场经历:
年轻一点的患者工作不稳定,只有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才工作。他们想要一份职业,但不想好好工作。他们不屑于做他们认为不配自己做的工作。因为办事过于拖拉,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年纪大一点的患者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证明自身价值,他们会变成工作狂,对自己、同事、上司都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找对工作,并因此而烦恼。
家庭:
患者一般为传统家庭中最大的男孩子。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境富裕。他的父亲最可能是白领,母亲则主要照顾家庭和抚养孩子。母亲虽然不是职业妇女,但为了让家境更加宽裕有可能会出外工作。
兴趣爱好:
年轻一点的患者最热衷的兴趣之一是参加各种聚会。年纪大一点的患者想方设法在聚会上寻找乐趣,还会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识别这种综合征患者的第三个步骤,是扮演心理侦探的角色。一旦社会原型帮助你识别出了患者在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用下面的心理概况来评估患者的内心世界。
七种心理特征主导着彼得潘综合征患者的生活。它们会表现在各个成长阶段,但在爆发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延续期,患者往往会将这些特征掩饰在成熟的面具下。
情感麻木:彼得潘综合征患者情感发育不良。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气的时候通常会勃然大怒;高兴的时候则表现得歇斯底里;失望往往会变成自怜;伤心可能会表现为强颜欢笑、孩子气的恶作剧或神经质的大笑;年龄大一点的患者口口声声说爱你、在乎你,却似乎不记得表达他们的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他们小时候是善解人意的孩子,但成年后却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甚至到了冷酷无情的地步。最终,他们会达到拒绝表达自己情感的程度。事实上,他们是不了解自己的感情,根本不明白自己的感受。
拖拉延误:在成长过程中,年轻一点的患者喜欢将事情往后推,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去做。“我不知道”或“我不在乎”成了他们应对批评的挡箭牌。他们的人生目标模糊不清,主要是因为他们喜欢把人生目标这样的问题推迟到明天思考。内疚感会迫使年长一点的患者用不停地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过去的拖拉,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放松。
社交无能:尽管他们会努力尝试,但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在十几岁时,他们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冲动而不是正确的是非观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寻求友谊和与认识的人友好相处要优先于爱情和对家人的关心。患者迫切需要归属感,他极其孤独,并且对独处感到很恐慌。他甚至会不惜花钱买朋友。在其一生中,他们很难自我感觉良好,妄自尊大不断地妨碍着他们接受自己的缺点。
魔幻思维:“只要我不想,这件事就过去了。”“如果我认为它会变化,那么它就真的会变化。”这两句话反映了患者的魔幻思维。这种思维阻止了患者真诚地承认错误,使他们几乎不可能说“对不起”。因为他们擅长于为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别人,这种不合理的做事方式对他们是一种庇护,使他们不必克服自己的社交无能和情感麻木问题。这经常导致他们吸毒,因为他们认为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能让自己的问题消失。
与母亲之间的问题:愤怒和内疚使患者对母亲怀有深深的矛盾心理。他想摆脱母亲的影响,但每尝试一次,都会觉得内疚。他们和母亲在一起时,气氛紧张,他们会不时地讥讽母亲,随后又不得不讨母亲喜欢。年轻一点的患者会用博得母亲同情的方法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他们会愤怒地与母亲争吵,然后又带着一贯的愚蠢样子道歉。年龄大一点的患者对母亲的态度没那么矛盾,并且会因为曾经给母亲造成痛苦而有更多内疚。
与父亲之间的问题:他对父亲会感觉很疏远。他渴望亲近父亲,但认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父亲的爱和认可。年龄大一点的患者仍然将父亲偶像化,从没意识到父亲的局限,更不用说接受父亲的缺点了。患者与权威人物之间的问题大部分都源于与父亲之间的问题。
两性之间的问题:患者的社交无能会表现在两性关系中。青春期刚过,他就开始不顾一切地寻找女朋友,但他的不成熟和愚蠢让大多数女孩避之唯恐不及。
患者害怕遭到拒绝的心态,致使他将善解人意隐藏在冷酷无情的“男子汉”气概之下。在大多数例子中,患者直到20岁出头时仍是个处男,这让他很尴尬,并会对此刻意撒谎——甚至会达到“口头强暴”的程度,常吹嘘自己怎样或打算怎样对女孩用强。
一旦破除了“处男”的身份障碍,他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向自己证明自己的性能力,只要有女孩愿意,他就和她们上床。当他真正和一个女孩确定下来之后,他就会完全依赖她。他的嫉妒心仅次于博取她同情的本领。
女方的自信和独立会让他生气,甚至愤怒;他需要女人依赖他,让他感觉自己是在保护她。但事实上,他觉得自己无力应付一个和他平等的自信女性,所以他就蔑视她。他渴望有一个女人能分享他的体贴,却又否认自己性格中的这一面,因为他担心朋友们认为他软弱,缺乏男子汉气概。
(注1:本文选自丹 · 凯利博士《彼得 · 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李凤阳译。注2: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明之梦,感恩发布!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源链接))
如欲了解更多中国本土心理学“意象对话”心理流派相关信息,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联系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夫少妻~大趋势
唐筛:父母双方都有遗传风险,为何只对母亲做检查?
染色体异常的症状和特征
“你年纪这么大了,相亲还谈爱情?”一个40多岁剩女的无奈
“有车有房有存款不急着嫁人”,母亲去世后,35岁大龄剩女崩溃了
40岁大姐与30岁小伙相恋,小伙母亲怒斥“你都不能生小孩了,不要来祸害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