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陇头朱古村落到美丽乡村梅陇里之历史渊源

陇头朱,地处义乌市义亭镇西南,距离义乌市15公里,金华市30公里。是义乌历史上出官员最多的村落。古有被御封“河神”的治河功臣朱之锡,现有研究“非线性空气动力学”的工程院院士朱位秋。梅陇故里可谓灵气钟毓、人才辈出,除上所述,另还有御医兆麟、武将殿魁钦点御前侍卫等等杰出先贤。仅明清两代,梅陇里就有四人中进士,十九人中举人,一百多人中秀才。由此足见陇头朱人的耕读传家,累世簪缨,书香不绝,道德可风。

1、村落形成原因:

陇头朱村位于风景优美之义乌江畔。毗邻金华孝顺,座落在江南典型的丘陵地带。北倚龙脊山背,东北方过来的车路、畈田朱山脉至陇头朱后下潜,左青龙是麦磨山,桃村山是白虎护卫,古村坐落其间。前望南山,群峦迤逦,形胜屏画。十余里明堂宽广大气,义乌江与天湖两条水系并列由东向西而过。东西左右,绿萦翠绕,水田似镜,如襟带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符合古代村落选址的风水布局要素。此地据家谱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先民栖居。

建国初期,陇头朱曾设置为陇头朱乡,村为乡政府驻地。1949年5月8日义乌全县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陇头朱人民同全县人民一道,欢天喜地地进入共产党员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代。1950年陇头朱进行民主改革,分别成立民主村(包括:东店、塘角、山头下);和平村(包括:大厅里、白虎门、湖南、街路、陈山下、井头堰、七架屋);自由村(包括:田塘、田裡、下新屋)。8月随着全县调整乡镇建制,原属畈田朱乡(解放前称普田乡)的陇头朱、木桥村成立陇头朱村,乡政府设在陇头朱。

1951年4月全村完成土地改革。1952年秋季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本村农民3-5户自愿结合为生产互助组。1954年在各互助组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六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厅里、白虎门、山头下、湖南、联建立和平初级社,街路、陈山下、井头堰、七架屋为团结初级社,东店为群益初级社,塘角为民主初级社,田裡、下新屋为灯塔初级社,田塘为黎明初级社。

1956年春季,本村六个初级合作社联合,统一成立陇头朱农渔牧高级生产合作社,全社统一换标,按劳动工分分红,称为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11月全县实行减区并乡,畈田朱、陇头朱、杭畴三个乡和寺口蒋部分村合并为陇头朱乡,乡政府设在陇头朱。

1958年9月全县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撤销区、乡政府建立了稠城、佛堂、义亭、苏溪、赤岸、廿三里7个人民公社,本村划为义亭人民公社,畈田朱管理处、陇头朱大队,时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大办钢铁,同时实行供给制,吃饭不用钱,当时全村建立7个公共食堂。

1963年恢复区公所建制,原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实行的政社合一,区、乡政府全部撤销,此时恢复义亭区公所,但无乡政府。1968年10月成立畈田朱人民公社,陇头朱大队革命委员会。大队革委会派出贫下中农代表进驻陇头朱中心小学,管理学校,贯彻学制改革,小学从6年制改为五年制,初、高中6年制改为4年制,取消升学考试。陇头朱小学增设初中班。陇头朱小学始于明朝梅陇公创设的私塾,清朝末年由复梅公设为梅陇初级小学,1942年升为完全小学,后来改为陇头朱中心小学,在2000年陇头朱小学被撤销并到畈田朱小学。

1982年春,全县实行以生产队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承包到户,先是一田制,后来改为二田制(即:口粮田、承包田)。到1985年初,整个村划分为5个村,即:大厅里、白虎门、山头下、街路、陈山下、井头堰、七架屋为陇头朱一村,塘角为陇头朱二村,东店为陇头朱三村,下新屋、田裡为陇头朱四村,田塘村至今。

2、村名由来

据《梅陇朱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四年,有讳贯,字珍华,因举进士不第,从乌伤县蒲墟(今义乌赤岸)归隐于兹,始为梅陇之鼻祖也。因祖上性好梅,而绕居植之,故陇头朱从前又雅称“梅陇里”。追溯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文明,素有名门望族之称。

梅陇公五传而生,原名肇,字本初,晚号归农,称绍九公。梅陇公的舅氏刘先生养浩,乃翰林承旨宋公景濂之高弟,称肇为:“吾甥努力进修,异日必为济时伟器”。果然朱肇政声赫然,闻于朝野。但他却功成身退,以户科给事中、奉政大夫纳禄归乡,潜心诗文,著有《绣湖八咏》。应义乌知县之邀,修辑《义乌县志》并作序。创办了梅陇书院,创建了梅陇公祠,创编了《梅陇朱氏宗谱》。从此,"梅陇"成为陇头朱人公认之“宗号”。

传至万历甲辰,廷平教授慎轩公及率男朱懋芳。朱懋芳即肖梅公,伟躯堂堂,奇表不虚,具大夫相,明万历戊戌登进士,官及明朝南京礼部主事,又擢升北京兵部主事,因辽左兵兴,辍食自叹,终卒于官。由此,梅陇故里又因出了一个肖梅公而名震一时。

时光荏苒,又至清顺治、康熙二朝,讳之锡,号梅麓,朱公与陈一魁具授学于文恒公,双学双成又出二门进士。朱之锡荣登清朝首科进士擢升翰林院学士,任兵部尚书、总督河道、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在任十年集诸公职于一身,可谓古貌古心。他清廉勤政,惠泽黎民,十年任内,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一世,丰功伟绩相继被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皇上特赐封他为“资政大夫”“光禄大夫” “太子太保” “助顺永宁侯”“朱大王”。 大禹遗风传天下。朱之锡治水功徳在北方黄、淮、运三河流域的苏鲁豫皖等地民众广为传颂,被万民拥戴称为“河神”。清雍正亲自敕建的嘉应观大王殿就专门供奉着"河神"朱大王的塑像。沿河各地州、府、县纷纷建祠庙以春秋祭祀,不会忘记这位"河神"朱大王。故乡也同样怀念,记住了他的乡愁。婺州府上建了“太史第”“朱大王庙” ;义乌县城绣湖之滨也建有“梅麓公祠”。 他的丰功伟绩彪炳于《二十五史》国史及郡邑志书,煌煌可考。他的著述《河防疏略》二十卷收编入《四库全书》,彰彰显现。故此,在清代陇头朱村又再次声名远播。

清代名臣朱之锡“驰视南北,暑不张盖、寒不袭裘,或止宿野庙,或露坐待旦”,“凡数十年来不能浚之淤塞,不能堵之决口,皆相度经营,以是屡告成功,漕艘无阻。”著《河防策略》十卷,其治水之功甚伟,百姓敬其为“河神”等等,大禹治水精神名垂青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卯年梅陇各社头开灯图片
张玉琛 | 兴和县钦宝营村的来历
火腿故事,从田心说起
远人:三块肉,带回家
潮州各地楼热的日子
果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