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训家风】汤溪古城下伊伊氏家规家训裕后人

 


汤溪古城下伊伊氏家规家训裕后人 

    汤溪镇下伊村,人称古城下伊,位于金华市西部,距金华城30公里,村庄面积500余亩,560户,1600多人。

    伊氏家族源远流长,北宋乾德二年甲子参知政事兵部侍郎吕余庆撰记,伊氏始祖受辛公为第一代,宫授少典君,当时称伊恭氏,后改伊氏到汉伊氏五十六代先祖伊范开始编写氏行序,称太原伊氏。元至大间(1308年),伊氏第八十九代伊恭任龙丘(游)尉,外游至现下伊村地段,见此处树木葱翠,绿水环绕喜伊地,故卜居于此,称古城下伊,伊恭被奉为下伊始迁之祖。下伊村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

    下伊村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文化,自始迁之祖伊恭创基业于下伊村以来,伊氏祖先出过很多伟人并留下许多文化遗存,代表性的有伊氏九十七代伊惠,字文馨,号子溪,后人尊称华廿六太公,那时伊惠在福建泉州当永春知县,任同安县事。他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嘉靖年间,时遇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伊惠不顾个人安危,下令开仓赈灾,同时还免费施粥施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伊惠的事迹被报知皇上,龙颜大悦,特御赐《甘露流芳》金匾予以嘉奖,这份荣耀至今还存在下伊村午御门的牌楼上。

    距下伊村庄西北1000米处,就是青杨山遗址,属金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土名叫古城脚,相传明朝前所筑的古城墙遗址。

古老的银杏树代表着下伊村的兴衰弱辱,下伊村古建筑更是不胜枚举,大多是明清建筑,有思任堂、藩臣堂、恒德堂、贻谷堂(又称铁皮门)、莘禧堂、六德堂、雨台屋,还有许多在土改时分给农户居住的民居。

  下伊村还有许多光荣的传统,先祖留存着较多的家规家训,留给子孙发扬光大。

  一、礼十公训

    创业恒艰,守成不易。若子若孙,兢兢业业。勤繄勿懈,日渐增益,愈光前列,是予之所望也,免免旃。

    二、光祖对儿孙遗训

    为父者当教其子,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兄者当爱其弟,为弟者必敬其兄。必克勤克俭,必克宽克仁。毋恃强凌弱,毋倚富欺贫,毋计到以伤大义,毋徇私以忘至公,毋纵酒以放心性,毋蹈以辱门庭,毋用妇言以闲和气,毋逞血气以范官刑。

    三、贵十二公遗训

    凡我子孙,听吾所云:谨守规矩,慎行修身,无交非类,耕读惟勤,克遵伊训,庶机有成。

    下伊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故事:

    其一、甘露流芳的故事。

  大约在四百多年前,伊氏第九十七代祖先华二十六太公当时在福建泉州府永春当知县,并兼任同安县事。伊华太公品行端正,刚直清廉,深受万民敬仰。话说有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叫苦连天。有一天,天上突然下了一场麦粉状的东西,百姓惊诧万分,伊华太公得知此事,亲临现场查验,看了良久也看不出是何物。伊华太公马上意识到此事非同寻常,这饥荒年月,百姓如果乱吃此物,能吃尚可,不可吃,那就害了百姓了。于是,立即下令:“任何人未经本官允准一律不得乱吃”。并亲自试尝此物,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此物如有毒,死也不过自己一人。总算老天开眼,这东西不但可吃,而且味道不错,在证实了此物可食之后,又即刻下令:“谁家门前或基业上的归谁所有,公家地上由本县衙统一分配给流落到此的外来子民”。号令一出百姓无不欢喜,这真是久旱逢甘露,可算解了百姓的饥灾。后来皇上得报此事心中大悦,下旨表彰伊华太公并特御赐《甘露流芳》四字金匾,以示其功绩。当地百姓为感伊华太公之恩,建造了一座感恩亭,并在亭上悬挂《甘露流芳》金匾,从此每逢过年过节,百姓们都络绎不绝前来参拜。伊华太公回归故里后,伊氏族人为了嘉赞伊华太公的丰功伟绩,也在村里兴建一座列宿堂,立上牌楼,牌楼正南门上刻写上“甘露流芳”四个大字,目的是激励后人以我伊氏祖先为荣,努力进取再创辉煌。

    故事虽带神话色彩,但华二十六太公的事迹却是千真万确,流芳百世。

    其二、保稻节的传说。

    在位于金华汤溪镇的萧家、西祝、派溪李一些村坊把农历五月二十五这一日称为“保稻节”,而在黄堂、下伊、东祝、禾边程、上李村六月初一这日为保稻节。在保稻节这日家家户户要杀鸡杀鹅,买鱼买肉,招待亲戚朋友,再请他们到田头走走,称为保稻,据讲保稻节是这么形成的。

清朝年间,有一年长毛从龙游过来攻打汤溪,打到湖镇时正是稻谷孕穗的季节。清朝守将因粮草不足,抵挡不住,派兵到汤溪县边界的东祝乡一带割稻苗饲马,还讲:想要保住稻苗,就派出人到湖镇帮衬打仗。百姓们都慌起来,以几个胆大的人为首,连夜将毛竹削尖,用桐油煎做成竹枪、竹剑等武器,准备打“长毛”。在五月二十五和六月初一两日,分两批人集中在小龙桥头(今萧家桥头)和道士桥头(今派溪童村头)。在集中的两日,家家户户用好酒好肉为男人送行。这期间,有十几个长毛扮成清军混过湖镇来到东祝乡一带,跟当地百姓说:长毛都是穷苦大众,是专门杀富济贫的队伍,劝大家不要为清政府卖命,大家起先有些不信,正好这伙人里面有几个龙游湖镇人,在东祝乡一带还有亲戚。他们都讲长毛是好人不会害百姓,所到之处还开仓放粮,很多人都参加长毛队伍。这样一来,一些胆小的就散了回家,还有许多胆大的索性跟长毛走了。结果清兵大败,连主将也被杀死了。长毛进入东祝乡,当真是沿路打开地主粮仓救济贫民百姓,而且军纪严明,虽然兵马甚多,足足走了三天三夜,而人们到田头查看稻苗却是好好地一株也没被遭损。人们认识到“如果要保稻还是帮长毛”。后来人们就把五月二十五和六月初一两个日子定为保稻节了,所以这习俗一直保留至今,而且越来越被重视。

                      编著:刘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宰相村”:祭祖传家风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五十六)】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 箴铭诫子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四:广西兴业何以尚——12则家训 10条乡约 传承相守500年
中国名门家风之六丨江西义门陈:忠孝为本 耕读传家
王羲之:书圣翰墨香 家规越千年
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中华第一宰相村,先后出了59位宰相、59位将军,成功靠1条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去宗祠大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