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兰溪】走进渡一村: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余庆堂

走进渡一村: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余庆堂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3.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清同治年间分成东庄、西庄两个聚落,现聚落一分为三,村庄划分为渡一、渡二、渡三3个行政村,总人口3600余人。北宋天庆十年(1120)始祖章三七因避方腊之乱,由淳安迁徙该地,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渡一村为渡渎村之上首,故取名为渡一。

渡一村,渡渎村部分。世居章姓,村中有渡渎章氏宗祠余庆堂,俗称上厅,原荷花塘自然村已经联片并入。有村民小组11个,208户,671人,耕地753.94亩。村民以种植水稻、棉花何果树为主业。章氏余庆堂为明代古建筑。

渡渎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著名学者、教育家章懋故里。余庆堂位于渡一行政村,坐东朝西偏北22°左右,是“衍二公”祖居,明洪武年间所建,为兰溪市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该建筑由门厅、正厅、过厅、后厅和厢廊组成,根据山面出际分析初建时均为悬山顶,山墙可能是清代加建,形成左右两夹道的现状。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正中三间屋檐高于两梢间,屋顶用双层椽条覆盖,露明部分为“M”形勾连搭式造型,别具一格。厅内明间置活动式戏台,其梁架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双步,月梁断面瘦高,雀替、枫拱等纹饰古朴,次、梢间穿斗式,童柱底端制成鹰嘴状,次间前檐额施一斗六升斗拱各一攒,明间在内额施一斗六升斗拱两攒,次、梢间的后檐还分别施五踩重翘、三踩单翘斗拱各一攒,拱瓣三砍明显,耍头成象鼻状。过一狭长天井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用材精良,雕刻简洁,前檐有牛腿撑托,明间内额悬“馀庆堂”横匾,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前后内额、脊檩下的襻间用一斗六升和一斗三升斗拱各两攒,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所有柱子柱头卷杀饱满,瓜棱形栌斗,骑栿拱沿顺檩方向出单跳,柱础为礩形,方砖斜铺墁地。过厅三间连接正厅和后厅,形成“工”字形布局,正间顶部设天花藻井,四周用十二攒斗栱撑托,七踩三翘并出45°斜拱,过厅左右廊檐用一斗六升斗拱,厅外各辟小天井。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楼屋,除前后廊用月梁外全穿斗结构,侧角明显,明间檐下有“应二府君”匾额,西南山墙有楼道通上层。馀庆堂外另有明代古井和石狮。

余庆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共三间三进一穿堂,为我市现存时代最早的建筑之一。余庆堂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店自然村与渡一村相连,世居高姓,其先祖高登为宋代西安主簿,宋室南渡后卜居甘棠乡下高,其孙高皎又迁居纯孝乡即今女埠此处,经营店铺,村遂名高店。有村名小组4个,85户,306人,耕地313.95亩。村民以种植水稻、棉花何果树为主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坞杨氏宗祠及八角井
[原]【2008-3-20记录兰溪下孟塘村的上族祠和嘉庆堂】
走进下孟塘村:真不简单的上族祠和嘉庆堂
渡渎行政村
临海蒋山蒋氏宗祠
太原 呼延村当铺和关公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