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家习俗】重阳习俗

  重阳习俗

重阳,中国的传统节日,《易经》一书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因日月均属阳数,故称重阳,也称重九,所以定为重阳节。节日前后,秋高气爽,风清月朗,可登高赋诗远眺,或赏菊饮酒。
    登高与吃糕是重阳节的两个习俗。重阳登高的由来是:
    东汉时侯,有个桓景,跟随方士(指通晓追道术的人)费长房学道。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疫,应急令家中人缝制纬(深红色)囊,盛放茱萸(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这里指它的果实),每人结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灾可避。”桓景依费长房所嘱,到了九月九日,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见鸡犬暴死,而人免于灾。
    本地因无山可登,故重阳无登高之举。惟解放后兴秋游活动,也有人于重阳节去白露山登高眺览的。吃重阳糕,解放前较盛行,“校”和“高”谐音,寓登高避灾之意。

    重阳节集市上有售“重阳糕”,民间晚上吃炒粉干。重阳登高、饮菊酒、插茱萸……之习俗。198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定重阳节为老人节,“九”与“久”谐音,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阶层对老人的关怀和爱护。各地老年协会,有组织登高、秋游及欢宴、祝寿活动的,在这一天,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赋予重阳节全新的意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诗中抒发了游子在异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时谓九为阳数,九月九日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集市上有售“重阳糕”,民间晚上吃炒粉干。重阳登高、饮菊酒、插茱萸……之习俗始于东汉。有这样一个故事:桓景从费长房游,房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免。”桓从其言。夕还,鸡犬牛羊皆暴死。房曰:“代之矣。”后就因之为俗。古代的术数家们把“阳九”看作是及不好的日子。“阳”是旱灾,“阳九”即是数十年一次,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所以人们又把“阳九”作为“灾荒年景”或“人生的厄运”的代名词,而茱萸有“避邪翁”、菊花有“延寿客”的雅称,因此,古人插茱萸、饮菊花酒的目的是借此来祛邪消灾、益寿延年。如今饮菊酒、插茱萸的传说,恐怕早已被人们淡忘,而代之的是尊老敬老的新风,祝愿老人益寿延年。198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定重阳节为老人节,“九”与“久”谐音,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阶层对老人的关怀和爱护。刘家村老年协会在这一天有组织的开展祝寿活动,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分发长寿面,小红包,赋予重阳节全新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天九九重阳,风俗多多,老传统讲究“8做2不做”,早看早知道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
又逢重阳话重阳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为何被定为敬老节??因九九与久久谐音
【节日大全】黄梅重阳节来历与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