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诊开篇

网络发展方便了医患交流,中医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利用之。但缺脉诊资料,是致命困难。因为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又至关重要的,常常起到定乾坤、定方向、定大局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脉诊,不能准确开药。就像西医的“标志性抗体”“病理诊断”。但远途患者的需求又是个大问题,这一直困扰我们。这次西藏之行突发奇想:既然藏医能用手纹诊断方法来看病,我们否普及一些中医脉诊知识,像西医一样实施网上专家资源共享呢?所以我想先尝试一下,当个马前卒。我当然知道这种方法的弱点,就是不可能代替医生面诊,因为中医需要见到患者时的综合感觉,复杂脉诊也是靠感觉,但最简单、最基础、最重要的、统一的几种脉象,不用靠感觉,就像绘画的几种基本颜色,可以统一,否则中医就太玄乎了,就阻碍中医发展了。但“退而求其次”的效果总比没有强,况且找当地中医治疗几个月无效或加重的病例在网上太多了,只要病人遵循正确的服药和试探方法,我认为是可行的,尤其可以实现知名高水平专家的资源共享。

连老百姓都知道中医看病起码要明确“四诊八纲”,“四诊”指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用大夫的眼睛看(舌、神、色、形、态和局部)、鼻子闻(气味)和耳朵听(声音)、语言询问(病史)、手指触按(脉、胸腹、手足、肌肤、穴位),将这四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资料综合加工,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描述身体目前的生理病理状态,就是“八纲”。我临床三十年的体会,这种说法是准确的、必须的、基本的。我认为可以基本统一的脉象是:次数(1迟、2数)和整齐度(3结)、部位(4浮、5沉)、长短(6、7)、粗细(8、9)、软硬(10、11)、摩擦系数(12滑、13涩),中医千变万化的脉象都是这13种基本脉的排列组合。

只有了解正常脉象,才能确定异常脉象。可以简单说,正常脉象是(十三不),即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软不硬、不滑不涩、不停跳。但正常脉象如何掌握呢,下回说,先休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学好中医脉诊,读这一篇就够了!将脉象、诊断方法讲的一清二楚,非常好
想学好中医脉诊,读这一篇就够了!将脉象、诊断方法讲的一清二楚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脉诊学(11)脉诊的价值-脉象-大脉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脉诊学(12)脉诊的价值-脉象-弹指脉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脉诊学(10)脉诊的价值-脉象-涩脉
中医脉诊:教学片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